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杭州地铁江底“趴窝” 拷问安全应急

2013-09-10 来源:今日早报
本文摘要:9月8日夜晚,一起钱塘江底的地铁“趴窝”事故,再一次让公众心里,对杭州地铁的安全应急打了一个问号。

  9月8日夜晚,一起钱塘江底的地铁“趴窝”事故,再一次让公众心里,对杭州地铁的安全应急打了一个问号。
 
  9月8日晚上8点13分,一阵火花中,从江陵路站开往近江路站的一趟地铁列车遭遇故障,无法动弹,被困钱塘江底隧道中,列车上113名乘客不得不沿着隧道步行20多分钟返回至江陵路站。(详见本报9月9日A3版《地铁突然“趴窝”钱塘江底,百名乘客徒步撤离》)
 
  对于故障原因,运营方、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给出的答案是:“供电系统故障”。故障原因为隧道内潮湿,上行区间接触网可断开装置腐蚀而局部松脱,导致电路无法闭合,无法供给列车电力所致。钱塘江底隧道接触网可断开装置虽无针对性防潮设置,但杭港地铁不认为地铁电路存在设计缺陷。不过,今后会加强巡查,将维检频率由3个月/次加密至2周/次,并于9月中旬前更换全线12套接触线装置。
 
  杭州地铁供电有双路保障,为何一路供电网络出现问题,另一路没有马上供电?9月9日杭港地铁再次给出详细解释,出问题的不是供电网络,而是导电设备。
 
  解释
 
  电缆短路导致列车停止行进
 
  9月9日下午,杭港地铁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故障原因,给出详细解释:杭州地铁1号线近江站-江陵路站上行区间接触网可断开装置局部发生松动,导致区间供电故障,造成经过该区间的一列列车无法开行。
 
  如何理解这段专业性很强的解释?这还得从地铁的行进原理说起。
 
  地铁列车车背上有一个弓状物,叫做“受电弓”;地铁隧道顶部有一排供电设备,就像一道管线,贯穿整个地铁隧道,叫做“汇流排”,汇流排是铝合金材质,在它的中间顶端位置,夹着一根铜质电缆。这整个供电系统,就叫做接触网。
 
  列车运行时,受电弓与铜质电缆接触,电就源源不断地从汇流排传导到电缆上,再由电缆传导至受电弓,进入地铁驱动电机后,再通过铁轨返回到供电站,形成一个回路。
 
  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工程总管程耀荣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他们对各个设备进行了检查,发现电缆与汇流排之间发生松动,电缆脱离了汇流排,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震动到电缆,触碰到其他地方而发生短路,随即跳闸。
 
  在这种情况下,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无论切换到哪个供电网络,都无法传导到地铁列车上,因此地铁停止行进。
 
  潮湿及电腐蚀造成电缆松动
 
  记者了解到,按照其他城市地铁运营经验,地铁隧道内汇流排能够使用多年,为什么杭州地铁1号线的汇流排在短短10个月就发生了故障?
 
  “潮湿是一大原因。”杭港地铁新闻发言人吴艇说,“出问题的供电设备在钱塘江底,隧道内常年潮湿,造成腐蚀,从而导致装置局部松动。”
 
  “我们的汇流排上加了一个防腐盖,可以防止隧道内渗出的水滴滴入汇流排。”程耀荣说,“但是列车在高速运行中,可能会把车身上或者空气中的水滴打散成水汽,附着在汇流排上,造成腐蚀。”
 
  据了解,汇流排和铜质电缆之间的导电油脂不足,也是造成腐蚀的一大原因。由于汇流排和电缆是两种不同材质金属,因此需要中介物即导电油脂来导电,否则容易造成电腐蚀,而这次发生故障的位置,汇流排与电缆之间的导电油脂就不足,造成了电腐蚀,导致一段2.5米长的接触线脱落。
 
  9月中旬问题接触网全部更换
 
  程耀荣说,5月底时,他们已经发现有这个问题,因此和厂家进行了分区调研,并且进行了备件,准备把有问题的接触线装置全部更换。
 
  “一共有12个套组。”程耀荣说,“都是设置在防淹门附近的可断开装置,这12个套组和普通的汇流排电缆这些接触网套组的区别是可以活动,便于有水流涌入隧道时,可断开让防淹门落下。
 
  9月7日,预备更换的接触线套组已经出厂,目前,杭州地铁1号线7套接触线装置已经更换完毕,剩余的将在9月中旬完成。
 
  “请向广大乘客转达我们的歉意。”杭港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谢传威告诉记者,他们将加强维修巡查,将维修检查工作由3个月巡查一次增加至2周巡查一次;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形成完整的故障分析报告,严防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追问
 
  1、为什么不把列车牵引至车站再疏散乘客?
 
