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杂志精选 > 内容

昆明地铁到2035年规划形成15条线路

2023-04-07 来源:
本文摘要:为实现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布局的支撑,昆明市累计完成了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最新一轮线网规划于2022年5月获得市政府批复,主要从市域快线、主城区普线及片区区内线三个层次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布局。
  为实现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布局的支撑,昆明市累计完成了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最新一轮线网规划于2022年5月获得市政府批复,主要从市域快线、主城区普线及片区区内线三个层次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布局。到2035年,昆明市轨道交通远期线网由15条线路组成,其中普线12条,快线3条。
 
  打造中心城区45分钟通勤圈
 
  截至目前,昆明地铁线网已开通运营6条线路,运营长度165.85公里,运营车站103座(含换乘站10座),运送乘客13.10亿乘次,历史最高日客运量为2021年10月1日94.53万乘次。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10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昆明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第19位、客运量排名第22位。铁线网采取“日常+优化”的线网运营组织模式,最小行车间隔已达4分钟,线网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99%,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
 
  根据《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第三轮)》公示版,昆明轨道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使轨道交通成为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合理化布局的骨干交通出行方式,成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目标、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撑。支撑昆明作为区域国际中心城市和区域国际交通枢纽目标的实现,突出多方式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支撑“一核两翼”的城市空间结构目标,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公交优先的出行方式,打造具备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昆明城市轨道交通远期(2035年)线网由12条普线和3条快线组成。其中,轨道普线包括1-12号线,主要覆盖和服务中心城的大中客运走廊,形成网络化服务。轨道快线主要服务都市区主要城镇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远期快线网包括R1-R3线三条快线,重点支撑了滇中新区与中心城形成多方向快速联系。在远期线网的基础上,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本次线网规划对远景进行了展望(包括R4-R6三条快线及2条区内线)。
 
  规划线网实施后,昆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中心城区45分钟通勤圈、都市区45分钟交通圈的出行时间目标;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比将达到5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的比例将达到60%,届时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交通体系格局。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昆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十四五”期间,昆明将实施综合交通“十大工程”,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滇中111公共出行圈”(昆明至滇中城市群主要城镇1小时城际圈、昆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实现1小时内民生交通圈)。目前,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正致力于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城市“内循环”,把昆明建设成通达全球、辐射区域、面向全国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为昆明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今年以来,一个个交通项目高效推进、一项项交通规划接连发布,昆明综合交通建设正在提速。
 
  细节彰显人性服务
 
  昆明地铁率先在西南地区实现了互联网支付扫码乘车服务,已实现线下实体卡11种、互联网支付13种支付方式,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目前,使用互联网支付出行占比已达70%。昆明地铁还以首期工程1号线、2号线火车北站为试点站,正在推进智慧客服、远程视频坐席、乘客引导一体化的智慧地铁搭建工作。
 
  设立“学雷锋服务站”、爱心母婴室、爱心休息区、“双语”服务热线、呼叫铃等爱心举措,让乘客出行有温度。推出昆明地铁综合查询平台,方便乘客获取地铁运营、换乘、票务等15项便民信息。全面提升地铁5G信号全覆盖,增强乘客互联网体验感。优化列车语音广播,为乘客提供简洁明了的导乘服务。发行“免费进站凭证”,优化了持证人群进站流程。推出线上线下一日票、三日票、七日票和计次卡等便民票种,发售团体票,开展积分兑换、打折、赠票、累计乘车等优惠活动。昆明地铁以“品牌胶囊店+特色亭棚+主题商铺+便捷自助”的经营方式,在地铁站内开发了便民自助设备、便民胶囊、便民亭棚、便民商铺、便民展览展示区等业态,为通勤路上的地铁乘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在无障碍设施设置方面,为方便市民使用轮椅、推行婴儿车等乘客上下车,已在全线103座车站铺设230块无障碍渡板,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渡板”服务,全力提升运营服务。
 
  昆明地铁积极与公交集团合作,按照“公交接轨道,换乘零距离”思路,配合公交集团调整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第一阶段已在10个地铁站出入口设置“公交接驳招呼站”,后期不断推出新的接驳站,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联合公交集团共同打造“公交微循环”,目前已在机场前站、司家营站、大板桥站、珥季路站、五一路站等车站实施,方便乘客“零距离换乘”地铁公交。此外,为促进“地铁+非机动车”接驳,地铁站出入口周边基本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位,实现地铁与电动自行车的无缝衔接。
 
