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专题 > 中国高铁让“中国制造”的足迹遍布全球 > 走向世界,规划高铁布局全球

走向世界,规划高铁布局全球

发布时间:2015-10-28 15:07:18 编辑:guoxining
本文摘要: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高铁外交”的热度不断升温。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欧洲和非洲时,都曾大力推介高铁和中国设备。
 
  近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高铁外交”的热度不断升温。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欧洲和非洲时,都曾大力推介高铁和中国设备。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表示,高铁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可以改变整个21世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一项战略产业。那么,中国高铁的全球路线图该如何规划,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又在哪里?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高铁“走出去”又需要建立怎样的协调机制?
 
  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李克强同卡梅伦会谈时表示,两国应打造核电、高铁等基础设施合作亮点。卡梅伦表示,英方愿与中方深化高铁领域合作。当天,“高铁”写入了中英联合声明。李克强总理被外界誉为高铁“超级推销员”,在他就任总理后的5次外访中,有4次都专门提及高铁。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中国“高铁规划战略”布局全球
 
  中国规划中的高铁布局遍布世界。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透露,中国正在和二三十个国家洽谈高铁的合作。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次年,铁道部针对不同国家成立了十几个工作小组,这一战略正式开始运作。2009年,中国已确定周边三条高铁规划战略——中亚高铁、欧亚高铁和泛亚高铁,其中有两条都辐射到欧洲。中亚高铁与古老的“丝绸之路”重合,取道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过伊朗,再到土耳其,最后抵达德国。《南方周末》此前披露,计划中的欧亚高铁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两支,一支入哈萨克斯坦,另一支遥指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之后进入中国境内的满洲里。不过,欧亚高铁和中亚高铁目前都未完全谈妥。
 
  其实,中国的“高铁战略”早就瞄准欧洲。去年和今年,李克强在出访欧洲时,都曾大力推销高铁和中国设备。中国前驻瑞典大使陈明明表示,欧洲的很多铁路老化陈旧,需要更新,除了法国和德国以外,基本都比中国落后。向欧洲成套输出高铁设备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在欧洲,德国和法国是中国高铁的竞争对手,不过这两个国家没有中国融资能力强,设备也比中国高铁的价格贵。
 
  另外一条泛亚铁路,是覆盖东南亚地区的高铁网络。泛亚铁路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由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泛亚高铁今年6月就要开工,从云南西部钻山建一条长约30公里的隧道通往缅甸,再从缅甸向东,伸出一条支线去往泰国,另一条主线则经由老挝、越南、马来西亚通往新加坡。这条高铁线将成为我国通往东南亚诸国的一条便捷通道。
 
  王梦恕告诉记者,目前欧亚高铁和中亚高铁国内段或已开工,或正在推动,境外线路如何建设则处于谈判期。就经由北线去往西欧的欧亚高铁而言,由于需要经过俄罗斯,中方主张采用国际上通行的1435毫米标准轨道,但俄罗斯铁路网一直采用迥异于国际标准的1524毫米宽轨,接驳上尚未谈妥。
 
  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宏伟蓝图中的一项,是要让乘客在短短两天内从伦敦君王十字火车站抵达北京,再驶往新加坡,同时还能去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对上述高铁线路都进行了勘探和规划,现在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谈。我们坚持用中国的高铁标准,谈妥的国家就开工。比如乌兹别克斯坦的隧道已经开始挖掘,泛亚铁路从大理到缅甸的路段很快就要开工。
 
  而在更远的未来,中方有意与俄加美合作,建设一条横跨白令海峡,长达上万公里的高铁,连接亚美两个大洲。王梦恕介绍,这条铁路将从中国的东北出发一路往北,经西伯利亚抵达白令海峡,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过太平洋,抵达阿拉斯加,再从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终抵达美国。“现在已经在谈,这也是俄罗斯好多年的想法。”王梦恕提到,修建铁路穿过白令海峡需要建设大约200公里的隧道,这一海底隧道技术在福建通往台湾的高铁隧道中也会应用,从技术上来说现在已经具备条件。这条铁路也仍将采取中方出技术、出资金建设,与途经国家置换资源的方式推进,目前这一规划正在商讨中。王梦恕说,这一线路初步估算约1.3万公里,如果建成,中国到美国将可以不再必须乘坐飞机,乘坐高铁可以观看沿途多国风光,按照350公里/小时的设计速度,旅客乘坐高铁有望不到两天即可抵达美国。
 
  据了解,铁路输出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属于单纯的货物贸易;第二个层次是铁路系统的出口,即不仅仅提供机车、车厢、信号系统等设备,而且铺设整条铁路,属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王梦恕说,“我们当然希望是整个铁路系统的输出,因为中国高铁不仅是设备上,在土木工程方面具备了足够的优势,希望欧洲都用中国的高铁,将整个南北欧联结起来。”
 
  数据显示,若仅计算铁路铺设订单及列车订单,国内企业今年以来获得的海外铁路类订单已经超过千亿元,而这一数字在下半年有望继续刷新。业内普遍认为,以城轨、高铁为代表的铁路投资将再掀高潮。
 
