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合肥轨道交通:地下穿行改变城市

2018-12-26 来源:安徽商报
本文摘要: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大城市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城市交通突飞猛进的40年。轨道交通,便是其中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大城市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城市交通突飞猛进的40年。轨道交通,便是其中一个缩影。作为重要的出行方式,轨道交通这条“地下长龙”每天在地下穿行,不但大大改善了合肥的城市交通环境,也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提升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形象和气质。
 
  1.
 
  工程建设:聚焦安全质量打造百年地铁
 
  肩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线网运营重任的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轨道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提质、提速、提品、提效”的要求,把打造“百年地铁”作为工程建设目标,全体参建者围绕这个目标,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作为参建者中的一员,来自合肥轨道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的工程师柳富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轨道交通“百年工程”是如何“建”成的。从业四年多,他每天工作中的其中一个惯例是徒步沿着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来回巡查。每逢汛期或者极端恶劣天气,基本泡在施工现场,不放过施工现场任何一个角落,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连续走上20多公里,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只是合肥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内容的其中一个缩影。
 
  与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相伴相生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文明施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合肥轨道公司将轨道交通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常态化机制,重点把控在建轨道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以赴助力合肥市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合肥市轨道交通1、2号线成功开通运营,3、4、5号线及1号线三期工程同步在建。根据计划安排,2019年底,3号线将投入运营,2021年,4、5号线也将全面建成开通,1号线三期也有望同步投运。为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提升乘车体验,合肥轨道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之路。计划在4、5号线采用一批“四新”技术,包括空气净化器及智慧卫生间、太赫兹人体安检仪、乘客求助及告警子系统、边门人脸识别系统等,为合肥市后续轨道交通线路乃至轨道交通行业积累相关经验、数据,促进科技发展。
 
  2.
 
  线网运营:“五心”服务让乘客如沐春风
 
  2016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1号线开通运营后,日均客流约11.1916万人次。为尽可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乘车需求,2017年初,合肥轨道交通着手打造“五心服务微笑随行”服务品牌,力求打造城市品质象征,树立公共服务新标杆。2号线开通运营后,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大幅增长,屡创新高,线网日均客流达到40.6449万人次,线网客运强度达0.78万人次/(公里·日),超过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拟建地铁初期负荷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要求。今年5月23日,合肥轨道交通迎来历史性的时刻,线网总客流成功突破1亿人次。客流大幅增长的同时,合肥轨道交通紧抓运营服务质量不放松,“五心”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今年4月,2号线汽车西站迎来一位特殊的乘客——盲人刘大姐。从进站开始,刘大姐就受到合肥轨道交通站务工作人员的特别照顾,工作人员全程接力确保刘大姐安全抵达目的地。让人意外的是,此次刘大姐的“轨道交通之行”是媒体精心安排的一次暗访,摄像机完整记录下刘大姐乘坐轨道交通的过程,也记录下合肥轨道交通“五心”服务平凡又精彩的瞬间。
 
  秉承“热心、细心、耐心、虚心、诚心”的服务理念,一年多来,“五心”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硕果累累,涌现出以“合肥好人”陈晓旭、“合肥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莎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员工,也获得广大市民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
 
  资源开发:轨道交通商业经济体闪亮登场
 
  近两年来,合肥轨道公司着力打造轨道交通特色文化产品,利用轨道交通网红小包公形象,成功推出了1号线开通首日封、乘车纪念卡、文明乘车宣传卡等多元文化衍生品。伴随着2号线开通运营,又推出2号线开通精装纪念票(合肥印记)、2号线开通简装纪念票(中华美德说)、2号线开通纪念单程票。
 
  除了纪念类票卡,合肥轨道交通在普通票卡销售工作中也试图更贴近乘客需求。据悉,目前合肥轨道交通票卡种类包括单程票、储值票、计次票。其中,普通单程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票种,乘客可在车站自动售票机上购买,储值票可反复充值使用,充值时享8折优惠。截至2018年11月,合肥轨道交通储值票累计发售35.85万张。合肥轨道交通推出的计次票卡共有10次、20次、30次、50次、60次五种,单次票价为3元,不受乘坐里程限制,截至2018年11月,合肥轨道交通计次票累计发售12.59万张。
 
  在商业资源开发方面,合肥轨道交通线网还陆续开发了多种便民服务商业类型,主要包括ATM自助银行、自助售货机、合肥通自助充值机、部分便民服务空间以及地下商业大空间等,各类商业在方便乘客出行的同时,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肥轨道交通新交通大厦也将很快竣工。该建筑地上共41层,1~4层为商业,5~41层为办公;地下5层,负1~负2层为商业,分别与下沉广场结合,与轨道交通无缝对接,负3~负5层为停车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合肥又一城市新坐标。此外,该项目即将面向社会公开招商。
 
  在便民、利民理念的指引下,合肥轨道交通将继续引入各种不同业态,使轨道交通成为更加安全、便利、时尚的商业经济体。
 
  4.
 
