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
发布时间:2014-04-29 14:38:50 编辑:wwxianlong
本文摘要:——天津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李竹
——天津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李竹
天津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李竹
我是天津来的,最近天津有两个热门的词语,一个叫京津冀一体化,这也是最近刚刚提出来的,我的感觉一体化首先是从物理上来说要想能够达到真正的目标,首先是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和交通体系的完善,所以说现在整个天津市也正在研究这个课题今天上午提到了很多关于整个交通模式问题,现在我们都在研究到底是用快速的、用250公里以上的,一百多公里的、几十公里的运行速度等等也都是目前我们天津还在研究过程中,这是我要说的一个关健词。
另外一个关健词,在天津就是雾霾,我想这个京津冀一体化也是京津冀一体雾霾,也有这么一个关健词。雾霾跟咱们今天轨道交通主题有什么关系?我想从天津我的感受一步步说下来就是有了雾霾就有限行,现在天津的双线是刚刚实行大概3个月左右,限行限购。延伸到咱们快速的中心城区的交通来说,现在给我们的直接的感觉就是天津现在轨道交通尤其是针对要解决中心城区最大客流线路的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现在在往上提升,因为天津从地铁的建设来说启动比较早,但是速度很慢,这是在全国都有共识的。所以好多同行说天津对于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是最好的,反过来说就是因为建的太慢了所以拆得少,这也是个后发优势,就是这些东西真正能够保留下来。上午一个同行也提到青岛在轨道交通引入文化,现在是天津目前正在研究的重点课题,在保留的基础上还要把文化元素、文化氛围引入到地下,这也是我们以后建设的一个方向。原来天津建的很多条线路把原来的在中心城市的相对外围区域就是人随车走,大体上是这么个思路,希望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带动周边土地的价值升高和开发利用,能够把土地经济发扬光大,是这么个思路,近期要有改变了,就是真正的车随人走,哪儿人多先建哪条线,这都是从雾霾话题引起的,这儿只是做个铺垫。今天我要给各位汇报的是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因为今天的内容跟大的主题并不是特别的契合,所以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尽量以图片的方式给大家展示一下,其实我个人认为天津的地下空间开发从理念到建设没有什么特别新鲜或者值得能够拿得出手的,只能是把我们的现状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一下,希望跟同行有所交流和共享。
一、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图)这是在天津7047工程,也就是天津地铁1号线的前身,这是那个年代的。
天津整个中心城区的外环线以外的面积是334平方公里,还包括一部分水域等等,这也是从规划那儿拿到的道路下的空间是62平方公里,地块内的地下空间资源是263平方公里,但是我觉得这个数还是有些问题,因为很多区域不能拆掉了建地下空间。
目前的现状天津的地下空间大概有1437处,大概1530万平方米,其中人防是291万,在这个里面主要的空间还是以地下车库为主,另外服务设施还是相对比较少,只有5%,混合功能大概是19%,市政其他的是2%,是这么一个比例关系。现在天津的轨道交通已经通车的是134公里,到2020年达到345公里,现在目前已经通车的叫1、2、3、9,正在建设的是5、6,今年还要启动建设的两条线是4号线和10号线,可能明年初还要启动7、8、11,我一直认为天津现在建的比较多,但是近期比较快,但是今天跟大家一交流感觉天津还是比较慢的。
二、天津市政策、规划特点
在地下空间这个项目里面,天津在2008年左右就出台了一个天津市地下空间的管理条例,这是一个政策法规方面的,它的特点就是建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思维上,将地下空间作为城市三位发展的一个纬度,这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另外天津水文地质跟沿海地区都差不多,天津尤其海流互相交互,地下水位影响更大。
