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贴心服务不改变 壮丽路网作答卷 ——华北地区铁路70年发展巡礼

2019-09-25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翻开祖国地图,俯瞰华北地区,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纵横交错。这里有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有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有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的“一带一路”大通道——京包铁路、集二国际铁路,有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京雄城际铁路、京张高铁、石济高铁、津保铁路、唐呼铁路……


  复兴号列车驶过北京永定门大桥。孙立君摄
 
  路网密织,风笛声声;高铁如梭,重载雄伟。
 
  翻开祖国地图,俯瞰华北地区,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纵横交错。这里有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有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有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的“一带一路”大通道——京包铁路、集二国际铁路,有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京雄城际铁路、京张高铁、石济高铁、津保铁路、唐呼铁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华北地区路网纵横、四通八达,铁路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能力日益增强。
 
  高铁飞驰、旅客至上,在服务百姓出行中建功立业
 
  作为全国路网中枢和沟通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的交通要冲,70年来,华北地区铁路建设成绩斐然。按省域面积计算,天津、北京铁路密度位居全国前两位,河北、山西位列第五位和第七位。按区域人口计算,内蒙古自治区铁路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人民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浓。
 
  北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天,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发出的列车超过1300趟,平均1分钟左右就有一趟客车由北京驶向全国各地。
 
  高密度开行列车得益于以北京为枢纽的发达路网。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建和改造的京哈、京沪、京广、京九、津山、石太、丰沙、京通、京承、京原、京包等铁路干线,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大通道。
 
  伴随着改革开放,人员往来更加密集,铁路运能紧张矛盾凸显。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北京开出的列车几乎趟趟满员,常常一票难求。
 
  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一大批超大型铁路综合枢纽站相继建成,北京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铁路枢纽。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高速动车组将北京、天津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圈”成为一个新名词,“双城生活”“候鸟群体”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道风景。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一票难求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北京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客运网络建设掀起高潮,京广高铁、大西高铁以及即将开通运营的京张高铁、张呼高铁、大张高铁,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高速铁路连线成网。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旅游列车将华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气势雄伟的燕赵河山、“晋善晋美”的山西风光、壮美辽阔的草原风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装扮起百姓的美好生活,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不断提升着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从“网络购票”到“公交化出行”,从“厕所革命”到“刷脸进站”,铁路人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70年来,北京站“素萍服务组”、北京西站“036”候车室、北京南站“润秋服务台”、天津站“高铁玫瑰服务组”、太原站“改梅助困室”、呼和浩特站“孙奇示范售票窗口”成为播撒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一个个全心全意服务旅客的故事历久弥新。
 
  通江达海、多拉快跑,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勇当“火车头”
 
  70年来,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从牵引总重只有500吨到2万吨重载列车,一条条高品质、大能力货运通道在华北大地延伸。铁路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火车头”作用。
 
  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能源如同血液一样,为社会活动和经济运行提供着基础动力。
 
  华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一区域的晋煤、蒙煤资源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3.3%。通过铁路大通道运输保障晋煤外运、蒙煤外运,不仅是晋蒙两省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石太铁路是晋煤外运的中部通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线路条件、牵引能力等限制,每趟列车的牵引总重只有500吨左右。1982年,石太线改造为我国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晋煤外运量提高近2倍,上行牵引数由原来的2400吨提高到3300吨,年输送能力由2000多万吨提高到4000多万吨。
 
  为扩大晋煤外运北部和南部通道,京包线、丰沙线、京原线、新焦线、太焦线、同蒲线、侯西线等铁路相继实施扩能改造,运输能力得到不断释放。
 
  1988年,我国第一条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线开通,这条煤运大通道源源不断地将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煤炭输送到秦皇岛,再通过水路转运至我国能源需求最旺盛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年运量可达4.5亿吨的大秦铁路,在一次次的迎峰度夏考验、雨雪冰冻侵袭中彰显出重载示范线的本色。30多年来,大秦铁路已累计运输煤炭超过60亿吨,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位于天津市西北部的武清区被称为“高铁拉来的新城”,受益于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该地区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6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100多亿元,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作为资源大区内蒙古的经济被称为绑在车轮上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仅有一条京包铁路,如今已拥有唐呼重载铁路、张呼高速铁路、集二国际铁路以及包兰、包西、临哈沙漠铁路,运营里程增加了7倍多。2018年5月,唐山至呼和浩特的唐呼铁路开通运营,万吨煤龙直达港口,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更有力地支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奋勇担当、铁路先行,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作为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机遇,铁路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因“高铁成网、普速成环”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而迸发出新时代的无穷活力。京津城际铁路、石济高铁、津保铁路、张唐铁路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正在让京津冀亿万民众切实感受到这一发展战略从蓝图变为现实。
 