  文化传播:地下空间成为正能量宣传新阵地
 
  秉承“融汇城市记忆连通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合肥轨道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轨道交通文化建设工作。自运营以来,合肥轨道公司先后推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专列、“雷锋号”专列、“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专列、“十九大精神”学习专列等多个公益主题专列。与此同时,1、2号线还设置了七个主题文化车站,打造独特的地下公共文化空间。已全面启动机电装修施工的3号线也将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文化车站。
 
  在主题文化活动方面,合肥轨道公司每月定期开展“站长接待日”与“寻找最美乘客”两项特色文化活动,并将每月11日定为“排队候车主题宣传日”,广泛宣传“排队候车文明出行”理念。同时还结合各类节假日,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令”文化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乘客积极参与。
 
  此外,2017年底,合肥轨道公司还在2号线安农大站创新推出全国首个轨道交通共享书屋,为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15条轨道交通线路“四通八达”
 
  根据最新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共规划15条线路,总长度578.9公里(含S1)。其中5条主干线(1、2、3、4、5号线),初步形成合肥轨道交通线网骨架,3条中心城快线(6、8、9号线),拉开城市空间结构,与远景市域线直通运营,4条加密线(7、10、11、12号线),加密中心城区线网,3条中低运量线(13、14、15号线),加强外围组团联系。另外,合肥轨道交通市域线也在积极谋划中,将由机场线、淮南线、巢湖线、庐江线、六安线5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310.6公里。
 
  预计到2023年,合肥轨道交通建设里程将超过200公里,线网客流量约287.8万人次/日,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比重约56.3%,线网客流强度达到0.89万人次/(公里·日),轨道交通平均运距9.61公里。
 
  合肥轨道交通,借着改革开放的力量呼啸而来,让我们一起去期待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更环保的现代城市出行体验。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合肥轨道交通:地下穿行改变城市

安徽商报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大城市快速发展的40年,也是城市交通突飞猛进的40年。轨道交通,便是其中一个缩影。作为重要的出行方式,轨道交通这条“地下长龙”每天在地下穿行,不但大大改善了合肥的城市交通环境,也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提升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形象和气质。
 
  1.
 
  工程建设:聚焦安全质量打造百年地铁
 
  肩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线网运营重任的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轨道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提质、提速、提品、提效”的要求,把打造“百年地铁”作为工程建设目标,全体参建者围绕这个目标,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作为参建者中的一员,来自合肥轨道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的工程师柳富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轨道交通“百年工程”是如何“建”成的。从业四年多,他每天工作中的其中一个惯例是徒步沿着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来回巡查。每逢汛期或者极端恶劣天气,基本泡在施工现场,不放过施工现场任何一个角落,排查各类安全隐患,连续走上20多公里,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而这只是合肥轨道交通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内容的其中一个缩影。
 
  与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相伴相生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文明施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合肥轨道公司将轨道交通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常态化机制,重点把控在建轨道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以赴助力合肥市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合肥市轨道交通1、2号线成功开通运营,3、4、5号线及1号线三期工程同步在建。根据计划安排,2019年底,3号线将投入运营,2021年,4、5号线也将全面建成开通,1号线三期也有望同步投运。为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提升乘车体验,合肥轨道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之路。计划在4、5号线采用一批“四新”技术,包括空气净化器及智慧卫生间、太赫兹人体安检仪、乘客求助及告警子系统、边门人脸识别系统等,为合肥市后续轨道交通线路乃至轨道交通行业积累相关经验、数据,促进科技发展。
 
  2.
 
