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都机场线打造智慧车站 未来有望实现无感快速安检

2023-04-12 来源:人民网
本文摘要:  从4月11日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与数字化转型高端论坛上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示范...
  从4月11日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与数字化转型”高端论坛上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已于2月10日在首都机场线开工建设,标志着全国首条全场景化“智慧地铁”示范线路建设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将在首都机场线进行完整线路应用示范。
 
  此次示范线路将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地铁运营数字基础底座,开展北斗系统建设,为轨道交通提供时空基准及空间数字化的一张图。“我们还将围绕智慧客服、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管理等打造北京地铁智慧大脑及智慧车站,实现对乘客的智能化服务、客流的智慧化管控等。”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第十设计所总工程师张义鑫说。
 
  在智慧安检方面,以智能安检设备联网集成为基础,结合目前最先进的AI人工智能技术、新型人体无感安检技术、多维物检技术等,乘客进站自动人脸识别,实现无感化快速安检。在智能票务方面,可实现人脸授权等功能。车站还设置智能客服中心,集成票务、信息、客服、咨询、人脸注册等功能,具备用于远程音视频交互、录音录像、召援功能,未来乘客将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据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通车里程已超1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近800公里。今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在此次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轨道交通产业链核心环节,对发展轨道交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信部出台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指出,应从轨道交通网车辆、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智能化装备及应用和关键技术四个方面推动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加强城轨数字化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以及加快绿色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将推动轨道交通建设迈向新台阶。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设计咨询专委会主任王汉军表示,轨道交通建设者要提升数字化建设意识,深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数据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改进数字化转型服务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团队关注城市地铁隧道智慧运营,目前已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机器视觉技术探索出了一套快速、精准诊断地铁隧道病害的方法。未来团队将针对北京地铁运行实际问题,继续探索隧道结构修复加固与性能提升新技术。
 
  目前,地铁隧道安全隐患综合探测车已在北京地铁线路应用,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团队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该设备主要用于地铁隧道衬砌内部脱空病害、隧道衬砌表观裂缝和渗漏水病害、隧道内轮廓形变和错台病害等安全隐患的快速探测,可实时获取隧道环境指标参数。设备还配备地铁隧道智能导航避障系统,满足隧道附属设备等目标体的精准避障,探测速度超过10公里/小时。
 
  业内专家表示,该成果解决了城市地铁隧道结构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多个“卡脖子”问题,能为地铁隧道结构“病害”迅速开出安全“良方”,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据了解,该装备已在北京地铁冬奥支线(11号线)、9号线、机场线等隧道开展探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首都机场线打造智慧车站 未来有望实现无感快速安检

人民网

  从4月11日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与数字化转型”高端论坛上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已于2月10日在首都机场线开工建设,标志着全国首条全场景化“智慧地铁”示范线路建设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将在首都机场线进行完整线路应用示范。

 
  此次示范线路将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地铁运营数字基础底座,开展北斗系统建设,为轨道交通提供时空基准及空间数字化的一张图。“我们还将围绕智慧客服、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管理等打造北京地铁智慧大脑及智慧车站,实现对乘客的智能化服务、客流的智慧化管控等。”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第十设计所总工程师张义鑫说。
 
  在智慧安检方面,以智能安检设备联网集成为基础,结合目前最先进的AI人工智能技术、新型人体无感安检技术、多维物检技术等,乘客进站自动人脸识别,实现无感化快速安检。在智能票务方面,可实现人脸授权等功能。车站还设置智能客服中心,集成票务、信息、客服、咨询、人脸注册等功能,具备用于远程音视频交互、录音录像、召援功能,未来乘客将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据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通车里程已超1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近800公里。今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在此次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轨道交通产业链核心环节,对发展轨道交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信部出台的《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指出,应从轨道交通网车辆、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智能化装备及应用和关键技术四个方面推动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加强城轨数字化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以及加快绿色智能建造技术发展将推动轨道交通建设迈向新台阶。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设计咨询专委会主任王汉军表示,轨道交通建设者要提升数字化建设意识,深化数字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数据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改进数字化转型服务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团队关注城市地铁隧道智慧运营,目前已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和机器视觉技术探索出了一套快速、精准诊断地铁隧道病害的方法。未来团队将针对北京地铁运行实际问题,继续探索隧道结构修复加固与性能提升新技术。
 
  目前,地铁隧道安全隐患综合探测车已在北京地铁线路应用,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团队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该设备主要用于地铁隧道衬砌内部脱空病害、隧道衬砌表观裂缝和渗漏水病害、隧道内轮廓形变和错台病害等安全隐患的快速探测,可实时获取隧道环境指标参数。设备还配备地铁隧道智能导航避障系统,满足隧道附属设备等目标体的精准避障,探测速度超过10公里/小时。
 
  业内专家表示,该成果解决了城市地铁隧道结构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多个“卡脖子”问题,能为地铁隧道结构“病害”迅速开出安全“良方”,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据了解,该装备已在北京地铁冬奥支线(11号线)、9号线、机场线等隧道开展探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