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温和刺激”还靠投资 铁路棚改或成重点

2013-07-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本文摘要: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强调,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巴克莱银行抛出“克强经济学”概念后,围绕中国经济放缓、政府容忍底线乃至会否动用刺激工具,各界正在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争论。在舆论谈“刺激”色变的同时,近来亦有官方及学界声音肯定了适度刺激的重要性。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强调,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他同时表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尽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并未有明确的数据勾勒,但高层的言论已被市场解读为利好。结合美联储会议纪要缓解了对量化宽松政策(QE3)即将退出的预期,做多意愿强烈的市场连续两个交易日放量大涨,11日沪深股指更双双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对于目前的政策转向预期,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上半年经济政策着力调结构、去产能;挤泡沫、去杠杆。下半年政策钟摆转向稳增长,十分必要,十分务实。
 
  一名接近高层的智囊机构研究人士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目前形势看,政府下半年会出台一些温和刺激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铁路建设、棚户改造等将是重点。
 
  棚户改造与铁路建设
 
  目前看来,何为“稳中有为”,是各界解读“克强经济学”最新动向的关键。本报记者从多名学者和市场人士处了解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数据的实际下降打击了市场信心,但上半年GDP增速应当在7.6%左右,仍然处于合理范围。
 
  前述智囊机构研究人士对本报分析称,目前并不好判断高层是否会继续容忍现阶段的经济态势,因为从数据分析,全年GDP增长率应该在7.5%上下浮动,符合预期目标。“即使差一点,靠投资来拉动0.5个百分点是没有问题的。”他称,尽管如此,从协调调结构和稳增长的目标来看,下半年会出台一些温和刺激政策。
 
  “目前看来,下半年刺激政策最主要是集中在各种投资方面。”该人士分析称,目前刺激消费的难度较大,出口方面可能会适当调整汇率,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明显。从短期拉动经济来看,还是投资的作用最明显。
 
  管清友也认为,稳增长的首要政策是促投资。他分析,短期来看,促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前提是不能加剧已经过剩的产能。主要的措施有棚户改造、铁路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G、节能环保、轨道交通)、扩大房地产企业融资等。
 
  事实上,棚户改造已经先行开展。从目前高层释放的信息来看,“第二轮”大规模的棚户改造即将开启。有预测称,国务院确定今年改造304万户棚户区,至少可以拉动投资3000亿元。而国务院决定今后五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的计划,无疑将启动更多投资。
 
  而在棚户改造之外,目前更大的投资增长点是铁路建设。
 
  随着铁道部的拆分,铁路系统加速全盘进入市场化。从去年开始,原铁道部将城际线路主导权下放地方,刺激了地方政府的一轮投资热潮。铁路系统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下一步铁路建设将进一步实现“地方化”,在保证铁路建设规模的同时减轻铁路总公司的压力。
 
  对于高铁建设过度“超前”的质疑,该人士回应称,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和欧洲发达国家都还有差距,因此建设速度不会放缓。
 
  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2013年对铁路建设来说本就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建成通车里程可能会超过6000公里,更有大量重点线路通车,是打通“四横四纵”的关键之年。
 
  另据记者观察,今年将是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收获”之年。以广西为例,今年将开通衡柳铁路永州至柳州段、柳南城际高铁、沿海高铁、南广高铁广西段等一批高铁项目,总里程达1081公里,铁路建成投产规模占全国铁路投产总量的1/5。
 
  中西部盼望宽松政策
 
  受宏观经济影响,尤其是在上半年“银根”缩紧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很多省份经济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下滑,而且距离今年年初制定的预期增长目标也有一定落差。
 
  但在“稳中有为”和增长率“保下限”的思路下,接下来在投资、消费政策方面,预期将有一定的宽松,促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受到了中西部地区的欢迎。
 
  “这些目标和政策对中西部的增速而言,可以说是一大利好。”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告诉本报,政策的微调和放松,能使包括贵州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在前两年所上马的项目、企业、基础设施有连续性。
 
  “目前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工业、农业和旅游项目等确实有一个接续的问题,刹车踩太急了,容易形成一些烂尾工程和项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胡晓登说。
 
  中部某市市长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说,目前很多政策没有区分对待,对中西部发展有很大压力。“包括现在政策越来越紧,我认为对欠发达地区是不公平的,我们正准备发展的时候你"掐死"它,一出台一个政策就一棍子打死,这是有问题的。”
 
