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列公益性运输”亏损该谁埋单
2013-07-08 来源:经济导报
本文摘要: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但哈尔滨铁路局开行的“高考专列”并未随高考结束而驶离公众视野。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但哈尔滨铁路局开行的“高考专列”并未随高考结束而驶离公众视野。这里面隐含着铁路改革如何推进的重大问题:政企分开之后的铁路,今后如何厘清“公益性运输”边界?各类“公益性运输”亏损该由谁来埋单?怎样建立“公益性运输”财政补贴机制?
据铁路部门统计,受往返接送的单程空载运行影响,加上专门抽调机车、车辆、线路、人员等相关支出,“高考专列”开行至今累计亏损逾40万元。
这笔钱并不算多,但现在铁路要进入市场,必然要核算成本、提高收益。把“公益性运输”亏损剥离,这是铁路企业回归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和运营市场的前提。
透视亏损的“高考专列”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开行专列,而是政府和铁路如何尽快“各就各位”,即招考部门能否考虑就近设置考点方便考生,政府能否承担公益补贴责任,铁路企业能否真正进入市场。明确了公益是政府的责任、效益是企业的追求、方便是考生的需要,那解决“高考专列”困局的路径和办法自然也就多起来了。
不仅是“高考专列”,为支援黑龙江粮食主产区备耕生产,哈铁局还开通了农民工“插秧专列”,14年来累计亏损已逾800万元。
据齐齐哈尔铁路客运段段长井泉介绍,他们曾尝试取消一列客源不足、严重亏损的支线客车,但在地方政府的压力和当地群众的要求下,铁路只能“顾全大局,不计成本”继续开行。
因此,铁路存在着“只管开行不管运营”的现象,有的列车开行时客源充足,后来客流下降、甚至严重萎缩,却照样亏损运行;有的列车只有几节硬座车售票,却要拉着原有编组的十几节软卧、硬卧车厢,往返空驶几百公里。“最尴尬的一次,整个列车上13个乘务员,旅客只有4个人。”一名往返于黑龙江亚布力景区值乘的软卧列车员感慨,淡季时火车成了“招手停”,白白浪费了铁路运力资源。
面对亏损导致的“开不起”,以及社会需要下的“停不起”,铁路运输企业面临尴尬的局面。如何厘清铁路运输公益性和经营性的边界,如何对“公益性运输”服务进行科学补贴,将是铁路新一轮改革的必修课。
那么,亏损的“高考专列”是否可以停开呢?大杨树二中教师张新峰说:“全旗4所高中有3所在大杨树镇,完全可以考虑申请特批,增设考点,既方便考生,也不用开专列。”
但事实是,当前亏损的“高考专列”“插秧专列”开行依旧。在铁路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铁路改革急需真正回归市场。
- 上一篇:太原铁路局团组织:从基层打造正能量
- 下一篇:西安铁路局11列高铁列车实行票价特惠
相关文章
-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常态化宣讲引导职工岗位作贡献2020-04-29
-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常态化宣讲引导职工岗位作贡献2020-03-31
- 沈阳、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协作配合助力渔业企业复工复产2020-03-04
-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3000吨龙江大米乘专列赴鄂2020-02-18
-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支南列车迎来新成员20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