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连云港“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印发

2022-04-29 来源:铁路建设规划
本文摘要:  连云港发布4月28日消息:为更好地匹配我市一带一路战略强支点、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陆海交汇点、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聚焦交...
  连云港发布4月28日消息:为更好地匹配我市“一带一路”战略强支点、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陆海交汇点、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按照“强化高速客运通道、打造高铁枢纽城市,补强铁路货运体系、支撑运输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形成“人畅其流、货畅其行”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近日我市印发《连云港市“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铁路发展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规划》列出了“十四五”铁路发展目标:
 
  到2025年,对外客运通道加速完善。新增2个以上对外通道,构建连云港市域南北向、东西向客运“十”字主骨架,提升铁路北上南下、西联东出的互联互通能力;市域铁路骨架逐步形成。
 
  逐步分离青盐铁路、陇海铁路区域长途客货运功能,保障连云港区段市域运能,推动S1线2期、S2线1期建设,促进市域铁路网络化运营,畅通市域客运内循环,加强市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初步形成市域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淮海经济区、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与周边省会和重要城市3小时通达;铁路货运在综合交通运输占比提升至35%左右,海铁联运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
 
  货运方面,铁路货运体系持续优化。市域东西向大能力货运通道基本建成,畅通国内铁路货运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强港区后方通道;赣榆港、徐圩港、燕尾港、灌河港等港区铁路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沿海大港口、大物流开发;整合货运场站资源,推进货场转型升级,分层次打造多级铁路物流节点,支撑连云港港城融合发展。
 
  借助科技的手段,使得铁路高质量发展创新有力。5G、大数据与铁路有机融合,新型轨道装备车辆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铁路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有效突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布局,我市将构建形成“‘一纵一横扇形放射’骨架网+多支多连辅助网”的多层次轨道客运体系。
 
  其中“一纵”为沿海高铁,“一横”为连徐高铁;“扇形放射”分别为:连镇铁路、连临高铁和连宿蚌铁路;“多支多连辅助网”为利用连云港境内陇海铁路、青盐铁路、徐圩支线、连临铁路4条线路开行市域客车,形成骨架网向连云港市域的延伸拓展。
 
  与此同时,货运方面,将形成“‘三横一纵’货运干线+支线网+‘一主一高多辅’物流基地”的绿色现代铁路货运体系。其中“三横”为陇海铁路主通路、兖日铁路辅助通路和三洋铁路补充通路;“一纵”为青盐铁路。
 
  支线网包括:既有徐圩支线、赣榆支线,新建赣榆至兖日铁路联络线、新建连临铁路、新建连宿蚌铁路(含货运南绕线)、新建燕尾港支线等;物流基地为:连云港二级铁路物流基地为主,海州、连云港东等三级铁路物流基地为辅,连云港高铁物流基地为助力的货运格局。
 
  预计到2035年,连云港地区形成结构完善、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能力充足、衔接顺畅的铁路通道总体格局。其中,客运铁路形成质量高、辐射全、功能层析清晰、内外协调的现代化高效客运系统。货运铁路统筹客运铁路发展,形成后方通路丰富、运输灵活、对港口支撑作用强、港城一体发展的现代化绿色物流体系。
 
  未来,我市将形成外部通道强、内部运输畅、扇形辐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网络。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连云港“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印发

铁路建设规划

  连云港发布4月28日消息:为更好地匹配我市“一带一路”战略强支点、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陆海交汇点、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按照“强化高速客运通道、打造高铁枢纽城市,补强铁路货运体系、支撑运输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形成“人畅其流、货畅其行”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近日我市印发《连云港市“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铁路发展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规划》列出了“十四五”铁路发展目标:
 
  到2025年,对外客运通道加速完善。新增2个以上对外通道,构建连云港市域南北向、东西向客运“十”字主骨架,提升铁路北上南下、西联东出的互联互通能力;市域铁路骨架逐步形成。
 
  逐步分离青盐铁路、陇海铁路区域长途客货运功能,保障连云港区段市域运能,推动S1线2期、S2线1期建设,促进市域铁路网络化运营,畅通市域客运内循环,加强市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初步形成市域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淮海经济区、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与周边省会和重要城市3小时通达;铁路货运在综合交通运输占比提升至35%左右,海铁联运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
 
  货运方面,铁路货运体系持续优化。市域东西向大能力货运通道基本建成,畅通国内铁路货运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强港区后方通道;赣榆港、徐圩港、燕尾港、灌河港等港区铁路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沿海大港口、大物流开发;整合货运场站资源,推进货场转型升级,分层次打造多级铁路物流节点,支撑连云港港城融合发展。
 
  借助科技的手段,使得铁路高质量发展创新有力。5G、大数据与铁路有机融合,新型轨道装备车辆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铁路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取得有效突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布局,我市将构建形成“‘一纵一横扇形放射’骨架网+多支多连辅助网”的多层次轨道客运体系。
 
  其中“一纵”为沿海高铁,“一横”为连徐高铁;“扇形放射”分别为:连镇铁路、连临高铁和连宿蚌铁路;“多支多连辅助网”为利用连云港境内陇海铁路、青盐铁路、徐圩支线、连临铁路4条线路开行市域客车,形成骨架网向连云港市域的延伸拓展。
 
  与此同时,货运方面,将形成“‘三横一纵’货运干线+支线网+‘一主一高多辅’物流基地”的绿色现代铁路货运体系。其中“三横”为陇海铁路主通路、兖日铁路辅助通路和三洋铁路补充通路;“一纵”为青盐铁路。
 
  支线网包括:既有徐圩支线、赣榆支线,新建赣榆至兖日铁路联络线、新建连临铁路、新建连宿蚌铁路(含货运南绕线)、新建燕尾港支线等;物流基地为:连云港二级铁路物流基地为主,海州、连云港东等三级铁路物流基地为辅,连云港高铁物流基地为助力的货运格局。
 
  预计到2035年,连云港地区形成结构完善、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能力充足、衔接顺畅的铁路通道总体格局。其中,客运铁路形成质量高、辐射全、功能层析清晰、内外协调的现代化高效客运系统。货运铁路统筹客运铁路发展,形成后方通路丰富、运输灵活、对港口支撑作用强、港城一体发展的现代化绿色物流体系。
 
  未来,我市将形成外部通道强、内部运输畅、扇形辐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现代化铁路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