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央企青岛行签22项目 轨交产业冲刺“5000亿”

2020-11-25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本文摘要:如果说30年前四方机车厂的入驻实现了青岛轨道交通行业从无到有的质变,那么此次央企青岛行系列投资项目的签约则是青岛轨道交通在千亿基础之上向“5000亿级”产业集群冲刺的新起点和再出发。
 
  如果说30年前四方机车厂的入驻实现了青岛轨道交通行业从无到有的质变,那么此次央企青岛行系列投资项目的签约则是青岛轨道交通在千亿基础之上向“5000亿级”产业集群冲刺的新起点和再出发。
 
  昨日,2020央企青岛行——走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活动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央企搭配高校的高级组合,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更高级的打法。随着系列项目签约及落地,对于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来说,这是在千亿基础之上的二次创业的新契机。而对于这座有着制造业基因的城市来说,站在“十四五”的起点,期待制造业从家电到高铁的再次腾飞。
 
  央地合作再迎新起点
 
  2020央企青岛行——走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活动以“央地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轨道交通产业,共谋、共商、共同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活动中首次以“名校+央企”的高端搭配的形式呈现,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智能和产能双支持。同时也为央企与青岛的合作掀起新的一页。
 
  2020央企青岛行——走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活动现场22个央企投资项目签约,进入双方合作成果转化阶段。总投资达到292亿元,涵盖新材料、总部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中车工业研究院、中铁十四局集团、中国十七冶集团、中建材集团、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都将在青岛“落子”。
 
  “央企青岛行”作为国资委大奖的平台,截至目前,已经举办过6次,此次活动是自去年春、夏、秋、冬“四季行”以来,第一次邀请央企来青举办专题线下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国务院国资委97户央企中,已有累计80余户2000余人次受邀来青对接交流,“央企青岛行”平台签约项目超2000亿元。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致辞时表示,期待此次“央行青岛行”搭建创新创业、搭建资源共享、搭建产业对接、搭建国际交流等四大平台。借助这四大平台,各方深入合作,积极推动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与多方携手,共同开启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5个协同创新项目启动
 
  央企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具有很深的渊源,一定意义上说,央企一直是示范区的“产业导师”。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建立再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创建,一路走来,央企的赋能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铸就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在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等3家头部企业的引领下,全国范围内60%的动车、25%的地铁,由此出发奔赴各地。2019年,青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自此开启了千亿基础上的5000亿之行。
 
  而借此“央企青岛行”时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也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在会上,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单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内国创中心面向前瞻性技术和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分别与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等5位总设计师签约,正式启动了“自主式交通复杂系统体系架构研究”“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等5个轨道交通领域协同创新项目。
 
  同时,国创中心还与中车四方所、大连所、戚墅堰所等3个轨道交通装备系统供应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展联合技术创新,共同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
 
  在肩负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大背景下,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再生动能续航。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秦青松表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站在“十四五”的起点,迎来了再次出发、二次创业的时机,在未来,示范区将集聚各方资源,总投资3000亿元全面推动片区开发建设。
 
  青岛的“速度与激情”
 
  除了科研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的交流,会上无论是高校专家代表还是企业都对青岛轨道交通的发展给予厚望,同时他们也提到轨道交通要想取得颠覆性的发展,需要大力激发社会科技创新活力,需要充分释放交通科技创新潜能。
 
  秦青松表示,青岛当前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示范区有5700多家企业主体,近千家制造企业,1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一批头部企业对于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产业数据流动需求迫切,他们愿意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提升改造,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等15个攻势,努力培育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等发展要求及措施实施,让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的生长土壤更为肥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前瞻性国家政策的扶持、高站位职能部门的搭台、高新科研能力的引入、引领性头部企业的落子、万千本地企业的积极参与,这片具有制造业基因的土地上,或将上演从家电到高铁的“速度与激情”。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央企青岛行签22项目 轨交产业冲刺“5000亿”

青岛财经日报

 
  如果说30年前四方机车厂的入驻实现了青岛轨道交通行业从无到有的质变,那么此次央企青岛行系列投资项目的签约则是青岛轨道交通在千亿基础之上向“5000亿级”产业集群冲刺的新起点和再出发。
 
  昨日,2020央企青岛行——走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活动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央企搭配高校的高级组合,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更高级的打法。随着系列项目签约及落地,对于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来说,这是在千亿基础之上的二次创业的新契机。而对于这座有着制造业基因的城市来说,站在“十四五”的起点,期待制造业从家电到高铁的再次腾飞。
 
  央地合作再迎新起点
 
  2020央企青岛行——走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活动以“央地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轨道交通产业,共谋、共商、共同推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活动中首次以“名校+央企”的高端搭配的形式呈现,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带来智能和产能双支持。同时也为央企与青岛的合作掀起新的一页。
 
  2020央企青岛行——走进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活动现场22个央企投资项目签约,进入双方合作成果转化阶段。总投资达到292亿元,涵盖新材料、总部经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中车工业研究院、中铁十四局集团、中国十七冶集团、中建材集团、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都将在青岛“落子”。
 
  “央企青岛行”作为国资委大奖的平台,截至目前,已经举办过6次,此次活动是自去年春、夏、秋、冬“四季行”以来,第一次邀请央企来青举办专题线下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国务院国资委97户央企中,已有累计80余户2000余人次受邀来青对接交流,“央企青岛行”平台签约项目超2000亿元。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致辞时表示,期待此次“央行青岛行”搭建创新创业、搭建资源共享、搭建产业对接、搭建国际交流等四大平台。借助这四大平台,各方深入合作,积极推动落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与多方携手,共同开启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5个协同创新项目启动
 
  央企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具有很深的渊源,一定意义上说,央企一直是示范区的“产业导师”。从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建立再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创建,一路走来,央企的赋能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铸就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在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等3家头部企业的引领下,全国范围内60%的动车、25%的地铁,由此出发奔赴各地。2019年,青岛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自此开启了千亿基础上的5000亿之行。
 
  而借此“央企青岛行”时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也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在会上,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单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内国创中心面向前瞻性技术和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分别与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等5位总设计师签约,正式启动了“自主式交通复杂系统体系架构研究”“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等5个轨道交通领域协同创新项目。
 
  同时,国创中心还与中车四方所、大连所、戚墅堰所等3个轨道交通装备系统供应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展联合技术创新,共同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
 
  在肩负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大背景下,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的再生动能续航。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秦青松表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站在“十四五”的起点,迎来了再次出发、二次创业的时机,在未来,示范区将集聚各方资源,总投资3000亿元全面推动片区开发建设。
 
  青岛的“速度与激情”
 
  除了科研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的交流,会上无论是高校专家代表还是企业都对青岛轨道交通的发展给予厚望,同时他们也提到轨道交通要想取得颠覆性的发展,需要大力激发社会科技创新活力,需要充分释放交通科技创新潜能。
 
  秦青松表示,青岛当前正在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示范区有5700多家企业主体,近千家制造企业,1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一批头部企业对于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产业数据流动需求迫切,他们愿意通过“5G+工业互联网”的提升改造,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等15个攻势,努力培育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等发展要求及措施实施,让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的生长土壤更为肥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前瞻性国家政策的扶持、高站位职能部门的搭台、高新科研能力的引入、引领性头部企业的落子、万千本地企业的积极参与,这片具有制造业基因的土地上,或将上演从家电到高铁的“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