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热潮冷思考:企业竞逐BIM,三大误区需谨慎

2014-04-14 来源: 作者:吴付标
本文摘要:  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发展中,谁都不会否认,BIM正在推动一场全面变革的大潮,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等众多企业、组织无不参与其中,
  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发展中,谁都不会否认,BIM正在推动一场全面变革的大潮,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等众多企业、组织无不参与其中,以期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然而,企业高涨的热情,有时不免的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譬如:对BIM只是软件或单一技术,概念混淆,以及对BIM只是建模的保守的看法,或与之相反,认为BIM是无所能的激进观点。
 
  如此种种,从概念到应用的误解,究其本源,都是对BIM本质的认知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企业面对BIM汹涌热潮,该如何认清,又怎样避免走入误区呢?在这里,我们不妨针对BIM认知误区进行盘点,以期在企业实施中能有所裨益。
 
  最大误区:BIM 是一项单一技术,而非一种业务流程
 
  企业实施BIM 最大误区是对其本质的认知,BIM不仅关乎三维数据,还意味着创建包括二维数据源文档、电子表格和其他内容在内的整体信息资源。
 
  如果明确了合适的工作流和流程,BIM 就能帮助组织提高建筑设计质量、降低成本、实现有助于推动真正创新的协同工作流程。仅仅是供应链中每个组织采用单一、最低常用标准的数据模型,BIM 将无法完美实现。
 
  正如Bentley 软件英国分公司行业销售总监 Neville Glanville 所说,要实现具有竞争力的 BIM 愿景,只需确保每个人和每个组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能够快速访问推动有效协作所需的详细信息。
 
  BIM是业务流程而非一项单一技术。
 
  两个极端:BIM只是建模与BIM万能
 
  一直以来,国内BIM应用流传着两种声音,一种是BIM就是建模,一种是BIM万能,但两者都不可取。将BIM等同于建模,这是对BIM的一种狭隘认知,而认为BIM万能则明显太过激进了。
 
  “和以往‘甩图板’革命所不同的是,BIM所带来的革命不仅发生在设计行业,更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说,BIM就是三维协同设计,它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维护,对于业主和设计方来说,它将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整个项目运作的效率和质量。
 
  从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建模说的狭隘,同时也不难发现,万能说的夸大其词。毋庸置疑,BIM确有其强大之处,但要说到无所不能那就不切实际了。毕竟,不论怎么说BIM都是一个工具,它无法代替设计师、项目经理、更不能不能替代预算员、建筑工人。
 
  协同误区:BIM 是一种设计导向型方案,必须选择使用相同三维工具的建设公司合作,以创建单一的项目信息源。
 
  这是国内BIM整个行业都流传的一种错误说法,无论是对三维工具使用的臆断,还是单一数据源方式。业内专家认为,单一数据模型不仅费用昂贵、难以实现,而且并不适用。尝试过这种模型的组织很快就会发现,因涉及的专业很多需要信息联合,单一模型容易陷入多个无法控制的数据孤岛。
 
  专家同时指出,真正的 BIM 是指由信息移动化所驱动的信息共享(贯穿整个工程领域和基础设施生命周期)。它让承包商和业主运营商有权访问关键设计数据,并可使用该数据来提高施工和运营流程的效率。此外,BIM绝非仅限于三维数据,二维数据依然十分重要,因为文档、电子表格和其他数据库中的信息都是整个 BIM 方法的一部分。
 
  在协同数据共享上,中信和业的“中国尊”2012年引入BIM特别值得一提,项目仅设计阶段就涉及39家单位,其中包括由5家设计单位组成的联合体、11家项目顾问以及23家专业顾问,面对巨大的协同挑战,中信和业采用了Bentley的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并为项目定制了BIM实施导则,对项目的设计单位、专项设计顾问以及施工单位都有明确的BIM技术要求,以实现良好的项目协同和数据共享。中信和业BIM副总监张学斌表示: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运行得非常顺畅。
 
  BIM在国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企业需从概念、认知、应用多层面清晰了解BIM是业务流程,而非技术的本质,从而避开误区,贯通BIM实施各个环节,推动组织提高建筑设计质量、降低成本、创新协同工作流程,挖掘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热潮冷思考:企业竞逐BIM,三大误区需谨慎

