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轨落户中国存疑 温州否认率先立项
发布时间:2012-03-16 11:21:46 编辑:dongxue
本文摘要: 2012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份提案,引发了各方关于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下称空轨)能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讨论。 有媒体报道称,温州拟...
2012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份提案,引发了各方关于空中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下称空轨)能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讨论。
有媒体报道称,温州拟建设首条空轨运营线路,天津、上海、济南、合肥、洛阳和石家庄等城市也可能投入建设。但财新记者调查发现,所谓温州市率先立项之说并不属实,空轨在中国的商业前景也难以预料。
冯幸耕等2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建议,在适度发展地铁和轻轨的同时,开发空中资源、发展立体交通,推行空轨。冯幸耕是相声演员冯巩的姐姐,目前任民革中央委员、天津市河北区政协专职副主席。提案上署名的多名委员均来自天津。
公开资料显示,空轨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中等速度(时速40至50公里)交通工具,其列车车厢悬挂于架在半空的轨道之下。
提案称,空轨具有安全、快捷、环保、经济和美观的优点。它以地铁造价的五分之一,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占地少、无动迁、建设周期短、随着城市发展可移动变线。此技术已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运用多年,安全运行率达到100%。
提案还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铁道部原副部长国林,北京城建设计院轨道交通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铁克等专家学者,对空轨在国内大中城市采用进行了科学分析,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推广此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这并不是空轨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数位轨道交通界人士曾经在“H-Bahn空中轨道列车进入中国新闻发布会”上,对空轨给予肯定。
据称,H-Bahn是德文,其字义为悬挂式的单轨交通系统,由西门子研发,国际空列集团则买下了该系统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生产与建造的权利。国际空列集团全球总裁陈长桂在发布会上表示,已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三院)合作,并与南车集团旗下的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组织者还称,“浙江温州市已经立项,拟建设首条运营线路”。
2012年3月12日,温州市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对财新记者澄清,该市研究过空轨,但从未立项,立项之说是“国际空列集团为了推广空轨而对外宣传的”。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的市委领导对空轨有兴趣,市里在2011年上半年用了几个月时间调研,期间还远赴德国一探究竟。调研结果是,空轨运量小,不合算,“作为旅行线路是可以的,但作为主城区公共交通是有问题的”。
这位工作人员说,德国总共只有两条线,而且是区间线,一个在大学里面,一个是火车站到机场,最长只有十来公里,而且是1984年开通的,之后都没有发展。此外,“每公里造价1.5亿元人民币是按照技术已经消化成熟的来考虑。刚刚引进来的话,德国方面可能还会卡你,以后的运行和维修都很麻烦”。
“它这个项目是吹牛的。”该工作人员称。最终,空轨未在温州落地。另据媒体报道,合肥、上海、石家庄等城市目前也没有建设空轨的计划。
铁三院副总工程师黄桂兴对财新记者证实,温州的空轨项目确实没有立项,但铁三院从技术上作过初步论证,论证结果是“项目可行”。
“温州有两派,一派是想做轨道交通的,他们极力排斥这个系统”,黄桂兴说,“(空轨)在好多城市都是可行的,不光是在温州做可行性的推介,在其他城市也做,包括其他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城市。”
据他介绍,国际空列集团与铁三院确实签了合作意向书,有项目的话就推进,“现在也在合作,是松散式合作关系”。铁三院负责项目的整体功能定位,包括设计上的技术标准,国内市场需求的调研等。
车辆技术的消化吸收方则是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的合作意向比我们还要深一些,他们已经开始消化图纸,现在一有立项,马上就可以实施。”黄桂兴说。