  线网运营:“五心”服务让乘客如沐春风
 
  2016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1号线开通运营后,日均客流约11.1916万人次。为尽可能满足不同乘客的乘车需求,2017年初,合肥轨道交通着手打造“五心服务微笑随行”服务品牌,力求打造城市品质象征,树立公共服务新标杆。2号线开通运营后,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大幅增长,屡创新高,线网日均客流达到40.6449万人次,线网客运强度达0.78万人次/(公里·日),超过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拟建地铁初期负荷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要求。今年5月23日,合肥轨道交通迎来历史性的时刻,线网总客流成功突破1亿人次。客流大幅增长的同时,合肥轨道交通紧抓运营服务质量不放松,“五心”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今年4月,2号线汽车西站迎来一位特殊的乘客——盲人刘大姐。从进站开始,刘大姐就受到合肥轨道交通站务工作人员的特别照顾,工作人员全程接力确保刘大姐安全抵达目的地。让人意外的是,此次刘大姐的“轨道交通之行”是媒体精心安排的一次暗访,摄像机完整记录下刘大姐乘坐轨道交通的过程,也记录下合肥轨道交通“五心”服务平凡又精彩的瞬间。
 
  秉承“热心、细心、耐心、虚心、诚心”的服务理念,一年多来,“五心”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硕果累累,涌现出以“合肥好人”陈晓旭、“合肥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莎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员工,也获得广大市民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
 
  资源开发:轨道交通商业经济体闪亮登场
 
  近两年来,合肥轨道公司着力打造轨道交通特色文化产品,利用轨道交通网红小包公形象,成功推出了1号线开通首日封、乘车纪念卡、文明乘车宣传卡等多元文化衍生品。伴随着2号线开通运营,又推出2号线开通精装纪念票(合肥印记)、2号线开通简装纪念票(中华美德说)、2号线开通纪念单程票。
 
  除了纪念类票卡,合肥轨道交通在普通票卡销售工作中也试图更贴近乘客需求。据悉,目前合肥轨道交通票卡种类包括单程票、储值票、计次票。其中,普通单程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票种,乘客可在车站自动售票机上购买,储值票可反复充值使用,充值时享8折优惠。截至2018年11月,合肥轨道交通储值票累计发售35.85万张。合肥轨道交通推出的计次票卡共有10次、20次、30次、50次、60次五种,单次票价为3元,不受乘坐里程限制,截至2018年11月,合肥轨道交通计次票累计发售12.59万张。
 
  在商业资源开发方面,合肥轨道交通线网还陆续开发了多种便民服务商业类型,主要包括ATM自助银行、自助售货机、合肥通自助充值机、部分便民服务空间以及地下商业大空间等,各类商业在方便乘客出行的同时,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肥轨道交通新交通大厦也将很快竣工。该建筑地上共41层,1~4层为商业,5~41层为办公;地下5层,负1~负2层为商业,分别与下沉广场结合,与轨道交通无缝对接,负3~负5层为停车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合肥又一城市新坐标。此外,该项目即将面向社会公开招商。
 
  在便民、利民理念的指引下,合肥轨道交通将继续引入各种不同业态,使轨道交通成为更加安全、便利、时尚的商业经济体。
 
  4.
 
  文化传播:地下空间成为正能量宣传新阵地
 
  秉承“融汇城市记忆连通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合肥轨道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轨道交通文化建设工作。自运营以来,合肥轨道公司先后推出“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专列、“雷锋号”专列、“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专列、“十九大精神”学习专列等多个公益主题专列。与此同时,1、2号线还设置了七个主题文化车站,打造独特的地下公共文化空间。已全面启动机电装修施工的3号线也将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文化车站。
 
  在主题文化活动方面,合肥轨道公司每月定期开展“站长接待日”与“寻找最美乘客”两项特色文化活动,并将每月11日定为“排队候车主题宣传日”,广泛宣传“排队候车文明出行”理念。同时还结合各类节假日,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令”文化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乘客积极参与。
 
  此外,2017年底,合肥轨道公司还在2号线安农大站创新推出全国首个轨道交通共享书屋,为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15条轨道交通线路“四通八达”
 
  根据最新规划,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共规划15条线路,总长度578.9公里(含S1)。其中5条主干线(1、2、3、4、5号线),初步形成合肥轨道交通线网骨架,3条中心城快线(6、8、9号线),拉开城市空间结构,与远景市域线直通运营,4条加密线(7、10、11、12号线),加密中心城区线网,3条中低运量线(13、14、15号线),加强外围组团联系。另外,合肥轨道交通市域线也在积极谋划中,将由机场线、淮南线、巢湖线、庐江线、六安线5条线路组成,线路全长310.6公里。
 
  预计到2023年,合肥轨道交通建设里程将超过200公里,线网客流量约287.8万人次/日,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比重约56.3%,线网客流强度达到0.89万人次/(公里·日),轨道交通平均运距9.61公里。
 
  合肥轨道交通,借着改革开放的力量呼啸而来,让我们一起去期待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更环保的现代城市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