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铁路局 > 内容

横穿中国72小时:一路向西感受回家之暖

2013-01-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文摘要:  1月25日,列车到达吐鲁番,列车长和谢长友帮助奶奶安全下车。    新闻战线今年再次组织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春运启动的...

 
  1月25日,列车到达吐鲁番,列车长和谢长友帮助奶奶安全下车。
  
  新闻战线今年再次组织“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春运启动的汽笛声中,本报记者分赴各地采访,深入基层一线,走到读者中间,从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反映各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的新举措、新思路,倾听大家的所愿、所盼,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中国故事”,听真话、写实情,为读者采写、为读者报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份特殊的新春礼物。
  
  4131公里,这是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它是一条人口迁徙的轨迹,也是一根横贯东西的动脉。

  它是新欧亚大陆桥最生机勃勃的1/3,也是一条记录历史、见证变迁的铁路。

  1月23日至26日,记者从江苏连云港出发,先后乘坐上海铁路局K1351和乌鲁木齐铁路局5801次列车,一路西行,途经陇海、兰新和北疆铁路,到达新疆阿拉山口,用三天三夜的时间,感受回家之暖,见证铁路之变,发现边疆之兴。

  副列车长刘刚良
  这几年,从乌鲁木齐返程的客运量要大大多于去程

  1月23日,14时01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K1351到达徐州站,原本有些空荡的车厢一下子拥挤起来。

  来自安徽萧县的谢长友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把坐轮椅的奶奶安顿在了软卧车厢。谢长友此行是要把84岁的奶奶接到新疆阿克苏养老。

  从萧县出发,他们一行要乘坐3个小时的汽车到徐州,43个小时的火车到吐鲁番,再坐10个小时卧铺汽车才能到阿克苏。

  “我们全家在新疆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棉花,家已经安在了新疆,老家只有奶奶一个人。”谢长友说,“现在国家一年给老人900多块钱的补贴,家里也不缺钱,但奶奶毕竟老了,我们决定把奶奶接到新疆,方便照顾。”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谢长友这么幸运,从连云港上车的陈洪军从这趟列车窗口一放票就去排队,仍然没有买到坐票,一家三口只能站到河南老家。“我们知道网上订票方便,但是身边没有几个人会用,铁路应该给我们这些不会网络的人多留些票。”

  “这趟列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工多。”K1351次列车副列车长刘刚良说,“这几年,农民工的变化也很大,从他们背的包就能看出来。以前都是编织袋,后来有牛仔包,现在大部分人都用行李箱,带的东西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农民工流动的方向。”刘刚良介绍,这几年新疆经济发展快,建设也多,很多口里(嘉峪关以东)的人都开始来新疆打工。

  同车的乘客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过去节前从东部沿海前往西部的客流要多一些,而这几年,从乌鲁木齐返程的客运量要大大多于去程。

  打工者张玉妹
  一提到这趟车就有种回家的感觉

  1月24日,23时。

  K1351次列车列车长刘洪伟喝了一口水,开始了他今天的最后一次巡车。

  “每年春运都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我们这趟车时间长,路程远,很多农民工带着辛苦了一年的钱回家,有人由于在列车上过度焦虑,会精神崩溃。列车员不仅要保证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也要关注乘客的精神状态,随时疏导。”刘洪伟说。

  在西安打工的张玉妹是甘肃张掖人,每年农忙和春节的时候她都要乘这趟列车回家,对这趟列车有很深的感情。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坐这趟列车出门打工,一提到这趟车就有种回家的感觉。”张玉妹说,“这趟车慢,但是价格便宜。这几年虽然打工赚的钱多了,但还是能省就省。”

  木材商人陈玉峰时常往来新疆和江苏,提到这趟列车他有些无奈:“这几年的确提速了,以前走一趟要60多个小时,现在不到50个小时了。但是还是慢了,条件跟动车还是没法比。”

  耗时长、路程远、条件艰苦,对K1351次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在卧铺一个乘务员要负责两个车厢,硬座要负责一个车厢,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觉得忙不过来。”列车员徐玉红说:“好在这趟车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乘客大都很好相处,也很理解我们的难处。”

