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五型地铁”让文明大连更有型

2018-12-05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本文摘要:大连地铁定期举办“地铁开放日”活动,让乘客近距离接触地铁、了解地铁背后的故事,培养人们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大连地铁定期举办“地铁开放日”活动,让乘客近距离接触地铁、了解地铁背后的故事,培养人们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严守安全底线,打造“平安地铁”新模式
 
  今年9月25日,由大连市交通局主办,大连地铁集团承办,交通、公安、消防、急救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大连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地铁2号线海之韵站举行,综合演练的项目包括列车脱轨起复、供电故障、伤员救治等,参与人数多达400余人。大连地铁自开通运营至今,类似这种突发大客流、突发火灾等各类大型应急演练已多达60余次,而地铁内部各种小型应急演练每年更是多达数百次。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大连地铁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举措,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打造“平安地铁”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新模式。
 
  大连地铁始终把保障公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将“安全是底线”的管理理念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政府引导,倡导多方共治,与公安系统建立了以车站为主体的“最小作战单元”,在大连国际马拉松、国际徒步大会举办期间,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一线车站设立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有效提高大客流应急疏散时的响应速度,初步形成“快速反应、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应急联动格局;建立轨道交通车站、驻站公安、属地派出所和属地街道组成的“四方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实施“各司其责、综合协调、车站为主、条块结合”的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科技兴安,全面启动涵盖应急管理、隐患管理、风险管理等八大功能板块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三级管控组织体系;引入保护区管理、电子围栏等信息化模块,通过电脑和移动端对集团公司全范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信息化跟踪和闭合管理;狠抓监管防控,深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一体化建设,运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一级达标单位;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实现风险分级和风险动态管理,针对跨海大盾构等重大安全风险源,多次开展专项勘察和专项设计。
 
  坚持创新驱动,启动“智慧地铁”新引擎
 
  安全是根本。在保障地铁建设、运营安全性这一根本大前提下,大连地铁更多着眼通过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多线路网络化运营效率,推动地铁向精细化增值服务方向发展。以科技的手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先进的技术改善市民乘车感受,使“智慧地铁”成为提高群众出行幸福感、增强企业竞争力、完善城市基础功能的新引擎。
 
  今年5月22日,在地铁2号线开通三周年之际,大连地铁集团联合银联大连分公司推出移动支付业务,并同时推出“大连地铁e出行”APP,在地铁1、2、12号线实现“线上购票、车站取票”和“扫二维码购票”应用。系统上线后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人,不仅缩短了市民乘坐地铁的购票时间,也大大提升了购票效率。8月28日,大连地铁又在1、2、12号线全线推出手机闪付、扫码过闸乘车功能,意味着大连地铁移动支付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创了东北地区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服务领域先河,标志着大连正式迈入“地铁移动支付秒过闸时代”。地铁集团还积极开展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大连地铁整体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更好发挥“智慧城市”示范作用。
 
  除运营保障外,大连地铁将“智慧触角”逐步延伸到规划、建设、资源开发及物业经营等各个领域。集团成立后,迅速组建了信息中心,制定了集团公司信息化五年发展纲要。借鉴国内外知名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经验,从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充实公共立体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周边市民等多方面,筹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集“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于一体的500米都市步行圈,同步探索引入“物联网”等智能设备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将科技创新作为加速地铁建设的核心驱动,在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大盾构区间段,采用水面拖拽式瞬变电磁法和地震CT观测系统开展岩溶勘察工作,针对中风化钙质板岩、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强风化板岩等复杂地质情况及下穿172个溶洞组成的三大溶洞群难题,创新采用“常压换压换刀刀盘+19‘滚刀’+伸缩式球铰主驱动+预留饱和气体潜水条件”盾构技术,攻克世界级盾构难点。
 
  力推环保低碳,树立“绿色地铁”新坐标
 
  随着地面交通拥挤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绿色公共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旋律。现如今,许多市民选择放下爱车,乘坐轨道交通绿色出行。几年来,地铁集团在低碳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把“绿色地铁”理念和方法引入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把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绿色地铁”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坐标。
 