  “整个社会的增长下限还是应该有的,没有适度的增长,那么一切都谈不上。”胡晓登说,在政策宽松的过程中,中西部受益的程度大于沿海发达地区,因为中西部目前还是必须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宽松的政策主要还是会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等倾斜。
 
  今年贵州GDP预期增速目标是14%,但一季度的GDP增速为12.6%,二季度走势也不乐观;同为欠发达省份的广西今年预期增长率目标是11%,一季度10.5%的增速也令达标前景堪忧。
 
  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现在很多政策都是很有针对性的。随着政策的放松和民生投入的加大,下半年包括湖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也将止跌回稳。
 
  仍应坚持向改革要红利
 
  尽管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发展难题,但接受本报采访的区域经济专家也表示,寄望政策放松不是长久之计,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也难称可持续,中西部要尽快改变这一模式。
 
  在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下,“短期强劲刺激如同饮鸩止渴”已得到多位经济学家的认同。管清友就认为,以长期的改革来稳短期的增长,见效较慢,但是效果持久。近期可能推出的改革有扩大民间投资准入(包括金融领域)、利率市场化、天然气等资源价格改革等。
 
  前述智囊研究机构人士分析称,目前中国经济情况是结构性矛盾大于短期需求不足。而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产能过剩和金融功能弱化等方面。
 
  事实上,政府在去年三季度就对经济进行过刺激,短期内经济有所回升,但到今年二季度,又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行。
 
  “这说明刺激政策并没有使经济走向良性循环。”该人士称,目前主要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但经济如果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对结构调整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政府进一步提出“稳中有为”,意在作出一个平衡。
 
  新政府主政以来,高层多次谈到“向改革要红利”。市场潜在的巨大红利不言而喻,而如何“改革”成为各界讨论最多的话题。
 
  自6月以来,中央高层和各部委分赴各地,就经济形势展开调研座谈。一名知情人士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过剩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在调研过程中,部分企业不堪低迷行业境况的重负,纷纷求援中央“出手”。
 
  该知情人士称,部委采纳企业意见的可能性很小。“由此看来中央的决心还是在长远调整经济结构上。”他称,刺激过剩产业“救急”的希望不大。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温和刺激”还靠投资 铁路棚改或成重点

第一财经日报

  在巴克莱银行抛出“克强经济学”概念后,围绕中国经济放缓、政府容忍底线乃至会否动用刺激工具,各界正在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争论。在舆论谈“刺激”色变的同时,近来亦有官方及学界声音肯定了适度刺激的重要性。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强调,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他同时表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尽管“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并未有明确的数据勾勒,但高层的言论已被市场解读为利好。结合美联储会议纪要缓解了对量化宽松政策(QE3)即将退出的预期,做多意愿强烈的市场连续两个交易日放量大涨,11日沪深股指更双双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对于目前的政策转向预期,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上半年经济政策着力调结构、去产能;挤泡沫、去杠杆。下半年政策钟摆转向稳增长,十分必要,十分务实。
 
  一名接近高层的智囊机构研究人士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目前形势看,政府下半年会出台一些温和刺激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铁路建设、棚户改造等将是重点。
 
  棚户改造与铁路建设
 
  目前看来,何为“稳中有为”,是各界解读“克强经济学”最新动向的关键。本报记者从多名学者和市场人士处了解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数据的实际下降打击了市场信心,但上半年GDP增速应当在7.6%左右,仍然处于合理范围。
 
  前述智囊机构研究人士对本报分析称,目前并不好判断高层是否会继续容忍现阶段的经济态势,因为从数据分析,全年GDP增长率应该在7.5%上下浮动,符合预期目标。“即使差一点,靠投资来拉动0.5个百分点是没有问题的。”他称,尽管如此,从协调调结构和稳增长的目标来看,下半年会出台一些温和刺激政策。
 
  “目前看来,下半年刺激政策最主要是集中在各种投资方面。”该人士分析称,目前刺激消费的难度较大,出口方面可能会适当调整汇率,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明显。从短期拉动经济来看,还是投资的作用最明显。
 
  管清友也认为,稳增长的首要政策是促投资。他分析,短期来看,促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前提是不能加剧已经过剩的产能。主要的措施有棚户改造、铁路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G、节能环保、轨道交通)、扩大房地产企业融资等。
 
