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广州地铁18号线正式开始铺轨

2020-07-13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摘要:7月10日上午,在广州地铁18号线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4号中间风井的铺轨基地内,作业人员将一节长25米轨排缓缓铺设在隧道基底上,标志着国内在建的“最快地铁”正式进入轨道铺设阶段。
 
  7月10日上午,在广州地铁18号线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4号中间风井的铺轨基地内,作业人员将一节长25米轨排缓缓铺设在隧道基底上,标志着国内在建的“最快地铁”正式进入轨道铺设阶段。

 
  全线设16个铺轨基地,最长站间距约26公里
 
  地铁18号线全长61.3公里,起始于南沙万顷沙枢纽,止于天河广州东站,途经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及天河区,设9站8区间。其中,9座车站有8座车站为换乘站,最长站间距达25.9公里,就是今天开始铺轨的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这是目前国内站间距最大的地铁区间。
 
  18号线全线需铺设轨道122.6公里。为确保铺轨作业顺利推进,施工单位中铁建华南公司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五分部四工区(中铁十一局管段)设置12个机铺基地、4个散铺基地。整个铺轨工程计划将投入机械设备轨道车32台、地铁专用平板车64台、龙门吊24台、铺轨机94台、焊轨设备6套等,施工高峰将超过2200人同时作业。
 
  轨道铺设与高铁对标,误差控制在1毫米级
 
  “作为时速高达160公里的高速地铁线路,与普通地铁线路采用的整体道床不同,地铁18号线全线参考高铁的标准建设,大大提升地铁线路平顺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广州地铁负责18号线建设管理的金辉表示。
 
  金辉介绍,18号线综合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减振垫预制板和双块式轨枕3种整体道床施工工艺。其中,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地段应用了1.23公里的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和36.2公里的减振垫预制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在160km/h轨道交通中应用尚属首次,减振垫预制板道床类似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床,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降低列车运行对环境振动及噪声的影响。
 
  此外,减振垫预制板道床在铺设过程中还要像高铁建设一样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为确保施工质量,地铁建设者们开展科技攻关,在多达15次的揭板试验后,最终形成了自密实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性能参数、灌注工艺参数等一系列数据成果,找到了破解自密实层混凝土强度差异化、存气泡、泌水现象及轨道板上浮、外观不美观等疑难杂症的方法,不仅有效提升了整体道床质量,也能达到减振降噪效果。
 
  铺轨施工中,地铁建设者们还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高铁CPⅢ轨道控制网精测技术,全站仪配合轨检小车,对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进行全面系统性测量、分析和调整,测量误差提高控制在1毫米级,大大降低列车运行时的“颠簸感”,提升了乘坐舒适度。同时,施工中以平顺性为核心,注重轨道线型,合理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引进国内最先进装备,多项新工艺确保质量
 
  “我们在18号线引进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领域最先进的自变形轮胎式混凝土罐车、铺轨吊及运板车,可以在胶轮和钢轮之间切换,在隧道内浇筑混凝土时采用胶轮,较为机动灵活,又保护了隧道管片,其后再改用钢轮,有效提升物料运输效率。”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十八号线五分部四工区项目经理周宗敏介绍。
 
  在铺轨作业中,地铁建设者们将应用多项新工艺。应用新型纯电动轨道牵引车,有效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废气排放,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作业环境。投入新型感应正火车进行无缝钢轨焊接正火作业,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克服了火焰加热的火孔状态、气体质量、气体流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热质量明显提高,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全面提升钢轨焊接质量。
 
  铺轨施工作为“洞通”、“轨通”、“电通”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工序,施工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多、机具设备多、线路坡度大等难点,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施工的“智慧大脑”——工程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连通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网络全面覆盖项目部、铺轨基地、车站站台、隧道区间,在重要岔区、大坡道、外围吊装场地等重点区域安设监控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PC和手机端实时多人监管,提升现场文明施工程度。“智慧大脑”平台搭建的数据监控能够实时精准把控现场脉络,有效消除隐患,达到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取证的目的,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广州地铁集团通报,截至目前,十八号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7%。9座车站中,1座已封顶,7座进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进行施工前准备;8个区间均进行土建施工,陇枕停车场出入场线、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进行土建施工。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广州地铁18号线正式开始铺轨

