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铁飘上一抹中国红
2022-04-18 来源:
本文摘要: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通车仪式时表示,这是莫斯科地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莫斯科西部和南部一些地区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数百万民众来说,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将发生很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在建设中。首次引入中国企业,这也是中俄基建领域合作的生动案例。
近日,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同时开通10座新地铁站,从姆尼奥夫尼基站至卡霍夫站超20公里的地铁线路贯通运营,据了解,一下子开通如此长的线路在莫斯科地铁历史上尚属首次。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通车仪式时表示,这是莫斯科地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莫斯科西部和南部一些地区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数百万民众来说,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将发生很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在建设中。首次引入中国企业,这也是中俄基建领域合作的生动案例。
俄罗斯最长的地铁环线
莫斯科地铁大环线是俄罗斯中央交通枢纽的重点项目。该工程总长为70公里,共有31个站点,19个站点可换乘。中国承建大环线的西南段工程,它连通莫斯科中心城市与科穆纳尔卡新城,为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工程部分全长5.4公里,包含阿米尼站、米丘林大街站、维尔纳茨基大街站3个车站和9条盾构隧道建设任务。
2021年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通车仪式,宣布莫斯科地铁大环线10座新建成的地铁站投入使用,标志着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开通运营。此次新开通的地铁站为莫斯科地铁大环线捷列霍沃站至卡霍夫站的10座车站,新线路连接了莫斯科的11个区(约150万人口)。据预测,每天将有约60万人次使用这条线路。按照计划,整条线路将于2024年全线开通。届时,该环线将成为俄罗斯最长的地铁环线线路。大环线开通后,乘客最多可节省30分钟的路程,其中330万名莫斯科人将在步行距离之内会有地铁站,而其他地铁线的拥挤度将降低10%-30%。据莫斯科市政府网站消息,阿米尼站、维尔纳茨基大街站开通后,运营初期客运量将分别达到每天1.57万人次和1.33万人次。米丘林大街站开通后,运营初期客运量将达到每天5500人次,未来可达每天近1.1万人次。
中国承建莫斯科地铁大环线西南段片区居住着约34万居民,新地铁站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莫斯科南部和西南部的交通便利程度。当地市民无需前往市中心换乘即可往返于莫斯科南部和西南部。位于西南段纳罗德诺耶·奥波勒切尼耶和姆尼奥夫妮基这两座地铁站通车以后,从萨维奥洛沃斯卡亚到霍罗绍夫斯卡亚一段的车辆间隔从原来的2分45秒一趟会缩短到2分30秒一趟,并且车厢内将不会那么拥挤,因为乘客将拥有2.6万个新座位。由于大环线在其他地铁线路的便捷换乘条件,随着新的地铁站的出现,附近莫斯科居民的通勤将缩短30-40分钟。
地铁建设不仅方便民众出行,还给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施工期间,中国铁建莫斯科地铁项目共有中俄员工2068人,其中俄籍员工约1900人,属地化比例约91%。项目实施以来,莫斯科市市长索比亚宁多次到工地考察,并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文点赞中国建设者为莫斯科交通发展所作贡献。他表示,中国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很高,越来越多当地技术工人希望加入中国企业。
中企高质量建设俄罗斯地铁
中国承建了莫斯科地铁大环线“阿米尼耶沃公路”、“米丘林大街”、“韦尔纳茨基大街”三座地铁站及连接车站的隧道,该项目总额约为230亿卢布(约合3.9亿美元)。莫斯科城建局局长博奇卡廖夫认为,中国人的地铁建设效率全球闻名,如今俄罗斯人不仅能目睹中国人的职业水准,还能与之共事。他强调,这意味著新技术、新经验的引入,从而提升俄罗斯地铁的施工水平。
中国企业针对俄罗斯极寒天气施工条件专门研发的5台盾构机,并根据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热播剧《爸爸的女儿们》中5个女儿名字把5台盾构机命名为玛利亚、达利亚、叶甫盖尼娅、加林娜、波林娜。莫斯科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中国盾构机能否在极寒天气里正常作业,有8年地铁隧道施工经验的项目工程部俄方部长弗拉基米尔曾经有过疑虑。随着施工进行,他的顾虑很快打消了。盾构机驱动系统能在零下30摄氏度正常运转,整机关键部件均采用耐低温材料制作,另外还增加了耐低温选型设计、保温、加热等功能作为辅助,使盾构机完全适应俄罗斯的低温环境。在中俄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项目团队应用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克了下穿运营中的百年铁路、老旧地铁车站和水量丰富的古河道等多项难题,创造了俄罗斯地铁施工的纪录。
莫斯科地铁建设历史悠久,有独立且严格的建设体系和标准。中国企业在莫斯科建设地铁,不仅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疫情影响等多种挑战,更要解决如何让中国技术与当地标准有机结合的问题。为此,中国企业项目团队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如邀请当地工程师讲解,与当地标杆同行企业交流,建立规范和标准索引平台等。“在这里我感受到中国企业理念独树一帜。”项目设计事业部俄方设计经理齐比诺克表示,团队要求设计人员经常去施工现场,了解项目进展,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并与物资、工程预算部门充分沟通,统筹推进施工工作。拥有30多年地铁施工经验的项目俄方总工程师瓦季姆·希茨科也对中方团队快速理顺俄罗斯地铁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表示赞赏。
项目负责人薛立强介绍,针对两国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差异,项目团队还编写了中国企业首部中俄双语地铁施工专业手册,探索出兼具中俄特色的地铁建造技术,为中企今后在欧洲开展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打造“中俄友谊的新地标”
在莫斯科,地铁站不仅是交通枢纽,更因设计精美享誉世界,被称为“艺术宫殿”。新建地铁站继承了莫斯科地铁传统,各站内部装潢各具特色。如革新者站,这是莫斯科地铁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玻璃作为装饰材料的地铁站。正如设计师所设想的那样,站内的玻璃面板色彩鲜艳,相互映衬,象征着革新的炽热能量。俄联邦紧急情况部的主要基地紧邻达维德科沃站。因此,该站内装饰有紧急情况部的口号——“预防、救援、帮助”,以致敬救援人员。
与其他地铁站不同,米丘林大街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该站由中国企业建造,为感谢俄中的常年合作。祥云、团寿、中国红……步入米丘林大街站,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引人瞩目。项目团队在延续俄罗斯车站传统建筑形式基础上,融入中国审美理念,车站的站台柱、照明工具、吊顶等设计均取自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米丘林大街站受到当地设计管理机构和业内专家的充分认可,被中俄两国媒体称为“中俄友谊的新地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地铁就成为两国友谊的见证。1956年,中国邀请苏联专家指导规划了新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60多年后,中国企业第一次来到莫斯科实施地铁项目。地铁线也是“友谊线”,不断拉紧中俄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在工程建设中,包饺子、吃月饼、送福字,中方员工邀请俄罗斯员工参加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组织中俄员工子女画下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美好祝愿;举办中俄员工生日会、中企海外开放日活动等。
项目还为员工开设了中俄双语学习班,从日常会话到建筑专业术语,再到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两国员工在工作学习中互教互学。如今,地铁也让许多俄罗期人开始努力学习中文,期待有一天能带家人一起到中国看看。
- 上一篇:五部门联合印发《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