  地铁5号线在规划设计时,为全力保护在建地铁线路沿线树木,多次专题研究改设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树木移植。以实现工程建设环保“零投诉”为目标,着重落实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措施,对在建线路实行全封闭施工点,采用非开挖技术工艺,增设隔音材料、喷雾降尘、全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全封闭钢筋加工车间等多种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对于地面的干扰,细颗粒物得到有效控制;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单位,努力将施工点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文明施工水平居全国前列,积极创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大力推进运营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推广,在地铁车站全面更换LED节能照明;研究改进地铁车辆空调控制系统,实现夏季能耗降低。积极参与“无车日”“公共交通出行周”等公益活动,通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发放宣传册、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等方式,大力倡导市民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推动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地铁”新格局
 
  每个新生的行业,都要经历成长与蜕变。地铁开通以来,出台并优化许多便民举措,用不遗余力的服务,体现出对乘客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如今,走在任意一个车站里,细节服务无处不在。在TVM旁,站务员和志愿者传授乘客该如何购买车票;在站台上,各种导向标识指引乘客该怎样进站乘车;在扶梯间,循环播放的小喇叭提醒乘客上下扶梯的注意事项;在服务中心内,便民箱和医药箱解决市民的燃眉之急……而这正是地铁集团打造“和谐地铁”的价值所在。通过努力追求与乘客和谐共处,与职工和谐共存,与社会和谐共赢,实现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融合发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各方互惠互利、协同合作的新格局。
 
  通过科学调配车辆、增开车次等多种方式,地铁最小行车间隔由5分30秒缩短至3分钟,夏季运营时间延长至每天17小时,列车正点率、运营图兑现率均在99%以上。1、2号线二期等工程的贯通运营,形成了大连市连接全部中心城区和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城轨交通框架线网,客流量以年均20%以上速度递增,极大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服务举措,完善导向标识,增设便民设施,整合诉求平台,开展“6S”试点,强化服务稽查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制定《大连市地铁公共卫生间建设与管理标准》,全面完成地铁卫生间改造,成为全市公共服务行业标杆;强化“两微一端”功能,搭建与市民乘客沟通交流平台,全面改版官方微信,增加可视化乘车查询、周边站点动态引导、预约出行服务等15项便民服务功能,粉丝量增长90%以上,整体功能和市民乘客参与度位居全市公共服务行业领先水平。
 
  凝聚文明力量,实现“美丽地铁”新追求
 
  一座车站一个家。自大连地铁开通以来,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为城市文明的建设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地铁开放日、岗位体验日、学习雷锋日、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开展,拉近了市民与地铁的距离;重大节假日的义务维乘、高考期间的爱心休息室、为残疾人乘车提供出行便利、帮助走失儿童和老人、救助身体不适的市民……地铁站里每一天都在传播城市文明之风,树立地铁人的鲜明形象。开通至今,大连地铁集团共收到乘客表扬信2873封,锦旗248面,拾金不昧金额数百万元。
 
  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几年来,大连地铁集团不断加强与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建设相融合,将城市轨道交通打造成为公共文化互动交流空间和城市魅力展示平台,不断满足乘客、员工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
 
  将提升城市形象贯穿于地铁建设运营全过程,采用“中英日韩俄”5种语言报站,开创了世界各城市地铁运营服务的先河;在东北地区率先建成廉洁文化主题车站,采用浮雕、投影、壁纸等多种艺术形式,促进地铁文化与公共文化相互融合。热心关注公益事业,连续推出多列公益主题列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地铁,打造“书香地铁·文化滨城”品牌。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发行地铁纪念票卡、设立地铁艺术角、开展“地铁开放日”等多种形式,拉近地铁与市民乘客间的距离。
 
  让生活因地铁更美好,让城市因地铁更有活力。大连地铁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安地铁”建设,突出安全可靠、长治久安、着力建设;“智慧地铁”建设,突出智慧高效、科技创新、服务大众;“绿色地铁”建设,突出绿色施工、节能环保、生态友好;“和谐地铁”建设,突出和谐共处、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美丽地铁”建设,突出文化底蕴、品牌形象、美好生活。所以,纵观“五型地铁”建设,就是整个大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大连地铁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领导部门的引领下,勇于担当作为,以“五型地铁”建设为抓手,以车站和地铁列车为主要载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承载文明、传播文化,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工作助力加分。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五型地铁”让文明大连更有型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大连地铁定期举办“地铁开放日”活动,让乘客近距离接触地铁、了解地铁背后的故事,培养人们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

