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交通部:强化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及运输安全保障

2018-11-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本文摘要:11月14日电京沪高铁、青藏铁路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主跨达630米的跨越长江公铁两用斜拉桥铜陵长江大桥、全长32 6公里的世界上最长高原铁路隧道新关角隧道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
 
  11月14日电京沪高铁、青藏铁路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主跨达630米的跨越长江公铁两用斜拉桥铜陵长江大桥、全长32.6公里的世界上最长高原铁路隧道新关角隧道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铁路取得的成就生动展现了中国建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铁路验收标准使铁路工程质量基础更加坚实。
 
  11月12日,国家铁路局发布新版《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系列验收标准》(简称《验收标准》),首次明确提出城际铁路和重载铁路的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高铁为代表的各类型铁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验收标准体系,为保障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和铁路运输安全提供重要依据。13日,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严贺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验收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融入新科技
 
  视频监控解决质控难题
 
  严贺祥表示,《验收标准》是在2003年发布实施的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系列验收标准,以及2010年发布实施的高速铁路工程系列验收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覆盖路基、桥梁、隧道、轨道、混凝土、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等17项铁路主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内容,将于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
 
  融入新科技、淘汰落后工艺和验收项目是其亮点之一。“针对看不见的‘隐蔽工程’,首次规定引入视频监测手段留存影像资料,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严贺祥介绍,过去施工部分填埋以后就看不见了,按传统的方法很难检查,《验收标准》要求视频监控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可供实时查验,加强了对关键质量的把控。
 
  针对施工中的复杂工序,《验收标准》经过广泛调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验收措施。“铁路由路基、桥、涵、隧道等部分构成,铁路施工也是按一道道工序进行的。为突出质量控制,每做一步我们都要检查验收。”严贺祥说,为避免直到最后验收时才发现质量缺陷的弊端,《验收标准》不仅按施工部位、施工阶段和工艺流程细化了实体工程质量控制,还加强了对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集中检验,避免了不合格原材料进入铁路工程建设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验收标准》解决了责任追溯的管理需求。对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方到底管什么、应该负什么责任,都有着更具体的要求;明确责任人签字制,在每一道工序检查结束后均要实行,一旦出质量问题可全程追溯。
 
  强制性实施
 
  新标准划出质量红线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其他公众利益,责任重大,不容有失。《验收标准》规定了工程实体质量和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求,划出的质量红线,是建设各方均必须遵守的质量底线,作为强制性标准予以全面贯彻执行。
 
  严贺祥介绍,虽然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在第二条中规定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同时在第十条中也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所以,工程建设领域的铁路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提高影响力
 
  推动高铁技术国际化
 
  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窗台上竖立硬币、搭积木等热门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中引起轰动,形象地反映出我国高铁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严贺祥表示,高铁舒适性主要取决于动车组性能、线路平纵断面、下部基础提供的稳定支撑,以及轨道提供的高平顺性等因素。而路基、桥涵、隧道等验收标准对下部基础设施完工后的沉降均有明确规定,轨道验收标准中对轨距、轨向、高低、水平、扭曲等轨道几何形位作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正是验收标准为中国高铁舒适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京沪高铁“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时速350公里安全平稳运行;哈大高铁穿行在东北极寒地区,在白山黑水间经受了冬夏温差80摄氏度的气候考验;兰新高铁途经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滩,穿越最大风速达每秒60米的沙漠风区……众多世界领先的铁路建设成就充分说明了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技术优势和广泛适应性。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承建的安哥拉本格拉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中老铁路等工程均已使用我国验收标准,并赢得了所在国的广泛好评,进一步宣传推广了中国铁路建设管理的经验,也加快了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步伐,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亮丽名片。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严贺祥介绍,此次发布的《验收标准》历经1988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10年多轮修订和编制,是在我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以及丰富的客货共线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和提高,代表了当前中国铁路建设的水平,对保持我国高铁技术标准先进性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在世界高铁格局中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提高国际影响力,培育“走出去”工程的优势。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交通部:强化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及运输安全保障

