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铁路局 > 内容

“防”字当头 “汛”来有备 ——南宁局集团公司抓实抓细防洪安全工作纪实

2022-11-14 来源:人民铁道
本文摘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今年以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总体降雨量较往年增长15.6%,发生水害隐患同比增长119.28%,并遭遇1951年以来最强“龙舟水”。面对严峻防洪形势,该局集团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坚持全员防洪、全年防洪、科学防洪、精准防洪,确保了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确保了繁忙干线和重点运输通道安全畅通,为连续实现第13个防洪安全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补短板强弱项,下好先手棋
 
  地处西南山区,南宁局集团公司管内80%的线路穿越喀斯特岩溶地貌,65%的线路依山傍河,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每当强降雨天气密集来袭,线路两旁一山一石都可能存在危及行车的安全隐患。
 
  “确保山区铁路防洪安全,关键在于严防死守,抓早抓细。”南宁局集团公司工务部副主任程献科说。
 
  按照国铁集团防洪工作部署要求,南宁局集团公司多次召开防洪工作会,分析研判防洪形势,对抓好防洪防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防”字当头的理念深入人心。
 
  南宁局集团公司管辖范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防洪三项基础工作体量巨大。为下好防洪先手棋,该局集团公司坚持超前防范,早排查、早整治、早预防,将隐患扼杀在苗头阶段,在主汛期来临前最大限度提高设备抗洪能力。
 
  资金保证——在成本吃紧的情形下,南宁局集团公司整治力度不减,累计投入1.8亿元,对南昆、焦柳、湘桂等线薄弱地段加强检查整治,消除防洪关键隐患,提升抗洪能力。
 
  人员投入——汛前,南宁局集团公司累计出动人员5万余人次,各单位85%以上人力都投入到拉网式防洪隐患排查和防洪三项基础工作中。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该局集团公司坚持“全员皆兵”,上山脊下河岸,爬坡钻洞进涵渠,打响了搜山扫石的“排雷战”。同时,他们还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的专家开展隐患拉网式排查和评估,明确各项防洪重点。
 
  工程加固——南宁局集团公司63项防洪预抢工程于4月中旬全部完成,313项抢险大修和灾害复旧工程年内可全部完成投资额,工程施工进度总体较好,消除了一大批防洪安全隐患。
 
  科技助力——在既有高铁增设145个视频监控设备,在严重隐患处所安装72套灾害监控报警系统,利用无人机完成3000余公里线路的高清航拍和462处3D建模,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图斑排查隐患……新技术新设备陆续登场,有力提升了南宁局集团公司科技防洪水平。
 
  今年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常态化开展防洪三项基础工作,评估确定1085处防洪重点地点,搜山扫石2354处,处理危树26.7万株,清理边坡植被587.8万平方米,清理疏通排水设施2564.7公里。
 
  “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破。”在南宁局集团公司防洪办主任许仕本看来,这一串串数字,彰显着该局集团公司抓实抓细防洪工作的力度和强度,以及严防死守筑牢防洪堤坝的决心和态度。
 
  守得住顶得上,打赢关键战
 
  进入主汛期后,雨情来势汹汹,如响鼓重锤,沉甸甸地擂在宁铁人心头。
 
  3月至7月,强降雨区段高度重叠,主要集中在焦柳线、黔桂线、湘桂线永州至柳州段和贵广高铁等路段。南宁局集团公司管内遭受每小时50毫米以上强降雨、每小时70毫米以上超强降雨极端恶劣天气考验累计达872站次,较去年增加174站次。
 
  每一次降雨都是一场战役。汛期,南宁局集团公司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紧盯降雨过程,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覆盖检查监控,并实施“一雨一案一战役”精准防洪,构筑多层次安全防范体系。他们安排对所有防洪重点地段以守代巡,对1488个责任地段实行网格化管理,逐级压实防洪责任,确保第一时间巡查发现水害、第一时间拦停列车、第一时间报告险情。
 