 
  严守安全底线,打造“平安地铁”新模式
 
  今年9月25日,由大连市交通局主办,大连地铁集团承办,交通、公安、消防、急救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大连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地铁2号线海之韵站举行,综合演练的项目包括列车脱轨起复、供电故障、伤员救治等,参与人数多达400余人。大连地铁自开通运营至今,类似这种突发大客流、突发火灾等各类大型应急演练已多达60余次,而地铁内部各种小型应急演练每年更是多达数百次。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大连地铁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举措,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打造“平安地铁”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新模式。
 
  大连地铁始终把保障公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将“安全是底线”的管理理念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政府引导,倡导多方共治,与公安系统建立了以车站为主体的“最小作战单元”,在大连国际马拉松、国际徒步大会举办期间,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一线车站设立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有效提高大客流应急疏散时的响应速度,初步形成“快速反应、有序协调、高效运转”的应急联动格局;建立轨道交通车站、驻站公安、属地派出所和属地街道组成的“四方联动”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实施“各司其责、综合协调、车站为主、条块结合”的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科技兴安,全面启动涵盖应急管理、隐患管理、风险管理等八大功能板块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三级管控组织体系;引入保护区管理、电子围栏等信息化模块,通过电脑和移动端对集团公司全范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信息化跟踪和闭合管理;狠抓监管防控,深入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一体化建设,运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一级达标单位;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实现风险分级和风险动态管理,针对跨海大盾构等重大安全风险源,多次开展专项勘察和专项设计。
 
  坚持创新驱动,启动“智慧地铁”新引擎
 
  安全是根本。在保障地铁建设、运营安全性这一根本大前提下,大连地铁更多着眼通过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多线路网络化运营效率,推动地铁向精细化增值服务方向发展。以科技的手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先进的技术改善市民乘车感受,使“智慧地铁”成为提高群众出行幸福感、增强企业竞争力、完善城市基础功能的新引擎。
 
  今年5月22日,在地铁2号线开通三周年之际,大连地铁集团联合银联大连分公司推出移动支付业务,并同时推出“大连地铁e出行”APP,在地铁1、2、12号线实现“线上购票、车站取票”和“扫二维码购票”应用。系统上线后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人,不仅缩短了市民乘坐地铁的购票时间,也大大提升了购票效率。8月28日,大连地铁又在1、2、12号线全线推出手机闪付、扫码过闸乘车功能,意味着大连地铁移动支付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创了东北地区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服务领域先河,标志着大连正式迈入“地铁移动支付秒过闸时代”。地铁集团还积极开展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大连地铁整体信息化便民服务水平,更好发挥“智慧城市”示范作用。
 
  除运营保障外,大连地铁将“智慧触角”逐步延伸到规划、建设、资源开发及物业经营等各个领域。集团成立后,迅速组建了信息中心,制定了集团公司信息化五年发展纲要。借鉴国内外知名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经验,从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充实公共立体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周边市民等多方面,筹建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集“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于一体的500米都市步行圈,同步探索引入“物联网”等智能设备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将科技创新作为加速地铁建设的核心驱动,在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大盾构区间段,采用水面拖拽式瞬变电磁法和地震CT观测系统开展岩溶勘察工作,针对中风化钙质板岩、中风化白云质灰岩、强风化板岩等复杂地质情况及下穿172个溶洞组成的三大溶洞群难题,创新采用“常压换压换刀刀盘+19‘滚刀’+伸缩式球铰主驱动+预留饱和气体潜水条件”盾构技术,攻克世界级盾构难点。
 
  力推环保低碳,树立“绿色地铁”新坐标
 
  随着地面交通拥挤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绿色公共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旋律。现如今,许多市民选择放下爱车,乘坐轨道交通绿色出行。几年来,地铁集团在低碳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把“绿色地铁”理念和方法引入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把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绿色地铁”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坐标。
 