  “一个列车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这趟车从绿皮车到空调车,可能将来还要变动车,但让乘客满意的标准是不变的。”上海铁路局南京客运段连乌车队党总支书记孙勇说。

  临近午夜,车上的乘客已熄灯休息,车厢里终于安静下来。车窗外,银白的月光下被大雪覆盖的戈壁滩显得更加静谧,列车的轰鸣声回荡在西北辽阔的大地上。再过12个小时,K1351次就将到达它的终点站,乌鲁木齐。

  贸易经理虎健
  货物滞留时间长,盼增加运力、沟通渠道

  1月26日,10时。

  天空刚刚开始放亮,从乌鲁木齐发出的5801次列车经过10个小时的行驶,马上就要到达终点站,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最后一站——阿拉山口。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1990年,北疆铁路的开通成为这块土地脱胎换骨的开始。今天,阿拉山口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在中哈边境上,每天约有近30辆货运列车在这里换装、检疫、报关,贸易的发展让这个生存条件恶劣的边境小城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

  两年前,24岁的张哓东离开东北老家,乘火车来到阿拉山口,成为海关监管科的一名科员。“还没来的时候以为这是个很荒凉的地方,来了之后觉得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2012年,张哓东的女朋友跟随着他来到阿拉山口,两个年轻人把家安在了祖国的边疆。

  “北疆铁路进出口运量从开始的100多万吨到去年突破1650万吨,阿拉山口在新亚欧大陆桥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乌鲁木齐铁路局阿拉山口站副站长萧蔚说,“这几年,阿拉山口变化快,火车站也一直在改建扩容。”

  不过,这与日益增长的边境贸易需求相比依然是不适应的。“去年我们的货物有100多天是滞留在阿拉山口口岸的,这一方面与铁路的承载量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亚欧大陆桥涉及多国利益协调,沟通渠道不畅有关。希望国家能加大对陆路口岸的支持力度,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新疆八钢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阿拉山口分公司经理虎健说。

  新亚欧大陆桥是欧亚大陆的“金腰带”,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在天山脚下走出了一条贸易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虽然已听不到商旅的驼铃声,但一条用铁轨铺成的商贸之路却在讲述着一个个新的边疆传奇。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横穿中国72小时:一路向西感受回家之暖

人民网-人民日报


 
  1月25日,列车到达吐鲁番,列车长和谢长友帮助奶奶安全下车。
  
  新闻战线今年再次组织“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春运启动的汽笛声中,本报记者分赴各地采访,深入基层一线,走到读者中间,从今日起推出“新春走基层”专栏,反映各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的新举措、新思路,倾听大家的所愿、所盼,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中国故事”,听真话、写实情,为读者采写、为读者报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份特殊的新春礼物。
  
  4131公里,这是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它是一条人口迁徙的轨迹,也是一根横贯东西的动脉。

  它是新欧亚大陆桥最生机勃勃的1/3,也是一条记录历史、见证变迁的铁路。

  1月23日至26日,记者从江苏连云港出发,先后乘坐上海铁路局K1351和乌鲁木齐铁路局5801次列车,一路西行,途经陇海、兰新和北疆铁路,到达新疆阿拉山口,用三天三夜的时间,感受回家之暖,见证铁路之变,发现边疆之兴。

  副列车长刘刚良
  这几年,从乌鲁木齐返程的客运量要大大多于去程

  1月23日,14时01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K1351到达徐州站,原本有些空荡的车厢一下子拥挤起来。

  来自安徽萧县的谢长友在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把坐轮椅的奶奶安顿在了软卧车厢。谢长友此行是要把84岁的奶奶接到新疆阿克苏养老。

  从萧县出发,他们一行要乘坐3个小时的汽车到徐州,43个小时的火车到吐鲁番,再坐10个小时卧铺汽车才能到阿克苏。

  “我们全家在新疆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棉花,家已经安在了新疆,老家只有奶奶一个人。”谢长友说,“现在国家一年给老人900多块钱的补贴,家里也不缺钱,但奶奶毕竟老了,我们决定把奶奶接到新疆,方便照顾。”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谢长友这么幸运,从连云港上车的陈洪军从这趟列车窗口一放票就去排队,仍然没有买到坐票,一家三口只能站到河南老家。“我们知道网上订票方便,但是身边没有几个人会用,铁路应该给我们这些不会网络的人多留些票。”

