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18年,深圳地铁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2018-12-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本文摘要:2018年是深圳地铁的“跨越年”,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运能提升都在“跑步”前进。从四期工程开工到实现智慧出行,从压缩间隔到刷新客流记录,斑斓的线网与往来不息的人流澎湃着深圳城市的生命力。十个关键词带我们一起回顾,2018年深圳地铁这些和你出行密切相关的事!
 
  深圳地铁集团20周年主题展览。
 
 
  深圳地铁已全面实现手机刷码过闸。
 
 
  市民走进地铁车辆段,参加“我与深铁零距离”活动。
 
  华强北地下商业街受到市民欢迎。
 
  [导语]
 
  2018年是深圳地铁的“跨越年”,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运能提升都在“跑步”前进。从四期工程开工到实现智慧出行,从压缩间隔到刷新客流记录,斑斓的线网与往来不息的人流澎湃着深圳城市的生命力。十个关键词带我们一起回顾,2018年深圳地铁这些和你出行密切相关的事!
 
  关键词1
 
  “四期开工”
 
  深圳地铁建设“14线齐发”
 
  解读:2018年1月,深圳地铁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地铁12、13、14、16号线以及6号线支线和8号线二期工程离深圳人又近了一步。实际上,2018年深圳共有14条(含延长线,不含4号线北延段)约273公里的在建项目,创下历年之最。
 
  从2019年~2022年,深圳地铁将保持平均每年不少于2条新线开通的速度,保持高热度发展。其中,5号线南延和9号线西延项目将于明年开通试运营。预计到2023年,深圳将拥有15条线路,总长570公里。这意味着,深圳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还将不断迎来新的高峰。
 
  关键词2
 
  “扫码乘车”
 
  “码”上乘车畅享“科技地铁”
 
  解读:2018年5月8日,深圳地铁扫码乘车服务正式上线,可同时支持深圳地铁APP、“深圳地铁e出行”和“腾讯乘车码”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自此,深圳人告别没有零钱、忘记带卡的尴尬,进入“一机在手乘遍深圳地铁”的新时代。
 
  截至12月,深圳地铁乘车码注册用户迅速攀升达到1200万,移动支付交易累计超2亿笔。其中,地铁乘车码的单日最高交易出现在11月23日,达127.5万笔。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超过100万深圳人选择“扫一扫”。可以说,“码”上坐地铁,已经成为深圳人出行的新常态。
 
  关键词3
 
  改革年
 
  改革再出发奏响“时代最强音”
 
  解读:2018年,深圳地铁集团围绕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和市国资委“国企改革攻坚年”的总体部署,将2018年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年”。一年来,深圳地铁以深度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动作频出。广开言路,听取员工意见诉求,为深化推进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周密策划,编制了改革顶层设计总体方案。
 
  目前,作为改革突破口的方向路径已日渐清晰,未来,深圳地铁将继续以“市场化、可持续”为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努力打造“样板”工程,助力深圳发展。
 
  “支援雄安”
 
  关键词4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雄安新区建设
 
  解读:2018年3月,深圳地铁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派驻了由精兵强将组成的深圳地铁雄安轨道工作小组,奔赴新区助力高铁站交通枢纽工程建设。
 
  工作小组到达即入场,“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这要求我们继续发扬深圳特区的改革创新精神,拿出最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技术,把‘特’区的智慧和力量传递到‘新’区,同时也把深圳人民感恩回报的理念付诸实践。”工作小组组长盛宇平表示。如今,雄安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轮廓也在规划中日益清晰,正成为新区建设的一个亮点。
 
  客流新高
 
  关键词5
 
  最高日均客流已突破640万
 
  解读:9月21日,深圳地铁全线网客流646万人次,年内第6次刷新客流新高。当天时值中秋节小长假前的工作日,恰逢周五,通勤客流与旅游客流叠加形成出行波峰,创历史客流新高。
 
  2018年,深圳地铁线网日均客流量超过51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达48%,已成为深圳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如今,总长265公里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已覆盖全市绝大多数行政区域,168座车站连通深圳商业、人居、CBD、公共设施、城际交通等各个重要结点,骨干交通的超大客流集散效应日益显现。
 
  关键词6
 
  绿色工地
 
  地铁工地也能环保又美丽
 
  解读:2018年,深圳地铁地铁建设如火如荼,施工环节也在不断精细化——380个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和谐融入城市环境;工地喷淋喷雾降尘、TSP在线监测令人眼前一亮;自动冲洗、泥水分离设备杜绝工地泥水外溢和扬尘;全封闭绿色施工棚将工地建设转变为工厂化建设,降噪防尘又高效。
 
