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匠让更多的研究贴上“中国制造”
2019-04-26 来源:人民铁道报
本文摘要:皖北乡村、深圳湾畔、南海之涯、黄浦江边、渤海之滨、冀中平原……一列列高铁列车疾驰而过,奔驰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已累计运输旅客83亿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2 74万亿人公里,成为大多数旅客出行的首选。
皖北乡村、深圳湾畔、南海之涯、黄浦江边、渤海之滨、冀中平原……一列列高铁列车疾驰而过,奔驰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已累计运输旅客83亿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2.74万亿人公里,成为大多数旅客出行的首选。
4月15日,在人民铁道报上发布了一篇“新时代·铁路榜样”,事迹报道的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系统专家吕关仁,他入路三十余年来,先后主导了21项中国铁路科研项目,其中1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的自主研发为高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随着高铁网的完善,人们出行便利,出游便频繁了许多。早起在西安吃羊肉泡馍,5小时候后便可以在重庆吃火锅。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但要求火车快、还要稳、服务好。这就对铁路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曾看过一部关于高铁平稳测试的视频,一满杯水不会溢出,一根圆珠笔屹立不倒。当时,我为这一现象感到吃惊与自豪,可我不知道在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在2018年春运期间,一趟高铁在经过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时出现了轻微晃车,吕关仁牵头负责检修。一连几个晚上对整组钢轨一寸一寸检测,排查原因,3毫米的误差问题得到解决。在大国工匠眼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吕关仁每天7点前到达办公室,先学习技术业务一小时,随身携带《英汉铁路工务工程词汇》……正是有这样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永不退缩的高铁线路维护技术人员,我们才能享受到快、稳、舒适的高铁列车。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吕关仁深深感觉到“本领恐慌”。伏尔泰说过,当你读书而思考的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高铁之所以快速发展、稳定发展,正是因为有像吕关仁那样,有大国工匠精神、刻骨钻研、不断创新的铁路人在岗位上不断学习、自主钻研。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更加舒适的交通工具,更高效的到达目的地......在这背后,是更多铁路人的苦心研究,让更多的研究贴上“中国制造”,戴上国人的骄傲。
- 上一篇:佛山火车站初定 改建成高铁站
- 下一篇:铁路公安加强沿线治安综合治理
相关文章
- 万众期盼:双鸭山早日拥抱“高铁时代”2020-07-30
- 乌鲁木齐西站单日接发列车401列创新高2020-07-30
- 北京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或加站加车2020-07-30
- 铁路挺钢铁脊梁助力国家经济回暖2020-07-29
- 铁路新基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