黄桂兴承认,“不可比的是,地铁是大运量,空轨是低运量”。因此,使用空轨的前提是,地铁实在承受不了,再修地铁又没有空间,而地面的公共汽车占道很多,尾气排放很严重。空轨运力只有地铁的三分之一,如果放在北京的主干道,肯定不能用。但空轨的运力是公共汽车的1.5倍到2倍,这样比就有优势。
此外,他认为,空轨的修建时间和运营成本都要优于地铁。“北京的地铁一小时运力在四万三千人左右,一公里造价是10亿元左右,一亿元对应四千多人,而一亿元的空轨对应八千多人”。
“社会认知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是纯搞技术的,如果技术上不可行,也不会合作推广空轨项目。”黄桂兴说。
有媒体报道称,温州拟建设首条空轨运营线路,天津、上海、济南、合肥、洛阳和石家庄等城市也可能投入建设。但财新记者调查发现,所谓温州市率先立项之说并不属实,空轨在中国的商业前景也难以预料。
冯幸耕等23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建议,在适度发展地铁和轻轨的同时,开发空中资源、发展立体交通,推行空轨。冯幸耕是相声演员冯巩的姐姐,目前任民革中央委员、天津市河北区政协专职副主席。提案上署名的多名委员均来自天津。
公开资料显示,空轨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中等速度(时速40至50公里)交通工具,其列车车厢悬挂于架在半空的轨道之下。
提案称,空轨具有安全、快捷、环保、经济和美观的优点。它以地铁造价的五分之一,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占地少、无动迁、建设周期短、随着城市发展可移动变线。此技术已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运用多年,安全运行率达到100%。
提案还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铁道部原副部长国林,北京城建设计院轨道交通研究所总工程师王铁克等专家学者,对空轨在国内大中城市采用进行了科学分析,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推广此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这并不是空轨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数位轨道交通界人士曾经在“H-Bahn空中轨道列车进入中国新闻发布会”上,对空轨给予肯定。
据称,H-Bahn是德文,其字义为悬挂式的单轨交通系统,由西门子研发,国际空列集团则买下了该系统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生产与建造的权利。国际空列集团全球总裁陈长桂在发布会上表示,已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铁三院)合作,并与南车集团旗下的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组织者还称,“浙江温州市已经立项,拟建设首条运营线路”。
2012年3月12日,温州市发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对财新记者澄清,该市研究过空轨,但从未立项,立项之说是“国际空列集团为了推广空轨而对外宣传的”。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的市委领导对空轨有兴趣,市里在2011年上半年用了几个月时间调研,期间还远赴德国一探究竟。调研结果是,空轨运量小,不合算,“作为旅行线路是可以的,但作为主城区公共交通是有问题的”。
这位工作人员说,德国总共只有两条线,而且是区间线,一个在大学里面,一个是火车站到机场,最长只有十来公里,而且是1984年开通的,之后都没有发展。此外,“每公里造价1.5亿元人民币是按照技术已经消化成熟的来考虑。刚刚引进来的话,德国方面可能还会卡你,以后的运行和维修都很麻烦”。
“它这个项目是吹牛的。”该工作人员称。最终,空轨未在温州落地。另据媒体报道,合肥、上海、石家庄等城市目前也没有建设空轨的计划。
铁三院副总工程师黄桂兴对财新记者证实,温州的空轨项目确实没有立项,但铁三院从技术上作过初步论证,论证结果是“项目可行”。
“温州有两派,一派是想做轨道交通的,他们极力排斥这个系统”,黄桂兴说,“(空轨)在好多城市都是可行的,不光是在温州做可行性的推介,在其他城市也做,包括其他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城市。”
据他介绍,国际空列集团与铁三院确实签了合作意向书,有项目的话就推进,“现在也在合作,是松散式合作关系”。铁三院负责项目的整体功能定位,包括设计上的技术标准,国内市场需求的调研等。
车辆技术的消化吸收方则是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的合作意向比我们还要深一些,他们已经开始消化图纸,现在一有立项,马上就可以实施。”黄桂兴说。
黄桂兴承认,“不可比的是,地铁是大运量,空轨是低运量”。因此,使用空轨的前提是,地铁实在承受不了,再修地铁又没有空间,而地面的公共汽车占道很多,尾气排放很严重。空轨运力只有地铁的三分之一,如果放在北京的主干道,肯定不能用。但空轨的运力是公共汽车的1.5倍到2倍,这样比就有优势。
此外,他认为,空轨的修建时间和运营成本都要优于地铁。“北京的地铁一小时运力在四万三千人左右,一公里造价是10亿元左右,一亿元对应四千多人,而一亿元的空轨对应八千多人”。
“社会认知需要一段时间。我们是纯搞技术的,如果技术上不可行,也不会合作推广空轨项目。”黄桂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