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数据传真 > 内容

北京地铁日客流1000万人次将成常态 乘客平均坐11站

2013-03-15 来源:北京日报
本文摘要:  上周五,本市地铁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当日,1027.54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昨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坦言:...

 


  上周五,本市地铁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当日,1027.54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昨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坦言:“大客流是意料之中,但比预计更快。两个月后,地铁14号线局部开通,地铁9号线与1号线在军事博物馆站实现换乘,地铁10号线最后区段开通,千万人次的日客流量将成为常态。”这意味着,北京地铁将超过莫斯科日均800万到900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世界上运力最大的地铁。

  数据背后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最近10年,本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从2003年的114公里,稳步增长到2012年的442公里,跃居全国最长。从2007年起,每一年都有新地铁线开通,地下网络化格局已见端倪。准时、快捷、通达等优势,吸引着市民每日搭乘着地铁在这座城市里行进。据市交通委统计,2012年,每名“地铁族”每天乘坐地铁出行的距离为15公里左右。

  破记录:900万到1000万只用了一周
  10年地铁里程增300余公里

  铺开一张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图,2号线和10号线仿佛两个环形,内外相套;1号线连着八通线同6号线比肩而行,贯穿城市东西;4号线挽着大兴线、5号线勾着亦庄线从中心城区穿过,向南北延伸;13号线在北城画了个半圆,接驳着15号线、8号线、昌平线和机场线等;房山线通过9号线与整个路网交接。

  然而10年前,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只有114公里,线网图上空荡荡地摆放着2号线、1号线、八通线和13号线。

  随着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本市进入轨道交通发展黄金期。2007年,地铁5号线开通,维持了数年的114公里总里程数增加到142公里。之后,平均每年本市都要开通55公里新地铁,至去年年底6号线等4条新线开通,地铁总里程达442公里,运营车站261座,换乘站36座。10年间,地铁总里程增加了328公里,北京地铁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

  客流5年增加近500万
  线路的四通八达,乘客数量年年上浮。2007年,日均客运量179.43万人次。到了去年,日均客运量达到672.5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平均每年增加近百万。

  去年,本市日客运量记录为839.05人次。今年刚刚进入3月,间隔一周时间,地铁日客运量就连闯两关,3月1日突破900万人次,3月8日则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这一数据超过了莫斯科地铁日均800万至900万人次的客流量。

  同时,随着四条地铁新线的开通,地铁全路网日均客流量增加24.84%,15条线中有12条线客流增加。其中,一些主要线路客流量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6号线开通,往年最挤线路1号线,客流同比去年下降3.43%;10号线延长形成大C形状后,日均客流同比增加54.22%,客运量也超过1号线,成为本市最挤地铁线;9号线连通北京西站后,客运量猛增849.10%;8号线延长后,客流同比增加72.43%。

  更多人选择了绿色环保的地铁,为地面交通拥堵治理赢得了空间和时间。2012年,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2左右,全市交通总体安全顺畅。今年,14号线西段、10号线二期剩余区段等4条新线开通试运营,运营里程再增22.8公里。届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力争达到46%,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下。

  每名地铁乘客平均坐11站
  “地铁族”增多也必然带来一些制约。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部分地铁站早晚高峰限流。北京地铁发布,今年一季度常态限流车站,总数达到41座。大部分车站限流时间为早7时至9时。

  数据统计显示,平均每名乘客乘车站数为11站。大约9成以上的乘客换乘次数在2次以下。70%以上持一卡通搭地铁的乘客平均每周乘坐1到14次。

  人流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快速便捷的地铁不仅缓解了客流压力,也成为促进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动脉。以去年开通的地铁10号线二期为例,串联起潘家园旧货市场、十里河建材一条街,大红门、公主坟商圈等功能区,还与宋家庄、六里桥、公主坟、五路等多个大型交通枢纽相衔接。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曾表示,由轨道交通延伸出的居住、商业、文化等各项产业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整片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挑战:线网升级应对“1000万”
  14号线用A型车运力增29%

  根据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027.54万人次的地铁出行量,大约是本市公共出行比例的近40%。本月4日至8日,地铁日均客流量占公共出行比例的35%左右。随着轨道线网的优化及加密,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攀升。

  应对大客流,除了继续加密轨道线网,既有线网也将优化。以13号线为例,昌平线与之在西二旗站换乘,造成该区段满载率高居不下。本市将打通一条“昌八线”,引导一部分13号线客流选择乘坐8号线出行。

  今年,地铁5号线、10号线等线路有望通过加车等方式,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去年,地铁6号线首次采用了八节编组,一趟车多载客500人。今年即将开通的14号线将首次采用A型车,车体加大,载客量提升,单列车运力增加29%。

  1号线信号系统升级
  昨日,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开始进行信标安装,这标志着北京地铁新一轮更新改造重点工程——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正式开工。

  目前,1号线日均客运量150万人次以上,最小运营间隔为2分05秒。因建成年代较早,1号线现在使用的信号系统已使用了20多年,设备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地铁网络化运营需求。此次信号设备的全面改造可以有效提高1号线信号系统的整体质量、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提高信号的检测手段和检修能力。

  按照规划,升级工程预计2016年底完工。主要工程涉及1号线正线34公里线路,25座车站,2个车辆段和1个控制中心。

  北京地铁介绍,此次信号系统改造工程实施难度极大。除了由于1号线地理位置特殊,客运量大,受关注程度高等,更关键的是施工过程不能影响线路正常运营,所有施工和综合调试作业只能在夜间停运后的3个小时内完成。另外,该工程涉及信号、通信等八九个专业,协调工作繁杂。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北京地铁日客流1000万人次将成常态 乘客平均坐11站