  杭港地铁:故障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切断了故障区间电路,开启了照明电路。考虑到七堡车辆段和湘湖车辆段距离故障区间较远,因此我们采取从隧道步行出来的应急方式,由工作人员核对人数后,引导乘客由预留的安全栈道,行进至车站,再核对人数后疏散。故障事发在晚上,离收车还剩一两个小时,所以我们不急于恢复供电,以免再发生意外,所以采取了先疏散乘客的方式。
 
  2、为什么不在故障区间内的乘客也受牵连?
 
  杭港地铁:故障发生在近江站-江陵路站上行区间内,可以说整个地铁1号线下行线都不受影响,但由于近江站-江陵路站上下行区间有连接线,因此考虑到乘客步行出隧道的安全问题,以防有乘客走错方向,通过连接线隧道走到下行线去,因此,在乘客步行在隧道内的这段时间,该区间上下行都禁止列车运行。等乘客全部安全走出隧道后,才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但仍按小交路运行。
 
  3、为什么没有及时响应公交接驳应急机制?
 
  杭港地铁:我们与公交集团有合约,在地铁发生突发情况,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响应公交接驳应急机制。一般来说,地铁完全停止运营超过1小时,就会响应。
 
  9月8日的情况,地铁延误48分钟,没有超过1小时,而调配公交车过来接驳,也需要1小时左右,如果公交车过来,地铁也差不多恢复运营了,反而会造成交通资源浪费。
 
  4、因地铁故障导致坐高铁延误能得到赔偿吗?
 
  杭港地铁:目前还没这方面考虑,缺乏可操作性,毕竟地铁属于公共交通的一种,此前也没有先例。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锦伟认为:一般来说,公共交通工具发生延误,都采取改签或者退票的方式,而进行赔偿比较困难。
 
  从合同角度看,购票乘车虽然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但并无书面的合同及具体的条款,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除了退票、改签等已有惯例可操作外,其余赔偿很难界定。除非发生了人身伤害,否则乘客损失就很难计算。
 
  国内外地铁安全应急措施
 
  上海:启动地面公交应急驰援
 
  今年8月,上海地铁1号线一列车突发车辆故障,停在常熟路站站台上。随后全线双向开行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该列车判定为制动系统故障,抢修人员几次进入隧道试图修复未果,最终调来牵引车将故障列车拖走,全线运营因此受影响超1小时。
 
  事发后,地铁方启动了应急预案。莘庄站至徐家汇站,人民广场站至富锦路站临时采取小交路列车运行方式开行;徐家汇站至人民广场站还启动了地面公交应急驰援方案。
 
  另外,还采取限流措施,通过广播引导乘客尽量改乘地面交通工具。关闭了部分进站闸机,减缓乘客进站速度,站台上不少旅客也返回窗口退票。
 
  新加坡:车厢移动桥可安全疏散乘客
 
  地铁因停电或其他原因停在隧道中途,新加坡地铁公司工作人员会立即启动隧道的通风系统。在每节车厢里,都藏着一道移动桥。当意外发生在半道时,控制中心会迅速调来另一辆列车停在出事车旁边,乘客可以从靠近门口的座椅下将移动桥拉出,安全疏散到救援车上。当车厢内的电流意外被切断时,电池照明灯就会亮起,为乘客指路。
 
  此外,新加坡地铁每辆列车的轮轴上都装有“安全盘”,一旦某轮轴上的两个胶轮发生破裂,车辆可以依靠“安全盘”行驶到下一车站。
 
  德国:自动脚踏板保证乘客安全
 
  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设计上,德国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安装的高频异频雷达收发系统会在有人不慎落入地铁轨道时立即发出指令让列车停止运行;同时,列车车门上安装的红外线传感器能反映出任何异常问题,哪怕是乘客的衣角被夹,列车也会停止前行。
 
  当列车靠近站台时,列车上安装的脚踏板自动伸出来将车门与站台紧密连接起来,防止乘客的脚卡入列车与站台的缝隙内。


  地铁抛锚在钱塘江底,许多问题都在涌动——
 
  人们很后怕:抛锚在隧道中,万一后车撞了上来,会不会成了地铁版的“动车惨剧”?
 
  人们想不通:这次地铁延误这么久,为何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启动?地铁和公交快速反应的的联动机制又体现在哪里?
 
