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设智慧”打造鹏城新地标 ——深圳“两线三枢纽”同步开通侧记
2022-11-24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 近日,深圳地铁14号线、11号线福岗区间正式开通,沿线的岗厦北、大运、黄木岗三个枢纽同时开门迎客。新线的开通使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规...
近日,深圳地铁14号线、11号线福岗区间正式开通,沿线的岗厦北、大运、黄木岗三个枢纽同时开门迎客。新线的开通使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规模达到14条,运营里程达483公里。
作为深圳“两线三枢纽”工程的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发扬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精神,秉持“科技地铁、美丽地铁、平安地铁”设计理念,打造地铁行业标杆工程,为深圳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新赋能深耕轨道交通设计
高水平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全新的地铁车站建造工法……中国铁设始终秉持对业主负责、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负责的态度,丰富设计内容、开拓设计思路、做深做细设计工作,设计出与城市快速发展相匹配的多功能、高标准轨道交通工程。
在深圳地铁14号线,中国铁设设计团队运用BIM技术,构建三维立体工程模型,制订超前、直观的工程建设方案,提升工程设计、施组、运维效率及质量。
在“深圳之眼”岗厦北枢纽,中庭设有25个自然采光天井,可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打造出深圳“最美地铁站”;国内首创的轨行区玻璃隧道既能展现列车穿行全景,又能保证环境品质,隔热节能、防火抗震。
在“鹏城之光”黄木岗枢纽,大规模采用“地铁车站—桥梁—隧道”一体化设计,建成的相关智慧枢纽整合了各类监控接口和平台,通过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数据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新应用,实现对车站多方位、跨专业的实时在线可视化智能管控,并与线路系统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在“湾区之舞”大运枢纽,设计团队创新设计贯穿地上地下一体化换乘的“交通核”,利用城市地下换乘空间实现站城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的综合“城市新客厅”,成为创新建设枢纽工程的一次有益探索。
绿色低碳突出节能环保理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两线三枢纽”工程设计过程中,中国铁设注重突出节能环保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了铁路力量。
节支降耗见实效。中国铁设因地制宜设置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节约了城市用电,减少了硫化物的排放;全线枢纽蓄冷项目建设每年可节省17.5%的系统运行费用;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站内搭建智能环控系统实现节能35%以上。
绿色环保出精品。全线标准站点统一设计风格,模拟自然环境,柱体采用树干造型,吊顶融入绿叶元素,突出全线“阳光+生长”的设计主题,形成了轻松活力、简洁舒适的“地下生态绿廊”。
勇立潮头服务城市协调发展
早在2004年,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就实现运营通车。这也是中国铁设与深圳地铁的一次成功“牵手”。地铁的开通让深圳人民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悄然影响了深圳的城市格局,带动了罗湖和福田的发展。
多年来,中国铁设见证了深圳的发展与变迁,深度参与城市交通的建设。“两线三枢纽”工程就是中国铁设为深圳交通建设献智献力、服务城市协调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东部地区是深圳主要的制造业承载地,其中龙岗的产业规模占全市总量的40%,坪山重点聚焦“创新药、智能车、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随着“两线三枢纽”同步开通,从龙岗、坪山抵达市中心只用30分钟至40分钟,周边地区实现快速联通,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了有效助力。
立足新起点,中国铁设将积极服务深圳交通建设,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上一篇:我国首座超宽三维不对称转体桥完成毫米级“转身”
-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 我国首座超宽三维不对称转体桥完成毫米级“转身”2022-11-23
- 甬舟铁路宁波段建设按下快进键2022-11-23
- 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峨眉至冕宁段接触网送电成功2022-11-23
- 渝昆高铁川渝段首座瓦斯隧道顺利贯通2022-11-23
- 潍烟高铁成功跨越青荣城际青烟直通线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