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轨道交通规划、发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6-08-11 10:32:41 编辑:gaoweinew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2016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发展论坛能够在温州召开,让温州有机会给大家汇报温州轨道交通这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有机会各方面来的嘉宾、朋友们能够给温州多提宝贵意见。
温州铁投负责从外面大铁路网到市域网到将来城内的轨道交通网,号称"三网"融合,简单说,温州两根铁轨的事都是我们集团在牵头负责。几年来,温州一直在搞市域铁路,简单讲是一个市域轨道交通。非常高兴的是一开始五六年前温州率先搞市域铁路,但是今天,特别是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正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市域(郊)铁路,我们特别高兴,国家最高级的规划文件提倡大力发展市域轨道交通。
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温州市域铁路的规划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温州在机电建设方面有自己的一点特色,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把S1线命名为"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示范工程",今年6月2日在首届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国家铁路局三个部委跟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签署了《协同推进市域(郊)铁路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可能几个部委会跟浙江省政府一起合力分阶段推进市域铁路各方面的工作。
我今天主要想结合这一次《合作框架协议》中所提的五大方面创新示范,来推进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建设,二是装备技术,三是技术标准,四是投融资改革,五是运营管理,主要结合这方面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PPT)这是6月2日国家发改委胡祖才主任与袁家军常委副省长联合在宁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一、打造规划建设模式
浙江省这几年在轨道交通方面大力推进发展,包括前一轮的铁路"八八计划",到现在提出来"54321发展战略",以及最近提出的三年行动计划,整个力度非常大。温州市提出推进"三大转型",打造"三个城市"。"三大转型"里面城市转型着重讲了,一要推进城市综合交通建设,二要向东部湾区经济发展,三是提升核心城区的首位度。综合交通建设,"十三五"期间我们大概要完成500亿以上;东部湾区经济发展要靠市域轨道TOD向东面海来引领发展;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市域跌路1号线也是牵涉到中心城区的一些沿线开发、TOD的发展。与我们都直接相关联,对我们集团来讲,整体压力与任务非常重。
温州整个城市因地理环境因素,江河、山体相对比较多,整个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呈现了比较典型的组团式、块状形的相对比较分散的结构。作为温州轨道交通来说,率先把这些块状经济能够串起来成为新的都市区,这是轨道的首要任务。所以在温州轨道交通选择当中,我们可能选择了一条与其它城市不同的路。别的城市可能先做地铁,把组团串起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组团城镇串起来时我们的线路就相对比较长,1号线一期就五十几,将来要七十几,2号线一期也到60几了,3号线可能会超100公里,线路相对比较长,所以选择了市域铁路的模式。原来应该叫市郊跌路,但我们这个是新建市郊铁路,也不仅是郊的问题,城市不是到农村去,而是把组团串起来。在市域范围内一个城镇群的串联,来形成温州新的都市区的理念。
温州也在推进"三网"融资,昨天吃饭时跟宋总汇报,我说外面(国家干线铁路)就像动脉,市域(铁路)就是毛细血管,动脉跟毛细血管必须要串联起来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应,我们希望温州把大铁、市域跟城内轨道交通做到充分融合的概念。整个线网由三条S线组成,还有城内一个轨道线的线网。
(PPT)这是国家发改委批的近期建设规划,大概在140多公里,线网有360公里。1号线是东西向的一条线,从西面温州动车南站到东面机场,横贯温州几个主要中心区,到岛上的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东西向串联,引领温州向东发展的这么一条线;2号线是南北走向的一条沿海线,串联起温州沿海发展带、沿海产业带;3号线也是从南到北,画了一个近期规划的一个线路,实际上南北还要进一步延伸。三条线围河的当中绿色这块是温州的大罗山,是一个绿心、绿肺,三条线网绕着这个河,将来的城市就是三条S线围河的主体结构。
温州的市域铁路,一是希望速度比地铁快一点的轨道交通;二是希望轨道能够与城镇化充分融合,形成城市的发展轴线,这几年倡导的核心理念叫"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三是希望通过城镇群串联,形成温州新的大都市区,通过轨道把城镇群串为一体。温州为什么选择了市域铁路模式,有它本身城市发展特别的原因。我们希望轨道与城镇化的结合能够做大温州、做强温州、做美温州。
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拓展TOD沿线开发,1号线沿线围绕车站周边地区做TOD的社区。希望刚才尹主任讲的37号文真正落地,但实施细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37号文非常好,但如何落实实施,我们一直沿着这个方向。2号线也一样,通过规划整合TOD社区,希望形成一个"珍珠链式"的发展走向。