  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和新技术、新工艺,深圳地铁逐步转变管理理念,控制施工中的声、光、尘污染,把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小,换来建设的大提速。
 
  “20周年”
 
  关键词7
 
  深圳地铁20年,让城市变小、生活变大
 
  解读:2018年7月,为庆祝深圳地铁成立20周年,与市民共享发展喜悦,深圳地铁集团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展、文化专列系列活动。
 
  其中,“20周年主题专列”在11号线上线服务,回顾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变迁。在福田站举办的20周年主题展则以具有珍贵纪念意义的地铁物品展、照片站,以及VR全息投影拍照、3D立体画互动等多种形式,和市民一起重温深圳地铁2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全面展现地铁让城市变小、生活变大的改变,吸引了众多市民点赞。
 
  逆风而行
 
  关键词8
 
  和“山竹”打响的超常规“战役”
 
  解读:9月16日,台风“山竹”袭击深圳。深圳地铁按照最高级别防御标准,高效有序地开展了各项防风救灾工作。在短短2天里,加固施工现场临建围挡72000余米,安排抢险队伍425支、出动抢险人员11813名,安置滞留乘客1799人。至“山竹”离境,深圳地铁380个在建工地无一出现险情报告,7条既有线路183个车站固若金汤无一进水。17日早晨6:30,深圳地铁全部线路恢复正常运营服务。
 
  关键词9
 
  站街一体化
 
  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开门迎客
 
  解读:2018年7月18日,全长1公里、号称全国最长地铁商业街——深圳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开门迎客,地下42个出入口同步放开。地铁商业街全部位于地下,空间面积约5万㎡,由“五个中庭广场、四大组合业态、多处体验场景”交织组合,整体空间风格注重科技感、艺术范和互动体验。开业当天,商业街专门铺设了近1公里的糖果街,吸引消费者纷纷驻足拍照。糖果街耗费约2吨糖果。
 
  签约华为
 
  关键词10
 
  深圳地铁建设智慧交通再添发展利好
 
  解读:10月26日,深圳市地铁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为将为深圳地铁提供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IOT、视频应用、融合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双方此次携手将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轨道行业业务的加速融合,打造智慧地铁出行生态体系,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推动深圳步入更美好的全联接数字化轨道交通时代,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2018年,深圳地铁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深圳特区报

 
  深圳地铁集团20周年主题展览。
 
 
  深圳地铁已全面实现手机刷码过闸。
 
 
  市民走进地铁车辆段,参加“我与深铁零距离”活动。
 
  华强北地下商业街受到市民欢迎。
 
  [导语]
 
  2018年是深圳地铁的“跨越年”,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运能提升都在“跑步”前进。从四期工程开工到实现智慧出行,从压缩间隔到刷新客流记录,斑斓的线网与往来不息的人流澎湃着深圳城市的生命力。十个关键词带我们一起回顾,2018年深圳地铁这些和你出行密切相关的事!
 
  关键词1
 
  “四期开工”
 
  深圳地铁建设“14线齐发”
 
  解读:2018年1月,深圳地铁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地铁12、13、14、16号线以及6号线支线和8号线二期工程离深圳人又近了一步。实际上,2018年深圳共有14条(含延长线,不含4号线北延段)约273公里的在建项目,创下历年之最。
 
  从2019年~2022年,深圳地铁将保持平均每年不少于2条新线开通的速度,保持高热度发展。其中,5号线南延和9号线西延项目将于明年开通试运营。预计到2023年,深圳将拥有15条线路,总长570公里。这意味着,深圳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还将不断迎来新的高峰。
 
  关键词2
 
  “扫码乘车”
 
  “码”上乘车畅享“科技地铁”
 
  解读:2018年5月8日,深圳地铁扫码乘车服务正式上线,可同时支持深圳地铁APP、“深圳地铁e出行”和“腾讯乘车码”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自此,深圳人告别没有零钱、忘记带卡的尴尬,进入“一机在手乘遍深圳地铁”的新时代。
 
  截至12月,深圳地铁乘车码注册用户迅速攀升达到1200万,移动支付交易累计超2亿笔。其中,地铁乘车码的单日最高交易出现在11月23日,达127.5万笔。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超过100万深圳人选择“扫一扫”。可以说,“码”上坐地铁,已经成为深圳人出行的新常态。
 
  关键词3
 
  改革年
 
  改革再出发奏响“时代最强音”
 