中国青年网

 
  11月14日电京沪高铁、青藏铁路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主跨达630米的跨越长江公铁两用斜拉桥铜陵长江大桥、全长32.6公里的世界上最长高原铁路隧道新关角隧道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铁路取得的成就生动展现了中国建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铁路验收标准使铁路工程质量基础更加坚实。
 
  11月12日,国家铁路局发布新版《铁路工程施工质量系列验收标准》(简称《验收标准》),首次明确提出城际铁路和重载铁路的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高铁为代表的各类型铁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验收标准体系,为保障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和铁路运输安全提供重要依据。13日,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严贺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验收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融入新科技
 
  视频监控解决质控难题
 
  严贺祥表示,《验收标准》是在2003年发布实施的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系列验收标准,以及2010年发布实施的高速铁路工程系列验收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覆盖路基、桥梁、隧道、轨道、混凝土、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等17项铁路主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内容,将于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
 
  融入新科技、淘汰落后工艺和验收项目是其亮点之一。“针对看不见的‘隐蔽工程’,首次规定引入视频监测手段留存影像资料,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严贺祥介绍,过去施工部分填埋以后就看不见了,按传统的方法很难检查,《验收标准》要求视频监控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可供实时查验,加强了对关键质量的把控。
 
  针对施工中的复杂工序,《验收标准》经过广泛调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验收措施。“铁路由路基、桥、涵、隧道等部分构成,铁路施工也是按一道道工序进行的。为突出质量控制,每做一步我们都要检查验收。”严贺祥说,为避免直到最后验收时才发现质量缺陷的弊端,《验收标准》不仅按施工部位、施工阶段和工艺流程细化了实体工程质量控制,还加强了对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的集中检验,避免了不合格原材料进入铁路工程建设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验收标准》解决了责任追溯的管理需求。对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方到底管什么、应该负什么责任,都有着更具体的要求;明确责任人签字制,在每一道工序检查结束后均要实行,一旦出质量问题可全程追溯。
 
  强制性实施
 
  新标准划出质量红线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其他公众利益,责任重大,不容有失。《验收标准》规定了工程实体质量和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求,划出的质量红线,是建设各方均必须遵守的质量底线,作为强制性标准予以全面贯彻执行。
 
  严贺祥介绍,虽然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在第二条中规定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同时在第十条中也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医药卫生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按现有模式管理”。所以,工程建设领域的铁路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提高影响力
 
  推动高铁技术国际化
 
  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窗台上竖立硬币、搭积木等热门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中引起轰动,形象地反映出我国高铁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严贺祥表示,高铁舒适性主要取决于动车组性能、线路平纵断面、下部基础提供的稳定支撑,以及轨道提供的高平顺性等因素。而路基、桥涵、隧道等验收标准对下部基础设施完工后的沉降均有明确规定,轨道验收标准中对轨距、轨向、高低、水平、扭曲等轨道几何形位作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正是验收标准为中国高铁舒适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京沪高铁“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时速350公里安全平稳运行;哈大高铁穿行在东北极寒地区,在白山黑水间经受了冬夏温差80摄氏度的气候考验;兰新高铁途经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滩,穿越最大风速达每秒60米的沙漠风区……众多世界领先的铁路建设成就充分说明了我国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技术优势和广泛适应性。
 
  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承建的安哥拉本格拉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中老铁路等工程均已使用我国验收标准,并赢得了所在国的广泛好评,进一步宣传推广了中国铁路建设管理的经验,也加快了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步伐,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亮丽名片。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严贺祥介绍,此次发布的《验收标准》历经1988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10年多轮修订和编制,是在我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以及丰富的客货共线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总结和提高,代表了当前中国铁路建设的水平,对保持我国高铁技术标准先进性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在世界高铁格局中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提高国际影响力,培育“走出去”工程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