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上海地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发布时间:2016-08-12 08:49:27 编辑:gaoweinew
本文摘要:企业信息化一个是集团层面作为企业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管控,企业内部运作,一般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平台。

各位领导、同仁:

  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给大家报告一下,做个发言。今天我谈的议题是一个花钱的事情,其实作为业主方都是花钱的,而且有时候预算来不及花,轨道交通是一个奢侈品。我们谈的是一个信息化的议题,在我今天报告中可能会有申通地铁集体公司的企业信息化的议题和上海地铁机电信息化的议题。为什么讲申通地铁集团呢?我们企业在国企改革当中定位为公共服务类企业,要做的事情大家都懂得。

  首先介绍一下上海地铁信息化的组织架构,五个方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2008年左右设立了一个直属机关部门,是国家交通信息化中心,我本人刚刚调到建设管理中心,是集团信息化的专门管理职能部门。2012年,又发文专门成立了集团信息化工作管理委员会,主要由集团董事长、总裁担任。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上海市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制定集团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决策重大问题、信息安全的保障与防范,到今天为止,已经从"十二五"向"十三五"转变。

  "十二五"期间制定了2010-2015年信息化发展规划,随即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路线、框架、结构。其中包括信息化应用与建设、数据架构的技术框架,以及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信息安全的构架、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些相关制度。这和今天讲的机电信息化有点区别,所以有的时候把企业信息化和设备信息化混在一起,有点相关的关系,后面可能会讲到。

  在整个信息化过程当中还有后期维护的问题,主要是软件的问题。从信息系统角度来讲,在2013年左右由维保工作主要承担信息化系统当中的网络维护和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测评等工作。在应用服务器和一些软件基本归属和开发、后期升级要求的话,都由各单位自行解决。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测评主要交给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来负责,最近也是招投标来进行。

  申通地铁集团及下属公司主要建成和应用的信息化项目,这里主要是讲企业管理项目,主要项目:一是集团信息协同平台,主要针对集团经营、运营需求;二是建设管理平台,主要针对建设大规模资金和合同执行来进行;三是运营管理平台,主要针对各家运营公司票务相关业务,包括出车司机管理;四是维保管理平台,主要针对室内维护维修保障,包括设备采购与备件等;五是阳光采购平台,主要针对现在大众采购的公开招标。

  我做个广告,阳光采购平台是跨地区、跨企业的,企业联盟来进行,其它城市想参与都行,钱很少,一个平台建好了之后,大家在上面公开招投标,百度就可以查到上海地铁阳光采购平台。我又加了一个,网络安全隔离项目,当然还有其它等等项目。为什么把网络安全隔离单独拎出来呢?当然这个投入不是很大,本身要求很高,但是我们把它降格了,把核心的生态网和未来信息化开发过程当中数据的推送做了单项的隔离,去年完成了。

  企业信息化一个是集团层面作为企业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管控,企业内部运作,一般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再简化一点看,主要是企业自己内部的决策和一些信息的搜集,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由于我们是公共服务行业,剩下来就是专业管理,在申通集团当中有投融资、建设、技术、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等。在运营板块当中,一般作为一个企业营改增之后,有很多地铁公司都改成企业了,税务、审计都少不了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专业特点,运营、调度、客流以及运营安全管理。在维保当中,有维护业务、生产管理、维修计划的执行、供应和一些计划。运营公司里边同样也有设备管理,风、水、电的设备主要在运营公司板块,也是设施设备来管理模块。还有运营管理,主要针对于车站换班值班、司机调班、物资采购及运营安全的一些管理等等。我们还有资产经营公司,涉及到资金、全媒资源、未开发商铺和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可能很多城市遇到的就是公网进入的问题,像WIFI等问题,以及怎么达到利益的均衡,以后可能还遇到物业管理的问题。