  事实上,棚户改造已经先行开展。从目前高层释放的信息来看,“第二轮”大规模的棚户改造即将开启。有预测称,国务院确定今年改造304万户棚户区,至少可以拉动投资3000亿元。而国务院决定今后五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的计划,无疑将启动更多投资。
 
  而在棚户改造之外,目前更大的投资增长点是铁路建设。
 
  随着铁道部的拆分,铁路系统加速全盘进入市场化。从去年开始,原铁道部将城际线路主导权下放地方,刺激了地方政府的一轮投资热潮。铁路系统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下一步铁路建设将进一步实现“地方化”,在保证铁路建设规模的同时减轻铁路总公司的压力。
 
  对于高铁建设过度“超前”的质疑,该人士回应称,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和欧洲发达国家都还有差距,因此建设速度不会放缓。
 
  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2013年对铁路建设来说本就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不仅建成通车里程可能会超过6000公里,更有大量重点线路通车,是打通“四横四纵”的关键之年。
 
  另据记者观察,今年将是中西部铁路建设的“收获”之年。以广西为例,今年将开通衡柳铁路永州至柳州段、柳南城际高铁、沿海高铁、南广高铁广西段等一批高铁项目,总里程达1081公里,铁路建成投产规模占全国铁路投产总量的1/5。
 
  中西部盼望宽松政策
 
  受宏观经济影响,尤其是在上半年“银根”缩紧的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中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很多省份经济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下滑,而且距离今年年初制定的预期增长目标也有一定落差。
 
  但在“稳中有为”和增长率“保下限”的思路下,接下来在投资、消费政策方面,预期将有一定的宽松,促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受到了中西部地区的欢迎。
 
  “这些目标和政策对中西部的增速而言,可以说是一大利好。”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告诉本报,政策的微调和放松,能使包括贵州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在前两年所上马的项目、企业、基础设施有连续性。
 
  “目前还有很多基础设施、工业、农业和旅游项目等确实有一个接续的问题,刹车踩太急了,容易形成一些烂尾工程和项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胡晓登说。
 
  中部某市市长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说,目前很多政策没有区分对待,对中西部发展有很大压力。“包括现在政策越来越紧,我认为对欠发达地区是不公平的,我们正准备发展的时候你"掐死"它,一出台一个政策就一棍子打死,这是有问题的。”
 
  “整个社会的增长下限还是应该有的,没有适度的增长,那么一切都谈不上。”胡晓登说,在政策宽松的过程中,中西部受益的程度大于沿海发达地区,因为中西部目前还是必须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宽松的政策主要还是会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等倾斜。
 
  今年贵州GDP预期增速目标是14%,但一季度的GDP增速为12.6%,二季度走势也不乐观;同为欠发达省份的广西今年预期增长率目标是11%,一季度10.5%的增速也令达标前景堪忧。
 
  但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现在很多政策都是很有针对性的。随着政策的放松和民生投入的加大,下半年包括湖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也将止跌回稳。
 
  仍应坚持向改革要红利
 
  尽管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发展难题,但接受本报采访的区域经济专家也表示,寄望政策放松不是长久之计,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也难称可持续,中西部要尽快改变这一模式。
 
  在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下,“短期强劲刺激如同饮鸩止渴”已得到多位经济学家的认同。管清友就认为,以长期的改革来稳短期的增长,见效较慢,但是效果持久。近期可能推出的改革有扩大民间投资准入(包括金融领域)、利率市场化、天然气等资源价格改革等。
 
  前述智囊研究机构人士分析称,目前中国经济情况是结构性矛盾大于短期需求不足。而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产能过剩和金融功能弱化等方面。
 
  事实上,政府在去年三季度就对经济进行过刺激,短期内经济有所回升,但到今年二季度,又出现比较明显的下行。
 
  “这说明刺激政策并没有使经济走向良性循环。”该人士称,目前主要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但经济如果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对结构调整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政府进一步提出“稳中有为”,意在作出一个平衡。
 
  新政府主政以来,高层多次谈到“向改革要红利”。市场潜在的巨大红利不言而喻,而如何“改革”成为各界讨论最多的话题。
 
  自6月以来,中央高层和各部委分赴各地,就经济形势展开调研座谈。一名知情人士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过剩产业和重点投资领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在调研过程中,部分企业不堪低迷行业境况的重负,纷纷求援中央“出手”。
 
  该知情人士称,部委采纳企业意见的可能性很小。“由此看来中央的决心还是在长远调整经济结构上。”他称,刺激过剩产业“救急”的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