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迈向智慧化、协同化、一体化

2020-10-14 来源:央广网
本文摘要:10月13日,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在广州开幕,在下午的“红联共建·智聚湾区——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平行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设想。
  
“红联共建·智聚湾区——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平行论坛现场。

 
  10月13日,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在广州开幕,在下午的“红联共建·智聚湾区——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平行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设想。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将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加大对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圈的建设,推动互联互通成为大湾区建设重中之重。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提到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可见,无论是宏观战略还是具体政策,各级政府都对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而方兴未艾“新基建”热潮也在为湾区轨道交通不断赋能加速,“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管一级调研员李小聪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市作为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形成国内少有的涵盖着设计咨询、建筑施工、装备制造、营运维护以及相关增值等轨道交通全价值链的本地化产业结构,培育了一大批轨道交通行业领先的本地企业。
 
  “正如论坛的主题所说,大湾区的轨道交通正朝着智慧化、协同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代表了未来国际化湾区的综合交通发展趋势,这也将打造现代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的杰出样本。”李小聪称,广州市发改委将在5G网络建设方面做好规划政策指导和服务,支持和推动湾区智慧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的发展。
 
  互联互通的智慧湾区离不开各界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为此,大会邀请到了工业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和大湾区政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分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探讨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董云庭教授认为,智慧轨道交通建设并不是单独的建设项目,而需要在智慧湾区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整体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目前智慧湾区建设已经有基本基础,今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首先表现在5G有序地布局,按照工信部发布的数据,到去年年底已经建成5G的基站是48万个,连接的终端一共是1亿个,连接的个人用户是6000万,实际上按照三家运营商发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份终端用户可能已经超过1.5亿。
 
  董云庭称:“我们要发展轨道交通或者是智能轨道交通,建立无缝的物联网是必须的,因此首先需要加快推进5G建设,比如地铁也好、轨道交通也好,人脸识别和人脸支付等系列智慧技术应用,均对低延时高网速有很高的要求。”
 
  广州地铁集团总规划师欧阳长城,则从地铁建设角度作出设想:“整个大湾区既有粤港澳9+2,又有两个都市圈的发展,我们应该实现地铁‘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这么好的一个想法,区域与线网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要实现资源共享。”
 
  欧阳长城认为,要实现这一畅想,需要先建立大湾区城际和地铁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一是连,要连起来;第二个是要通,车辆要能走得过去,第三个是互运,第四个是互维,这四个层次是不同的技术要求的。”他指出,建议成立大湾区跨城市、跨层级之间的轨道交通管理的协调机制,最好是形成一个专业性管理机构,负责大湾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经营包括资产管理这方面的一些协调工作,最终重要的功能是把控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
 
  对于地铁互联互通方面,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委会委员、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行业组专家魏晓东则提出自己见解,“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地铁都在建设智慧车站,实际上在工业互联网里面,就是在智慧车站里面,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我初步统计了一下,一个地铁车站工业设备不完全统计,大概有8千到9千台,一条线几十个车站,有多少个工业设备要用网络连起来,各个专业的设备可以连起来,形成了地铁的工业互联网。”魏晓东称,8月份国内成立了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的行业组,这是统一标准的“标志”。
 
  广州地铁去年亦在天河智慧城站建立了智慧地铁示范站,该站点由广州地铁和佳都科技基于数字化底座共同建立。
 
  佳都科技董事、高级副总裁刘佳透露,截至目前,佳都的智能轨道交通业务覆盖了全国23个城市,62条线路,1278个站台,形成了全国性的全产业链的业务覆盖。
 
  “佳都科技作为扎根湾区的科技企业,在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有超过15年的经验,依托我们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建立起了一系列智慧轨交的解决方案,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围绕在以广州地铁集团为核心的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建立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关系,轨道交通的应用场景有了广阔的落地空间。”
 
  据介绍,智慧地铁站可以经过不间断的智慧化演进,增加新的业务场景,构建面向乘客的服务体系,包括精准化的咨询服务、自主化的交付服务、自适应的客运组织、生活化的增值服务等。
 
  “简单一点来讲就是比如你早上起来的时候,我通过数据的积累,可以向你推送今天出行所经过线路上的一些态势和信息,当你进入到车站以后,我会告诉你目前车站可以提供的服务和可能需要你面对的一些场景,我会根据不同的气象、不同的社会活动来判断各个线路上可能会出现人流的累加,我们会自适应地调整发车的间隔和客运组织的效率,生活化的增值服务。”佳都科技智能轨道交通事业群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志宏补充道。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迈向智慧化、协同化、一体化