  前面说过我们把信息安全进行了网络隔离,回到核心,所谓正常生产运营当中的网络。网络隔离由于采用信息化之后,我们有很多系统逐步逐步网上推送,推送到决策层、管理层,这样系统就全部打通了。原来很多系统是独立的、隔离的,比方说供电等等信息化安全系统。既然有数据联入了之后,必然就存在信息安全的问题,需要做一个信息安全隔离。隔离的想法主要和公网之间有个出口管控,内部网络当中在系统运营的机电信息化,在网上管理与网络之间进行单项推送。理论是这样,做的怎么样还是要人来管,形成了网管和安管的概念,有一个网络级的网管和安管聚集的部门和操作的地方。

  (PPT)这个城市大家看得很清楚,不管对网络怎么构建,网络越来越大的时候,在上层管理当中就有信息和信息化的问题。这是上海地铁目前纯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到2015、2016年之间完成的事情。下一步可能还有很多持续的信息化项目,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我们是以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大楼建设为标志,建设一批具有网络级的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基础物理网络(通信传输网、光纤网、IP网络),数据中心,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因为视频监控公共安全要求高清,建设运营-维管等应用平台继续完善,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为打造一流的轨道交通企业提供基础和手段。

  主要项目有:信息化通信核心系统;公共信息传输二网,这是一个高速数据网,主要以高清视频传输为主体;大都会APP;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LTE-M综合承载业务,它也是一个网络级的,其实一个城市建设一个有点浪费;网络级设备运营监控平台,提出来申通地铁在2020年打造安全、人文、绿色、科技、智慧的地铁。

  信息化通信核心系统是一个线网级的系统,主要提供轨道交通各个线路运营、管理和维修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内部及外部多媒体移动通信的联络需求。主要是两套设备的异地服务与部署,整个网络二十几条线,由线网级传输系统提供基础的传输通道,这个正在招标。业务平台主要包含基于SIP的语音及多媒体的汇接与交互,语音业务的服务器、会议业务的服务器、通讯服务器等等。

  这个我多讲一点,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平台,所有的信息化要跑到上面去。汇接交换平台是上海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的一个汇接局,上海地铁内部的公务电话去年升为6位号码了,5位已经不够用了,22条线路之间的话务转接,以及与外部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互通。企业黄页整合邮件、短信、即时通讯、软视频、IP电话等多种通信服务,实现集团范围内共享的统一沟通。多媒体会议是提供音频会议、视频会议及数据会议,或通过终端IP电话高清视讯终端,外部固化手机进入会议并进行统一的会控管理。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调度大楼这两天土建正在动工,包括21条线清网规模大概在2018年年底建成。上海轨道交通公共信息传输二网,由于这么多信息量,我们在前期原来建了一个信息一网,现在正在进行二网。二网的主要核心是5个节点,骨干节点15个,二网当中需满足上海市公共安全需求,有21个视频输入端、56个视频输出端,主要是解决公安监控中心的安全管理要求。还建一个上海轨道交通行业数据中心基本立项完成了,这几个项目都立项完了,都在招投标阶段。其中,机房、数据管理平台、运维管控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部署。

  这里面再讲两个应用,其中有个电网调度中心,上海地铁普遍是自己建,普遍与地方电网之间有关系,以及整个电网调度增加了网络数据模块和一些管控,主要是报警和事件追忆等等,把电的事情先管好。

  票务数据也非常大,未来还在往上增,要想办法去改造票务。前面还讨论了二维码网络购票的问题及移动支付的问题,票务系统已经改造。改造的主要事情,原来正常建设的是一条线路一个中央,当线路多了之后发现有些线路一天客流量只有二三十万,有些线路可能要达到两百万,这样同等级建设中央没有必要,计算机的能力也在提高。发展过程当中,这一次改造的目的主要是多线路一中央,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设运维成本,提高数据的服务,以及优化系统业务流程等目的。当然,以后还包括一些新功能。

  大都会APP是我们正在策划进行的一个项目,有一半是市场行为,一半是地铁自己的行为。大都会APP是一个标志,是"十二五"向"十三五"总体信息化的推进,其中是"三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乘客、面向企业。尤其面向乘客,主要是导读、导游,全部都要智能化移动互联,要推到车上去,推车车厢里面乘客上去,这有点难度系数。因为WIFI的覆盖应用也没有后续的切入,也没有完完全全怎么建设,暂停了一段时间,因为LTE上来了。

