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技术发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3-07-23 14:21:05 编辑:wwxianlong
本文摘要: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供电部副主任 王祖峰 截止2012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五万一千公里,占全路的里程52.3%。电气化铁路区...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供电部副主任 王祖峰
截止2012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五万一千公里,占全路的里程52.3%。电气化铁路区段完成的牵引任务量占全路的总运输量的73%。到去年底应该说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电气化铁路超过了50%,电气化铁路完成了铁路运输总量超过了铁路总量的50%。电气化铁路的运营里程达到了8000多公里,如果加上新开通的沪宁、沪航,达到了8500公里,应该说达到了世界第一位。铁路供电事业担负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速铁路大量投产运营以后,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供电质量和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应用铁路供电的监测检测技术。
供电检测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是提高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为保证高速无备用,运营环境恶劣的接入网及牵引供电设备,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提前预警,提前预防,动态掌握设备状态,提早诊断安全风险,应用先进的供电的监测检测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自2012年全路推进供电安全监测检测就是6C系统建设以来,去年底供电故障同比减少了1/3。例如2013年春运期间,通过已有的监测检测手段2C,1C等检,春运期间发现的315处威胁行车安全隐患和供电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的处置。
二是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对设备进行精简细修,很大程度必须依靠检测手段和检测数据,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增强维修作业的精准度,也可以自动记录整个维修过程的视频、音频资料,实现维修人员、维修过程、零部件设备的可塑性管理,作业结束可以对检修的设备进行确认。
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自动分析、系统分析、专家分析,可以更加科学的掌握设备运行规律,不断促进供电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应急处置方面,通过监测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动态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在故障情况下,能够通过视频和监测检测设备,达到快速的抢修和灵活的供电。
四是提高劳动组织效率。运用检测数据和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做好修前鉴定,优化作业组织和内容,增强设备维修的针对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同时,近几年来,随着新线大量的开通,供电设备成倍增加,专业人员不断减少,相对稀释。新线提前接入和各项施工任务量很大,造成了现场人员短缺,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检测和监测技术,来缓解人员压力紧张的问题。一方面提高智能自动化的分析水平,减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逐步淘汰人工步行的笨重的原来检修方法,减少现场的工作量和人员问题。
供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是技术前沿化。中国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技术的研发起步相对比较晚,这个大家知道建了高铁,才知道国外高铁的检测技术发展的比较快。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1C、2C、3C,包括了5C和6C逐步投产以后,我们的检测和监测水平应该说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超声波、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涡流、激光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得到了逐步的应用,但是现场的安全生产迫切需要对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借鉴国外以及电力、航天、航空、军队等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他们既有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尽快丰富和提升铁路供电检测监测手段。
二是数据的精确化。铁路进入高速时代以后,供电设备全面实现精细化检修,我们所提倡的高铁是精简细修,设备是精简细修,达到精简细修和精细化检修。原来的厘米级,现在要提升到毫米级,这就要求检测设备必须达到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那些不适应的检测设备将逐渐淘汰。
三是结果图像化。一图胜千言,检测结果图像化是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研发供电检测技术时,要积极使用可实时显示的成像技术,把各种检测数据和信息更好、更快、更直接的用图象显示出来,进一步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研判率。