央广网

  
“红联共建·智聚湾区——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平行论坛现场。

 
  10月13日,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在广州开幕,在下午的“红联共建·智聚湾区——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平行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设想。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将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加大对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圈的建设,推动互联互通成为大湾区建设重中之重。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提到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可见,无论是宏观战略还是具体政策,各级政府都对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而方兴未艾“新基建”热潮也在为湾区轨道交通不断赋能加速,“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管一级调研员李小聪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市作为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形成国内少有的涵盖着设计咨询、建筑施工、装备制造、营运维护以及相关增值等轨道交通全价值链的本地化产业结构,培育了一大批轨道交通行业领先的本地企业。
 
  “正如论坛的主题所说,大湾区的轨道交通正朝着智慧化、协同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代表了未来国际化湾区的综合交通发展趋势,这也将打造现代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的杰出样本。”李小聪称,广州市发改委将在5G网络建设方面做好规划政策指导和服务,支持和推动湾区智慧轨道交通体系建设的发展。
 
  互联互通的智慧湾区离不开各界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为此,大会邀请到了工业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和大湾区政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分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探讨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导董云庭教授认为,智慧轨道交通建设并不是单独的建设项目,而需要在智慧湾区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整体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目前智慧湾区建设已经有基本基础,今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首先表现在5G有序地布局,按照工信部发布的数据,到去年年底已经建成5G的基站是48万个,连接的终端一共是1亿个,连接的个人用户是6000万,实际上按照三家运营商发布的数据,到今年8月份终端用户可能已经超过1.5亿。
 
  董云庭称:“我们要发展轨道交通或者是智能轨道交通,建立无缝的物联网是必须的,因此首先需要加快推进5G建设,比如地铁也好、轨道交通也好,人脸识别和人脸支付等系列智慧技术应用,均对低延时高网速有很高的要求。”
 
  广州地铁集团总规划师欧阳长城,则从地铁建设角度作出设想:“整个大湾区既有粤港澳9+2,又有两个都市圈的发展,我们应该实现地铁‘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这么好的一个想法,区域与线网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要实现资源共享。”
 
  欧阳长城认为,要实现这一畅想,需要先建立大湾区城际和地铁互联互通的技术标准,“一是连,要连起来;第二个是要通,车辆要能走得过去,第三个是互运,第四个是互维,这四个层次是不同的技术要求的。”他指出,建议成立大湾区跨城市、跨层级之间的轨道交通管理的协调机制,最好是形成一个专业性管理机构,负责大湾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经营包括资产管理这方面的一些协调工作,最终重要的功能是把控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
 
  对于地铁互联互通方面,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委会委员、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行业组专家魏晓东则提出自己见解,“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地铁都在建设智慧车站,实际上在工业互联网里面,就是在智慧车站里面,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我初步统计了一下,一个地铁车站工业设备不完全统计,大概有8千到9千台,一条线几十个车站,有多少个工业设备要用网络连起来,各个专业的设备可以连起来,形成了地铁的工业互联网。”魏晓东称,8月份国内成立了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的行业组,这是统一标准的“标志”。
 
  广州地铁去年亦在天河智慧城站建立了智慧地铁示范站,该站点由广州地铁和佳都科技基于数字化底座共同建立。
 
  佳都科技董事、高级副总裁刘佳透露,截至目前,佳都的智能轨道交通业务覆盖了全国23个城市,62条线路,1278个站台,形成了全国性的全产业链的业务覆盖。
 
  “佳都科技作为扎根湾区的科技企业,在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有超过15年的经验,依托我们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建立起了一系列智慧轨交的解决方案,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围绕在以广州地铁集团为核心的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建立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关系,轨道交通的应用场景有了广阔的落地空间。”
 
  据介绍,智慧地铁站可以经过不间断的智慧化演进,增加新的业务场景,构建面向乘客的服务体系,包括精准化的咨询服务、自主化的交付服务、自适应的客运组织、生活化的增值服务等。
 
  “简单一点来讲就是比如你早上起来的时候,我通过数据的积累,可以向你推送今天出行所经过线路上的一些态势和信息,当你进入到车站以后,我会告诉你目前车站可以提供的服务和可能需要你面对的一些场景,我会根据不同的气象、不同的社会活动来判断各个线路上可能会出现人流的累加,我们会自适应地调整发车的间隔和客运组织的效率,生活化的增值服务。”佳都科技智能轨道交通事业群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志宏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