在过程当中,(1)规划统整,包括把这条线跟片区一些大的规划进行规划统整;(2)沿线用地研究,哪些地可用,能够跟站场建设同步推进;(3)站点概念设计,研究商业业态;(4)周边控规调整,希望把站点周边的控规因有了轨道以后能够重新调整;(5)配套土地开发,哪一些是我们来做,哪一些是地方政府去做,能够相互结合;(6)优化产业布局,希望能够集中周边的服务业发展;(7)打造智慧城市,希望轨道与沿线的开发充分融合,能够智慧化,通过轨道来引领周边地区的智慧化,能够同步结合。
我们梳理了沿线一些重点开发的站场,分为枢纽站、中心站、一般普通站,不同级别不同推进。(PPT)这是温州动车南站周边这一块,铁投牵头在做西广场的整体开发建设。这一块是老温州火车站,希望通过这个为核心,能够形成温州一个中心商圈。这里有三个车站,连片地区能够统盘来考虑整体的发展。这是一号线的核心地带,这是老温州站,希望能够整体规划重新梳理,把该片区整体打造好。其中有一个叫龙霞站,周边也有一片大的土地,能够结合整体开发。这是瑶溪北片的一个车站,正好落在温州浙南科技城区域,这里有接近1600亩土地,整片结合科技城和车站推进一些开发。
上面是几个相对大一点的重点片区,差不多每一个车站边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地块,我们希望能够跟车站融资一起来建设。在整个过程当中,希望能够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将来能够统一管理,但是难度也不小。
原来讲在规划层面上希望能够做到终极规划,因为站点上面的擅改差不多就一次机会,不可能拆了重来,所以现在就要考虑到长远。这方面港铁比我们做得好,我们去看它的九龙站、香港站都做了十几年,说明人家十几年前规划就想明白了。同时要分期实施,按照港铁的说法叫逐步逐步把这块地焐热利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最好有些跟车站结合的地方要同步开发。最终市域铁路希望通过TOD的擅改能够创造、引领人流,我认为搞市域轨道比搞地铁的压力更大,因为地铁往往是中心区、核心区,建完以后车站上来都是密密麻麻,人流不用考虑。但是市域线不一样,我们要TOD引领,讲起来好听,做起来很难,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TOD,浙江省现在推进特色小镇,沿线如何把这些特色小镇做好,能够吸引人流驻在轨道周边是一件异常困难而艰巨的任务。
简单介绍了一下第一块。所谓创新示范,核心就是希望通过轨道跟城镇化结合,能够真正推进沿线擅改成为城市发展的轴线,成为城市将来大家乐意居住在周边的概念,能够做到这个程度,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加快装备研发
温州一直做市域轨道,原来我们国家没有标准,一开始车在哪里,信息是什么,通信供电等等,跟大铁不一样,跟地铁也不一样。温州的模式不是大铁模式,人家以为25000供电就是大铁,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模式,我们希望真正能够吻合温州市域轨道本身的线路特点、功能要求,来考虑我们的装备建设,考虑我们的机电信息化、机电一体化建设。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就发文把温州一号线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当初示范工程主要有四块内容,一是测量,二是信号,三是通信,四是供电。实际上我们不局限于这些范围,相应来讲,大的范围都。涵盖了。
一是技术标准,我们本来就没有,也是跟各供应商共同努力下,先期弄的叫企业标准,《市域铁路设计暂行规范》。我们这几年研究了大量关于机电装备方面的一些具体事情,这是我们基本的技术标准,温州市域轨道就是120-160时速,比地铁快一点的轨道交通,转弯半径、正线线间距等等跟大铁的速度目标基本上差不多。但是在信号、列控方面是一个点式的ATS的概念。具体车辆也是在南车、北车等共同努力下,磨合了三年多时间后来逐步定型,我们把它叫做市域车。原来考虑过A车做做加法或者CRH6做做减法,加减法相互比较,实际上我们是磨合出新的特点,现在把它叫做市域车,新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联合编制当中,也把它叫做市域动车。
总体上,车的宽度比A车还大,跟大铁一样,3.3米,长度跟A车一样,里面一些具体的指标、加速度等等跟地铁的车辆又比较类似。我们考虑轴重控制、长距离出行,座位有横纵相结合等等。这里面有比较多的创新,可能下午还会进一步做介绍。
二是信号系统。这也有创新,叫做点式ATC,总体上预留了将来升级CBTC的条件。点式ATC能做到3分钟的间隔,将来随着客流进一步增长的话,也预留了升级CBTC的条件。温州就33条线,将来再加一条也就34条线,线路并不多,但是希望线路之间至少能做到资源共享,将来有条件再考虑联通的事,但至少要做到共享,1、2、3号线相互车辆能够调动。总体上,基于欧洲ETCS-1基础上面的点式ATC的系统,这一套提出来以后,现在一些地方编规划时也参考了这一块。下一步可能会介绍点式ATC的系统,我具体不展开说了。
三是通信方面我们把TD-LTE技术进行应用,温州比别的城市可能迈的步子更大一点,除了PIS跟CCTV以外,我们在调度集群上也准备应用TD-LTE的技术,整个通信上我们是LTE的应用,跟中兴集团合作,中兴可能也会介绍。
四是跟西南交大合作推进一个同相供电技术,因为是交流的的供电,整体西南交大有大量的技术支撑,我们希望这一块能够做好,对整体提高质量方面、节能减排方面能够创造价值。整个同相供电,可能西南交大也会做进一步介绍。
除了这些以外,温州在ACC、AFC方面也做了云架构,综合监控下一步也会考虑云云架构来推进。这些是目前已经在做的事情,下一步可能还会进一步推进关于智慧轨道方面的创新跟改革。
三、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市域铁路没有现成的技术标准,这几年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在设计院方方面面支持下,这几年也在推进各方面技术标准的同步研发,包括原先最早与四院一起编的《市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这几年先拿自己的企业标准用。最近中国土木协会也立项,我们跟北城院、四院、温州三家联合在编制《市域快速轨道交通120-160km/h的技术规范》,已经通过第一轮专家评审,希望能够尽快确定、出台。国家发改委对此事也非常重视,这次和《合作框架协议》里面也非常强调,希望能够尽快形成一套行业都能用的技术标准。同时,我们在编制施工验收的标准,省里已经立项,这套标准作为省里的地方标准能否进一步申请。