北京日报

 


  上周五,本市地铁日客流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当日,1027.54万人次搭乘地铁出行。昨日,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主任战明辉坦言:“大客流是意料之中,但比预计更快。两个月后,地铁14号线局部开通,地铁9号线与1号线在军事博物馆站实现换乘,地铁10号线最后区段开通,千万人次的日客流量将成为常态。”这意味着,北京地铁将超过莫斯科日均800万到900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世界上运力最大的地铁。

  数据背后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最近10年,本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从2003年的114公里,稳步增长到2012年的442公里,跃居全国最长。从2007年起,每一年都有新地铁线开通,地下网络化格局已见端倪。准时、快捷、通达等优势,吸引着市民每日搭乘着地铁在这座城市里行进。据市交通委统计,2012年,每名“地铁族”每天乘坐地铁出行的距离为15公里左右。

  破记录:900万到1000万只用了一周
  10年地铁里程增300余公里

  铺开一张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图,2号线和10号线仿佛两个环形,内外相套;1号线连着八通线同6号线比肩而行,贯穿城市东西;4号线挽着大兴线、5号线勾着亦庄线从中心城区穿过,向南北延伸;13号线在北城画了个半圆,接驳着15号线、8号线、昌平线和机场线等;房山线通过9号线与整个路网交接。

  然而10年前,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只有114公里,线网图上空荡荡地摆放着2号线、1号线、八通线和13号线。

  随着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本市进入轨道交通发展黄金期。2007年,地铁5号线开通,维持了数年的114公里总里程数增加到142公里。之后,平均每年本市都要开通55公里新地铁,至去年年底6号线等4条新线开通,地铁总里程达442公里,运营车站261座,换乘站36座。10年间,地铁总里程增加了328公里,北京地铁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

  客流5年增加近500万
  线路的四通八达,乘客数量年年上浮。2007年,日均客运量179.43万人次。到了去年,日均客运量达到672.57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平均每年增加近百万。

  去年,本市日客运量记录为839.05人次。今年刚刚进入3月,间隔一周时间,地铁日客运量就连闯两关,3月1日突破900万人次,3月8日则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这一数据超过了莫斯科地铁日均800万至900万人次的客流量。

  同时,随着四条地铁新线的开通,地铁全路网日均客流量增加24.84%,15条线中有12条线客流增加。其中,一些主要线路客流量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6号线开通,往年最挤线路1号线,客流同比去年下降3.43%;10号线延长形成大C形状后,日均客流同比增加54.22%,客运量也超过1号线,成为本市最挤地铁线;9号线连通北京西站后,客运量猛增849.10%;8号线延长后,客流同比增加72.43%。

  更多人选择了绿色环保的地铁,为地面交通拥堵治理赢得了空间和时间。2012年,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5.2左右,全市交通总体安全顺畅。今年,14号线西段、10号线二期剩余区段等4条新线开通试运营,运营里程再增22.8公里。届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力争达到46%,中心城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下。

  每名地铁乘客平均坐11站
  “地铁族”增多也必然带来一些制约。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部分地铁站早晚高峰限流。北京地铁发布,今年一季度常态限流车站,总数达到41座。大部分车站限流时间为早7时至9时。

  数据统计显示,平均每名乘客乘车站数为11站。大约9成以上的乘客换乘次数在2次以下。70%以上持一卡通搭地铁的乘客平均每周乘坐1到14次。

  人流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快速便捷的地铁不仅缓解了客流压力,也成为促进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动脉。以去年开通的地铁10号线二期为例,串联起潘家园旧货市场、十里河建材一条街,大红门、公主坟商圈等功能区,还与宋家庄、六里桥、公主坟、五路等多个大型交通枢纽相衔接。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曾表示,由轨道交通延伸出的居住、商业、文化等各项产业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整片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挑战:线网升级应对“1000万”
  14号线用A型车运力增29%

  根据市交通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027.54万人次的地铁出行量,大约是本市公共出行比例的近40%。本月4日至8日,地铁日均客流量占公共出行比例的35%左右。随着轨道线网的优化及加密,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攀升。

  应对大客流,除了继续加密轨道线网,既有线网也将优化。以13号线为例,昌平线与之在西二旗站换乘,造成该区段满载率高居不下。本市将打通一条“昌八线”,引导一部分13号线客流选择乘坐8号线出行。

  今年,地铁5号线、10号线等线路有望通过加车等方式,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去年,地铁6号线首次采用了八节编组,一趟车多载客500人。今年即将开通的14号线将首次采用A型车,车体加大,载客量提升,单列车运力增加29%。

  1号线信号系统升级
  昨日,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开始进行信标安装,这标志着北京地铁新一轮更新改造重点工程——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正式开工。

  目前,1号线日均客运量150万人次以上,最小运营间隔为2分05秒。因建成年代较早,1号线现在使用的信号系统已使用了20多年,设备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地铁网络化运营需求。此次信号设备的全面改造可以有效提高1号线信号系统的整体质量、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提高信号的检测手段和检修能力。

  按照规划,升级工程预计2016年底完工。主要工程涉及1号线正线34公里线路,25座车站,2个车辆段和1个控制中心。

  北京地铁介绍,此次信号系统改造工程实施难度极大。除了由于1号线地理位置特殊,客运量大,受关注程度高等,更关键的是施工过程不能影响线路正常运营,所有施工和综合调试作业只能在夜间停运后的3个小时内完成。另外,该工程涉及信号、通信等八九个专业,协调工作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