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马铁路引领东非加速发展
2019-04-28 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摘要:2018年1月,中国交建承建的内罗毕至马拉巴标轨铁路(内马铁路)动工,再次为东非大地带来了发展的新希望。
2018年1月,中国交建承建的内罗毕至马拉巴标轨铁路(内马铁路)动工,再次为东非大地带来了发展的新希望。内马铁路是蒙内铁路的进一步延伸,线路从内罗毕引出后,向西北方向前行,途经奈瓦沙、基苏木等地区,终点至肯尼亚与乌干达的边境城市马拉巴。作为东非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马铁路正线里程487.5公里,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建成后,将使东非地区相互连通,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深入非洲大陆的标杆工程之一。
内马铁路项目一期动工后,雇佣当地员工超过26000人,约占全部员工的90%。中国交建还与当地400余家材料供应商以及百余家工程公司开展合作,为当地直接或间接创造了20000多个就业岗位,让之前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的当地人切身感受到了由“一带一路”带来的变化就在身边。此外,内马铁路项目的推进,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还带动了当地水泥、钢材、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帮助和扶植,催化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当地产业升级。
肯尼亚也能生产抗震钢筋
肯尼亚内马铁路一期项目,是一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修建的标轨铁路,总长120公里,蜿蜒通过东非大裂谷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这里地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特殊的地质条件,要求铁路必须满足一定的抗震条件。然而,肯尼亚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国内并无钢材生产商可以生产符合中国标准的抗震钢筋,项目建设所需的抗震钢筋只能依靠进口。从中国采购抗震钢筋,不仅成本高,且周期长达两三个月,这一度让项目陷入两难。
“当地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抗震钢筋,而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很大,所以我们转变思路,希望从当地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解决抗震钢筋缺乏的问题。”内马项目物资装备部经理刘振朝说。刘振朝将这个想法与内马铁路项目中心实验室主任王勇进行沟通,双方一拍即合。于是,项目部联系到当地实力较强的普莱姆钢铁公司,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然而,合作意向虽然达成了,普莱姆钢铁公司却对能否提供如此高质量的钢材信心不足。项目中心试验室派遣技术专家,与普莱姆钢铁公司组成联合技术团队,开展研究和探索。
生产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第一批钢筋样品送到项目中心实验室检测的时候,大多数样品都不合格。经过与国内生产的抗震钢筋详细对比分析,技术人员发现,原来是轧制过程中的工艺出现了问题。为了攻克轧制工艺难关,接下来的日子里,项目中心试验室的技术人员几乎每天泡在普莱姆钢铁公司的生产车间,与普莱姆的技术团队一起研究讨论,从国内请来专家,手把手帮助普莱姆钢铁公司提升工艺。几个月过去了,在中肯双方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普莱姆钢铁厂终于能够稳定地生产符合中国标准的抗震钢筋。
辛苦的努力带来了双赢。项目解决了抗震钢筋的紧急增补采购问题,降低了采购成本,确保了工期。普莱姆钢铁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生产工艺,赢得了大量的订单。“普莱姆钢铁公司的市场部总经理莫达克来到我们项目,兴奋地告诉我们,由于他们能够生产抗震钢筋,其它在肯尼亚的中国公司也开始接触普莱姆钢铁公司,打算转向当地采购抗震钢筋了。”刘振朝说。
图拉镇有了大老板
在肯尼亚内马铁路第一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图拉镇,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美女老板阿妮塔,经营着一家小餐馆酒吧。餐馆酒吧虽最多只能容纳30余人,在当地却算是小有规模了。