  人们有疑惑:现在这样的共享时代,为何杭州地铁不能像上海一样做到信息告知的及时透明?
 
  抛锚半途中,万一后车撞上来怎么办
 
  ●释疑:列车都在监控中,一旦有事故后车会被喊停
 
  除了忧心,更多的是后怕。
 
  不过对于网友们“后车会否撞上来”的疑问,杭港地铁运营副总经理谢传威表示,大家可以不用担心,所有运行中的列车都在实时监控中。
 
  “地铁列车运营时,车控室就像一个大脑。地铁列车在隧道里行驶,会通过信号系统发射,将当前它所处的位置、速度等信息汇报给车控室。这些信息也将通过车控室反馈给后方行驶列车,让它知道前面多远处有行驶列车,应该保持什么速度,保持多远距离。”
 
  地铁集团告诉记者,一旦前方有事故或者急刹车,车控室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并通知后方列车,“以前晚为例,在这辆列车抛锚后,我们迅速通知了后面的其他列车尽快在最近的站点停靠等待。”
 
  事故发生后,为何没有公交接驳启动
 
  ●回应:预计延误超过1小时,才会启动应急预案
 
  有一个声音,在事故后很一致:事故发生时,许多公交车已经停运,在延误时间如此之长的情况下,地铁与公交的联动机制在哪里?
 
  对此,谢传威说,杭州地铁跟杭州公交集团已经协议,如果事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通过电话调派公交接驳。但是9月9日的事态还没有达到标准。“一般来说,如果某一个站发生突发情况,导致站内或者一条线双向交通都无法通行,预计延误时间超过1个小时,就可以申请调派公交接驳。但是当时对向车道文泽/临平方向,开往湘湖方向还是可以正常通行的,我们预计延误时间达不到一小时。没达到申请条件,所以就没考虑公交接驳。”
 
  至于为何会延误这么长时间?谢传威表示,主要考虑到乘客安全,“必须等乘客撤离后,再考虑其他。”
 
  此外,这次事故发生后启动了三次小交路运营,两个方向的车都是借对向车道行驶,避开事故区域后,再回到自己的轨道上行驶的。“在借道行驶时,就像红绿灯一样,一方在借道,另一方就要等。”
 
  记者9月9日也从杭州公交集团了解到,根据《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应急接驳预案》、《地铁1号线运营站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及应急预案》,当杭州地铁1号线因突发事件发生运营中断时,将采用地铁与地面公交联合接力的运输方式,及时疏散、撤离已经进站和在地铁车厢内的乘客。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地铁1号线因故障、事故等特殊情况中断1小时及以上(流程见图)。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应急预案对不同地铁站点接驳车辆的到达时间,都作了相应规定,并拟定了应急接驳车停靠点及线路走向,由路熟有经验的司机驾车:以打铁关站为例,当启动应急预案时,公交三分公司将会第一时间从焦家村公交站、公交总公司站等站点调配车辆,在15分钟内赶到相应接驳点。
 
  第一时间的信息告知,能否更透明及时
 
  ●建议:上海的信息服务沈阳的贴心公交,不妨学学地铁事故后,市民大多提到了“欠人性化、欠透明”。
 
  尤其是部分乘客从隧道里走出来,却只被简单告知,可以等待或者退票。怎么退,去哪里换乘,能换乘什么车,统统一头雾水。而对于此后“除了退票,零赔偿”的做法,许多因地铁事故耽误了行程的人也颇有微词。
 
  事发后,杭港地铁官方微博发了4条微博。但截至昨晚发稿,也没有再更新事故的真正原因。许多市民都提到了上海地铁信息服务的周到和细致:“我在杭州就能知道上海地铁哪条线哪一站路出现了什么故障,大概多久能恢复,杭州为啥不能学习一下呢?”
 
