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9年暑运:热度爆表,情怀如初
2019-09-09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回首今年暑运,62天,既有火爆市场提供的机遇与挑战,也有无情风雨带来的压力与考验。铁路人坚守责任与担当,始终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进入9月,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开学,2019年的铁路暑期运输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62天的暑运中,面对压力与考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带领全路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将暑运工作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彰显了新时代铁路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承诺与担当。
火红的暑运数字——客流持续高位运行,单日发送量再创历史新高
“暑运”一词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有据可查的是,近些年,铁路暑运客流逐年攀升,各项指标屡创新高,暑运工作压力日益增大。有目共睹的是,2019年暑运中,可爱的铁路人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工作,确保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再一次交出合格的答卷。
2019年暑运,学生、务工、探亲、旅游、商务等多重客流叠加,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数据显示,暑运期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7.35亿人次,同比增加6925.6万人次、增长10.4%。其中,动车组列车共发送旅客4.6亿人次,同比增长16.9%;日均发送旅客742万人次,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的62.5%。
暑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959列,同比增长13.7%;日均开行动车组列车6464列,同比增长19%;日均旅客发送量为1186.2万人次,同比增加111.7万人次;单日旅客发送量在1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1天、在1200万人次以上的有24天。其中,8月24日旅客发送量达1368.9万人次,刷新了铁路暑运单日旅客发送量的历史纪录。这个数字超过2019年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的1316.9万人次。
2019年铁路暑运在旅客运输取得新突破的同时,货物运量也实现大幅增长。暑运期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累计完成7.25亿吨,同比增长7.6%,日均发送货物1169.9万吨,同比增长7.6%。铁路货运量持续走高,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稳中向好的态势。
暑运向来是我国仅次于春运的大规模人员流动时段,具有历时长、客流多、规模大等特点。回首今年暑运的62个日日夜夜,一系列不断攀升的数字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铁路出行的充分信任,也彰显了无数铁路人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不管对日常的旅客运输还是节假日客运服务,都竭尽所能,用汗水与付出为广大旅客带去舒适与安心。
火爆的出行需求——列车朝着市场开,挖潜提效精准调配运力
为适应暑运期间客运需求变化,今年暑运期间,国铁集团调度部门充分挖掘运输潜力,增加运力供给。7月10日起,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暨暑期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日常增开直通旅客列车39对、变更运行区段54.5对、变更运行径路16.5对,其他调整85对;客流高峰期增开动车组列车25对、变更运行区段2对。
此次调图,全国铁路新投用一批复兴号动车组,更多旅客享受到了复兴号动车组优质服务。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开行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开“绿巨人”。
为满足旅客需求、提高运输效率,铁路部门还对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武汉、济南、青岛、杭州、南昌、厦门、南宁、南阳14个城市69对旅客列车始发、终到、经停车站进行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均衡枢纽内各客运站的作业能力,便利当地群众出行。
同时,铁路部门发挥京沪、京广、沪昆、宁蓉、杭深、南广、贵广、西成、渝贵等线路客运能力,积极利用杭黄高铁、怀衡铁路和济青高铁等新线资源,最大限度组织各线动车组列车重联或大编组运行,扩大动车组列车市场占比。此外,铁路扩大图定普速旅客列车运输能力,图定旅客列车采取恢复图定编组、加挂车辆等措施增加直通能力,主要城市间列车,特别是进京、进沪、进穗列车满轴或满编运行,努力增加运输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暑运,铁路加强“一日一图”周末营销工作,把每个周末当作小长假来对待,运力调配更加精准,满足了周末短途旅游、探亲客流的出行需求;重点抓好动车组客流组织,建立动车组运用分析制度,大力挖掘周末动车组潜力,实现周五、周日动车组上线率远高于其他日期,有效扩大了周末能力供给。
火热的指尖暑运——电子客票凸显智慧出行,热情服务营造温馨旅行环境
为了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铁路部门积极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客运组织效率,并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高科技元素,持续完善服务设施和细节,力争使百姓出行获得感全方位提升。
