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深圳地铁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

2023-09-21 来源:深圳地铁
本文摘要:  为落实深圳市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要求,加速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深铁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
  为落实深圳市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要求,加速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深铁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
 
  #BIM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三维信息化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该技术的运用对有效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建设成本、降低工程污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3年6月30日深铁集团所辖15条既有地铁线路均完成BIM模型创建工作,4座枢纽、25座场段、21座主变电所,共计756个BIM模型,成为国内首家全市域地铁运营线路BIM化的轨道交通企业。
 
  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深铁集团高度重视既有线BIM建模工作任务,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组建了联合项目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统筹协调作用,逐项落实既有线BIM建模工作。
 
  深铁集团BIM团队
 
  协同相关业务部门
 
  通过制定方案、明确标准、细化任务
 
  进一步明确目标
 
  确保既有线BIM建模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项目组以图为基、不断完善研发平台
 
  精准管控工作进度
 
  不仅提前完成
 
  全部既有运营线路的模型创建工作
 
  还完成了相关成果提交
 
  15条地铁线路完成BIM模型创建工作
 
  目前
 
  BIM成果已顺利通过质检
 
  并提交至市CIM平台进行数据融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成果
 
  都应用在哪些方面吧~
 
  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最新成果看这里
 
  深铁集团依托自主研发的BIM平台,结合已构建的BIM模型,融合现有业务系统,深刻融入全市基于BIM的“规建管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应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场景智慧化应用,赋能各业务板块。
 
  1、“规建管用”一体化管理方面
 
  深铁集团全力打造
 
  全国首家实现全市域运营线路BIM化的
 
  利用现有BIM技术标准及工作方案等资料
 
  规范系统的进行BIM建模
 
  提升BIM建模质量
 
  为市CIM平台提供高质量BIM模型,助力全市既有重要建筑BIM精模建设工作,服务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大局,助力建设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方面
 
  一是一体化运营管理。基于6支、6、10、12、14、16、20号线的BIM模型,结合综合监控系统,探索实现线路整体运行态势和各车站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的一体化查询,以三维可视化赋能客流统计、能耗管理、调度监控等业务分析。
 
  二是数字化运维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将EAM系统设备属性信息与BIM模型进行绑定,承载设备设施全寿命期信息,创新工单管理、维修维保管理等业务管理模式,助力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向基于BIM的三维化、数字化、协同化转变。
 
  3、应急及公共服务方面
 
  一是可视化应急指挥。为了将应急指挥工作深入到更小管理单元,深铁集团以BIM平台为数据底座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将摄像头与BIM模型绑定,实现在BIM平台调用实时画面,为现场应急指挥提供三维可视化支撑;录入车站三防、防火、行车、安防、AED五类应急物资信息,实现车站应急物资的三维资产可视化管理,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赋能。
 
  二是空间化安保区管理。通过将BIM模型与安保区范围的隧道埋深、百米标、摄像头、巡查设施设备、巡查人员定位等信息融合,实现BIM平台与安保区管理业务系统的空间数据联动,赋能安保区全过程管理,提升风险研判能力。
 
  三是场景化枢纽管控。运用BIM模型承载各专业数据,开发枢纽的物业服务、公共安防、设备管控、方案演示等业务场景,满足对枢纽复杂空间多业态数据集中式管控的需求,支持按项目业态、时间等维度查看和统计有关业务数据,赋能枢纽协同管理。
 
  目前深铁集团BIM平台
 
  已融入全生命周期各业务管理
 
  日均登录超1000人次
 
  累计登录超110万人次
 
  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这些改变“未来可期”

 
  深铁集团既有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向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提供了准确、可靠、系统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孪生数字底座,直观量化了轨道交通沿线地上地下设施关系、地质勘察与物探信息、各类管线信息等数据,有助于延伸轨道交通沿线城市空间应急、安保、运维、风险源管理、灾害防御等场景智慧化应用深度,为沿线城市空间开发方案研判开辟了新的媒介与渠道。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深圳地铁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