  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华北地区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己任,积极落实“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要求,发挥大秦铁路、唐呼铁路重载运输能耗低、排放少、成本低、运量大的比较优势,不断释放铁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效应,大力围绕“公转铁”实施货运增量行动。2018年,华北地区实现“公转铁”运量9200多万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区域内公路运输压力,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为实现低碳环保健康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为京津冀地区的碧水蓝天贡献了力量。
 
  进入新时代,铁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国际物流。京津冀地区依托于环渤海湾港区外贸优势,在沿海港口开行“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山西华翔集团等民营股份制企业,积极通过中欧班列打开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中实现转型发展。内蒙古发挥二连国际口岸通道能力优势,积极开行本地班列,助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重点地方的企业走出国门。
 
  2018年2月28日,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四纵四横”最后一纵——京沈高铁、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晋西北与京津冀大通道——大张高铁等一条条高铁线路正在华北大地延展。
 
  如今,以首都北京、雄安新区为中心,以张家口、唐山、天津、石家庄、秦皇岛5大轨道交通枢纽为环绕的高速铁路网日臻完善,助推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走进新时代,锐意进取、勇于争先的铁路人你追我赶,奋力前行!
 
  亲历者说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副县长赵光:
 
  兴和县地处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处,是京津冀、呼包鄂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张呼高铁开通后,将为兴和县发展大农业、大物流、大旅游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兴和县建设服务首都市民的“中央厨房”和“菜篮子”、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机务段重载司机景生启:
 
  我先后驾驶过6种机车。25年的重载经历,让我感受到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强大。我将以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使命,助力货运增量行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资深铁路迷冯琰:
 
  我出生于北京、在瑞士长大,小时候就乘坐火车上学。从2008年第一次坐上中国高铁列车至今,中国铁路已逐渐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现在,我已经把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所有高铁列车都坐过了。中国高铁“贴地飞行”的速度让我的生活更加便捷,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贴心服务不改变 壮丽路网作答卷

人民铁道网



  复兴号列车驶过北京永定门大桥。孙立君摄
 
  路网密织,风笛声声;高铁如梭,重载雄伟。
 
  翻开祖国地图,俯瞰华北地区,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纵横交错。这里有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有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有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的“一带一路”大通道——京包铁路、集二国际铁路,有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京雄城际铁路、京张高铁、石济高铁、津保铁路、唐呼铁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华北地区路网纵横、四通八达,铁路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能力日益增强。
 
  高铁飞驰、旅客至上,在服务百姓出行中建功立业
 
  作为全国路网中枢和沟通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的交通要冲,70年来,华北地区铁路建设成绩斐然。按省域面积计算,天津、北京铁路密度位居全国前两位,河北、山西位列第五位和第七位。按区域人口计算,内蒙古自治区铁路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人民群众出行越来越便捷,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浓。
 
  北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天,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发出的列车超过1300趟,平均1分钟左右就有一趟客车由北京驶向全国各地。
 
  高密度开行列车得益于以北京为枢纽的发达路网。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建和改造的京哈、京沪、京广、京九、津山、石太、丰沙、京通、京承、京原、京包等铁路干线,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大通道。
 
  伴随着改革开放,人员往来更加密集,铁路运能紧张矛盾凸显。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北京开出的列车几乎趟趟满员,常常一票难求。
 
  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一大批超大型铁路综合枢纽站相继建成,北京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化铁路枢纽。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高速动车组将北京、天津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圈”成为一个新名词,“双城生活”“候鸟群体”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道风景。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一票难求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北京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客运网络建设掀起高潮,京广高铁、大西高铁以及即将开通运营的京张高铁、张呼高铁、大张高铁,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高速铁路连线成网。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旅游列车将华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气势雄伟的燕赵河山、“晋善晋美”的山西风光、壮美辽阔的草原风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装扮起百姓的美好生活,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不断提升着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从“网络购票”到“公交化出行”,从“厕所革命”到“刷脸进站”,铁路人始终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美好。70年来,北京站“素萍服务组”、北京西站“036”候车室、北京南站“润秋服务台”、天津站“高铁玫瑰服务组”、太原站“改梅助困室”、呼和浩特站“孙奇示范售票窗口”成为播撒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一个个全心全意服务旅客的故事历久弥新。
 
