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400余名市民率先试乘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

2014-03-07 来源:浙江新闻网
本文摘要:  昨天下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望春桥站至东环南路站列车,迎来了第一批体验者,共400多人,他们是海曙、江东和鄞州13个街道(镇)
  昨天下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望春桥站至东环南路站列车,迎来了第一批体验者,共400多人,他们是海曙、江东和鄞州13个街道(镇)、35个社区(村)拆迁户和居民代表。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吴亚能说,1号线一期沿线居民和拆迁户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共建者和“让道者”,“请他们率先来体验,是为了表示敬意和感谢。”
 
  经过近5年的建设,除个别车站出入口仍在施工外,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基本结束。除东门口(天一广场)站外,地下车站机电设备安装基本结束;江厦桥东站、海晏北路站等4个车站仍在进行公共区装修施工;高架段机电设备安装、车站装修工作正同步推进。
 
  又快又稳
 
  21公里单程运行在40分钟以内
 
  昨天的试乘体验,是从樱花公园站上车开始的。“给我拍张照!”、“我也拍张!”昨天13时30分,在樱花公园站B出入口第一层站厅层,蓝白相间的色调、简约的装修风格让代表们眼前一亮,各项便利设施标识清楚:入口转角处的公共卫生间、人工咨询窗口、银白色盲道、整齐排列的自动售票机、四排位置不同的检票闸机。
 
  “车来啦,来啦!”13时57分,在站台层,樱花公园站至望春桥站的列车缓缓停下,代表们顺次上车。“欢迎乘坐宁波轨道交通,下一站开往舟孟北路站!”“请您站稳扶好!”……伴随着清晰的广播声,整个列车行驶平稳,噪音不大,可和对面的人用正常声音交流。
 
  13时58分,舟孟北路站到达;13时59分,江厦桥东站;14时,东门口(天一广场)站……车厢里,几乎每到一站,都会引来代表们热烈的议论。“我现在在潜龙社区上班,但家住长乐新村,以前乘公交要45分钟,现在差不多15分钟就够了!”车厢里,社区书记水洪告诉记者。
 
  “一站平均就用了一分钟!”、“以后逛街更加方便了!”,记者随机采访了六七名代表。
 
  “又快又稳,不堵车的感觉就是好”成为大家的共识。
 
  记者特别计算了一下,从樱花公园站到望春站共花了11分钟。轨道交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开通之后,1号线一期工程21公里单程运行在40分钟以内。
 
  舒适且人性化
 
  整列车可载1460人最高时速80公里
 
  “我有高血压,原想坐地铁会比较闷,不透气,没想到空间还挺大。”在望春桥站,80多岁的腾甫定老人边下车边感叹。事实上,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列车是B型车,采用铝合金鼓形车体结构。
 
  “鼓形车体可增大车厢容量,每节车厢可多容纳5人至6人。”轨道交通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列车总长约118米,车体最大宽度2.89米,高3.8米,整列车正常情况下可载1460人,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昨天乘坐的列车一共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容量比较大,车厢内有液晶显示屏,用中文和英文显示。快到站时,车内广播会用中文提醒。而在车门旁,有一排站点显示,站点下有红灯有绿灯,红灯表示已经“过去”的车站,绿灯表示将要开往的车站,这些显示都是实时的。
 
  列车有两扇车门,会不会有人分不清哪扇门下车?这一点已有考虑。列车门上有两个指示,当指示“本侧开门”时,说明从这边下,如果指示“另侧开门”时,说明从对面的门下。
 
  “看,这两扇门还不是同时开呢!”顺着一位居民的话,笔者发现当列车停靠或启动时,总是列车门先开或先关,然后是屏蔽门。事实上,可别小看这扇屏蔽门,它具有防夹功能,当其关闭时感应到不小于1厘米的硬物,列车门会自动开启。反复三次,屏蔽门就不再关闭,不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服务专业并具亲和力
 
  “90后”订单班学员上岗
 
  昨天,樱花公园站已经有地铁运营人员进驻。男性员工身穿深蓝色制服,女性员工制服上衣是淡蓝色,裤子是深蓝色,他们的肩章上均有宁波轨道交通标识。“以后在轨道交通车站需要服务,找穿这种制服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得到帮助,非常好辨别。”樱花公园站值班站长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轨道交通“订单班”的学员,他们大多是“90后”,经过了专业学习和培训。“这个扶手有多高”、“现在列车时速有多少?”……“看起来挺年轻,讲得还挺专业呢!”试乘期间,市民的提问都得到了“专业解答”。
 
