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在地铁工地试点“小蓝管”排水系统
2019-08-2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 孙漫 汪培清
本文摘要: 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我市是全省首个“小蓝管”排水系统试点城市,这些蓝色管道将把原先排入市政管道的优质地下水系统收集、运输,再回补内河。新系统首先在地铁在建项目中推行,若全市范围深基坑降水得到有效利用,每日可给内河补水10万立方米。
昨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我市是全省首个“小蓝管”排水系统试点城市,这些蓝色管道将把原先排入市政管道的优质地下水系统收集、运输,再回补内河。新系统首先在地铁在建项目中推行,若全市范围深基坑降水得到有效利用,每日可给内河补水10万立方米。
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挖深度超5米(含5米),或深度未超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特别复杂的工程,都叫深基坑。福州地下水位较高,在深基坑开挖时,因压差作用,地下水会“跑”进基坑。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就得想办法把它们“挪”走,常规去处是抽排至市政管网系统。一旦雨量过大,雨水管不堪重负,就易造成积涝。晴天时,地下水又被截污管“带跑”,和污水一起去污水处理厂,不仅浪费优质水资源,还增添厂区负担。
对此,市城乡建设局联合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展开深基坑排水研究,经过查阅技术资料、专家论证,选定源于德国的深基坑排水管道系统方案——结合在建工地深基坑排水情况,配套建设一套独立的排水管道,直排内河水体。这套管道采用醒目的蓝色管材,因此被称为“小蓝管”。“国内仅武汉等少数城市有试点建设,福州也是开省内先河。”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试点工作将首先在地铁在建工地展开,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据了解,福州城区水系目前有沿江调水、纳潮引水、中水回用、库湖泄水等4种补水方式,每天可补水约1700万立方米。随着“小蓝管”陆续进驻,若全市范围内深基坑降水得到有效利用,每天还能给城区内河再注入10万立方米的优质地下水。同时,“小蓝管”还能有效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提升进水COD(化学需氧量)浓度。
“和位于地下的排水管不同,‘小蓝管’设于地面,让监管由暗变明。”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地下水明排入河,市民也可随时监督。
为防止泥浆、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混入,《福州市在建工地基坑排水排放措施技术导则(试行)》也正式发布,将通过“一口一牌”、监管信息化等手段,保证“工地水”入河水质。
相关文章
- 杨洪波专题研究铁路民航轨道交通工作2020-07-30
-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0-07-30
- 徐州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电客车亮相2020-07-30
- 轨道交通运行“中枢系统”有了样板2020-07-30
- 宁波:“双快”交通 加速城市片区对接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