  目前,昆明轨道集团已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市民可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以及车站现场、服务热线等渠道反馈意见和建议,昆明轨道集团将根据乘客需求,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比如针对市民朋友提出的无障碍设施设置及标识标牌相关问题,运营公司已建立巡检——报修——修复闭环全过程维修机制,要求车站工作人员加强巡视,发现设施设备、标识标贴损坏等情况及时报修,维修人员及时到现场修复。
 
  重视资源开发,推动可持续发展
 
  昆明地铁积极探索借鉴香港地铁的成功盈利模式,以及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公共交通盈利策略,推动以地产反哺地铁公交,以期在大幅降低市政对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交地铁公司独立生存能力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地铁公交票价,让公共交通回归城市公共属性。
 
  比如,为利用好昆明地铁沿线商业连接口,促进地下空间互联互通,积极对接连通企业,发挥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最大效益,提升商场与地铁的相互引流能力。同时以吸引客流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发地铁沿线的商业连接口项目,目前已开展商业连接口项目有五一路站顺城、东风广场站恒隆、白云路站同德广场、北辰站欣都龙城、驼峰街站万达广场等9项,6处与周边开通了功能连接通道。
 
  在资源开发方面,以“建轨道就是建城市”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TOD理念,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制定轨道资源项目发展计划,有效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引导、人口分布、土地及物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引导及推进作用。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着力推进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改善城市空间,带动片区经济发展,推动土地复合利用,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收益渠道,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着力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新生态,以公共交通融合城市发展为方向,坚持在构建全市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以建设交通一体化为目标,践行“交通换空间”的理念。一是持续深化研究,建设轨道交通沿线站点“P+R”(ParkandRide)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多层次、一体化、多元化”的换乘体系,在现有布设的11个临时停车场(600个泊位)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向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零换乘”目标迈进。二是充分挖掘轨道站点周边各类资源,促进地铁资源与市场之间“轨商融合”,打造紧凑、便捷、低碳的出行及生活方式,目前已开展商业连接口项目及功能连接通道15处。三是集中攻坚、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轨道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发展。搭建“央地合作平台”共同推动轨道沿线场站综合开发,大力推动福德村项目开发研究及建设,按照一体化规划、整体打造思路,以“城市更新+TOD”为契机及突破点,撬动经济发展。
 
  下一步,昆明地铁将进一步研究借鉴香港地铁以及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地铁的成功盈利模式,创新多样化营收策略,促进昆明地铁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昆明地铁到2035年规划形成15条线路

  为实现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布局的支撑,昆明市累计完成了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其中最新一轮线网规划于2022年5月获得市政府批复,主要从市域快线、主城区普线及片区区内线三个层次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布局。到2035年,昆明市轨道交通远期线网由15条线路组成,其中普线12条,快线3条。

 
  打造中心城区45分钟通勤圈
 
  截至目前,昆明地铁线网已开通运营6条线路,运营长度165.85公里,运营车站103座(含换乘站10座),运送乘客13.10亿乘次,历史最高日客运量为2021年10月1日94.53万乘次。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10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昆明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第19位、客运量排名第22位。铁线网采取“日常+优化”的线网运营组织模式,最小行车间隔已达4分钟,线网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99.99%,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
 
  根据《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第三轮)》公示版,昆明轨道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使轨道交通成为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合理化布局的骨干交通出行方式,成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目标、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撑。支撑昆明作为区域国际中心城市和区域国际交通枢纽目标的实现,突出多方式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支撑“一核两翼”的城市空间结构目标,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公交优先的出行方式,打造具备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昆明城市轨道交通远期(2035年)线网由12条普线和3条快线组成。其中,轨道普线包括1-12号线,主要覆盖和服务中心城的大中客运走廊,形成网络化服务。轨道快线主要服务都市区主要城镇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远期快线网包括R1-R3线三条快线,重点支撑了滇中新区与中心城形成多方向快速联系。在远期线网的基础上,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本次线网规划对远景进行了展望(包括R4-R6三条快线及2条区内线)。
 
  规划线网实施后,昆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中心城区45分钟通勤圈、都市区45分钟交通圈的出行时间目标;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占比将达到5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的比例将达到60%,届时将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交通体系格局。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昆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十四五”期间,昆明将实施综合交通“十大工程”,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滇中111公共出行圈”(昆明至滇中城市群主要城镇1小时城际圈、昆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实现1小时内民生交通圈)。目前,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正致力于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城市“内循环”,把昆明建设成通达全球、辐射区域、面向全国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为昆明当好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今年以来,一个个交通项目高效推进、一项项交通规划接连发布,昆明综合交通建设正在提速。
 