  而记者在询问了其他城市的地铁业内人士后,他们建议杭州不妨学学其他城市的应急机制:
 
  比如沈阳地铁除了日常的试运营方案外,还配备了98项应急和演练方案。地铁一号线沿线涉及19条公交线路,都和公交公司签订了协议,地铁遇到问题,所属的公交车必须第一时间接驳。乘坐接驳公交车的乘客只需出示地铁车票作为凭证。
 
  而根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按伤亡人数、财产损毁状况等,将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为四级,根据预案,地铁中断30分钟以上即为重大突发事件。
 
  我们并不苛求试运营未满一年的杭州地铁,马上与其他城市相比。但相关的条例能否更变通更人性化,周边城市运营上的长处能否虚心学习呢?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杭州地铁江底“趴窝” 拷问安全应急

今日早报


  9月8日夜晚,一起钱塘江底的地铁“趴窝”事故,再一次让公众心里,对杭州地铁的安全应急打了一个问号。
 
  9月8日晚上8点13分,一阵火花中,从江陵路站开往近江路站的一趟地铁列车遭遇故障,无法动弹,被困钱塘江底隧道中,列车上113名乘客不得不沿着隧道步行20多分钟返回至江陵路站。(详见本报9月9日A3版《地铁突然“趴窝”钱塘江底,百名乘客徒步撤离》)
 
  对于故障原因,运营方、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给出的答案是:“供电系统故障”。故障原因为隧道内潮湿,上行区间接触网可断开装置腐蚀而局部松脱,导致电路无法闭合,无法供给列车电力所致。钱塘江底隧道接触网可断开装置虽无针对性防潮设置,但杭港地铁不认为地铁电路存在设计缺陷。不过,今后会加强巡查,将维检频率由3个月/次加密至2周/次,并于9月中旬前更换全线12套接触线装置。
 
  杭州地铁供电有双路保障,为何一路供电网络出现问题,另一路没有马上供电?9月9日杭港地铁再次给出详细解释,出问题的不是供电网络,而是导电设备。
 
  解释
 
  电缆短路导致列车停止行进
 
  9月9日下午,杭港地铁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于故障原因,给出详细解释:杭州地铁1号线近江站-江陵路站上行区间接触网可断开装置局部发生松动,导致区间供电故障,造成经过该区间的一列列车无法开行。
 
  如何理解这段专业性很强的解释?这还得从地铁的行进原理说起。
 
  地铁列车车背上有一个弓状物,叫做“受电弓”;地铁隧道顶部有一排供电设备,就像一道管线,贯穿整个地铁隧道,叫做“汇流排”,汇流排是铝合金材质,在它的中间顶端位置,夹着一根铜质电缆。这整个供电系统,就叫做接触网。
 
  列车运行时,受电弓与铜质电缆接触,电就源源不断地从汇流排传导到电缆上,再由电缆传导至受电弓,进入地铁驱动电机后,再通过铁轨返回到供电站,形成一个回路。
 
  杭港地铁有限公司工程总管程耀荣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他们对各个设备进行了检查,发现电缆与汇流排之间发生松动,电缆脱离了汇流排,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震动到电缆,触碰到其他地方而发生短路,随即跳闸。
 
  在这种情况下,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无论切换到哪个供电网络,都无法传导到地铁列车上,因此地铁停止行进。
 
  潮湿及电腐蚀造成电缆松动
 
  记者了解到,按照其他城市地铁运营经验,地铁隧道内汇流排能够使用多年,为什么杭州地铁1号线的汇流排在短短10个月就发生了故障?
 
  “潮湿是一大原因。”杭港地铁新闻发言人吴艇说,“出问题的供电设备在钱塘江底,隧道内常年潮湿,造成腐蚀,从而导致装置局部松动。”
 
  “我们的汇流排上加了一个防腐盖,可以防止隧道内渗出的水滴滴入汇流排。”程耀荣说,“但是列车在高速运行中,可能会把车身上或者空气中的水滴打散成水汽,附着在汇流排上,造成腐蚀。”
 
  据了解,汇流排和铜质电缆之间的导电油脂不足,也是造成腐蚀的一大原因。由于汇流排和电缆是两种不同材质金属,因此需要中介物即导电油脂来导电,否则容易造成电腐蚀,而这次发生故障的位置,汇流排与电缆之间的导电油脂就不足,造成了电腐蚀,导致一段2.5米长的接触线脱落。
 
  9月中旬问题接触网全部更换
 
  程耀荣说,5月底时,他们已经发现有这个问题,因此和厂家进行了分区调研,并且进行了备件,准备把有问题的接触线装置全部更换。
 
  “一共有12个套组。”程耀荣说,“都是设置在防淹门附近的可断开装置,这12个套组和普通的汇流排电缆这些接触网套组的区别是可以活动,便于有水流涌入隧道时,可断开让防淹门落下。
 
  9月7日,预备更换的接触线套组已经出厂,目前,杭州地铁1号线7套接触线装置已经更换完毕,剩余的将在9月中旬完成。
 
  “请向广大乘客转达我们的歉意。”杭港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谢传威告诉记者,他们将加强维修巡查,将维修检查工作由3个月巡查一次增加至2周巡查一次;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形成完整的故障分析报告,严防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追问
 
  1、为什么不把列车牵引至车站再疏散乘客?
 
