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中铁二局建筑公司:从成渝铁路走向成渝铁路

2023-08-01 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摘要: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七秩峥嵘,在重庆市...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七秩峥嵘,在重庆市政府和国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修筑老成渝铁路的中铁二局建筑公司(前身为西南铁路工程局建筑处),肩负“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主动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承建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11座站房改造升级及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将为重庆市高铁、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三铁”融合发展提供坚强力量。

 
  改造后的站房之一俯瞰效果图
 
  “情”定成渝,从蜀道难到改善人民交通
 
  朱杨溪原是重庆江津的小乡场,只有三个小土窑和十几间茅屋,交通运输主要靠长江水运;铜罐驿周边丰富的农副产品因为交通困难运不出去、大批农业生产资料到不了位...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俱兴。为发展交通带动川渝地区工农业恢复和发展,在“开路先锋”旗帜号召下,中铁二局修建了这条跨越巴山蜀水“新中国第一路”的修建任务。从那时起,与成渝铁路结下了凝结汗水与血泪的情谊。
 
  修筑铁路的民工住在简陋的工棚甚至猪圈、羊圈,民工铺盖单薄,夜里只得几个人挤在一起御寒,钢轨靠自己轧制,炸药用土法自制,所需的129万根枕木,都是由沿线群众捐献,有的老人还捐出了自己的寿木,靠人的力量,夜以继日赶工程。终在1952年筑成了“新中国第一路”。
 
  70年历经风雨,成渝铁路打破“蜀道难”,不断演化,蜕变。从两地间一条铁路到如今“三线并生”,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旅客运输量从1952年的29.2万人到2021年全年旅客周转量已达831.1亿人公里。
 
  四上“成渝”,从繁荣城乡经济到助推共唱“双城记”
 
  成渝铁路的修建让沿线中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冶金、机械、建筑等工厂纷纷开工生产。1952年,中铁二局修建成渝线的钢轨及配件7万余吨都由重庆101厂承担轧制,部分水泥由重庆水泥厂生产,重庆101厂扩建两座大型平炉,601布厂恢复生产等开启了繁荣成渝城乡经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中铁二局在1987年完成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全线的改造,2012年完成铁路大修换轨及扩能改造。朱杨溪、铜罐驿等中小城镇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由小到大。扩能改造升级让沿线工业产值成倍增加,年发送货物吨位总数从1953年的343.3万吨发展到1990年的1030.4万吨;川渝地区的大米、油菜、蚕茧、生猪、水果等粮食和农副产品从这里开始走向全国,如今的朱杨溪已发展为长江之滨水陆联运的集散地,铜罐驿周边工商业繁荣,发展为年发送量几十余万吨的火车站...
 
  70年沧桑巨变,2020年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国家陆续对成渝铁路线段进行改造升级。中铁二局建筑公司按照市政府和国铁集团明确的“增改交通功能、传承历史文脉、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功能定位要求,围绕“溯源、传承、融合、绽放”理念进行施工,对11座铁路站房进行改造,以铁路建设串联起龙凤寺、铁路博物馆、重钢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等一批景点,助推铁路沿线打造文化旅游名片、网红打卡地,共同唱好‘双城记’。
 
  守正创新,从圆梦铁路到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成渝铁路历经70年风雨洗礼,从“农民共捐枕木、改善西南交通”走向了“桥隧穿山过江、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的成渝铁路,少不了新时代铁路建设者秉持匠心、攻坚克难付出的努力。它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交予它的任务,记录下西南地区交通的发展。未来,中铁二局建筑公司将与成渝铁路继续在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和地方交通大产业中贡献力量。
 
  据了解,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是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改造完成后,将串联起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江津区,极大增强地方交通功能,形成江津区至重庆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同时与渝湘、成渝、渝万等国家干线铁路无缝衔接,对满足山城、江城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中铁二局建筑公司:从成渝铁路走向成渝铁路

中国日报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由中国自主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七秩峥嵘,在重庆市政府和国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修筑老成渝铁路的中铁二局建筑公司(前身为西南铁路工程局建筑处),肩负“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使命,主动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承建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11座站房改造升级及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将为重庆市高铁、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三铁”融合发展提供坚强力量。


 
  改造后的站房之一俯瞰效果图
 
  “情”定成渝,从蜀道难到改善人民交通
 
  朱杨溪原是重庆江津的小乡场,只有三个小土窑和十几间茅屋,交通运输主要靠长江水运;铜罐驿周边丰富的农副产品因为交通困难运不出去、大批农业生产资料到不了位...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俱兴。为发展交通带动川渝地区工农业恢复和发展,在“开路先锋”旗帜号召下,中铁二局修建了这条跨越巴山蜀水“新中国第一路”的修建任务。从那时起,与成渝铁路结下了凝结汗水与血泪的情谊。
 
  修筑铁路的民工住在简陋的工棚甚至猪圈、羊圈,民工铺盖单薄,夜里只得几个人挤在一起御寒,钢轨靠自己轧制,炸药用土法自制,所需的129万根枕木,都是由沿线群众捐献,有的老人还捐出了自己的寿木,靠人的力量,夜以继日赶工程。终在1952年筑成了“新中国第一路”。
 
  70年历经风雨,成渝铁路打破“蜀道难”,不断演化,蜕变。从两地间一条铁路到如今“三线并生”,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旅客运输量从1952年的29.2万人到2021年全年旅客周转量已达831.1亿人公里。
 
  四上“成渝”,从繁荣城乡经济到助推共唱“双城记”
 
  成渝铁路的修建让沿线中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冶金、机械、建筑等工厂纷纷开工生产。1952年,中铁二局修建成渝线的钢轨及配件7万余吨都由重庆101厂承担轧制,部分水泥由重庆水泥厂生产,重庆101厂扩建两座大型平炉,601布厂恢复生产等开启了繁荣成渝城乡经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中铁二局在1987年完成成渝铁路电气化工程全线的改造,2012年完成铁路大修换轨及扩能改造。朱杨溪、铜罐驿等中小城镇在这期间迅速发展,由小到大。扩能改造升级让沿线工业产值成倍增加,年发送货物吨位总数从1953年的343.3万吨发展到1990年的1030.4万吨;川渝地区的大米、油菜、蚕茧、生猪、水果等粮食和农副产品从这里开始走向全国,如今的朱杨溪已发展为长江之滨水陆联运的集散地,铜罐驿周边工商业繁荣,发展为年发送量几十余万吨的火车站...
 
  70年沧桑巨变,2020年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国家陆续对成渝铁路线段进行改造升级。中铁二局建筑公司按照市政府和国铁集团明确的“增改交通功能、传承历史文脉、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功能定位要求,围绕“溯源、传承、融合、绽放”理念进行施工,对11座铁路站房进行改造,以铁路建设串联起龙凤寺、铁路博物馆、重钢工业博物馆、马桑溪古镇等一批景点,助推铁路沿线打造文化旅游名片、网红打卡地,共同唱好‘双城记’。
 
  守正创新,从圆梦铁路到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成渝铁路历经70年风雨洗礼,从“农民共捐枕木、改善西南交通”走向了“桥隧穿山过江、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的成渝铁路,少不了新时代铁路建设者秉持匠心、攻坚克难付出的努力。它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交予它的任务,记录下西南地区交通的发展。未来,中铁二局建筑公司将与成渝铁路继续在服务国家交通大行业和地方交通大产业中贡献力量。
 
  据了解,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工程是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改造完成后,将串联起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江津区,极大增强地方交通功能,形成江津区至重庆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同时与渝湘、成渝、渝万等国家干线铁路无缝衔接,对满足山城、江城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