“这座餐馆酒吧是父母的心血,交到我手上,虽然我努力经营,但是由于客源有限,以前生意一直不好,去年我都有关门歇业的想法了。”阿妮塔回忆说,“但是一条铁路悄无声息地干了起来,我的餐馆酒吧也开始迎来了春天。”
原来,随着内马铁路的修建,大批当地雇员来到图拉镇,阿妮塔餐馆酒吧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在肯尼亚,酒吧文化很流行,大街小巷,甚至是小村庄里,都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酒吧。尤其是在月末的时候,当地工人领了工钱,总会在酒吧里泡上两天,喝着冰镇的啤酒,看着精彩的球赛,享受生活。
“一开始,全是在工地干活的当地工人到我这吃饭。后来,不少中国人也开始光顾我的店。”阿妮塔笑着说。在她的心里,她的餐馆酒吧已经成为一个国际酒店。
月末的时候,阿妮塔的酒吧天天爆满,甚至把椅子都摆到了街边上。她又购置了一台大彩电,确保在室外的顾客也能看上精彩的球赛。月末也是阿妮塔现金流最充沛的时候。一些当地工人平时手头拮据,吃饭没钱,但是能在中资企业上班,也是一份良好的信誉,饭钱可以先赊着,月末领了工钱再还上。每月月末,阿妮塔坐在柜台上挨个儿收账,俨然图拉镇上的大老板。挣了钱,阿妮塔又在餐馆酒吧斜对面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是我刚开的服装店,开店的钱全靠这段时间餐馆酒吧的好生意。”她满足地说。
其实,随着内马铁路的修建,图拉镇上迎来“生意春天”的并不止阿妮塔一人。艾萨克在图拉镇上经营着一家旅店,以前门可罗雀,只有周末的时候,偶尔有人光顾。现在,因为修铁路,不少当地人来到图拉附近的工地上干活,艾萨克把旅店改造成了临租房,每月租金能抵上以前一年的收入。铁路带来事业繁荣的故事还继续在这个小镇上演。
阿郎获得“勇士奖”
肯尼亚小伙子阿朗,出生于1990年,现在是内马七标数一数二的技术骨干,也是整个蒙内铁路和内马铁路建设期间唯一荣获肯尼亚总统办公室“勇士奖”称号的参建员工。他不仅是项目部独立培养出来的第一名技术人员,也是项目部第一位熟练掌握中文操作系统、可以独立完成混凝与搅拌工作的肯尼亚操作手。作为拌合站日常运转和维护不可或缺的好手,阿朗也是当地工友们的榜样。任职四年中,他还协助拌合站中方员工成功培训出了两名可以独立工作的当地操作员。
2008年,阿郎完成了高中学业,但是由于父母仅做些零散小生意支撑家庭,他没有继续读书。阿朗的哥哥发现阿郎在高中课本上密密麻麻地画了许多图画,便认为阿朗有某种“艺术家的天赋”。为了维持生计,哥哥介绍阿朗进入当地一家私营公交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大巴车画师。肯尼亚当地大巴车往往由各种报废车辆改装,需要重新喷漆涂鸦,生性爱好色彩的肯尼亚人总喜欢把大巴涂鸦成后现代的风格。可是阿郎并不满足于这份薪水低廉且没有前途的工作。2011年,他奋力考入了大学,学习旅游专业,同时兼修中文和法语。通过三年的学习,他能够用中文进行基本交流。
内马铁路一期项目开始建设,也给勤奋好学的阿郎带去了新希望。在内马铁路一期绵延的120公里长廊上,分布着中国交建下属各个建设单位的现场标段营地,内马铁路一期第七项目经理部便建在了爱玛丽,这里,也成为阿郎事业起步的地方。凭借流利的中文,阿郎顺利地加入了项目部。从最基础的安全常识培训、浅层技术工种开始做起,阿朗在当地工人中脱颖而出,开始承担技术岗位,成为一名混凝土拌合站操作员。在肯尼亚的基础建设项目中,大型混凝土搅拌站几乎是空白的,而中国交建体系下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流程,让阿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快速成长期,中文的优势让他很快熟悉和掌握了拌合站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2017年夏天,阿朗获得项目部推荐,参加了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的“发展中国家铁路建设管理运营研修班”,前往中国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为期30天的短期培训。中国铁路产业的系统集成能力、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管理能力,让阿朗意识到自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阿朗已经处在一条领先的赛道上,他希望未来能够真正懂得如何经营一个拌合站。
非洲有句谚语“如果你想走得远,就得结伴而行”。内马铁路项目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提振着当地人民的精神状态,引领东非大地在发展道路上加快前进步伐。
- 上一篇:“一带一路”连八方 中老铁路施工忙
- 下一篇:通往明天的列车
相关文章
- 中老铁路建设提速:两国人民友情在铁轨延伸2020-03-27
- 一条连接两国情谊的“世纪之路”2020-03-09
- 二月份俄中铁路货运量增长超过10%2020-02-14
- 巴基斯坦一火车因燃气炉爆炸起火 已造成62人死亡2019-10-31
- 长三角跨境电商中欧班列首发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