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越织越密 宁句、宁扬、宁滁城际进展
2018-12-17 来源:南京日报
本文摘要:宁句城际、宁滁城际、宁淮城际、宁扬宁马城际、北沿江铁路、宁宣黄铁路……以南京为中心,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将“越织越密”。
宁句城际、宁滁城际、宁淮城际、宁扬宁马城际、北沿江铁路、宁宣黄铁路……以南京为中心,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将“越织越密”。近日,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城乡规划专业协调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马鞍山市召开。来自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苏皖八市规划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透露,未来,南京都市圈八市将统筹规划轨道交通,以南京为中心构建八向放射、“米”字形高铁网和普铁网,加快形成1小时通勤圈。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流模式。“参照国际经验,城市间要想紧密联系,往来的时间应在1小时之内。”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表示,要保证南京都市圈城市1小时通勤,城际铁路是首要选择。目前,南京正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和城市首位度,主动发挥在都市圈协同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构建衔接北京、连云港、南通、上海、杭州、黄山、安庆、合肥、郑州等城市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形成与江苏省内设区市1.5小时高铁交通圈。加快江北、河西、南部新城等市级中心以及江宁、六合市级副中心的路网建设,不断扩大区域辐射带动力。
南京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何流告诉记者,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八市加强协作,全力推进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建设,形成沿江高铁环线,启动宁淮铁路、宁宣黄铁路、宁扬宁马城际、宁滁蚌城际和南京北站、上元门过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扬子江城市群、宁杭生态经济带和宁宣黄成长带等重点发展带,规划建设沪宁二通道、宁杭二通道、宁黄、宁盐、仪禄等高速公路,共同推进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进程。
如何加快推进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何流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重视以扬子江城市群组织都市圈城际功能协同,进一步加快扬溧高速—茅山—九龙山、江淮生态大走廊、滁河等生态廊道建设,借助宁宣黄成长带、宁淮生态经济带共建生态旅游圈,共建沪宁合科技创新带,实现区域共赢发展。第二,以南京南站、禄口国际机场为枢纽核心,加强轨道交通与航空、海港、公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多式联运。第三,加强仙林—宝华、龙潭—下蜀—高资、汤山—句容—黄梅、湖熟—郭庄、滨江—慈湖、石湫—明觉—博望、丹阳新社区、乌江新社区、浦口—乌衣—汊河、六合—来安、高淳—宣城等跨界空间规划协调,开展休闲旅游、特色农业、美丽乡村等项目融合共享和品牌共创,促进乡村振兴。
会议还就各都市圈城市间规划编制、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与会城市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加快推进城市间轨道线网的规划研究和建设实施,在都市圈市域快线现有方案基础上,结合沿线城镇用地布局,进一步深化研究线位走向和站点设置,协调推动相关线路立项建设,同时可先行开展轨道站点线位的控地规划和站点周边城市设计。
延伸阅读
宁句城际
即将开工建设
10月23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南京至句容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月5日,宁句城际工程开始施工招标。宁句城际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准备采用快慢车越行的运营组织模式,快车越行9站。从句容出发,37分钟就能到达马群,60分钟到达新街口。按照计划,宁句城际将在今年12月底开工建设,2021年4月1日实现洞通,2022年3月1日实现轨通,2023年6月开始试运行。
宁扬城际
工可报告如期推进
今年2月,宁扬城际轻轨进行第一次环评公示。环评公示显示,宁扬城际轻轨起于南京市仙林副城的经天路站,经龙潭新城、仪征城区、扬州汽车工业园,止于扬州西站。宁扬城际轻轨与南京、扬州两市轨道交通网相连,起点经天路站与既有南京地铁2号线换乘,仙林湖站与既有南京地铁4号线换乘,终点扬州西站与规划的扬州地铁1号线换乘。目前,宁扬城际正在做工程可行性报告,相关程序在如期推进中。
宁滁城际滁州段
PPP报告通过审查
宁滁城际全线设站16座,其中,滁州境内46.05公里,设车站14座,连接规划中的南京北站和高铁滁州站。今年1月,滁州市政府官网在答复回应有关滁宁城际项目进展时表示,南京和滁州已共同组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各项前期工作均在有序开展中。滁州段一期可研报告已于5月14日获安徽省发改委审批,地质勘察和总体设计已完成,初步设计和PPP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查。宁滁城际铁路(滁州段)一期PPP项目总投资94亿元,线路全长32.9公里。
相关文章
- 杨洪波专题研究铁路民航轨道交通工作2020-07-30
-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0-07-30
- 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电客车亮相2020-07-30
- 轨道交通运行“中枢系统”有了样板2020-07-30
- 宁波:“双快”交通 加速城市片区对接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