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北京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预计2023年竣工投用

2020-11-03 来源:新华网
本文摘要:距离东五环东北方向约两公里的位置,占地面积相当于60个足球场的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
  距离东五环东北方向约两公里的位置,占地面积相当于60个足球场的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据了解,东坝车辆段是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其规模也是在北京市建轨道交通项目中体量最大的。未来,这里将成为地铁3号线、12号线的“停车场”和“列车医院”,车辆段上方还将综合利用,建设住宅小区。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预计2023年,东坝车辆段可以竣工投入使用。

 
  昨日,记者探访了解到,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未来,这里将成为地铁3号线、12号线的“停车场”和“列车医院”,车辆段上方还将综合利用,建设住宅小区。
 
  两条地铁线车辆“交叉入库”共用一所“列车医院”
 
  昨日上午,在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的施工现场,数十台挖掘机、塔吊、吊车等工程机械正在忙碌着,一些区域内,已经竖起了地面工程的钢结构基础。
 
  “这里是北京在建的体量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段工程,占地面积超过65公顷,是为地铁3号线和12号线共同建设的。”北京市轨道公司第四项目管理中心工程部部长姬伟向记者解释道,为了使两条地铁线路融入一处空间,实现平时停车的列车运用库分开设置,它们将通过“X”形轨道的方式,分别进入各自的运用库。12号线列车自西向东驶入车库,3号线列车则自东向西驶入车库,在12号线运用库的南侧则是两条线路共同使用的架修车辆段,也就是“列车医院”。
 
  记者在施工现场的规划图上看到,东坝车辆段选址位于东坝北区北小河西侧地块内,用地南侧为规划东坝大街,北侧为规划东坝路。据了解,3号线及12号线正线由用地南侧东坝大街东西向敷设,用地北侧规划平谷线沿东坝路东西向敷设。车辆段选址占地65.3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53.2公顷,建筑面积55.249万平方米,为3号线与12号线共址架修车辆段。
 
  车辆段上方将建居住区采用最先进减震降噪材料
 
  记者从北京市轨道公司了解到,在今年初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车辆段各参建单位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桩基施工已完成64%,出入段线导墙累计完成62%,地下连续墙累计完成53%。姬伟表示,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预计到2023年,车辆段主体能够竣工投入使用,等到2028年,车辆段与配套的商业、住宅将全部完成开发。
 
  在传统概念中,地铁车辆段就是单纯的工程区域,跟城市空间是完全不相容的两种区域。为了实现车辆段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东坝车辆段引入山水浅丘的概念消隐车辆段断崖式立面;利用建筑遮挡、景观坡地、垂直绿化等手法削弱了断崖式立面的存在感,实现柔性过渡。而且,3号线、12号线车辆段综合利用承载了街区内大部分居住功能。同时设置了2条上跨车辆段的开放道路,既增加了居民的出入便捷性,也解决了由车辆段巨大体量带来的城市道路被阻隔问题。
 
  整个上盖区域通过电梯、坡道、景观桥等手段实现人性化立体交通,同时配合绿谷步行景观系统编织成一套便捷的人性化慢行系统。根据目前的设计指标,在这一片区,轨道交通站点500米范围内将实现公共设施便捷可达,同时,公交地铁一体化换乘公交站点300米半径全覆盖,未来,绿色交通出行率将可达到74.9%。
 
  在地铁车辆段、地铁车站上方加盖住宅,并不是稀罕事。不过,一些地区却曾经出现过“由于地铁列车频繁施工而带来的震动扰民严重”的问题。东坝车辆段的一体化开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此,姬伟告诉记者,东坝车辆段在施工时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轨道减震降噪材料,地铁列车进出时,上方住宅内的居民将完全感受不到震动和声音。
 
  启用智能工地系统没戴好安全帽可实时预警
 
  作为目前北京全市轨道交通项目中规模最大的车辆段工程,参与施工的人员、设备、车辆数量远超以往,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现场人员盯控方式,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毗邻施工现场的指挥部内,数十面显示屏组成了一面“墙”,几位调度人员、安全监督人员正在监测着工地内的作业情况和建设进展,是否有违规操作、安全隐患预警在这里都“一目了然”。
 
  “工人进入工地戴没戴好安全帽,AI就可以检测到,在屏幕上会反馈出一个红色框的小光标,还可以实时通知到安全监督人员。”城建道桥集团副总经理兼项目工程指挥马效义告诉记者,目前,工地内采用了无感行为识别技术,在生活区、办公区及工地主要出入口设置智能化设备,通过抓拍面部特征,实现刷脸通行,并落实全员实名制管理。施工现场可对施工机械进行远程监控、管理,特定机械进入特定区域将会告警。同时,建立整体的智能化工地安全监控中心,引入信息化团队,将分散的智能化子系统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工地现场数据的自动收集、生成、整合、分析,增强掌控能力,节省管理人员。
 
  在工程建设中,预防火灾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AI旁站系统可以全天候无死角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区分焊接火花和自然火光。随着工程进行,软件还会利用现场数据不停学习。此外,建设单位还引进了VR全景式安全监控,通过计算机画面拼接技术和VR成像技术,安全监控人员可以取得大视野实景画面,实现控制中心对工地现场的无死角监督。通过塔吊安全监控、VR安全体验、物料验收、扬尘检测、车辆识别等技术,提升现场标准化施工水平。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北京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预计2023年竣工投用