  杭港地铁:故障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切断了故障区间电路,开启了照明电路。考虑到七堡车辆段和湘湖车辆段距离故障区间较远,因此我们采取从隧道步行出来的应急方式,由工作人员核对人数后,引导乘客由预留的安全栈道,行进至车站,再核对人数后疏散。故障事发在晚上,离收车还剩一两个小时,所以我们不急于恢复供电,以免再发生意外,所以采取了先疏散乘客的方式。
 
  2、为什么不在故障区间内的乘客也受牵连?
 
  杭港地铁:故障发生在近江站-江陵路站上行区间内,可以说整个地铁1号线下行线都不受影响,但由于近江站-江陵路站上下行区间有连接线,因此考虑到乘客步行出隧道的安全问题,以防有乘客走错方向,通过连接线隧道走到下行线去,因此,在乘客步行在隧道内的这段时间,该区间上下行都禁止列车运行。等乘客全部安全走出隧道后,才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但仍按小交路运行。
 
  3、为什么没有及时响应公交接驳应急机制?
 
  杭港地铁:我们与公交集团有合约,在地铁发生突发情况,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响应公交接驳应急机制。一般来说,地铁完全停止运营超过1小时,就会响应。
 
  9月8日的情况,地铁延误48分钟,没有超过1小时,而调配公交车过来接驳,也需要1小时左右,如果公交车过来,地铁也差不多恢复运营了,反而会造成交通资源浪费。
 
  4、因地铁故障导致坐高铁延误能得到赔偿吗?
 
  杭港地铁:目前还没这方面考虑,缺乏可操作性,毕竟地铁属于公共交通的一种,此前也没有先例。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锦伟认为:一般来说,公共交通工具发生延误,都采取改签或者退票的方式,而进行赔偿比较困难。
 
  从合同角度看,购票乘车虽然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但并无书面的合同及具体的条款,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除了退票、改签等已有惯例可操作外,其余赔偿很难界定。除非发生了人身伤害,否则乘客损失就很难计算。
 
  国内外地铁安全应急措施
 
  上海:启动地面公交应急驰援
 
  今年8月,上海地铁1号线一列车突发车辆故障,停在常熟路站站台上。随后全线双向开行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该列车判定为制动系统故障,抢修人员几次进入隧道试图修复未果,最终调来牵引车将故障列车拖走,全线运营因此受影响超1小时。
 
  事发后,地铁方启动了应急预案。莘庄站至徐家汇站,人民广场站至富锦路站临时采取小交路列车运行方式开行;徐家汇站至人民广场站还启动了地面公交应急驰援方案。
 
  另外,还采取限流措施,通过广播引导乘客尽量改乘地面交通工具。关闭了部分进站闸机,减缓乘客进站速度,站台上不少旅客也返回窗口退票。
 
  新加坡:车厢移动桥可安全疏散乘客
 
  地铁因停电或其他原因停在隧道中途,新加坡地铁公司工作人员会立即启动隧道的通风系统。在每节车厢里,都藏着一道移动桥。当意外发生在半道时,控制中心会迅速调来另一辆列车停在出事车旁边,乘客可以从靠近门口的座椅下将移动桥拉出,安全疏散到救援车上。当车厢内的电流意外被切断时,电池照明灯就会亮起,为乘客指路。
 
  此外,新加坡地铁每辆列车的轮轴上都装有“安全盘”,一旦某轮轴上的两个胶轮发生破裂,车辆可以依靠“安全盘”行驶到下一车站。
 
  德国:自动脚踏板保证乘客安全
 
  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设计上,德国把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安装的高频异频雷达收发系统会在有人不慎落入地铁轨道时立即发出指令让列车停止运行;同时,列车车门上安装的红外线传感器能反映出任何异常问题,哪怕是乘客的衣角被夹,列车也会停止前行。
 
  当列车靠近站台时,列车上安装的脚踏板自动伸出来将车门与站台紧密连接起来,防止乘客的脚卡入列车与站台的缝隙内。


  地铁抛锚在钱塘江底,许多问题都在涌动——
 
  人们很后怕:抛锚在隧道中,万一后车撞了上来,会不会成了地铁版的“动车惨剧”?
 
  人们想不通:这次地铁延误这么久,为何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启动?地铁和公交快速反应的的联动机制又体现在哪里?
 