  细节彰显人性服务
 
  昆明地铁率先在西南地区实现了互联网支付扫码乘车服务,已实现线下实体卡11种、互联网支付13种支付方式,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目前,使用互联网支付出行占比已达70%。昆明地铁还以首期工程1号线、2号线火车北站为试点站,正在推进智慧客服、远程视频坐席、乘客引导一体化的智慧地铁搭建工作。
 
  设立“学雷锋服务站”、爱心母婴室、爱心休息区、“双语”服务热线、呼叫铃等爱心举措,让乘客出行有温度。推出昆明地铁综合查询平台,方便乘客获取地铁运营、换乘、票务等15项便民信息。全面提升地铁5G信号全覆盖,增强乘客互联网体验感。优化列车语音广播,为乘客提供简洁明了的导乘服务。发行“免费进站凭证”,优化了持证人群进站流程。推出线上线下一日票、三日票、七日票和计次卡等便民票种,发售团体票,开展积分兑换、打折、赠票、累计乘车等优惠活动。昆明地铁以“品牌胶囊店+特色亭棚+主题商铺+便捷自助”的经营方式,在地铁站内开发了便民自助设备、便民胶囊、便民亭棚、便民商铺、便民展览展示区等业态,为通勤路上的地铁乘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体验。在无障碍设施设置方面,为方便市民使用轮椅、推行婴儿车等乘客上下车,已在全线103座车站铺设230块无障碍渡板,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渡板”服务,全力提升运营服务。
 
  昆明地铁积极与公交集团合作,按照“公交接轨道,换乘零距离”思路,配合公交集团调整公交线路和停靠站点,第一阶段已在10个地铁站出入口设置“公交接驳招呼站”,后期不断推出新的接驳站,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联合公交集团共同打造“公交微循环”,目前已在机场前站、司家营站、大板桥站、珥季路站、五一路站等车站实施,方便乘客“零距离换乘”地铁公交。此外,为促进“地铁+非机动车”接驳,地铁站出入口周边基本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位,实现地铁与电动自行车的无缝衔接。
 
  目前,昆明轨道集团已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市民可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以及车站现场、服务热线等渠道反馈意见和建议,昆明轨道集团将根据乘客需求,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比如针对市民朋友提出的无障碍设施设置及标识标牌相关问题,运营公司已建立巡检——报修——修复闭环全过程维修机制,要求车站工作人员加强巡视,发现设施设备、标识标贴损坏等情况及时报修,维修人员及时到现场修复。
 
  重视资源开发,推动可持续发展
 
  昆明地铁积极探索借鉴香港地铁的成功盈利模式,以及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公共交通盈利策略,推动以地产反哺地铁公交,以期在大幅降低市政对公共交通投入,提高公交地铁公司独立生存能力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地铁公交票价,让公共交通回归城市公共属性。
 
  比如,为利用好昆明地铁沿线商业连接口,促进地下空间互联互通,积极对接连通企业,发挥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最大效益,提升商场与地铁的相互引流能力。同时以吸引客流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发地铁沿线的商业连接口项目,目前已开展商业连接口项目有五一路站顺城、东风广场站恒隆、白云路站同德广场、北辰站欣都龙城、驼峰街站万达广场等9项,6处与周边开通了功能连接通道。
 
  在资源开发方面,以“建轨道就是建城市”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TOD理念,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制定轨道资源项目发展计划,有效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引导、人口分布、土地及物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引导及推进作用。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着力推进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改善城市空间,带动片区经济发展,推动土地复合利用,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收益渠道,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着力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新生态,以公共交通融合城市发展为方向,坚持在构建全市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以建设交通一体化为目标,践行“交通换空间”的理念。一是持续深化研究,建设轨道交通沿线站点“P+R”(ParkandRide)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多层次、一体化、多元化”的换乘体系,在现有布设的11个临时停车场(600个泊位)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向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零换乘”目标迈进。二是充分挖掘轨道站点周边各类资源,促进地铁资源与市场之间“轨商融合”,打造紧凑、便捷、低碳的出行及生活方式,目前已开展商业连接口项目及功能连接通道15处。三是集中攻坚、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轨道产业链上下游多元化发展。搭建“央地合作平台”共同推动轨道沿线场站综合开发,大力推动福德村项目开发研究及建设,按照一体化规划、整体打造思路,以“城市更新+TOD”为契机及突破点,撬动经济发展。
 
  下一步,昆明地铁将进一步研究借鉴香港地铁以及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地铁的成功盈利模式,创新多样化营收策略,促进昆明地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