广州日报

 
  7月10日上午,在广州地铁18号线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4号中间风井的铺轨基地内,作业人员将一节长25米轨排缓缓铺设在隧道基底上,标志着国内在建的“最快地铁”正式进入轨道铺设阶段。

 
  全线设16个铺轨基地,最长站间距约26公里
 
  地铁18号线全长61.3公里,起始于南沙万顷沙枢纽,止于天河广州东站,途经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及天河区,设9站8区间。其中,9座车站有8座车站为换乘站,最长站间距达25.9公里,就是今天开始铺轨的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这是目前国内站间距最大的地铁区间。
 
  18号线全线需铺设轨道122.6公里。为确保铺轨作业顺利推进,施工单位中铁建华南公司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五分部四工区(中铁十一局管段)设置12个机铺基地、4个散铺基地。整个铺轨工程计划将投入机械设备轨道车32台、地铁专用平板车64台、龙门吊24台、铺轨机94台、焊轨设备6套等,施工高峰将超过2200人同时作业。
 
  轨道铺设与高铁对标,误差控制在1毫米级
 
  “作为时速高达160公里的高速地铁线路,与普通地铁线路采用的整体道床不同,地铁18号线全线参考高铁的标准建设,大大提升地铁线路平顺性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广州地铁负责18号线建设管理的金辉表示。
 
  金辉介绍,18号线综合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减振垫预制板和双块式轨枕3种整体道床施工工艺。其中,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地段应用了1.23公里的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和36.2公里的减振垫预制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预制道床在160km/h轨道交通中应用尚属首次,减振垫预制板道床类似高铁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道床,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降低列车运行对环境振动及噪声的影响。
 
  此外,减振垫预制板道床在铺设过程中还要像高铁建设一样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为确保施工质量,地铁建设者们开展科技攻关,在多达15次的揭板试验后,最终形成了自密实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性能参数、灌注工艺参数等一系列数据成果,找到了破解自密实层混凝土强度差异化、存气泡、泌水现象及轨道板上浮、外观不美观等疑难杂症的方法,不仅有效提升了整体道床质量,也能达到减振降噪效果。
 
  铺轨施工中,地铁建设者们还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高铁CPⅢ轨道控制网精测技术,全站仪配合轨检小车,对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进行全面系统性测量、分析和调整,测量误差提高控制在1毫米级,大大降低列车运行时的“颠簸感”,提升了乘坐舒适度。同时,施工中以平顺性为核心,注重轨道线型,合理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引进国内最先进装备,多项新工艺确保质量
 
  “我们在18号线引进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领域最先进的自变形轮胎式混凝土罐车、铺轨吊及运板车,可以在胶轮和钢轮之间切换,在隧道内浇筑混凝土时采用胶轮,较为机动灵活,又保护了隧道管片,其后再改用钢轮,有效提升物料运输效率。”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十八号线五分部四工区项目经理周宗敏介绍。
 
  在铺轨作业中,地铁建设者们将应用多项新工艺。应用新型纯电动轨道牵引车,有效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废气排放,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作业环境。投入新型感应正火车进行无缝钢轨焊接正火作业,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克服了火焰加热的火孔状态、气体质量、气体流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热质量明显提高,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全面提升钢轨焊接质量。
 
  铺轨施工作为“洞通”、“轨通”、“电通”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工序,施工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多、机具设备多、线路坡度大等难点,施工单位专门组建施工的“智慧大脑”——工程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连通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网络全面覆盖项目部、铺轨基地、车站站台、隧道区间,在重要岔区、大坡道、外围吊装场地等重点区域安设监控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PC和手机端实时多人监管,提升现场文明施工程度。“智慧大脑”平台搭建的数据监控能够实时精准把控现场脉络,有效消除隐患,达到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取证的目的,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广州地铁集团通报,截至目前,十八号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7%。9座车站中,1座已封顶,7座进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进行施工前准备;8个区间均进行土建施工,陇枕停车场出入场线、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进行土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