  “这趟列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工多。”K1351次列车副列车长刘刚良说,“这几年,农民工的变化也很大,从他们背的包就能看出来。以前都是编织袋,后来有牛仔包,现在大部分人都用行李箱,带的东西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农民工流动的方向。”刘刚良介绍,这几年新疆经济发展快,建设也多,很多口里(嘉峪关以东)的人都开始来新疆打工。

  同车的乘客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过去节前从东部沿海前往西部的客流要多一些,而这几年,从乌鲁木齐返程的客运量要大大多于去程。

  打工者张玉妹
  一提到这趟车就有种回家的感觉

  1月24日,23时。

  K1351次列车列车长刘洪伟喝了一口水,开始了他今天的最后一次巡车。

  “每年春运都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我们这趟车时间长,路程远,很多农民工带着辛苦了一年的钱回家,有人由于在列车上过度焦虑,会精神崩溃。列车员不仅要保证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也要关注乘客的精神状态,随时疏导。”刘洪伟说。

  在西安打工的张玉妹是甘肃张掖人,每年农忙和春节的时候她都要乘这趟列车回家,对这趟列车有很深的感情。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坐这趟列车出门打工,一提到这趟车就有种回家的感觉。”张玉妹说,“这趟车慢,但是价格便宜。这几年虽然打工赚的钱多了,但还是能省就省。”

  木材商人陈玉峰时常往来新疆和江苏,提到这趟列车他有些无奈:“这几年的确提速了,以前走一趟要60多个小时,现在不到50个小时了。但是还是慢了,条件跟动车还是没法比。”

  耗时长、路程远、条件艰苦,对K1351次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在卧铺一个乘务员要负责两个车厢,硬座要负责一个车厢,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觉得忙不过来。”列车员徐玉红说:“好在这趟车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乘客大都很好相处,也很理解我们的难处。”

  “一个列车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这趟车从绿皮车到空调车,可能将来还要变动车,但让乘客满意的标准是不变的。”上海铁路局南京客运段连乌车队党总支书记孙勇说。

  临近午夜,车上的乘客已熄灯休息,车厢里终于安静下来。车窗外,银白的月光下被大雪覆盖的戈壁滩显得更加静谧,列车的轰鸣声回荡在西北辽阔的大地上。再过12个小时,K1351次就将到达它的终点站,乌鲁木齐。

  贸易经理虎健
  货物滞留时间长,盼增加运力、沟通渠道

  1月26日,10时。

  天空刚刚开始放亮,从乌鲁木齐发出的5801次列车经过10个小时的行驶,马上就要到达终点站,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最后一站——阿拉山口。

  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1990年,北疆铁路的开通成为这块土地脱胎换骨的开始。今天,阿拉山口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在中哈边境上,每天约有近30辆货运列车在这里换装、检疫、报关,贸易的发展让这个生存条件恶劣的边境小城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

  两年前,24岁的张哓东离开东北老家,乘火车来到阿拉山口,成为海关监管科的一名科员。“还没来的时候以为这是个很荒凉的地方,来了之后觉得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2012年,张哓东的女朋友跟随着他来到阿拉山口,两个年轻人把家安在了祖国的边疆。

  “北疆铁路进出口运量从开始的100多万吨到去年突破1650万吨,阿拉山口在新亚欧大陆桥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乌鲁木齐铁路局阿拉山口站副站长萧蔚说,“这几年,阿拉山口变化快,火车站也一直在改建扩容。”

  不过,这与日益增长的边境贸易需求相比依然是不适应的。“去年我们的货物有100多天是滞留在阿拉山口口岸的,这一方面与铁路的承载量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亚欧大陆桥涉及多国利益协调,沟通渠道不畅有关。希望国家能加大对陆路口岸的支持力度,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新疆八钢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阿拉山口分公司经理虎健说。

  新亚欧大陆桥是欧亚大陆的“金腰带”,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在天山脚下走出了一条贸易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虽然已听不到商旅的驼铃声,但一条用铁轨铺成的商贸之路却在讲述着一个个新的边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