深圳地铁

  为落实深圳市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要求,加速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深铁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BIM应用。

 
  #BIM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三维信息化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该技术的运用对有效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建设成本、降低工程污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3年6月30日深铁集团所辖15条既有地铁线路均完成BIM模型创建工作,4座枢纽、25座场段、21座主变电所,共计756个BIM模型,成为国内首家全市域地铁运营线路BIM化的轨道交通企业。
 
  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深铁集团高度重视既有线BIM建模工作任务,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组建了联合项目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统筹协调作用,逐项落实既有线BIM建模工作。
 
  深铁集团BIM团队
 
  协同相关业务部门
 
  通过制定方案、明确标准、细化任务
 
  进一步明确目标
 
  确保既有线BIM建模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项目组以图为基、不断完善研发平台
 
  精准管控工作进度
 
  不仅提前完成
 
  全部既有运营线路的模型创建工作
 
  还完成了相关成果提交
 
  15条地铁线路完成BIM模型创建工作
 
  目前
 
  BIM成果已顺利通过质检
 
  并提交至市CIM平台进行数据融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成果
 
  都应用在哪些方面吧~
 
  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最新成果看这里
 
  深铁集团依托自主研发的BIM平台,结合已构建的BIM模型,融合现有业务系统,深刻融入全市基于BIM的“规建管用”一体化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应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场景智慧化应用,赋能各业务板块。
 
  1、“规建管用”一体化管理方面
 
  深铁集团全力打造
 
  全国首家实现全市域运营线路BIM化的
 
  利用现有BIM技术标准及工作方案等资料
 
  规范系统的进行BIM建模
 
  提升BIM建模质量
 
  为市CIM平台提供高质量BIM模型,助力全市既有重要建筑BIM精模建设工作,服务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大局,助力建设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方面
 
  一是一体化运营管理。基于6支、6、10、12、14、16、20号线的BIM模型,结合综合监控系统,探索实现线路整体运行态势和各车站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的一体化查询,以三维可视化赋能客流统计、能耗管理、调度监控等业务分析。
 
  二是数字化运维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将EAM系统设备属性信息与BIM模型进行绑定,承载设备设施全寿命期信息,创新工单管理、维修维保管理等业务管理模式,助力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向基于BIM的三维化、数字化、协同化转变。
 
  3、应急及公共服务方面
 
  一是可视化应急指挥。为了将应急指挥工作深入到更小管理单元,深铁集团以BIM平台为数据底座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将摄像头与BIM模型绑定,实现在BIM平台调用实时画面,为现场应急指挥提供三维可视化支撑;录入车站三防、防火、行车、安防、AED五类应急物资信息,实现车站应急物资的三维资产可视化管理,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赋能。
 
  二是空间化安保区管理。通过将BIM模型与安保区范围的隧道埋深、百米标、摄像头、巡查设施设备、巡查人员定位等信息融合,实现BIM平台与安保区管理业务系统的空间数据联动,赋能安保区全过程管理,提升风险研判能力。
 
  三是场景化枢纽管控。运用BIM模型承载各专业数据,开发枢纽的物业服务、公共安防、设备管控、方案演示等业务场景,满足对枢纽复杂空间多业态数据集中式管控的需求,支持按项目业态、时间等维度查看和统计有关业务数据,赋能枢纽协同管理。
 
  目前深铁集团BIM平台
 
  已融入全生命周期各业务管理
 
  日均登录超1000人次
 
  累计登录超110万人次
 
  实现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这些改变“未来可期”

 
  深铁集团既有运营线路全市域BIM化,向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提供了准确、可靠、系统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孪生数字底座,直观量化了轨道交通沿线地上地下设施关系、地质勘察与物探信息、各类管线信息等数据,有助于延伸轨道交通沿线城市空间应急、安保、运维、风险源管理、灾害防御等场景智慧化应用深度,为沿线城市空间开发方案研判开辟了新的媒介与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