新华网

  距离东五环东北方向约两公里的位置,占地面积相当于60个足球场的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据了解,东坝车辆段是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其规模也是在北京市建轨道交通项目中体量最大的。未来,这里将成为地铁3号线、12号线的“停车场”和“列车医院”,车辆段上方还将综合利用,建设住宅小区。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预计2023年,东坝车辆段可以竣工投入使用。


 
  昨日,记者探访了解到,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未来,这里将成为地铁3号线、12号线的“停车场”和“列车医院”,车辆段上方还将综合利用,建设住宅小区。
 
  两条地铁线车辆“交叉入库”共用一所“列车医院”
 
  昨日上午,在轨道交通东坝车辆段的施工现场,数十台挖掘机、塔吊、吊车等工程机械正在忙碌着,一些区域内,已经竖起了地面工程的钢结构基础。
 
  “这里是北京在建的体量最大的轨道交通车辆段工程,占地面积超过65公顷,是为地铁3号线和12号线共同建设的。”北京市轨道公司第四项目管理中心工程部部长姬伟向记者解释道,为了使两条地铁线路融入一处空间,实现平时停车的列车运用库分开设置,它们将通过“X”形轨道的方式,分别进入各自的运用库。12号线列车自西向东驶入车库,3号线列车则自东向西驶入车库,在12号线运用库的南侧则是两条线路共同使用的架修车辆段,也就是“列车医院”。
 
  记者在施工现场的规划图上看到,东坝车辆段选址位于东坝北区北小河西侧地块内,用地南侧为规划东坝大街,北侧为规划东坝路。据了解,3号线及12号线正线由用地南侧东坝大街东西向敷设,用地北侧规划平谷线沿东坝路东西向敷设。车辆段选址占地65.3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53.2公顷,建筑面积55.249万平方米,为3号线与12号线共址架修车辆段。
 
  车辆段上方将建居住区采用最先进减震降噪材料
 
  记者从北京市轨道公司了解到,在今年初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车辆段各参建单位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桩基施工已完成64%,出入段线导墙累计完成62%,地下连续墙累计完成53%。姬伟表示,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预计到2023年,车辆段主体能够竣工投入使用,等到2028年,车辆段与配套的商业、住宅将全部完成开发。
 
  在传统概念中,地铁车辆段就是单纯的工程区域,跟城市空间是完全不相容的两种区域。为了实现车辆段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东坝车辆段引入山水浅丘的概念消隐车辆段断崖式立面;利用建筑遮挡、景观坡地、垂直绿化等手法削弱了断崖式立面的存在感,实现柔性过渡。而且,3号线、12号线车辆段综合利用承载了街区内大部分居住功能。同时设置了2条上跨车辆段的开放道路,既增加了居民的出入便捷性,也解决了由车辆段巨大体量带来的城市道路被阻隔问题。
 
  整个上盖区域通过电梯、坡道、景观桥等手段实现人性化立体交通,同时配合绿谷步行景观系统编织成一套便捷的人性化慢行系统。根据目前的设计指标,在这一片区,轨道交通站点500米范围内将实现公共设施便捷可达,同时,公交地铁一体化换乘公交站点300米半径全覆盖,未来,绿色交通出行率将可达到74.9%。
 
  在地铁车辆段、地铁车站上方加盖住宅,并不是稀罕事。不过,一些地区却曾经出现过“由于地铁列车频繁施工而带来的震动扰民严重”的问题。东坝车辆段的一体化开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此,姬伟告诉记者,东坝车辆段在施工时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轨道减震降噪材料,地铁列车进出时,上方住宅内的居民将完全感受不到震动和声音。
 
  启用智能工地系统没戴好安全帽可实时预警
 
  作为目前北京全市轨道交通项目中规模最大的车辆段工程,参与施工的人员、设备、车辆数量远超以往,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现场人员盯控方式,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毗邻施工现场的指挥部内,数十面显示屏组成了一面“墙”,几位调度人员、安全监督人员正在监测着工地内的作业情况和建设进展,是否有违规操作、安全隐患预警在这里都“一目了然”。
 
  “工人进入工地戴没戴好安全帽,AI就可以检测到,在屏幕上会反馈出一个红色框的小光标,还可以实时通知到安全监督人员。”城建道桥集团副总经理兼项目工程指挥马效义告诉记者,目前,工地内采用了无感行为识别技术,在生活区、办公区及工地主要出入口设置智能化设备,通过抓拍面部特征,实现刷脸通行,并落实全员实名制管理。施工现场可对施工机械进行远程监控、管理,特定机械进入特定区域将会告警。同时,建立整体的智能化工地安全监控中心,引入信息化团队,将分散的智能化子系统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工地现场数据的自动收集、生成、整合、分析,增强掌控能力,节省管理人员。
 
  在工程建设中,预防火灾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AI旁站系统可以全天候无死角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区分焊接火花和自然火光。随着工程进行,软件还会利用现场数据不停学习。此外,建设单位还引进了VR全景式安全监控,通过计算机画面拼接技术和VR成像技术,安全监控人员可以取得大视野实景画面,实现控制中心对工地现场的无死角监督。通过塔吊安全监控、VR安全体验、物料验收、扬尘检测、车辆识别等技术,提升现场标准化施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