  “这里有情况!”6月10日傍晚,桂林高铁基础设施段贺州综合维修车间以守代巡人员毛连剑、伍荣,在贵广高铁里家寨隧道出口附近,发现泥石流沿上行山体冲沟溜坍至防护栅栏外侧,立即上报。接报后,该段立即组织40名干部职工赶赴现场冒雨抢险,历时10小时在栅栏外架设起了长达20米的隔离带,阻挡了泥石流冲击,确保了高铁线路安全。
 
  巡守负责、处置果断、行动迅速、措施到位,这正是南宁局集团公司坚持过程控制、严格落实汛期安全措施的有力印证。汛期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先后发布暴雨台风预警32次,启动应急响应21次,及时检查发现各类水害隐患307件,累计有2259人次因防止行车事故受到表彰奖励。
 
  和雨水搏斗,是时间的赛跑,也是精神的对垒。
 
  5月、6月,“龙舟水”凶猛来袭,广西多地暴雨、特大暴雨多发。南宁局集团公司适时启动防洪应急响应,数千名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争当“排头兵”。
 
  “党员防汛抗洪突击队”“青年应急救援突击队”轮番上阵,第一时间奔赴防汛一线;广大职工协同作战,积极巡线排险。入汛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累计2万多名党员坚守一线,50多支党团员突击队投入抗险救灾。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在暴雨洪灾中连续奋战,构筑起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
 
  同时,南宁局集团公司成立督导检查组,采取现场检查、电话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防洪救灾工作督查,促进干部履职尽责,使防洪防线更为稳固。
 
  汗水浇得百花开。整个汛期,南宁局集团公司未因水害造成旅客人员伤亡事故,未因水害断道造成大面积、长时间旅客滞留,未发生水害行车事故,有效确保了列车运行安全。
 
  全方位多层次,联防聚合力
 
  近日,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长田街道办党组织书记梁焕捷收到了来自铁路部门的2000元奖励,表彰他在钦州强降雨期间,发现钦州北站附近一根电杆倾斜,并及时拨打铁路灾害应急电话“96116”报告险情。
 
  5月20日起,南宁局集团公司正式启用“96116”应急报警电话。铁路沿线群众发现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事件时,通过拨打报警电话,通知铁路部门第一时间处置隐患,确保运输安全。铁路部门对发现隐患和防止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目前,铁路“96116”已与公安“110”建立报警联动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防洪工作涉及专业面广、受环境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唯有统筹资源力量,多方合力共为,才能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洪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健全路地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凝聚各方防洪力量。一方面,南宁局集团公司写好“联”字文,联合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与广西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应急管理厅、气象局、地震局等部门签订了《铁路沿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南宁局集团公司念好“人”字经,将2348名巡防人员纳为网格员,加大防洪巡查巡线力度,有效发现处置了南广线K314路堑边坡开裂下挫等严重隐患;增设“96116”应急公示牌1.4万余块,标明应急报告电话、联系部门等信息,引导村民发现险情及时向铁路部门报告,并重奖防洪有功人员。启用96116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累计接到沿线群众报警3002次,有效处置多起隐患和险情。
 
  此外,南宁局集团公司还用好“奖”字法,实施快奖、重奖、表彰制度,编发36期防洪典型事迹专题通报,即时发放防洪奖励资金154.3万元,对防洪表现突出的2259人次进行表彰,有效地调动了铁路职工、线路巡防人员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积极性。
 
  “合力联防,盯的是当下,算的是大账,谋的是长远。”在分管防洪的百色工务段副段长黄琰看来,防洪安全是山区铁路人的天职,全员防洪意义重大。
 
  尽管汛期已过,但持续抓好夏病冬治、治早治小,加快完成防洪抢险、水害复旧工程等防洪工作仍在南宁局集团公司管内的铁道线上轮番进行。南宁局集团公司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继续保持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英勇顽强的过硬作风,以确保旅客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防洪防汛各项措施,科学有序高效投入抢险救灾,为夺取第13个防洪安全年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防”字当头 “汛”来有备

