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投资融资 > 内容

质效齐升——“新常态”下的银行选择

2014-08-22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作者:刘艳辉
本文摘要:  新常态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代名词,也成了政府相关部门选择调控手段、企业经营者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  所谓新常态
 
  “新常态”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代名词,也成了政府相关部门选择调控手段、企业经营者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
 
  所谓“新常态”,新在何处?以“新常态”冠名的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微观市场主体经营情况将呈现何种状态?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课题。
 
  8月1日,央行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细心的人发现,本季度的报告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及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交织,……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和新常态。”
 
  “新常态”大环境下,作为“亲经济周期”行业的银行业感受到的变化也最为真切,最明显的就是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速放缓,以及风险的逐步暴露。有专家指出,在多重约束下,银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将成为历史,而注重内涵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回归实体成大势
 
  “新常态”之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靠信贷刺激计划拉动经济增长,在收获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引来一些质疑。
 
  “过去的教训是,经济刺激过程中,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获得了最多的资金,刺激之后则带来很多后遗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这些后遗症包括:杠杆率上升过快,带来金融风险;经济结构重型化和国企化,多数资金流向了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其结果是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国进民退”更加严重;相对于民企、服务业来说,国企和重化工企业多为重资产型,造成产能过剩严重。
 
  而在“新常态”思维模式下,政府一改“出猛药”为“微刺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小微企业减税、加大铁路投资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启动一批能源重大项目等,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将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发力重点。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认为,银行业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去产能政策目标的实现。
 
  从商业银行释放的信号来看,服务实体经济也是“主流”趋势。2013年年报显示,包括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也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例如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8月初,2014年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特别强调,下半年要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防控风险是重点
 
  “经济增速放缓将使信用风险加重,部分过剩行业盘整将使风险暴露增多。”在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如是说。
 
  数据印证了上述说法: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6944亿元,连续11个季度增加;不良率为1.08%,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各家商业银行也积极应对“新常态”背景下的风险问题—工商银行在其2013年年度报告中表示,“2013年以来,受中国经济转型及增速趋缓影响,我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上升。总体上,我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可控。”为此,该行将进一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监测。
 
  中国银行也收紧了自己的“钱袋子”。“目前我们部门基本上只专门放贷给国有企业,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可能是最小的。”中国银行某高级信贷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还表示,中行提高了对国有企业放贷的标准,特别是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
 
  报道称,7月中旬,交通银行专门成立专业小组对浙江、山东、福建、湖北、广东等省份的不良贷款情况进行调查。每个小组肩负不同任务,诸如核查借款者资产、数据采集以及帮助境况窘迫的借款者量身定制复元计划等。
 
  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对“新常态”下的业务经营表现出信心。浙江宁波某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部分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但对银行来说,也是客户结构动态调整的好时机。”
 
  转型升级为突破
 
  过往经验表明,银行资产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的增长,“新常态”大背景使得宏观经济对银行资产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而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快了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变,例如: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推出互联网金融业务,抢占未来商机,等等。
 
  为适应市场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组织架构方面不断调整优化。如工商银行将原来的9个利润中心由虚做实,并视时机成熟增设电子银行部和银行卡业务部2个利润中心。中国银行取消了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金融市场总部等五大总部,总行直接调整为36个一级部门及6个直属机构。农业银行充分考虑发展战略导向、竞争形势演变和转型创新要求,对总行内设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优化。
 
  据公开报道,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已经完成组织架构调整的总体设计,新一轮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拉开大幕。
 
  互联网金融领域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农业银行的“磐云平台”、工商银行的“融e购”、平安银行的“橙e网”等都各具特色,成为展示银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也将走进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时代,不转型将被市场所抛弃。
 
  平安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则指出,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分化期”,“如果说过去10年,一家银行融入主流”跟着走“就能取得成功,那么在未来,银行必须靠”自己走“,才能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质效齐升——“新常态”下的银行选择

中国城乡金融报

 
  “新常态”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代名词,也成了政府相关部门选择调控手段、企业经营者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
 
  所谓“新常态”,新在何处?以“新常态”冠名的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微观市场主体经营情况将呈现何种状态?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需要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课题。
 
  8月1日,央行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细心的人发现,本季度的报告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以及调整和改革所激发的活力交织,……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和新常态。”
 
  “新常态”大环境下,作为“亲经济周期”行业的银行业感受到的变化也最为真切,最明显的就是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速放缓,以及风险的逐步暴露。有专家指出,在多重约束下,银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将成为历史,而注重内涵和效益的增长方式将成为发展的主旋律。
 
  回归实体成大势
 
  “新常态”之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靠信贷刺激计划拉动经济增长,在收获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引来一些质疑。
 
  “过去的教训是,经济刺激过程中,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获得了最多的资金,刺激之后则带来很多后遗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这些后遗症包括:杠杆率上升过快,带来金融风险;经济结构重型化和国企化,多数资金流向了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其结果是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国进民退”更加严重;相对于民企、服务业来说,国企和重化工企业多为重资产型,造成产能过剩严重。
 
  而在“新常态”思维模式下,政府一改“出猛药”为“微刺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小微企业减税、加大铁路投资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启动一批能源重大项目等,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将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发力重点。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认为,银行业继续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重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去产能政策目标的实现。
 
  从商业银行释放的信号来看,服务实体经济也是“主流”趋势。2013年年报显示,包括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也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例如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8月初,2014年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特别强调,下半年要加大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落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防控风险是重点
 
  “经济增速放缓将使信用风险加重,部分过剩行业盘整将使风险暴露增多。”在2014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如是说。
 
  数据印证了上述说法: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6944亿元,连续11个季度增加;不良率为1.08%,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各家商业银行也积极应对“新常态”背景下的风险问题—工商银行在其2013年年度报告中表示,“2013年以来,受中国经济转型及增速趋缓影响,我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上升。总体上,我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可控。”为此,该行将进一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监测。
 
  中国银行也收紧了自己的“钱袋子”。“目前我们部门基本上只专门放贷给国有企业,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可能是最小的。”中国银行某高级信贷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还表示,中行提高了对国有企业放贷的标准,特别是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
 
  报道称,7月中旬,交通银行专门成立专业小组对浙江、山东、福建、湖北、广东等省份的不良贷款情况进行调查。每个小组肩负不同任务,诸如核查借款者资产、数据采集以及帮助境况窘迫的借款者量身定制复元计划等。
 
  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对“新常态”下的业务经营表现出信心。浙江宁波某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部分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但对银行来说,也是客户结构动态调整的好时机。”
 
  转型升级为突破
 
  过往经验表明,银行资产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的增长,“新常态”大背景使得宏观经济对银行资产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而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快了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变,例如: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推出互联网金融业务,抢占未来商机,等等。
 
  为适应市场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组织架构方面不断调整优化。如工商银行将原来的9个利润中心由虚做实,并视时机成熟增设电子银行部和银行卡业务部2个利润中心。中国银行取消了公司金融总部、个人金融总部、金融市场总部等五大总部,总行直接调整为36个一级部门及6个直属机构。农业银行充分考虑发展战略导向、竞争形势演变和转型创新要求,对总行内设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优化。
 
  据公开报道,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已经完成组织架构调整的总体设计,新一轮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拉开大幕。
 
  互联网金融领域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农业银行的“磐云平台”、工商银行的“融e购”、平安银行的“橙e网”等都各具特色,成为展示银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也将走进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时代,不转型将被市场所抛弃。
 
  平安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则指出,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分化期”,“如果说过去10年,一家银行融入主流”跟着走“就能取得成功,那么在未来,银行必须靠”自己走“,才能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