另外在天津市对于地下车库就是私家车还有非机动车的配建指标应该是比较高的,这也是跟机动车的发展有关联性的。另外在去年,天津市建委出台了跟配建指标相关联的,就是凡是在跟周边公共交通尤其地铁比较发达的这个配建指标是可以打折的,另外在最近天津市在做的一个叫地下限行工程的规划管理办法,现在也正在征求意见,主要是地铁也算一项,包括高等高电压、高压力的燃气、电力管线等等,这个在做一个规划方面的办法,这个对咱们整个地下空间发展有支撑作用。
三、案例分析
下面我就简单演示几个案例,有一个天津站的交通枢纽,天津站也是在天津市圆圈里面圆点的位置,也是天津市比较重要的城市节点,它还保留了原来的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些,比如老的站房,其实这个站房并不老,所以这个是保留的。从地下空间来说,它主要集中的交通节点还是在后广场,因为前广场要保留原来老的建筑,大体上就是后广场集中了铁路、轨道交通的三条线加上长途包括公交车场、私家车停车场包括出租车的落客区等等综合在一起的地下交通中心。地面就是市政道路和地面广场,地下一层是公共交通层,将铁路、长途客运包括其他的连成一体,地下层二主要是轨道交通的站厅,地下三和地下四层是轨道交通的站台,有三条线。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天津西站,它也是京沪高速五大枢纽站之一,大概用了两年时间建成。这个西站是天津市另外的中心城区的大型的公共交通枢纽,它的规模还要超过了天津站,整个站房就是22万平米,比北京南还多了一个站台。为什么?因为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比它建得晚就必须多一点,另外它的区域位置是在天津市从城市规划说是在城市的副中心,也是我们副中心的龙头项目,它的整体平面上是按照南北广场的布局,铁路采取的是上进下出的客流组织模式,整个站房是在中间,天津市配套的广场包括其他的交通方式都是在两端,它是完全新建的,不是说有一个改造,原来有个老站房,老站房是百年建筑,这个是平移到一侧,这还是保留的,这是值得欣慰的一点。
四、发展趋势
从地面交通来说,可能相对比较大的亮点在于天津站是对就站的改造,所以所谓的小汽车的引入并没有像北京南直接引入到高架桥,它是在地面解决,西站解决了这个问题,要说更进一步的比北京南有一点优势的就是它的交通、跟天津市的快速路的系统是连接的,进到外环线以后要想到西站不用通过任何一个红绿灯一直可以把人送到车站的候车厅附近,这是一个特点。
北广场是没有轨道交通,圆形的是一个站前平台,相当于高架了,地面有公交,地下有道路,包括有配建的停车场还有地下的出租车。另外一个就是现在正在建的天津机场的地下交通中心,天津有一个机场有T1航站楼,目前在建的是T2航站楼,规划中还有T3,站前广场是一次建成的,包括地下配套的交通中心,这个交通中心引入了地铁的2号线还有京津城际铁路机场的支线,把铁路、地铁同步引入机场,而且以后从地铁包括铁路都是通过地下的公共通道走的,不用通过地面,地面整个是形成一个立体的人行车流组织。
在我们地铁的6号线沿线有多个车站关于所谓地铁+物业的模式,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香港的理念采取的一种试探,但是从国内来说目前我们建的感受还不颇深,这几个都不同,有开发商的一种方式,没开发商的一种方式,包括政策、土地很多方面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现在也在逐步的走,不是很顺利。当然要说具体物业跟地铁的连接方式就这么几种。
目前正在规划的天津市的文化中心广场,这个是我们现在已经建成的天津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都在这个区域,这已经是地面建成的。另外整个区域来说,尤其解放南路这一侧是目前规划的CBD,现在正在拆迁过程中,从空间规划,它的地下空间主要是怎么考虑把地块内的私有的地下空间和公共的地下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性的连接,大体上最终的成果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布局,叫两横一纵一环,这个都是地下的步行街的系统,它的周边结合步行系统还设置了一部分公共商业,这是目前在规划层面基本形成的,它的周边有很多的地铁站,这是6号线的几个车站,可以看出来整个步行系统和整个地铁站基本上都在一个轴线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