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5年内深圳地铁直达莞惠,机场国际航线超百条

2020-09-03 来源:深圳晚报
本文摘要:9月2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深圳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体系建设、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至此,国内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方案已全部落地。
  9月2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深圳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体系建设、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至此,国内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方案已全部落地。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今年是全面启动年,目前试点单位已增至34家。
 
  交通运输部要求深圳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机场体制机制改革和四型机场建设,都市圈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内陆港体系建设,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技术及自由流收费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及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3-5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线数超100条
 
  《意见》提出,深圳要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贯彻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十四五"发展相关规划的衔接,修订完善《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布局规划》。加强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在积极、渐进、有序推进国际航权开放的过程中,对与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定位相适应的国际航线航班所需航权予以支持。打造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衔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建设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培育本土全球网络型航空公司。
 
 
  同时,推动大湾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推进大湾区机场群层面信息共享和协同管控。并积极发展空公、空海、空铁等联运服务,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实施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机组免办边检手续政策,探索"一检到底"、为粤港澳大湾区旅客提供便捷顺畅的运输服务。
 
  交通运输部希望通过3-5年时间,深圳机场多航站体系形成,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机场与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连接的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体制机制改革和四型机场建设走在行业前列,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机场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服务水平和旅客体验位列全球同类机场前列。
 
  打造深莞惠都市圈,深莞惠轨道互联互通纳入深圳地铁五期建设
 
  在交通运输部的批复《意见》中,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备受关注。根据计划,深圳将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同时,依托西丽、机场东枢纽建设,探索由地方主导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模式。开展铁路枢纽用地立体分层设权、分层出让,推动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破解既有条块分割、衔接不畅等难题。
 
  据中规院深圳分院最新大数据分析,目前深莞惠三市每日城际出行量超百万人次,跨界通勤总量达到了60万级,深莞之间日均跨界通勤人次达到34万,深惠、莞惠之间的跨界通勤人员也在13万人次以上。目前,这些地区居民的交通方式仍以公路为主,都市圈轨道发展严重滞后,地铁接驳成为最紧迫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意见》,深圳将在1-2年时间里,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将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此后,通过3-5年时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西丽枢纽和机场东枢纽建设完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推广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机荷高速改扩建,探索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
 
  在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技术及自由流收费体系等方面,深圳还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意见》提出,深入研究以机荷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打造集桥、隧、路为一体的高速公路网复合格局。探索自由流收费技术,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ETC门架系统及配套稽查设备,实现对符合车辆自动扣费及不符车辆自动稽查,建立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系统。将试点路段收费纳入现有部、省两级清分结算模式,完善新模式下的联网收费清分结算工作制度。
 
  通过3—5年时间,完成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在立体复合高速公路设计理念及技术标准、桥梁大规模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主动交通管控模式、建管养运智慧化一体化管理上取得突破,形成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成套技术。建成主动交通管控系统、基于BIM的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以ETC扣费、高清车牌识别辅助稽查的收费模式,建成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测试系统,形成自由流新型收费示范。
 
  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一两年内完成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
 
  此外,在内陆港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完善深圳港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动平盐、平南疏港铁路改造,加快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启动黎光内陆港前期工作。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多式联运相关方信息,推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的互联共享。
 
  通过1—2年时间,完成深莞惠地区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运营模式研究、选址研究、疏港铁路规划方案研究,完成平盐铁路改造详规,完成平南铁路工可等前期研究并启动建设,完成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并投入运营。
 
  通过3—5年时间,平南铁路改造完成,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动工。与东莞就黎光内陆港建设达成一致,用地得到落实,完成黎光内陆港和平湖南至黎光铁路支线的前期工作。形成包含近距离内陆港规划方法、建设方式、运营模式、监管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成体系的技术成果。完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实现海关、铁路、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环节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创新应用智慧交通科技,建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
 
  记者梳理发现,在已经公布的首批13家交通强国试点方案的建设要点中,"智慧交通"成为关键词之一。浙江方案中提出"智慧高速公路",山东方案中提出"智慧港口",湖北方案中提出"智慧港口"、"智慧公交"、"智慧机场"等,雄安新区方案提出"智能出行",深圳方案中则提出"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
 
  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圳,将推进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建设。交通运输部希望通过3-5年时间,建成深圳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完成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信号灯"一张网"调控等项目,精准管控和精细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应用试点相关政策及标准,建成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打造1-2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线路。基本构建覆盖全深圳的北斗地基增强网络,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的深度应用。出台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城市核心区小汽车使用相关政策,构建交通需求调控与绿色出行改善的良性互馈机制,力争试点片区高峰期公交机动化分担率不低于80%。
 
  附:34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1、2019年10月25日,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13家试点单位: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2、2019年12月27日,第二批交通强国试点21家试点单位: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陕西、宁波、厦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大连海事大学。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5年内深圳地铁直达莞惠,机场国际航线超百条