人民铁道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今年以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总体降雨量较往年增长15.6%,发生水害隐患同比增长119.28%,并遭遇1951年以来最强“龙舟水”。面对严峻防洪形势,该局集团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坚持全员防洪、全年防洪、科学防洪、精准防洪,确保了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确保了繁忙干线和重点运输通道安全畅通,为连续实现第13个防洪安全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补短板强弱项,下好先手棋
 
  地处西南山区,南宁局集团公司管内80%的线路穿越喀斯特岩溶地貌,65%的线路依山傍河,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每当强降雨天气密集来袭,线路两旁一山一石都可能存在危及行车的安全隐患。
 
  “确保山区铁路防洪安全,关键在于严防死守,抓早抓细。”南宁局集团公司工务部副主任程献科说。
 
  按照国铁集团防洪工作部署要求,南宁局集团公司多次召开防洪工作会,分析研判防洪形势,对抓好防洪防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防”字当头的理念深入人心。
 
  南宁局集团公司管辖范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防洪三项基础工作体量巨大。为下好防洪先手棋,该局集团公司坚持超前防范,早排查、早整治、早预防,将隐患扼杀在苗头阶段,在主汛期来临前最大限度提高设备抗洪能力。
 
  资金保证——在成本吃紧的情形下,南宁局集团公司整治力度不减,累计投入1.8亿元,对南昆、焦柳、湘桂等线薄弱地段加强检查整治,消除防洪关键隐患,提升抗洪能力。
 
  人员投入——汛前,南宁局集团公司累计出动人员5万余人次,各单位85%以上人力都投入到拉网式防洪隐患排查和防洪三项基础工作中。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该局集团公司坚持“全员皆兵”,上山脊下河岸,爬坡钻洞进涵渠,打响了搜山扫石的“排雷战”。同时,他们还会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的专家开展隐患拉网式排查和评估,明确各项防洪重点。
 
  工程加固——南宁局集团公司63项防洪预抢工程于4月中旬全部完成,313项抢险大修和灾害复旧工程年内可全部完成投资额,工程施工进度总体较好,消除了一大批防洪安全隐患。
 
  科技助力——在既有高铁增设145个视频监控设备,在严重隐患处所安装72套灾害监控报警系统,利用无人机完成3000余公里线路的高清航拍和462处3D建模,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图斑排查隐患……新技术新设备陆续登场,有力提升了南宁局集团公司科技防洪水平。
 
  今年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常态化开展防洪三项基础工作,评估确定1085处防洪重点地点,搜山扫石2354处,处理危树26.7万株,清理边坡植被587.8万平方米,清理疏通排水设施2564.7公里。
 
  “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一个难关一个难关破。”在南宁局集团公司防洪办主任许仕本看来,这一串串数字,彰显着该局集团公司抓实抓细防洪工作的力度和强度,以及严防死守筑牢防洪堤坝的决心和态度。
 
  守得住顶得上,打赢关键战
 
  进入主汛期后,雨情来势汹汹,如响鼓重锤,沉甸甸地擂在宁铁人心头。
 
  3月至7月,强降雨区段高度重叠,主要集中在焦柳线、黔桂线、湘桂线永州至柳州段和贵广高铁等路段。南宁局集团公司管内遭受每小时50毫米以上强降雨、每小时70毫米以上超强降雨极端恶劣天气考验累计达872站次,较去年增加174站次。
 
  每一次降雨都是一场战役。汛期,南宁局集团公司以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紧盯降雨过程,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覆盖检查监控,并实施“一雨一案一战役”精准防洪,构筑多层次安全防范体系。他们安排对所有防洪重点地段以守代巡,对1488个责任地段实行网格化管理,逐级压实防洪责任,确保第一时间巡查发现水害、第一时间拦停列车、第一时间报告险情。
 
