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中国高铁成传播文明的"河流"

2018-11-0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文摘要: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列列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像一道道闪电,穿过40年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城镇乡村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高铁正在成为传播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时空走廊。
 
  两年过去了,总忘不了采访京沪高铁的所见所闻。在徐州东站,记者看到,一名年轻的妈妈带着2岁多的女儿准备乘京沪高铁列车去上海。等车时,妈妈见女儿吃饼干的碎屑落到了地上,便弯腰一点一点捡起来用纸巾包好,一边捡拾一边说:“宝宝看这儿多干净呀,我们可别把它弄脏了。”女儿受妈妈的影响,吃饼干变得小心翼翼,还不忘把吃完饼干的包装袋扔进垃圾桶。
 
  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列列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像一道道闪电,穿过40年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城镇乡村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高铁正在成为传播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时空走廊。
 
  “快过了风的翅膀,一声声风笛嘹亮。带着雷的轰鸣,电的闪光,我们奔驰在新时代路上。凝聚了百年期望,满载着欢乐起航,带着龙的智慧,龙的力量,我们领跑着全世界的目光……”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速度》,让无数人激情澎湃。
 
  歌以咏志,情自心生。中国高铁从追赶到全面超越,中国铁路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纵横捭阖,吐故纳新,后发先至,惊艳世界。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伴随着中国高铁的成长,我们惊奇地发现,人民群众的举止行为、观念认识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40岁的冯新中是山东德州市铁路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经常往返德州火车站与德州东站(高铁火车站)。冯新中很感慨:“到老火车站,会看到很多旅客吸烟,但高铁站却没有。看到别人吸烟,自己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去,可一到高铁站就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似的。”
 
  高铁文化的立体辐射,直接或间接地提升着国民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48岁的生意人刘志刚是京沪高铁的常客。他告诉记者,过去,乘坐普通列车到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把里里外外的衣服全部换洗一遍。现在乘坐高铁,感觉车厢比家里还干净。刘志刚说:“走进高铁车厢,就像走进了一个高雅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形象和气质与快捷舒适的动车组以及温馨自然的服务特别默契。乘客大都在看电脑、看杂志或休息,很少有吵吵闹闹的。”
 
  高铁传播着文明的行为,也滋养着亲情的土壤。家在济宁、工作在济南的李维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高铁,她一年回家看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京沪高铁开通后,她每周都要回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现在半个小时就到,就像住在父母身边一样。”李维妹说,“高铁让我工作与尽孝两不误。”
 
  中国高铁辐射和挥发出的文化蕴含,正以神奇的力量进入社会机体并影响着当地文明的提升。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孔国栋介绍,京沪高铁带来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文明程度很高的游客到了当地,促使当地各种软文明、软服务得到了很大提升,老百姓自发上街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卫生管理;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也加强景区的硬件设施,开发高端旅游项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在疾驰的京沪高铁列车上,曲阜市旅游部门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活动。当年便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余名旅客获得免费参观“三孔”的资格。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化本身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今年以来,发生在高铁动车组列车上的“座霸”视频,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一度刷屏。这是一则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的新闻事件,对事件本身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从文明提升的角度,对高铁“座霸”的批判,正好给了今天正陷入普遍道德焦虑的社会一次教育机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高铁在改变人们出行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崇尚文明的高速列车。
 
  中国高铁,不愧是一条传播文明的“河流”!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中国高铁成传播文明的"河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两年过去了,总忘不了采访京沪高铁的所见所闻。在徐州东站,记者看到,一名年轻的妈妈带着2岁多的女儿准备乘京沪高铁列车去上海。等车时,妈妈见女儿吃饼干的碎屑落到了地上,便弯腰一点一点捡起来用纸巾包好,一边捡拾一边说:“宝宝看这儿多干净呀,我们可别把它弄脏了。”女儿受妈妈的影响,吃饼干变得小心翼翼,还不忘把吃完饼干的包装袋扔进垃圾桶。
 
  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列列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像一道道闪电,穿过40年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城镇乡村时,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高铁正在成为传播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时空走廊。
 
  “快过了风的翅膀,一声声风笛嘹亮。带着雷的轰鸣,电的闪光,我们奔驰在新时代路上。凝聚了百年期望,满载着欢乐起航,带着龙的智慧,龙的力量,我们领跑着全世界的目光……”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速度》,让无数人激情澎湃。
 
  歌以咏志,情自心生。中国高铁从追赶到全面超越,中国铁路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纵横捭阖,吐故纳新,后发先至,惊艳世界。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伴随着中国高铁的成长,我们惊奇地发现,人民群众的举止行为、观念认识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40岁的冯新中是山东德州市铁路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经常往返德州火车站与德州东站(高铁火车站)。冯新中很感慨:“到老火车站,会看到很多旅客吸烟,但高铁站却没有。看到别人吸烟,自己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去,可一到高铁站就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似的。”
 
  高铁文化的立体辐射,直接或间接地提升着国民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48岁的生意人刘志刚是京沪高铁的常客。他告诉记者,过去,乘坐普通列车到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把里里外外的衣服全部换洗一遍。现在乘坐高铁,感觉车厢比家里还干净。刘志刚说:“走进高铁车厢,就像走进了一个高雅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形象和气质与快捷舒适的动车组以及温馨自然的服务特别默契。乘客大都在看电脑、看杂志或休息,很少有吵吵闹闹的。”
 
  高铁传播着文明的行为,也滋养着亲情的土壤。家在济宁、工作在济南的李维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高铁,她一年回家看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京沪高铁开通后,她每周都要回家看望80多岁的父母。“现在半个小时就到,就像住在父母身边一样。”李维妹说,“高铁让我工作与尽孝两不误。”
 
  中国高铁辐射和挥发出的文化蕴含,正以神奇的力量进入社会机体并影响着当地文明的提升。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孔国栋介绍,京沪高铁带来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文明程度很高的游客到了当地,促使当地各种软文明、软服务得到了很大提升,老百姓自发上街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卫生管理;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也加强景区的硬件设施,开发高端旅游项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在疾驰的京沪高铁列车上,曲阜市旅游部门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活动。当年便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0余名旅客获得免费参观“三孔”的资格。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化本身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今年以来,发生在高铁动车组列车上的“座霸”视频,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一度刷屏。这是一则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的新闻事件,对事件本身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从文明提升的角度,对高铁“座霸”的批判,正好给了今天正陷入普遍道德焦虑的社会一次教育机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高铁在改变人们出行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崇尚文明的高速列车。
 
  中国高铁,不愧是一条传播文明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