深圳晚报

  9月2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深圳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体系建设、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至此,国内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方案已全部落地。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决定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今年是全面启动年,目前试点单位已增至34家。
 
  交通运输部要求深圳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机场体制机制改革和四型机场建设,都市圈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内陆港体系建设,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技术及自由流收费体系,智能网联汽车及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3-5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线数超100条
 
  《意见》提出,深圳要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贯彻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十四五"发展相关规划的衔接,修订完善《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布局规划》。加强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在积极、渐进、有序推进国际航权开放的过程中,对与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定位相适应的国际航线航班所需航权予以支持。打造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衔接"一带一路"的航线网络。建设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基地航空公司,培育本土全球网络型航空公司。
 
 
  同时,推动大湾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推进大湾区机场群层面信息共享和协同管控。并积极发展空公、空海、空铁等联运服务,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实施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机组免办边检手续政策,探索"一检到底"、为粤港澳大湾区旅客提供便捷顺畅的运输服务。
 
  交通运输部希望通过3-5年时间,深圳机场多航站体系形成,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机场与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连接的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体制机制改革和四型机场建设走在行业前列,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机场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服务水平和旅客体验位列全球同类机场前列。
 
  打造深莞惠都市圈,深莞惠轨道互联互通纳入深圳地铁五期建设
 
  在交通运输部的批复《意见》中,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备受关注。根据计划,深圳将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同时,依托西丽、机场东枢纽建设,探索由地方主导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模式。开展铁路枢纽用地立体分层设权、分层出让,推动枢纽站城一体化开发,破解既有条块分割、衔接不畅等难题。
 
  据中规院深圳分院最新大数据分析,目前深莞惠三市每日城际出行量超百万人次,跨界通勤总量达到了60万级,深莞之间日均跨界通勤人次达到34万,深惠、莞惠之间的跨界通勤人员也在13万人次以上。目前,这些地区居民的交通方式仍以公路为主,都市圈轨道发展严重滞后,地铁接驳成为最紧迫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意见》,深圳将在1-2年时间里,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将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此后,通过3-5年时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西丽枢纽和机场东枢纽建设完成,形成可操作、可复制推广的枢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进一步优化,衔接水平全面提升,支撑区域高效联动发展。
 
  机荷高速改扩建,探索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
 
  在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技术及自由流收费体系等方面,深圳还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意见》提出,深入研究以机荷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打造集桥、隧、路为一体的高速公路网复合格局。探索自由流收费技术,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ETC门架系统及配套稽查设备,实现对符合车辆自动扣费及不符车辆自动稽查,建立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系统。将试点路段收费纳入现有部、省两级清分结算模式,完善新模式下的联网收费清分结算工作制度。
 
  通过3—5年时间,完成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在立体复合高速公路设计理念及技术标准、桥梁大规模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主动交通管控模式、建管养运智慧化一体化管理上取得突破,形成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成套技术。建成主动交通管控系统、基于BIM的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以ETC扣费、高清车牌识别辅助稽查的收费模式,建成开放式无站自由流收费测试系统,形成自由流新型收费示范。
 
  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一两年内完成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
 
  此外,在内陆港体系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完善深圳港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动平盐、平南疏港铁路改造,加快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启动黎光内陆港前期工作。运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多式联运相关方信息,推动多式联运公共信息的互联共享。
 
  通过1—2年时间,完成深莞惠地区集装箱近距离内陆港体系运营模式研究、选址研究、疏港铁路规划方案研究,完成平盐铁路改造详规,完成平南铁路工可等前期研究并启动建设,完成平湖南铁路货场建设并投入运营。
 
  通过3—5年时间,平南铁路改造完成,平盐铁路改造工程动工。与东莞就黎光内陆港建设达成一致,用地得到落实,完成黎光内陆港和平湖南至黎光铁路支线的前期工作。形成包含近距离内陆港规划方法、建设方式、运营模式、监管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成体系的技术成果。完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实现海关、铁路、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环节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创新应用智慧交通科技,建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
 
  记者梳理发现,在已经公布的首批13家交通强国试点方案的建设要点中,"智慧交通"成为关键词之一。浙江方案中提出"智慧高速公路",山东方案中提出"智慧港口",湖北方案中提出"智慧港口"、"智慧公交"、"智慧机场"等,雄安新区方案提出"智能出行",深圳方案中则提出"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
 
  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圳,将推进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建设。交通运输部希望通过3-5年时间,建成深圳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完成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信号灯"一张网"调控等项目,精准管控和精细服务能力大力提升。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应用试点相关政策及标准,建成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区,打造1-2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线路。基本构建覆盖全深圳的北斗地基增强网络,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交通行业的深度应用。出台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城市核心区小汽车使用相关政策,构建交通需求调控与绿色出行改善的良性互馈机制,力争试点片区高峰期公交机动化分担率不低于80%。
 
  附:34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
 
  1、2019年10月25日,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13家试点单位: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2、2019年12月27日,第二批交通强国试点21家试点单位: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陕西、宁波、厦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