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专题 > 中国铁路建设与创新 > 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发布时间:2014-09-27 15:23:47 编辑:guoxining
本文摘要: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中共铁道部党组关于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决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实现我国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与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战略选择。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确定,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
 
  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具有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运量大、全天候的比较优势,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党的十六大以来,铁道部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并全面推进以"运能充足、装备先进、安全可靠、管理科学、节能环保、服务优质、内部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和谐铁路建设,不断提高铁路自主创新能力,运输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成功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青藏铁路,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国高原铁路建设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时速200公里提速技术体系,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了世界铁路先进水平;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技术平台;大秦线成功开行了万吨重载单元列车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掌握了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我国铁路已经基本具备修建和管理客运专线的能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走中国铁路特色的技术创新道路,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可靠的运输服务保障。
 
  二、推进铁路技术创新,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
 
  铁路技术创新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建设创新型铁路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紧密围绕和谐铁路建设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壮大铁路科技人才队伍,完善铁路创新体系,使铁路技术整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加快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实现铁路技术创新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铁路科技发展的目标:一是建立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成套技术体系。系统掌握客运专线工程建设技术、牵引供电技术、通信信号技术、运营调度技术、旅客服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综合维修技术。二是建立我国铁路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的技术体系。在掌握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完成时速300至350公里动车组的开发以及卧车、餐车、行李车等产品的开发,形成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打造中国铁路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系列产品。三是系统完善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成套技术体系。完善既有线提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提速持续安全稳定。在提速主要干线实现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时速120公里货车、双层集装箱列车共线运行,列车最小追踪间隔5分钟。四是系统掌握重载运输成套技术。研究制订重载货车技术标准,开发轴重25吨及以上的新型重载货车及载重100吨的专用货车。加快既有货车技术升级。在主要煤运通道开行万吨重载、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掌握开行3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技术。五是建立我国高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深化完善高原冻土工程技术,系统掌握高原铁路运营安全监控、保障技术,建立并完善高原铁路技术标准。六是建成功能完善的铁路信息系统。以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为重点,深入推进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实施。七是加快构建铁路安全技术体系。掌握综合检测技术、安全监测技术、安全评估技术、灾害预警技术、应急救援技术。八是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铁路节能环保的科技水平。九是整合铁路行业科技资源,加强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十是培养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批专家和创新团队,在铁路基础理论和铁路应用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全面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
 
  以铁路工程技术、运营安全技术为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要高度重视客运专线建设的原始创新,通过科技攻关和试验,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客运专线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等基础工程的技术难题。
 
  根据铁路发展实际,加强国外与国内先进技术装备、新技术装备与既有技术装备、不同专业技术装备间的有机融合,迅速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形成适应铁路发展需要的新产品、新产业。
 
  结合动车组、大功率机车核心技术和主要配套技术的消化吸收,大力推进再创新,构建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先进的技术体系;依托客运专线建设和引进的相关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构建我国客运专线运输调度指挥、工务工程和铁路通信信号系统技术体系。
 
  三、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铁路创新体系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继续推进铁路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铁道部的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为全面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铁道部的政府主导作用。要加强铁路科技宏观管理,密切跟踪世界铁路科技发展趋势,制定铁路科技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确定铁路行业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领域,组织开展自主创新,引领铁路科技发展。要优化整合铁路科技资源,树立大科研观念,以需求为牵引,以工程为依托,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统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形成科技发展整体优势。要通过政府采购和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投入等方式,引导和支持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加快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的步伐。要紧紧围绕运输和建设的重大需求,统一安排技术创新的重点课题,统一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统一协调科研资金和资源整合,统一应用自主创新成果,统一管理铁路技术专利。
 
  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企业作为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应用主体的作用。对于铁路重大项目,铁路运输企业要围绕运输生产需要,在铁道部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创新成果的应用。运输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化运输企业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运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铁路装备制造和设计施工企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铁路装备制造和设计施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力量,积极承担铁道部的重大科研项目,在重点领域加强研发工作,掌握核心技术,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为铁路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设计施工技术。支持铁路装备制造和设计施工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建立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铁路自主创新力量。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铁路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铁科院要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跟踪世界铁路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围绕铁路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课题,积极承担重大项目,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把铁科院建成服务铁路改革发展的研发基地,铁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创新基地,铁路重大项目系统集成、综合试验基地,铁路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综合检测、安全评估基地。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铁路自主创新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大力支持高等院校开展铁路基础和应用研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合理利用科研资源,形成创新的整体合力。
 
  发展铁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培育和发展铁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促进铁路科技评价、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转让等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制定配套措施,激励自主创新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结合铁路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物质条件。铁道部和铁路运输企业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铁道部科技投入主要用于铁路行业重要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试验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研究工作。铁路运输企业科技投入主要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项目。要积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铁路技术创新的支持,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向铁路科技研究开发领域。
 
  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铁路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结合客运专线、技术装备现代化等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科技计划,不断改进培训制度、内容和方法,进行分类分层培训,提高人才创新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开发、技术难题攻关、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造就具有世界水平的一批铁路专家。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聘用制;从铁路行业特点出发,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和人才评价方式,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各类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为取向,收入分配向重点、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技术、专利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或实行期权和股权激励。要采取多种方式,面向国内外,积极引进高速、重载、安全、信息等新技术方面的急需人才,通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科技咨询、培训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智力。
 
  要加强科技奖励工作力度。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铁路重大工程项目,对在铁路技术创新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大对先进技术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引进技术的知识产权;要研究制定我国铁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铁道部要加强对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的指导与协调,支持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形成以我为主的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和谐铁路建设而努力奋斗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大事抓紧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提高铁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的建设,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不断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带头学科学、用科学,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制定、协调服务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领导最重要的是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铁路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有关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要求,结合铁路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或实施细则,并根据发展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
 
  提高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需要全路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在全路加大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与普及力度,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使全路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学会、协会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全路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铁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来,不断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