  人们有疑惑:现在这样的共享时代,为何杭州地铁不能像上海一样做到信息告知的及时透明?
 
  抛锚半途中,万一后车撞上来怎么办
 
  ●释疑:列车都在监控中,一旦有事故后车会被喊停
 
  除了忧心,更多的是后怕。
 
  不过对于网友们“后车会否撞上来”的疑问,杭港地铁运营副总经理谢传威表示,大家可以不用担心,所有运行中的列车都在实时监控中。
 
  “地铁列车运营时,车控室就像一个大脑。地铁列车在隧道里行驶,会通过信号系统发射,将当前它所处的位置、速度等信息汇报给车控室。这些信息也将通过车控室反馈给后方行驶列车,让它知道前面多远处有行驶列车,应该保持什么速度,保持多远距离。”
 
  地铁集团告诉记者,一旦前方有事故或者急刹车,车控室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并通知后方列车,“以前晚为例,在这辆列车抛锚后,我们迅速通知了后面的其他列车尽快在最近的站点停靠等待。”
 
  事故发生后,为何没有公交接驳启动
 
  ●回应:预计延误超过1小时,才会启动应急预案
 
  有一个声音,在事故后很一致:事故发生时,许多公交车已经停运,在延误时间如此之长的情况下,地铁与公交的联动机制在哪里?
 
  对此,谢传威说,杭州地铁跟杭州公交集团已经协议,如果事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通过电话调派公交接驳。但是9月9日的事态还没有达到标准。“一般来说,如果某一个站发生突发情况,导致站内或者一条线双向交通都无法通行,预计延误时间超过1个小时,就可以申请调派公交接驳。但是当时对向车道文泽/临平方向,开往湘湖方向还是可以正常通行的,我们预计延误时间达不到一小时。没达到申请条件,所以就没考虑公交接驳。”
 
  至于为何会延误这么长时间?谢传威表示,主要考虑到乘客安全,“必须等乘客撤离后,再考虑其他。”
 
  此外,这次事故发生后启动了三次小交路运营,两个方向的车都是借对向车道行驶,避开事故区域后,再回到自己的轨道上行驶的。“在借道行驶时,就像红绿灯一样,一方在借道,另一方就要等。”
 
  记者9月9日也从杭州公交集团了解到,根据《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应急接驳预案》、《地铁1号线运营站点周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及应急预案》,当杭州地铁1号线因突发事件发生运营中断时,将采用地铁与地面公交联合接力的运输方式,及时疏散、撤离已经进站和在地铁车厢内的乘客。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地铁1号线因故障、事故等特殊情况中断1小时及以上(流程见图)。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应急预案对不同地铁站点接驳车辆的到达时间,都作了相应规定,并拟定了应急接驳车停靠点及线路走向,由路熟有经验的司机驾车:以打铁关站为例,当启动应急预案时,公交三分公司将会第一时间从焦家村公交站、公交总公司站等站点调配车辆,在15分钟内赶到相应接驳点。
 
  第一时间的信息告知,能否更透明及时
 
  ●建议:上海的信息服务沈阳的贴心公交,不妨学学地铁事故后,市民大多提到了“欠人性化、欠透明”。
 
  尤其是部分乘客从隧道里走出来,却只被简单告知,可以等待或者退票。怎么退,去哪里换乘,能换乘什么车,统统一头雾水。而对于此后“除了退票,零赔偿”的做法,许多因地铁事故耽误了行程的人也颇有微词。
 
  事发后,杭港地铁官方微博发了4条微博。但截至昨晚发稿,也没有再更新事故的真正原因。许多市民都提到了上海地铁信息服务的周到和细致:“我在杭州就能知道上海地铁哪条线哪一站路出现了什么故障,大概多久能恢复,杭州为啥不能学习一下呢?”
 
  而记者在询问了其他城市的地铁业内人士后,他们建议杭州不妨学学其他城市的应急机制:
 
  比如沈阳地铁除了日常的试运营方案外,还配备了98项应急和演练方案。地铁一号线沿线涉及19条公交线路,都和公交公司签订了协议,地铁遇到问题,所属的公交车必须第一时间接驳。乘坐接驳公交车的乘客只需出示地铁车票作为凭证。
 
  而根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按伤亡人数、财产损毁状况等,将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分为四级,根据预案,地铁中断30分钟以上即为重大突发事件。
 
  我们并不苛求试运营未满一年的杭州地铁,马上与其他城市相比。但相关的条例能否更变通更人性化,周边城市运营上的长处能否虚心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