  现在上海地铁有官网、APP,还有自己内部的909APP等等一些多媒体业务,微博也做得蛮不错,媒体、粉丝也很多。下一步如何发展,我们最近在策划大都会APP,集成对外各个数据资源来服务,形成一个以乘客服务、商业媒体和内部服务为核心的统一移动应用服务。以互联网手段服务个人和商业用户,实现地铁智慧应用的一站式服务。它的大概结构就三个需求,刚才前面也有人介绍过,乘客、商业、办公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的需求。有配套的数据中心和高速数据网,以及一些软交换的使用。

  大都会APP当中主要分了几个层级,交互层、服务层和数据层以及应用性。上海地铁有微信、微博、官网和官方APP等等,一期是把它平级使用,逐步把它归到一个平台上。AFC原来是五层架构,一线一中央的设置方式,现在智能机的技术发展非常快,处理能力非常高,而且网络化结构之后就不需要再一线一中央了。

  原来是五层结构,当中典型的是一条线一中央,我们把它改成多线一中央且异地储备,上面有两个储备核心,多线中央来处理,几条线合并的中央。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等等,有一些优势,同时借这个项目可以把票务系统进行提升。储备当中也做了提升,主要做了灾备及一些测试系统和压力测试,为信息化需求提供一些数据的输出。

  再举两个小例子,机电系统的创新很多,我们创新的不一定都是高大上,城市比较关注电机、电扶梯。(PPT)这是企业自己做的,我们没有做,通过电梯无限公网传送,传送到自己的厂家,我们再要求它给我们一个口,我们就可以看到电梯的数据。未来维保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可能企业当中要考虑你怎么管制维保单位,你不可能再去建一套。

  第二个案例,信息技术应用。上海地铁用了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技术,刚刚在试用,效果还不错,投入产出还可以。当然,还有很多小的机电方面的信息化创新。谈信息化必然老被问一个问题,即信息安全。轨道交通机电创新当中,有软件就可能被列为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很多城市都提出这样的事情,是个大问题。

  2014年,上海市公安局对信息系统做测试,当然之前也做过,对上海申通地铁的网络结构网络,世博时人家进来很轻松,发出整改通知,"未按照《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管理办法》对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开展工作,要进行及时整改。"我们今天讨论的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可能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把信号系统展开给大家看一下,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些东西可能直接定义为信息化系统,也就直接按照信息系统的安全来处理了。我们最困难的是,工信部2011年45号文,《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按照《通知》来说,我认为信号系统被列为供电控制系统。

  加强信号系统信息安全工作,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着手。主要问题,一个公司在进行信息化的时候,首先要把信息化安全技术架构先弄好,做什么事情弄清楚。比方说控制系统,我们也讲安全,绿色停车是安全的,安全停车非常关键,行车的安全。这里有个问题,这么多安全措施在上面的时候,信号执行的国际标准与中国执行的信息安全标准有无冲突与矛盾,这值得探讨。其实我们考虑问题都是一样,设备故障,有人入侵搞一些主动破坏和被动破坏,是黑客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都要分析。考虑问题的安全层面都一样,从应用层、表述层、绘画层都是一样的结构,但是在标准之间的结合当中会有点问题,考虑的危险也是一样。

  前面的介绍已经告诉大家,不管开发什么机电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把信息安全的事考虑在里面。信息安全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推进安全等保测评的时候,对所讲的机电系统进行了分类,按照等保测评的要求进行了管控,比方说密码口令的管理、软件的备份等,但花钱不菲。我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生产执行类和执行协调类以及企业管理类都要来。

  (PPT)这是一个价位,上海地铁每年要花两三百万,只是做一个测评,而且是负责责任的测评,健康不健康、解决方案也不会告诉你,反正你有漏洞。这是2014年的预算表,是实际发生的表。

  最后稍微介绍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大家都在做信息化,或者说机电信息化,或者说企业信息化。