  地铁5号线在规划设计时,为全力保护在建地铁线路沿线树木,多次专题研究改设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树木移植。以实现工程建设环保“零投诉”为目标,着重落实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措施,对在建线路实行全封闭施工点,采用非开挖技术工艺,增设隔音材料、喷雾降尘、全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全封闭钢筋加工车间等多种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对于地面的干扰,细颗粒物得到有效控制;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单位,努力将施工点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文明施工水平居全国前列,积极创建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大力推进运营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推广,在地铁车站全面更换LED节能照明;研究改进地铁车辆空调控制系统,实现夏季能耗降低。积极参与“无车日”“公共交通出行周”等公益活动,通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发放宣传册、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等方式,大力倡导市民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推动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地铁”新格局
 
  每个新生的行业,都要经历成长与蜕变。地铁开通以来,出台并优化许多便民举措,用不遗余力的服务,体现出对乘客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如今,走在任意一个车站里,细节服务无处不在。在TVM旁,站务员和志愿者传授乘客该如何购买车票;在站台上,各种导向标识指引乘客该怎样进站乘车;在扶梯间,循环播放的小喇叭提醒乘客上下扶梯的注意事项;在服务中心内,便民箱和医药箱解决市民的燃眉之急……而这正是地铁集团打造“和谐地铁”的价值所在。通过努力追求与乘客和谐共处,与职工和谐共存,与社会和谐共赢,实现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融合发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各方互惠互利、协同合作的新格局。
 
  通过科学调配车辆、增开车次等多种方式,地铁最小行车间隔由5分30秒缩短至3分钟,夏季运营时间延长至每天17小时,列车正点率、运营图兑现率均在99%以上。1、2号线二期等工程的贯通运营,形成了大连市连接全部中心城区和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城轨交通框架线网,客流量以年均20%以上速度递增,极大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服务举措,完善导向标识,增设便民设施,整合诉求平台,开展“6S”试点,强化服务稽查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制定《大连市地铁公共卫生间建设与管理标准》,全面完成地铁卫生间改造,成为全市公共服务行业标杆;强化“两微一端”功能,搭建与市民乘客沟通交流平台,全面改版官方微信,增加可视化乘车查询、周边站点动态引导、预约出行服务等15项便民服务功能,粉丝量增长90%以上,整体功能和市民乘客参与度位居全市公共服务行业领先水平。
 
  凝聚文明力量,实现“美丽地铁”新追求
 
  一座车站一个家。自大连地铁开通以来,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为城市文明的建设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地铁开放日、岗位体验日、学习雷锋日、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开展,拉近了市民与地铁的距离;重大节假日的义务维乘、高考期间的爱心休息室、为残疾人乘车提供出行便利、帮助走失儿童和老人、救助身体不适的市民……地铁站里每一天都在传播城市文明之风,树立地铁人的鲜明形象。开通至今,大连地铁集团共收到乘客表扬信2873封,锦旗248面,拾金不昧金额数百万元。
 
  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几年来,大连地铁集团不断加强与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文化建设相融合,将城市轨道交通打造成为公共文化互动交流空间和城市魅力展示平台,不断满足乘客、员工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
 
  将提升城市形象贯穿于地铁建设运营全过程,采用“中英日韩俄”5种语言报站,开创了世界各城市地铁运营服务的先河;在东北地区率先建成廉洁文化主题车站,采用浮雕、投影、壁纸等多种艺术形式,促进地铁文化与公共文化相互融合。热心关注公益事业,连续推出多列公益主题列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地铁,打造“书香地铁·文化滨城”品牌。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发行地铁纪念票卡、设立地铁艺术角、开展“地铁开放日”等多种形式,拉近地铁与市民乘客间的距离。
 
  让生活因地铁更美好,让城市因地铁更有活力。大连地铁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安地铁”建设,突出安全可靠、长治久安、着力建设;“智慧地铁”建设,突出智慧高效、科技创新、服务大众;“绿色地铁”建设,突出绿色施工、节能环保、生态友好;“和谐地铁”建设,突出和谐共处、互惠互利、和谐共赢;“美丽地铁”建设,突出文化底蕴、品牌形象、美好生活。所以,纵观“五型地铁”建设,就是整个大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大连地铁集团将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领导部门的引领下,勇于担当作为,以“五型地铁”建设为抓手,以车站和地铁列车为主要载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承载文明、传播文化,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工作助力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