几方面的标准我们都在共同推进,同时国家发改委原来的"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当中也要求各相应的供应商在车辆信号、通信、供电等方面,不仅把项目做好,同时希望形成更快的行业标准。我们也在组织大家做这件事情,希望在温州市域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一些行业标准方面,多作一些贡献。
四、投融资改革
确实对温州这样一个地级市来说,搞轨道交通时资金一定是一个压力。如何把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融资相互结合好,真正做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刚才尹主任把"幸福股份"、杭温高铁、PPP都简单了一些介绍,我们这几年也是积极利用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金改"东风率先搞了一个"幸福股份",刚开始搞压力也很大,毕竟是一个创新,我们也是盯着金改的帽子来做。"幸福股份"推出以后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到今天为止都非常稳定,老百姓对我们很有信心。尽管是社会自然人以合伙制的名义进来,但是在过程当中还是一直保持(稳定),现在回购了大概10%不到,在起步阶段发挥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这几年用了很多融资的办法,差不多七八种,最近在谋划一个市域轨道发展基金,马上要通过竞价的方式能够建立市域轨道的发展基金。国家发改委支持,发了可续期债、超长期债相结合,搞了停车场债,同时在引进保险资金。最近比较大的压力是杭温高铁PPP,也是我们牵头做,昨天我们跟宋主任也在汇报,是非常难的一个事。
民资进来,刚才尹主任讲了两个,一是收益权如何保障,二是话语权如何保障,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刚才尹主任把要点都点到了,铁路如何进一步改革,让民资真正有吸引力,要透明让人家能看得清自己的收益,如何推进是一个很难的题目。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去推这么一条真正号称民资进入350高铁的项目,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我们在发改委方主任的牵头带领下,现在在磨合这个方案,特别是国家发改委要给我们签好头,真正能够把民资进入高铁,如何在制度上有保障,让民资有话语权。
五、突出运营管理创新
第一个,最近我们想做一件事,叫市场化的运维公司。温州这样的地级市,靠自己运营实际上别的没有,专业化人才首当其冲,这是一个大难题。如2018年1号线要运营,专业化人才哪里来?我们最近想跟国内专业化队伍合资建立一个维保公司,国内这样做不太多,京沪高铁有维保公司。我们地级市在市域轨道运营当中如何来做这个事,最近几家很有积极性,也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希望这一块能够真正走好,先把维保这块解决掉,下一步有条件再把调度运营进一步改革。
第二个,在市域线的过程当中,最近2号线初审已经评审完,我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些站站停跟大站停交错,运营组织上能够有多种差异化的安排,能够把整体的客流运营更加高效化。(PPT)这是我们的控制中心。
重点跟大家讲讲,我们还想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能够做一些努力。最近信息化战略规划已经招标完成,现在在做。温州市域规划沿线TOD开发有大量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商业业态考虑能够支持,周边商圈、周边城市如何通过这根轨道串联起来。
温州智慧轨道的目标比较远大,一是做好自己轨道系统内智慧化、信息化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轨道引领周边城市同步推进的智慧化问题,希望在这两方面能够做出一些努力,能够把智慧化、信息化更加高效地运行。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三个平台:
一是智慧轨道交通企业管理平台。铁投自己的管控平台能够通过大数据整合、融合、消灭一些"信息孤岛",把数据应用、信息化建设、机电充分融合起来。
二是智慧惠民公共服务平台。轨道引领的不仅是自身跟一些商业的问题,还有周边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等一系列服务,通过这个平台希望把这块也串起来。
三是轨道智慧商圈平台。各种不同的商业业态通过轨道把商务服务平台串起来,发挥城市融合的效益。
这方面压力任务也很重,我们希望"互联网+"下面的智慧轨道交通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进一步综合运用,能够把温州智慧轨道做得更好。
刚才说的第一块叫企业管理平台,第二块叫公共服务平台,第三块叫智慧商圈平台。这方面兄弟地市的地铁公司已经做了大量探索,像广州、上海等等一些大城市的地铁公司在这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经验,下一步要多向他们做一些学习。同时,跟城市的融合可能是一个更新、更大的课题,如何在这方面发挥轨道企业跟城市融合方面的整合效益,能够把城市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串联起真正的智慧轨道,做一个标杆城市。作为温州来讲,我们的目标比较远大,但过程肯定很艰难,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来共同帮助我们把智慧轨道做得更好。
我今天的汇报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