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专题 > 活跃在铁路干线上的抗日力量 > 抗战时期的湘桂铁路

抗战时期的湘桂铁路

发布时间:2015-09-01 16:24:54 编辑:guoxining
本文摘要:广西境内铁路始建于1935年。在民国时期修建有:来合地方铁路(米轨铁路),湘桂铁路衡来段(湖南省衡阳至来宾),黔桂铁路,大湾支线。

 

抗战时期的湘桂铁路


  广西境内铁路始建于1935年。在民国时期修建有:来合地方铁路(米轨铁路),湘桂铁路衡来段(湖南省衡阳至来宾),黔桂铁路,大湾支线。


  1936年南京政府公布建筑铁路五年计划,拟建铁路8000公里,偏重在西北、西南,湘桂铁路为其中之一。当年3月16日交通部长张嘉璈来广西商谈修铁路问题,因蒋、桂矛盾正在激化,谈判未果。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后,广西省府派秘书长麦焕章赴南京要求修筑湘桂铁路,谈判进入具体阶段,确定线路从粤汉铁路中站衡阳起,到广西省会桂林止,估计需款3600万国币,南京政府负担一半,用以购买车辆、钢材、机械;湖南、广西各负担1/4,以土地、人工、枕木作股。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军事需要加速湘桂铁路的施工,交通部成立湘桂铁路工程局,以凌鸿勋为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全线工程。


  湘桂铁路全州至桂林段


  湘桂铁路从衡阳到桂林,全长375公里,在湖南境内208公里,由湖南负责;在广西境内从全州的黄土井到桂林,长167公里,由广西负责。1937年9月16日,成立桂段路工管理处,省建设厅长陈雄兼处长,蒋继伊和桂林民团副指挥为副处长,负责征调民工建筑路基,征用土地,采集枕木。先后征调临桂、灵川、兴安、全县、资源、灌阳、龙胜、义宁、百寿、永福、阳朔11县民工17.78万多人,平均每人劳动40天。近路的县,征调壮丁总数的50%至80%,离路线远的征调10%至50%。工管处把所需工额分配到各应征各县。县设立征工处,由县长兼主任,县民团副司令和地方绅士各1人为副主任,办理本县的征工事宜,并由一名副主任带队到工地负责管理。征工办法是在应征区内18--45岁的壮丁中抽签,中者即去。路工以65人编为一组,由带队的街、村长当组长;10组为一队,由带队的乡、镇长为队长。队长日领桂币1.2元,组长0.8元,民工0.4元,除伙食外,所剩无几。当时广大民众为抗战修路,有力出力,都乐意应征。


  桂北盛产杉树,在湘江、漓江上游各县征集铁路枕木和电焊木,各种规格木料都规定有价格,但抗战后物价上涨,国币贬值,拥有杉树的民众认识到国防需要,有物出物,吃亏也踊跃应征。 该路段于1937年10月11开工,事属创举,材料困难,有些复杂工程短期不能完成者,以便桥、便道代替。全线有25座大桥,上部多为临时便桥。国民政府又把当时兴建中的湘黔铁路停建,将其全部钢轨材料移筑湘桂铁路。另一部分钢轨器材由香港进口,或经粤旱铁路运到衡阳,或取道西江运至梧州转桂林,南北两头同时铺轨。由于全体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齐心合力,1938年9月28日衡阳--桂林段全线通车,时间不到一年,开创了旧中国筑铁路的最快记录,也开创了征工筑铁路的先例。


  衡桂段最后结算用去国币5186万元,由国民政府拨款2042万,拨材料折价2313万元,湖南分担477万元,广西分担354万元。广西负担的路款在省内发行铁路公债解决,殷商富室本着"有钱出钱"的原则,都乐意出钱。


  湘桂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杜镇远


  杜镇远,被誉为"我国铁路的伟大建设者",是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巨擘,赤诚的爱国者。其生平事迹,在《中国工程名人录》、《中华铁路史》、《湖北省志》都有记述。杜镇远,字建勋,1889年10月2日生于湖北秭归县新滩镇下滩沱一杜姓书香人家。1910年进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后改名唐山交通大学)专攻土木工程。毕业后任宜渝险滩工程处工程师、京奉铁路实习工程师等。1919年赴美就读康乃尔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美任职,1924年受派率组赴加、英、法、意、瑞(士)、比、德、苏诸国考察铁路工程。1926年回国,1928年12月为浙赣铁路考察选线,此后数十年奔忙于铁路工地。


  杜镇远数十年主持修建了3600公里的铁路、600公里公路。1929年2月,浙江省决定建筑通往江西的杭江铁路。杜镇远于3月1日任筹备处主任,6月1日任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由于耗资过巨,几经变更,1930年2月决定改建成轻便铁路,长336公里。工程分为两段,1932年4月江兰段通车,1933年12月全线贯通。国人盛赞这是继詹天佑自建京张铁路之后的第二条国人自建铁路。1934年5月成立浙赣铁路局,杜镇远任局长兼总工程师。7月开工,1936年1月部分通车,1937年9月竣工通车,对于抗战初期抢运兵员和难民以及军需物资,贡献巨大。上海"八.一三"战事后,急需修一条通向后方的铁路--湘桂铁路。杜镇远又任湘桂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他不畏艰险,组织数十万人冒着日机轰炸,一秋冬就完成路基,1938年9月全线通车。抗战后期,杜镇远主持兴建了从西昌到云南的西祥公路。1945年8月他任交通部广东区特派员,主持重建了千里粤汉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他通过龙云接洽,1950年举家回到北京,在陈云、薄一波等领导同志关怀下,任职于铁道部,为新中国铁路事业做出贡献。1957年后蒙冤受屈,1961年12月悄然去世。1979年12月27日,铁道部党组予以恢复名誉,骨灰安放于八宝山公墓。 杜镇远主持修建的湘桂铁路是在抗日过程中抢修的。当时的情况是上海"八.一三"战事后,急需修一条通向后方的铁路--湘桂铁路。受命于危难之间的杜镇远又负责抢修湘桂(林)铁路衡阳至桂林段。


  杜镇远到任后,首先充分了解当地的资金、资源情况,之后,他立即促成了铁道部与湘、桂二省合作:由二省政府供给枕木、电杆、路线内所需土地,以及土石方工程所需要的民工,而其余所用的工款、料款及各项费用,则分配到各地方负担。此明智之举有效地避免了资源匮乏对修筑铁路的限制。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杜镇远亲自勘测并选定走祁东、东安路线,这样就避免修建两座湘江大桥。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他不畏艰险,组织数十万人冒着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仅仅花了秋冬两季的时间就完成路基。1937年9月,长361公里衡桂段举行开工典礼。施工中,杜镇远仍沿用了"分段施工"的思想,将全线分为10个工段,局内工程技术人员下派到各个工段指导施工。该段一共征集民工25万余人,一个冬季就基本完成了全部土石方工程,1938年9月全线通车。


  湘桂铁路创造了每天筑路1公里之记录、"中央与地方合资"、"技术队伍同民工结合"的办法均前所未有。当时,抗战形式紧迫,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所有军工器材及难民、物资,均经湘桂线撤往西南大后方,抢筑的湘桂铁路立即投入运营,发挥了巨大作用 。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