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造一辆地铁车体 嘉善这家企业凭啥“开挂”
2023-08-04 来源:观点网
本文摘要: 上海地铁17号线、成都地铁13号线、南湖号有轨电车……谁能想到,这些出现在各大城市交通轨道中的地铁、车辆车体及屏蔽门,皆由嘉善...
上海地铁17号线、成都地铁13号线、“南湖号”有轨电车……谁能想到,这些出现在各大城市交通轨道中的地铁、车辆车体及屏蔽门,皆由“嘉善造”。走进位于嘉善县陶庄镇的浙江致壮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致壮),智能化车间里的场景引人注目。
只见机械臂灵活挥舞,自动完成着焊接、打磨等工序,一条地铁车体组装生产线上,20名工人各司其职,伴着生产的轰鸣声,正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浙江致壮是上海致壮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船舶设备的生产销售以及电器设备的制造加工,2019年落户嘉善陶庄,目前是嘉兴地区唯一的民营轨道交通企业。
“我们的自动化率目前在80%左右,未来要再争取提升10%。”公司常务总经理董海说,今年他们投入了1000多万元设备,进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现在三天能造一辆车体,我们目标未来实现一天一辆。”
把一堆零部件组装起来,听着简单,但其实需要用到多种不同工艺和学科知识。董海用一辆地铁车体的制造举例,制造过程中用到的大小零部件就有数百个,细化到工艺流程上,则需要经过激光切割下料、自动化焊接、自动化打磨、自动化玻璃安装打胶、整车拼装等多道工序,涉及电线电路、内装设计等多个专业。作为嘉兴地区唯一的民营轨道交通企业,浙江致壮使用的设备均为自主研发,生产用的机器都需要“私人订制”。
如何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机器换人”,企业一直在探索。“比如车体内要用到许多管道,而管道连接会有焊缝点,这就需要打磨,以前全靠人工完成。”董海说,过去2个熟练工15分钟只能打磨一个焊缝点。为此,企业自主研发了打磨机,工人只要负责调整参数,靠机械手臂完成打磨,3分钟就能打磨一个焊缝点。他说,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准,一旦有误差,将无法进行下一步的组装。机器换人后,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速度都有了质的提升。
企业的智能化车间外,一眼就能望见一幢幢厂房及办公楼,在企业扩建项目的四楼,一间研发中心正加紧装修。“致壮能否变得更壮,这里是关键。”董海告诉我们,研发中心将集聚科研人才,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企业下阶段的绿色发展打下创新基础。
目前,企业已组建了4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专利成果也每年不断更新。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在手订单已破亿元大关,超过去年同期100%,近期,几乎每周都有产品交货。
寻宝我来说:
基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便是其中一块重要内容。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相关产业也随之强大起来。如轨道交通设备行业,堪称经济动脉之重器,交通强国之利刃。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53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0条,运营里程9584公里,车站5609座。而细看轨道交通设备行业的产业链图谱,更是环节众多,且以央国企占主导,民营企业不多。浙江致壮的母公司在上海深耕多年,多年的技术的积累,才让企业有了转向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底气。
在企业成立之初,曾有国内多地的政府招商团队抛来橄榄枝,但企业负责人还是看中了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位于长三角核心区的嘉善,交通便利、政策优惠,同时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也让企业看到了市场空间。
如今,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等区域,都在编制城际轨道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向城际轨道交通领域拓展,这就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拓宽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浙江致壮正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建立和完善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向“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从造车到提供维护服务,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眼下,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深化,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和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也让人们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变革充满期待。
- 上一篇:苏州轨道交通与中建国际签订合作 就苏纶场南地块项目展开合作
-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 苏州轨道交通与中建国际签订合作 就苏纶场南地块项目展开合作2023-08-04
- 湖南轨道交通控股:14.10亿元中期票据获准注册2023-08-04
- 兰州地铁助力游客“解锁”宝藏城市2023-08-04
- 北部湾港首个铁路智慧调度中心正式投用2023-08-04
- “洛阳造”国内首台纯电动湿喷台车助力川藏铁路建设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