四是操作智能化。我国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技术和装备,在分析智能化方面应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基础数据和图象分析仍然要靠人工进行,比如说CR录制了大量很珍贵的图像实时照片,但是这个图像的识别需要靠人工识别,需要相当的时间。那么因此实现多个系统和实现我们的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铁路是一个大的联动机,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各种检测技术的系统不断的应用,最终它一定要纳入一个统一的、智能的信息管理平台。所以开发引进和运用供电检测技术和监测技术的时候,必须要统筹考虑整体的技术平台要求,以及软硬件匹配和接口的匹配。
五是应用简便化,便捷化。简单易学可以最大限制的防治误操作,可以提高企业的荣誉度,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在使用当中就是相对的这些检测监测技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轻有的重,研发技术装备,努力把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安装的复杂简单化。比如装在机车的2C一定要简单化,那么大的体积装了2C动车司机前面进行检测,有的时候相当困难。另外在铁路设备加装的检测设备考虑和既有的设备安全检测,在研发检测和监测技术上,请各位专家努力做到体积小、重量轻、耐用、寿命长。
如何推动供电检测技术的发展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2012年铁道部发布了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的总体方案,这是铁云136号文大家清楚。提出了6C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是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系统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统一的规范安排各铁路局按照步骤,有层次的推进实时的相关工作,逐步形成了终点监测,定点监测,在线监控,动态巡检等多种形式的相互互补交叉的检测体系。下一步总公司还要结合发展需要,制定更为全面的供电检测监测的顶层设计的规范标准,统一搭建管理平台,统一技术规格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验收标准,形成具有开放式的架构,硬件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供电综合监测检测体系。
二是抓好应用与推广。总公司通过重点督办,专项检查,召开现场推进会的方式,指导督促各铁路局加快与确定项目的推进力度,在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各铁路局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建设规划,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在逐步推进的基础上,组织重点突破,做到总体有规划,推进有计划,阶段有变化,每个月通报有进度,确保推广运用工作的快速实现。
三是抓好改进完善工作。对已经投入的使用检测装备,结合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功能完善,综合集成,深度开发,努力做到数据集中,信息共享,软硬件兼容,不断优化和改进检测技术装置的性能和运行质量。另一个方面是要探索引进物联网、云技术等前沿技术,搭建综合智能信息系统的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的综合运用分析,做到数据动态传输更新,信息综合分析共享,计时智能判断和预警,铁路总公司掌握了相关情况,及时通过不同形式,比如说通报,推介会、现场会各种方式来推进和完善供电检测监测装置的应用。
四是抓好科研攻关。各个铁路局和各研发单位,各高等院校加强交流沟通,密切配合,建立和形成完整的研发机制,达到在有限的人员,有限的时间之内,达到效率最大化,减少重复投入,减少同一项目多人、多单位同时研发的浪费现象,争取各单位能够合作共赢。
最后,我们衷心地希望产学研用各方面的人才共同携手,为电气化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谢谢。
供电检测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是提高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为保证高速无备用,运营环境恶劣的接入网及牵引供电设备,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提前预警,提前预防,动态掌握设备状态,提早诊断安全风险,应用先进的供电的监测检测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自2012年全路推进供电安全监测检测就是6C系统建设以来,去年底供电故障同比减少了1/3。例如2013年春运期间,通过已有的监测检测手段2C,1C等检,春运期间发现的315处威胁行车安全隐患和供电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的处置。
二是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对设备进行精简细修,很大程度必须依靠检测手段和检测数据,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增强维修作业的精准度,也可以自动记录整个维修过程的视频、音频资料,实现维修人员、维修过程、零部件设备的可塑性管理,作业结束可以对检修的设备进行确认。
三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监测数据为依据,通过自动分析、系统分析、专家分析,可以更加科学的掌握设备运行规律,不断促进供电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应急处置方面,通过监测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动态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在故障情况下,能够通过视频和监测检测设备,达到快速的抢修和灵活的供电。
四是提高劳动组织效率。运用检测数据和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做好修前鉴定,优化作业组织和内容,增强设备维修的针对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同时,近几年来,随着新线大量的开通,供电设备成倍增加,专业人员不断减少,相对稀释。新线提前接入和各项施工任务量很大,造成了现场人员短缺,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检测和监测技术,来缓解人员压力紧张的问题。一方面提高智能自动化的分析水平,减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逐步淘汰人工步行的笨重的原来检修方法,减少现场的工作量和人员问题。