  通江达海、多拉快跑,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勇当“火车头”
 
  70年来,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和谐型大功率机车,从牵引总重只有500吨到2万吨重载列车,一条条高品质、大能力货运通道在华北大地延伸。铁路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火车头”作用。
 
  在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能源如同血液一样,为社会活动和经济运行提供着基础动力。
 
  华北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一区域的晋煤、蒙煤资源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3.3%。通过铁路大通道运输保障晋煤外运、蒙煤外运,不仅是晋蒙两省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石太铁路是晋煤外运的中部通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受线路条件、牵引能力等限制,每趟列车的牵引总重只有500吨左右。1982年,石太线改造为我国第一条复线电气化铁路,晋煤外运量提高近2倍,上行牵引数由原来的2400吨提高到3300吨,年输送能力由2000多万吨提高到4000多万吨。
 
  为扩大晋煤外运北部和南部通道,京包线、丰沙线、京原线、新焦线、太焦线、同蒲线、侯西线等铁路相继实施扩能改造,运输能力得到不断释放。
 
  1988年,我国第一条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线开通,这条煤运大通道源源不断地将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煤炭输送到秦皇岛,再通过水路转运至我国能源需求最旺盛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年运量可达4.5亿吨的大秦铁路,在一次次的迎峰度夏考验、雨雪冰冻侵袭中彰显出重载示范线的本色。30多年来,大秦铁路已累计运输煤炭超过60亿吨,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位于天津市西北部的武清区被称为“高铁拉来的新城”,受益于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该地区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6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100多亿元,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作为资源大区内蒙古的经济被称为绑在车轮上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仅有一条京包铁路,如今已拥有唐呼重载铁路、张呼高速铁路、集二国际铁路以及包兰、包西、临哈沙漠铁路,运营里程增加了7倍多。2018年5月,唐山至呼和浩特的唐呼铁路开通运营,万吨煤龙直达港口,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更有力地支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奋勇担当、铁路先行,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作为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机遇,铁路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因“高铁成网、普速成环”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而迸发出新时代的无穷活力。京津城际铁路、石济高铁、津保铁路、张唐铁路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正在让京津冀亿万民众切实感受到这一发展战略从蓝图变为现实。
 
  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华北地区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己任,积极落实“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要求,发挥大秦铁路、唐呼铁路重载运输能耗低、排放少、成本低、运量大的比较优势,不断释放铁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效应,大力围绕“公转铁”实施货运增量行动。2018年,华北地区实现“公转铁”运量9200多万吨,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区域内公路运输压力,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为实现低碳环保健康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为京津冀地区的碧水蓝天贡献了力量。
 
  进入新时代,铁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国际物流。京津冀地区依托于环渤海湾港区外贸优势,在沿海港口开行“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山西华翔集团等民营股份制企业,积极通过中欧班列打开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中实现转型发展。内蒙古发挥二连国际口岸通道能力优势,积极开行本地班列,助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重点地方的企业走出国门。
 
  2018年2月28日,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四纵四横”最后一纵——京沈高铁、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晋西北与京津冀大通道——大张高铁等一条条高铁线路正在华北大地延展。
 
  如今,以首都北京、雄安新区为中心,以张家口、唐山、天津、石家庄、秦皇岛5大轨道交通枢纽为环绕的高速铁路网日臻完善,助推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走进新时代,锐意进取、勇于争先的铁路人你追我赶,奋力前行!
 
  亲历者说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副县长赵光:
 
  兴和县地处蒙晋冀三省区交界处,是京津冀、呼包鄂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张呼高铁开通后,将为兴和县发展大农业、大物流、大旅游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兴和县建设服务首都市民的“中央厨房”和“菜篮子”、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机务段重载司机景生启:
 
  我先后驾驶过6种机车。25年的重载经历,让我感受到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强大。我将以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使命,助力货运增量行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资深铁路迷冯琰:
 
  我出生于北京、在瑞士长大,小时候就乘坐火车上学。从2008年第一次坐上中国高铁列车至今,中国铁路已逐渐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现在,我已经把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所有高铁列车都坐过了。中国高铁“贴地飞行”的速度让我的生活更加便捷,从来没让我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