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强基”要勇于自我革新
2018-12-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摘要:我国高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水平,但先进“中国制造”体系内,存在部分核心技术被国外把持的“短板”。《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几乎所有业内人士、专家都呼吁,必须久久为功,加大力气实施“高铁强基”工程;只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投入关键资源、实现关键突破,中国高铁“技术领跑”的优势才有望保持和扩大。
我国高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水平,但先进“中国制造”体系内,存在部分核心技术被国外把持的“短板”。《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几乎所有业内人士、专家都呼吁,必须久久为功,加大力气实施“高铁强基”工程;只有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投入关键资源、实现关键突破,中国高铁“技术领跑”的优势才有望保持和扩大。
他们认为,最为急迫的是尽快在轨道交通领域实施“高铁强基”工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聚焦关键领域,聚集优势力量持续突破,努力提升基础高精尖装备制造水平。
业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攻关,强基固本。
——下大力气分层推进、联合攻关,“一条龙”攻关“掐脖子”技术。在轴承、芯片等领域,克服国产化率低,质量或者耐用性、稳定性不过关等问题。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贾利民等人建议,整合各渠道、各平台研发资源,重视基础研究并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当前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卡脖子”的短板,大幅提高基础工艺和材料领域的制造水平。
——给国产装备提供更多试制、应用空间。在电焊机、数字机床等制造装备上,外资品牌对国产品牌“压着打”的状况并不少见。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周国华、涂锦等专家建议,我国可建立机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与国内装备制造行业生产有密切关联的设备开发与研究。同时,整合研发、应用机构组成联合体,推进一些专项的市场运用。
——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调节市场盲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光泽、左大杰等专家指出,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机械工业部门可以不计成本对特殊用途机械集中力量攻关。而市场化后,缺乏市场利益驱动使得一些市场覆盖面不大但是生产企业急需的“小专机”没了研发动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统筹调研相关急需生产装备,并对国内拥有较强科研、生产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专项科研、生产支持。
中国中车专家介绍,中车株洲所及其下属子公司时代电气等通过国际化运作,一举掌握高铁列车网络传动等相关关键技术。在引进基础上,株洲所通过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奋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了自身实力。
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在多年自主创新和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中国高铁成功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消化、吸收、研发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还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了“再创新”。
周国华等专家认为,技术引进并不是“买买买”这么简单:一是核心技术很难靠“大把花钱”换来,二是针对一些需求紧迫的技术,有可能面临“狮子大开口”,引进成本不易控制。
周国华、涂锦等专家建议,未来继续整合国内外资源推进中国高铁技术进步,可以从几方面重点着力:一是加大力度发展、培养我方研发团队,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紧密结合、集体攻关,发挥各方优势,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针对薄弱领域,有针对性地寻找一批国外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通过多种方式达成合作研发战略共识,形成共赢局面。
——通过重大科技专项选择多个重点领域,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集中投入。有专家直言不讳指出,在基础技术研发领域,应用和研发的脱节较为严重。
例如,有专家形象指出许多研发项目的“尴尬”:“钱撒了一大把、奖拿到手软、论文发了好多篇,职称晋了好几级,有的还因此被提拔重用”,但实际运用中却难以形成价值。因此,要发挥好企业作用,从生产最前沿倒推打通研发应用链条。
——给重要科研机构、技术机构的研发风险,研发成本进行兜底,对这些领域的科研人员给予看得见、可预期的待遇保障,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记者调研感受到,在科研领域市场化推进过程中,一些承担重要高铁共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出现了“企业化经营”趋势。“既办企业、又搞科研”,这固然能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但也容易引发技术研发的“短视”效应,甚至动摇基础技术研发的根基。因此,需要动用有效的行政力量,调动一些科研机构全力投入对技术体系、技术标准、产品平台建设与输出等至关重要的技术开发。
——加大对技术“无人区”的前瞻性研究,积极进行技术储备,将眼光放长远,鼓励科研机构对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技术趋势进行研究,提出构想,掌握先机。
多位轨道交通专家举例表示,目前日本的高速磁悬浮运行系统已经实现工程化,实验时速可达600多公里,我国距全面掌握此项技术还有一段距离。在高速铁路技术储备方面我国存在不足。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相关科研项目进行有效梳理,重点支持技术“无人区”探索。同时,在高铁列车、基建等既有优势领域积极统一国内标准。
- 上一篇:高铁,新时代亮丽的“中国名片”
- 下一篇:陕州区对高铁沿线防尘网进行专项治理
相关文章
- 万众期盼:双鸭山早日拥抱“高铁时代”2020-07-30
- 乌鲁木齐西站单日接发列车401列创新高2020-07-30
- 北京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或加站加车2020-07-30
- 铁路挺钢铁脊梁助力国家经济回暖2020-07-29
- 铁路新基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