  事实上,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去年下半年以来,所签铁路订单中城轨、高铁类增速明显。尤其是去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高铁“走出去”战略,在中泰、中匈塞高铁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仅自今年以来,中国北车签订的涉外高铁、城轨等各类铁路项目总额高达120亿元左右,中国南车签订的同类涉外铁路项目则高达165亿元,包括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诸多国家。6月24日,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同马其顿国家铁路公司签署购销合同,将向后者出口6列内燃、电动车组。5月份,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签订了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该线路全长折算单线里程1385公里,合同金额高达807.79亿元。
 
  高铁“走出去”:世界的召唤与中国的期待
 
  中国高铁的全球布局绝不是“拍脑袋”的想法,而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巨大工程,让中国和世界更加“水乳相融”。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已经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的方向让中央选取了和以往迥然不同的“微刺激”方案,高铁的“走出去”则成了刺激经济复苏、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撒手锏”。以当今的眼光来看,中国高铁的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加上中国的高铁里程和跨越的范围之广,世界其他国家都无法相比,而相对低廉的制造价格,又为高铁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尚在缓慢复苏,欧债危机对于欧洲的经济而言仍然“余波尚存”,而中东政治局势仍然处于不稳定的动荡态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实施“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政策,主导TPP和TTIP,试图重掌全球地缘政治优势和经贸优势。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教授认为,高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出来的唯一可以改变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战略产业,它有可能在不断恶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为中国提供新的选择。中国最终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这一具体过程来实现。
 
  众所周知,高铁的建设是非常昂贵的。如果中国能够提供融资的话,加上其在技术上的优势,这就为中国高铁竞争提供了关键优势。而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这为中国高铁在全球争取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其实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繁荣”。据悉,这些跨国高铁的建设由中方出资金和技术,在此过程中,中方会与相关国家洽谈,用修建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比如中亚的天然气。
 
  高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向西开放紧密结合会,打通经中亚、南亚通往中东、欧洲甚至非洲的陆上通道,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把各国的利益进行捆绑、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缘政治的冲突。
 
  以泛亚高铁为例,它修建的目的就是要打通中南亚的交通要道,成为云南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互惠互利的重要运输工具。跨境高铁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往来和交流,还带动了铁路两边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在铁路两旁购房、开设各种营业场所,对经济的促进显有成效。泛亚高铁缅甸段,昆明是它的起点。昆明从前是祖国的“末端”,现在成为跨境铁路的前沿。跨境高铁给昆明带来的好处就是众多领域的人才都在昆明产生,很多设备使用后免费交昆明保管使用,这样也促进了昆明各个领域的发展。所以说这次跨境高铁的修建,给昆明带来的好处最多。
 
  总而言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拥抱世界,对于当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可谓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其后续影响必将更加深远厚重。
 
  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加强统筹
 
  多年以来,世界的高速铁路市场一直被日本、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所占据,中国高铁“走出去”必然会引起世界高速铁路出口市场固有格局的调整,面临的国际竞争在所难免。
 
  不过,高柏教授认为,高铁对于不同的国家意义不同。对日本、德国、法国或加拿大,高铁只不过是一个私人公司的商业。但对中国而言,高铁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而且还是中国政府推动国际战略的重要工具。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备的国家,有资本为中国的高铁走向世界融资。同时,中国高铁的竞争优势在于整个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这是别的国家铁路公司完全没法比的。
 
  事实上,其他国家一直都盯着中国的高铁。在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的激励下,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等国家纷纷制定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三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以中国为例誓言在美国发展高铁。日前,印度新总理莫迪上台之前也以中国为例,表示要在印度建设高铁。中国建高铁之所以引起其他大国的强烈反应,就是因为高铁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当代工业竞争力的一个符号,中国高铁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结构的基本格局。
 
  高柏教授认为,要把中国的铁路或高铁推往国际市场,中国亟待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体制,以整合各方面力量来推动这一事业。单独依靠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或者是下面的公司自己去打拼,面临的障碍会很多。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李长进也认为,从国家战略上讲,高铁走出国门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国家的层面来抓顶层设计,确实发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走出去”突破性的进展。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徐飞在6月17日举行的“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要落实,要着力于统领战略实施、凝聚产业合力、构筑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国家智库、创新投融资方式。
 
  徐飞教授认为,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审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意义;要明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和路径,健全国家协调运行机制,多部门联合、协同作战,建议成立“国家高铁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中国高铁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和路径,统筹协调多方资源,推动中国高铁顺利“走出去”。
 
  其次,高铁“走出去”还需构建面向国际的高铁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尤其要做好高铁重大装备发展战略规划,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高铁产业链,构筑产业国际化竞争新优势。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的输出过程,因此必须推动中国高铁标准国际化。
 
  再次,高铁“走出去”,需要制定高铁人才国际化培养规划。高铁人才国际化培养规划,包括培养对象的选择、培养内容的确定、培养模式的研究。高铁人才国际化培养规划,既包括国内高铁人才,也包括为“甲方”培养人才(留学生)。这项规划需要各方共同推动。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要落实,还须秉承“开放、共享、竞合、多赢”的理念,加强高铁国际合作。在设计咨询、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工程监理、人才培养等方面,中国高铁只有“开放”,才能获得竞争驱动力;只有“共享”,才能在国际舞台凸显比较优势;只有“竞合”,才能实现自我短板提升;只有“多赢”,才能真正找到战略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以高铁合作为桥梁和纽带,世界各国之间才能实现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综合新华网 人民网 新京报 京华时报 证券时报 证券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等相关报道)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