供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是技术前沿化。中国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技术的研发起步相对比较晚,这个大家知道建了高铁,才知道国外高铁的检测技术发展的比较快。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1C、2C、3C,包括了5C和6C逐步投产以后,我们的检测和监测水平应该说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超声波、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涡流、激光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技术得到了逐步的应用,但是现场的安全生产迫切需要对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借鉴国外以及电力、航天、航空、军队等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他们既有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尽快丰富和提升铁路供电检测监测手段。
二是数据的精确化。铁路进入高速时代以后,供电设备全面实现精细化检修,我们所提倡的高铁是精简细修,设备是精简细修,达到精简细修和精细化检修。原来的厘米级,现在要提升到毫米级,这就要求检测设备必须达到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那些不适应的检测设备将逐渐淘汰。
三是结果图像化。一图胜千言,检测结果图像化是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研发供电检测技术时,要积极使用可实时显示的成像技术,把各种检测数据和信息更好、更快、更直接的用图象显示出来,进一步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研判率。
四是操作智能化。我国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技术和装备,在分析智能化方面应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基础数据和图象分析仍然要靠人工进行,比如说CR录制了大量很珍贵的图像实时照片,但是这个图像的识别需要靠人工识别,需要相当的时间。那么因此实现多个系统和实现我们的检测系统的智能化,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铁路是一个大的联动机,各个生产环节紧密相连,各种检测技术的系统不断的应用,最终它一定要纳入一个统一的、智能的信息管理平台。所以开发引进和运用供电检测技术和监测技术的时候,必须要统筹考虑整体的技术平台要求,以及软硬件匹配和接口的匹配。
五是应用简便化,便捷化。简单易学可以最大限制的防治误操作,可以提高企业的荣誉度,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在使用当中就是相对的这些检测监测技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轻有的重,研发技术装备,努力把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安装的复杂简单化。比如装在机车的2C一定要简单化,那么大的体积装了2C动车司机前面进行检测,有的时候相当困难。另外在铁路设备加装的检测设备考虑和既有的设备安全检测,在研发检测和监测技术上,请各位专家努力做到体积小、重量轻、耐用、寿命长。
如何推动供电检测技术的发展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2012年铁道部发布了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的总体方案,这是铁云136号文大家清楚。提出了6C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是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系统的纲领性文件。通过统一的规范安排各铁路局按照步骤,有层次的推进实时的相关工作,逐步形成了终点监测,定点监测,在线监控,动态巡检等多种形式的相互互补交叉的检测体系。下一步总公司还要结合发展需要,制定更为全面的供电检测监测的顶层设计的规范标准,统一搭建管理平台,统一技术规格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验收标准,形成具有开放式的架构,硬件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供电综合监测检测体系。
二是抓好应用与推广。总公司通过重点督办,专项检查,召开现场推进会的方式,指导督促各铁路局加快与确定项目的推进力度,在电气化铁路供电检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各铁路局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建设规划,健全组织,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在逐步推进的基础上,组织重点突破,做到总体有规划,推进有计划,阶段有变化,每个月通报有进度,确保推广运用工作的快速实现。
三是抓好改进完善工作。对已经投入的使用检测装备,结合实际需要不断进行功能完善,综合集成,深度开发,努力做到数据集中,信息共享,软硬件兼容,不断优化和改进检测技术装置的性能和运行质量。另一个方面是要探索引进物联网、云技术等前沿技术,搭建综合智能信息系统的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数据的综合运用分析,做到数据动态传输更新,信息综合分析共享,计时智能判断和预警,铁路总公司掌握了相关情况,及时通过不同形式,比如说通报,推介会、现场会各种方式来推进和完善供电检测监测装置的应用。
四是抓好科研攻关。各个铁路局和各研发单位,各高等院校加强交流沟通,密切配合,建立和形成完整的研发机制,达到在有限的人员,有限的时间之内,达到效率最大化,减少重复投入,减少同一项目多人、多单位同时研发的浪费现象,争取各单位能够合作共赢。
最后,我们衷心地希望产学研用各方面的人才共同携手,为电气化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