自7月27日起,在海南环岛高铁试行电子客票的基础上,铁路部门陆续在上海至南京、成都至重庆、广州至珠海(湛江西)、昆明至大理至丽江4条高铁城际铁路开展电子客票试点。一个多月来,4条新增的试点线路累计发售电子客票2247.6万张,其中互联网发售电子客票1956.8万张。旅客持购票证件即可进出站,出行更加便捷。
在暑运中尝试扩大电子客票试点应用以来,大量的客流时时刻刻在考验着电子客票系统的稳定性。事实表明,电子客票系统表现相当优异,设备运转正常。许多旅客纷纷表示,这种新的“买票方式”非常方便。电子客票有影无形,写满了铁路科技创新服务群众的真情实意,让广大旅客感受到了便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现代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切实享受到了铁路改革发展的优秀成果。
售票服务上的便捷举措不断推陈出新,网上购票、自主选座、候补购票、接续换乘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出,打开了旅客购票乘车的便捷之门。统计显示,2019年暑运中,互联网发售车票68517万张,占售票总量的79.8%,其中手机APP发售车票55475万张。暑运以来,用户通过扫码登录12306网站11097.2万次,2221.6名旅客使用刷脸认证完成身份核验。暑运期间,候补购票累计接受订单1853万笔,成功兑现735万笔,购票成功率达到62%。
暑运是老人和儿童旅客出行身影最密集的时期,他们也一直是铁路站车单位关注的重点旅客群体之一。在车票发售上,铁路部门不断优化老年人、儿童购票配比策略,实现了儿童与同行人席位紧邻比例和老年人下铺配票比例“双提升”。暑运期间客流量大,铁路职工十分忙碌,但倾情服务重点旅客的诚心从未改变。他们全程关心关爱老人、儿童旅客,开辟“绿色通道”和“儿童乐园”,加强安全防护,让他们的出行更加无忧无虑。
暑运中,这样贴心细心的举措比比皆是,天津站推出的“指路小纸条”一度成为网红。与常见的电子指示牌不同,天津站将始发、途经该站的公交车、地铁车次及所有站点信息,打印成五颜六色的小纸条挂在出站口的墙面上,供有需要的旅客直接取走使用,在网络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点赞。《人民日报》8月6日评论版将“指路小纸条”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引来了无数好评。
争分夺秒的抢险救援——全力迎战恶劣天气,多部门联动守护安全出行路
2019年的暑运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暑运,一个历经千难万险的暑运。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并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成昆、兰新、富嫩等多条铁路运输受到影响。
国铁集团集中力量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认真落实设备整修、汛期行车、站车组织、食品卫生、应急处置等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了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各部门积极应对“利奇马”“白鹿”“杨柳”等超强台风和六轮强降雨,及时发布调度命令,采取各种措施,先后调整了2291列客车运行,保证了旅客安全和客车秩序。
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汛期安全行车措施,组织人员冒雨巡查监控,及时减速慢行,主动停车避险。一旦因水害造成列车晚点,他们及时采取客车停运、迂回、折返等优化调整措施,并做好车票退改签等工作。
面对灾害性天气影响,全路干部职工上下同心,积极应对。各级防洪办工作人员昼夜值守,加强联系沟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做好水害、台风天气下的应急处置及运输调整。遭遇突发事件时,铁路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总共组织了数十万名干部职工上线,投入大量抢险机具,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并加强线路巡视,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抢通受损线路,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尽管受到汛期降雨铁路封锁、限速、断道影响,但在全路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列车运行秩序依然保持良好,省会城市主要客运站旅客列车平均始发正点率达95%,其中北京西、北京南、上海虹桥、广州南等十大主要车站旅客列车平均始发正点率达98%。
一辆辆列车安全正点运行的背后,饱含着全体铁路人的默默奉献。无论是高铁上的乘务员、调度室里的调度员,还是线路、车辆的维修人员,每一名铁路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为旅客的安全出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不畏酷暑高温、暴风骤雨,始终奋战一线,在暑运的“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一年一度的暑运业已收官,全路干部职工仍将一如既往,秉承服务旅客的宗旨,不断努力,持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的百姓,让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美好。
- 上一篇:国家铁路集装箱装车创单日历史新高
- 下一篇:“动车公交”带来新生活
相关文章
- 万众期盼:双鸭山早日拥抱“高铁时代”2020-07-30
- 乌鲁木齐西站单日接发列车401列创新高2020-07-30
- 北京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或加站加车2020-07-30
- 铁路挺钢铁脊梁助力国家经济回暖2020-07-29
- 铁路新基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