  第一,组织很重要,领导的意志决定了企业信息化走到哪一步,还包括企业组织的稳定程度。非常注意的是企业固定资产和企业管理资产不一样,我们一个地铁公司像上通地铁300亿自有资产,但管了3000亿的资产。将生产行为和管理行为与资本、资金之间经常性有人要挂钩,有人不挂钩,基本上挂钩的软件都活不长,因为资本是流动的,企业也会成长,随着企业成长,外部变化有一些大的软件就不实用了。

  第二,分类的信息化管理。轨道交通企业属于公共服务类,信息化非常烧钱,我们要弄清楚信息化的目的、目标和作用,这个软件是面向乘客,还是面向建设、运营维护人员,还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还是面向设备安全运行。比方视频监控具体是面向什么,是管理还是安全运营,要把它定义清楚。定义好了以后,进行分类建设和完善,把核心搞清楚之后再在外围二次开发,这是另外一个概念。

  第三,注重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前面我介绍了申通地铁的信息化项目,都是千万级以上。用企业、公司资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信息化的建设与创新,信息化项目必然考虑效率和效益的分析,不能够内部重复建设。我们只要有一家分公司,有一家专业公司,有一个独立的什么单位,就有可能来一套合同、财务、人事,都是一样,我建议这方面不需要重复建设。同时,还需要有自己的团队来懂得信息化发展和外面市场的趋势,少花钱多办事,避免从经济效益分析,最后获得最大利益的不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而是乙方软件、硬件集成商、生产商、代理商。

  第四,软件要注重实效,小软件活得很长。前面我说过我们有一个设备维修管理,当中应用软件活得最长的是设备故障报修软件,跟资金、成本、备件、仓库都没关系,就是有事情我报给你,你去修,不管谁来建、谁来报,谁来修。服务于社会维修、一线生产管理的小软件避开组织架构,主要是一个组织架构,生命周期长。类似监控,大家很多装过监控。上海地铁做过监控,后来暂停,现在再起来,内涵不一样。在局部改造当中就会面临软件的修改,以及软件给予硬件的产品匹配问题,造成可用度越来越差,因为前面的传感器没有了,导致软件千疮百孔,还要带软件。结果,软件开发企业的人也跳槽了,乃至软件备份可能都没有,更不要谈服务器已经升级了,软件基础操作平台也不见了,需要提前防范。

  软件要注重实效,前面讲综合监控,我忘了介绍电梯或者其它案例,我更提倡当网络规模大了之后,一个厂家的系统形成多线运营监控平台,而我们往往思考的是在一条线把不同厂家弄一个综合监控平台纳在一起,那几乎都是混搭,从目前来讲我认为做不好。有很多厂商在上海地铁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始建自己的平台,60%、70%都是你的产品,那你建一个网络级的平台。我们可以接,接上之后你是网络级平台,如果我们管理需要,你再给我输出出来,这个相对比较好执行。

  第五,智慧地铁。智慧地铁必须先要有数据,信息化是制造数据的过程,我们讲信息化只是制造数据,今天见了很多信息化都是制造数据,抓了那么多视频监控头,谁去看视频图像。在生产活动当中必然会带来大数据,这是一个流行的名词,大数据在2012年时才开始逐步流行。当数据比较多,数据开放和利用比数据收集更重要。我们收了很多数据下来,谁去看?领导不会看,他看结果,老百姓也不会看,因为数据量太大,只有撞车了或重大安全事故了,把数据听一听,你平时会去听录音吗?不会的,量太大了。

  最后一点也是大家特别注意的,我们现在讲信息化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信息安全。原来我们只讲运营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营安全变成了两顶大帽子,信息系统不应该无限放大,什么东西都变信息系统,按照信息系统标准来执行。有有软件了,就形成信息安全的问题。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不容易解决,而且标准相对滞后,往往是先创新后弥补。这一点非常感谢协会,我也有提个建议,我期望协会能够支持、引领机电信息化信息安全问题的标准和规范建设。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