  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发展中,谁都不会否认,BIM正在推动一场全面变革的大潮,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等众多企业、组织无不参与其中,以期占据有利的竞争位置。

 
  然而,企业高涨的热情,有时不免的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譬如:对BIM只是软件或单一技术,概念混淆,以及对BIM只是建模的保守的看法,或与之相反,认为BIM是无所能的激进观点。
 
  如此种种,从概念到应用的误解,究其本源,都是对BIM本质的认知问题。
 
  既然如此,那么企业面对BIM汹涌热潮,该如何认清,又怎样避免走入误区呢?在这里,我们不妨针对BIM认知误区进行盘点,以期在企业实施中能有所裨益。
 
  最大误区:BIM 是一项单一技术,而非一种业务流程
 
  企业实施BIM 最大误区是对其本质的认知,BIM不仅关乎三维数据,还意味着创建包括二维数据源文档、电子表格和其他内容在内的整体信息资源。
 
  如果明确了合适的工作流和流程,BIM 就能帮助组织提高建筑设计质量、降低成本、实现有助于推动真正创新的协同工作流程。仅仅是供应链中每个组织采用单一、最低常用标准的数据模型,BIM 将无法完美实现。
 
  正如Bentley 软件英国分公司行业销售总监 Neville Glanville 所说,要实现具有竞争力的 BIM 愿景,只需确保每个人和每个组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能够快速访问推动有效协作所需的详细信息。
 
  BIM是业务流程而非一项单一技术。
 
  两个极端:BIM只是建模与BIM万能
 
  一直以来,国内BIM应用流传着两种声音,一种是BIM就是建模,一种是BIM万能,但两者都不可取。将BIM等同于建模,这是对BIM的一种狭隘认知,而认为BIM万能则明显太过激进了。
 
  “和以往‘甩图板’革命所不同的是,BIM所带来的革命不仅发生在设计行业,更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刘德盛在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说,BIM就是三维协同设计,它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维护,对于业主和设计方来说,它将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整个项目运作的效率和质量。
 
  从Bentley大中华区总裁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建模说的狭隘,同时也不难发现,万能说的夸大其词。毋庸置疑,BIM确有其强大之处,但要说到无所不能那就不切实际了。毕竟,不论怎么说BIM都是一个工具,它无法代替设计师、项目经理、更不能不能替代预算员、建筑工人。
 
  协同误区:BIM 是一种设计导向型方案,必须选择使用相同三维工具的建设公司合作,以创建单一的项目信息源。
 
  这是国内BIM整个行业都流传的一种错误说法,无论是对三维工具使用的臆断,还是单一数据源方式。业内专家认为,单一数据模型不仅费用昂贵、难以实现,而且并不适用。尝试过这种模型的组织很快就会发现,因涉及的专业很多需要信息联合,单一模型容易陷入多个无法控制的数据孤岛。
 
  专家同时指出,真正的 BIM 是指由信息移动化所驱动的信息共享(贯穿整个工程领域和基础设施生命周期)。它让承包商和业主运营商有权访问关键设计数据,并可使用该数据来提高施工和运营流程的效率。此外,BIM绝非仅限于三维数据,二维数据依然十分重要,因为文档、电子表格和其他数据库中的信息都是整个 BIM 方法的一部分。
 
  在协同数据共享上,中信和业的“中国尊”2012年引入BIM特别值得一提,项目仅设计阶段就涉及39家单位,其中包括由5家设计单位组成的联合体、11家项目顾问以及23家专业顾问,面对巨大的协同挑战,中信和业采用了Bentley的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并为项目定制了BIM实施导则,对项目的设计单位、专项设计顾问以及施工单位都有明确的BIM技术要求,以实现良好的项目协同和数据共享。中信和业BIM副总监张学斌表示: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运行得非常顺畅。
 
  BIM在国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企业需从概念、认知、应用多层面清晰了解BIM是业务流程,而非技术的本质,从而避开误区,贯通BIM实施各个环节,推动组织提高建筑设计质量、降低成本、创新协同工作流程,挖掘和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