  “这里有情况!”6月10日傍晚,桂林高铁基础设施段贺州综合维修车间以守代巡人员毛连剑、伍荣,在贵广高铁里家寨隧道出口附近,发现泥石流沿上行山体冲沟溜坍至防护栅栏外侧,立即上报。接报后,该段立即组织40名干部职工赶赴现场冒雨抢险,历时10小时在栅栏外架设起了长达20米的隔离带,阻挡了泥石流冲击,确保了高铁线路安全。
 
  巡守负责、处置果断、行动迅速、措施到位,这正是南宁局集团公司坚持过程控制、严格落实汛期安全措施的有力印证。汛期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先后发布暴雨台风预警32次,启动应急响应21次,及时检查发现各类水害隐患307件,累计有2259人次因防止行车事故受到表彰奖励。
 
  和雨水搏斗,是时间的赛跑,也是精神的对垒。
 
  5月、6月,“龙舟水”凶猛来袭,广西多地暴雨、特大暴雨多发。南宁局集团公司适时启动防洪应急响应,数千名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争当“排头兵”。
 
  “党员防汛抗洪突击队”“青年应急救援突击队”轮番上阵,第一时间奔赴防汛一线;广大职工协同作战,积极巡线排险。入汛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累计2万多名党员坚守一线,50多支党团员突击队投入抗险救灾。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在暴雨洪灾中连续奋战,构筑起一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
 
  同时,南宁局集团公司成立督导检查组,采取现场检查、电话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防洪救灾工作督查,促进干部履职尽责,使防洪防线更为稳固。
 
  汗水浇得百花开。整个汛期,南宁局集团公司未因水害造成旅客人员伤亡事故,未因水害断道造成大面积、长时间旅客滞留,未发生水害行车事故,有效确保了列车运行安全。
 
  全方位多层次,联防聚合力
 
  近日,广西钦州市钦北区长田街道办党组织书记梁焕捷收到了来自铁路部门的2000元奖励,表彰他在钦州强降雨期间,发现钦州北站附近一根电杆倾斜,并及时拨打铁路灾害应急电话“96116”报告险情。
 
  5月20日起,南宁局集团公司正式启用“96116”应急报警电话。铁路沿线群众发现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事件时,通过拨打报警电话,通知铁路部门第一时间处置隐患,确保运输安全。铁路部门对发现隐患和防止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目前,铁路“96116”已与公安“110”建立报警联动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防洪工作涉及专业面广、受环境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唯有统筹资源力量,多方合力共为,才能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洪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健全路地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凝聚各方防洪力量。一方面,南宁局集团公司写好“联”字文,联合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与广西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应急管理厅、气象局、地震局等部门签订了《铁路沿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南宁局集团公司念好“人”字经,将2348名巡防人员纳为网格员,加大防洪巡查巡线力度,有效发现处置了南广线K314路堑边坡开裂下挫等严重隐患;增设“96116”应急公示牌1.4万余块,标明应急报告电话、联系部门等信息,引导村民发现险情及时向铁路部门报告,并重奖防洪有功人员。启用96116以来,南宁局集团公司累计接到沿线群众报警3002次,有效处置多起隐患和险情。
 
  此外,南宁局集团公司还用好“奖”字法,实施快奖、重奖、表彰制度,编发36期防洪典型事迹专题通报,即时发放防洪奖励资金154.3万元,对防洪表现突出的2259人次进行表彰,有效地调动了铁路职工、线路巡防人员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积极性。
 
  “合力联防,盯的是当下,算的是大账,谋的是长远。”在分管防洪的百色工务段副段长黄琰看来,防洪安全是山区铁路人的天职,全员防洪意义重大。
 
  尽管汛期已过,但持续抓好夏病冬治、治早治小,加快完成防洪抢险、水害复旧工程等防洪工作仍在南宁局集团公司管内的铁道线上轮番进行。南宁局集团公司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继续保持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英勇顽强的过硬作风,以确保旅客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防洪防汛各项措施,科学有序高效投入抢险救灾,为夺取第13个防洪安全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