  解读:2018年,深圳地铁集团围绕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和市国资委“国企改革攻坚年”的总体部署,将2018年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年”。一年来,深圳地铁以深度市场化改革为主攻方向,动作频出。广开言路,听取员工意见诉求,为深化推进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周密策划,编制了改革顶层设计总体方案。
 
  目前,作为改革突破口的方向路径已日渐清晰,未来,深圳地铁将继续以“市场化、可持续”为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努力打造“样板”工程,助力深圳发展。
 
  “支援雄安”
 
  关键词4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雄安新区建设
 
  解读:2018年3月,深圳地铁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派驻了由精兵强将组成的深圳地铁雄安轨道工作小组,奔赴新区助力高铁站交通枢纽工程建设。
 
  工作小组到达即入场,“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这要求我们继续发扬深圳特区的改革创新精神,拿出最好的管理方法、最好的团队、最好的技术,把‘特’区的智慧和力量传递到‘新’区,同时也把深圳人民感恩回报的理念付诸实践。”工作小组组长盛宇平表示。如今,雄安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轮廓也在规划中日益清晰,正成为新区建设的一个亮点。
 
  客流新高
 
  关键词5
 
  最高日均客流已突破640万
 
  解读:9月21日,深圳地铁全线网客流646万人次,年内第6次刷新客流新高。当天时值中秋节小长假前的工作日,恰逢周五,通勤客流与旅游客流叠加形成出行波峰,创历史客流新高。
 
  2018年,深圳地铁线网日均客流量超过51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达48%,已成为深圳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如今,总长265公里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已覆盖全市绝大多数行政区域,168座车站连通深圳商业、人居、CBD、公共设施、城际交通等各个重要结点,骨干交通的超大客流集散效应日益显现。
 
  关键词6
 
  绿色工地
 
  地铁工地也能环保又美丽
 
  解读:2018年,深圳地铁地铁建设如火如荼,施工环节也在不断精细化——380个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和谐融入城市环境;工地喷淋喷雾降尘、TSP在线监测令人眼前一亮;自动冲洗、泥水分离设备杜绝工地泥水外溢和扬尘;全封闭绿色施工棚将工地建设转变为工厂化建设,降噪防尘又高效。
 
  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和新技术、新工艺,深圳地铁逐步转变管理理念,控制施工中的声、光、尘污染,把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小,换来建设的大提速。
 
  “20周年”
 
  关键词7
 
  深圳地铁20年,让城市变小、生活变大
 
  解读:2018年7月,为庆祝深圳地铁成立20周年,与市民共享发展喜悦,深圳地铁集团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展、文化专列系列活动。
 
  其中,“20周年主题专列”在11号线上线服务,回顾了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变迁。在福田站举办的20周年主题展则以具有珍贵纪念意义的地铁物品展、照片站,以及VR全息投影拍照、3D立体画互动等多种形式,和市民一起重温深圳地铁2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全面展现地铁让城市变小、生活变大的改变,吸引了众多市民点赞。
 
  逆风而行
 
  关键词8
 
  和“山竹”打响的超常规“战役”
 
  解读:9月16日,台风“山竹”袭击深圳。深圳地铁按照最高级别防御标准,高效有序地开展了各项防风救灾工作。在短短2天里,加固施工现场临建围挡72000余米,安排抢险队伍425支、出动抢险人员11813名,安置滞留乘客1799人。至“山竹”离境,深圳地铁380个在建工地无一出现险情报告,7条既有线路183个车站固若金汤无一进水。17日早晨6:30,深圳地铁全部线路恢复正常运营服务。
 
  关键词9
 
  站街一体化
 
  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开门迎客
 
  解读:2018年7月18日,全长1公里、号称全国最长地铁商业街——深圳华强北地铁商业街开门迎客,地下42个出入口同步放开。地铁商业街全部位于地下,空间面积约5万㎡,由“五个中庭广场、四大组合业态、多处体验场景”交织组合,整体空间风格注重科技感、艺术范和互动体验。开业当天,商业街专门铺设了近1公里的糖果街,吸引消费者纷纷驻足拍照。糖果街耗费约2吨糖果。
 
  签约华为
 
  关键词10
 
  深圳地铁建设智慧交通再添发展利好
 
  解读:10月26日,深圳市地铁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华为将为深圳地铁提供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IOT、视频应用、融合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双方此次携手将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轨道行业业务的加速融合,打造智慧地铁出行生态体系,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推动深圳步入更美好的全联接数字化轨道交通时代,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