  据介绍,截至目前,轨道交通运营人员已进驻13个车站、控制中心、天童庄车辆段生产区域,逐步按照开通运营的模式展开工作。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400余名市民率先试乘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

浙江新闻网

  昨天下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望春桥站至东环南路站列车,迎来了第一批体验者,共400多人,他们是海曙、江东和鄞州13个街道(镇)、35个社区(村)拆迁户和居民代表。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总指挥吴亚能说,1号线一期沿线居民和拆迁户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共建者和“让道者”,“请他们率先来体验,是为了表示敬意和感谢。”
 
  经过近5年的建设,除个别车站出入口仍在施工外,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基本结束。除东门口(天一广场)站外,地下车站机电设备安装基本结束;江厦桥东站、海晏北路站等4个车站仍在进行公共区装修施工;高架段机电设备安装、车站装修工作正同步推进。
 
  又快又稳
 
  21公里单程运行在40分钟以内
 
  昨天的试乘体验,是从樱花公园站上车开始的。“给我拍张照!”、“我也拍张!”昨天13时30分,在樱花公园站B出入口第一层站厅层,蓝白相间的色调、简约的装修风格让代表们眼前一亮,各项便利设施标识清楚:入口转角处的公共卫生间、人工咨询窗口、银白色盲道、整齐排列的自动售票机、四排位置不同的检票闸机。
 
  “车来啦,来啦!”13时57分,在站台层,樱花公园站至望春桥站的列车缓缓停下,代表们顺次上车。“欢迎乘坐宁波轨道交通,下一站开往舟孟北路站!”“请您站稳扶好!”……伴随着清晰的广播声,整个列车行驶平稳,噪音不大,可和对面的人用正常声音交流。
 
  13时58分,舟孟北路站到达;13时59分,江厦桥东站;14时,东门口(天一广场)站……车厢里,几乎每到一站,都会引来代表们热烈的议论。“我现在在潜龙社区上班,但家住长乐新村,以前乘公交要45分钟,现在差不多15分钟就够了!”车厢里,社区书记水洪告诉记者。
 
  “一站平均就用了一分钟!”、“以后逛街更加方便了!”,记者随机采访了六七名代表。
 
  “又快又稳,不堵车的感觉就是好”成为大家的共识。
 
  记者特别计算了一下,从樱花公园站到望春站共花了11分钟。轨道交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开通之后,1号线一期工程21公里单程运行在40分钟以内。
 
  舒适且人性化
 
  整列车可载1460人最高时速80公里
 
  “我有高血压,原想坐地铁会比较闷,不透气,没想到空间还挺大。”在望春桥站,80多岁的腾甫定老人边下车边感叹。事实上,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列车是B型车,采用铝合金鼓形车体结构。
 
  “鼓形车体可增大车厢容量,每节车厢可多容纳5人至6人。”轨道交通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列车总长约118米,车体最大宽度2.89米,高3.8米,整列车正常情况下可载1460人,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昨天乘坐的列车一共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容量比较大,车厢内有液晶显示屏,用中文和英文显示。快到站时,车内广播会用中文提醒。而在车门旁,有一排站点显示,站点下有红灯有绿灯,红灯表示已经“过去”的车站,绿灯表示将要开往的车站,这些显示都是实时的。
 
  列车有两扇车门,会不会有人分不清哪扇门下车?这一点已有考虑。列车门上有两个指示,当指示“本侧开门”时,说明从这边下,如果指示“另侧开门”时,说明从对面的门下。
 
  “看,这两扇门还不是同时开呢!”顺着一位居民的话,笔者发现当列车停靠或启动时,总是列车门先开或先关,然后是屏蔽门。事实上,可别小看这扇屏蔽门,它具有防夹功能,当其关闭时感应到不小于1厘米的硬物,列车门会自动开启。反复三次,屏蔽门就不再关闭,不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服务专业并具亲和力
 
  “90后”订单班学员上岗
 
  昨天,樱花公园站已经有地铁运营人员进驻。男性员工身穿深蓝色制服,女性员工制服上衣是淡蓝色,裤子是深蓝色,他们的肩章上均有宁波轨道交通标识。“以后在轨道交通车站需要服务,找穿这种制服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得到帮助,非常好辨别。”樱花公园站值班站长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轨道交通“订单班”的学员,他们大多是“90后”,经过了专业学习和培训。“这个扶手有多高”、“现在列车时速有多少?”……“看起来挺年轻,讲得还挺专业呢!”试乘期间,市民的提问都得到了“专业解答”。
 
  据介绍,截至目前,轨道交通运营人员已进驻13个车站、控制中心、天童庄车辆段生产区域,逐步按照开通运营的模式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