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越南的铁路还是米轨

2007-07-17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沙帕(Sapa)的傍晚,一个穿黑色长衣的佬族男子,把长发打成辫子,站在维多利亚餐厅屋顶吹笛子。罗南说,他几乎聋了,他只是凭感觉把调子吹得悠扬。男子微闭着眼睛,陶醉在寂静之中

沙帕(Sapa)的傍晚,一个穿黑色长衣的佬族男子,把长发打成辫子,站在维多利亚餐厅屋顶吹笛子。罗南说,他几乎聋了,他只是凭感觉把调子吹得悠扬。男子微闭着眼睛,陶醉在寂静之中

  八点半,河内的夜晚,风是暖的。

  在火车站入口处穿对襟褂子的年轻小伙,看到我手里的维多利亚特快车票就迎上来。他是阮玉贵,在河内的东方大学修过中文。他热情地招呼早到的客人,同时拉着好几件行李箱,带我们穿过铁道。

  所谓豪华的维多利亚特快是在河内通往老街的普通快车后加挂几节车厢,和其它车厢隔开,车窗也被细细的铁丝网封着,车厢装饰简单但气氛热烈:木制的包厢隔断、洁白的床单、深绿的窗帘,茶几上摆着菊花插的花篮,洗漱用具装在手工缝制的色彩鲜艳的小袋子里。我想它的豪华在于整洁,有舒服的床,冷气开得很足,有干净的比普通列车宽大的洗手间,有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他们微笑、永不怠慢——在越南乘过其它列车以后,你就知道,这些多么可贵。

  壮实的车长弗朗索瓦并不和我们同行,他只是在火车启动前,对每个人说一声“沙帕欢迎你”

  29岁的法裔加拿大人弗朗索瓦,先一本正经地背完了乘车注意事项,比如不可吸烟、不可中途下车、不要打开车窗、有一切需要请找服务员等等。然后,我觉得他暗自松了口气,露出调皮、随意的本性。越南的铁路还是米轨,都是法国人100多年前建的,所以车厢窄矮,这有点不舒服,但弗朗索瓦宣称,要到一个未被现代化沾染的宁静山村去,这火车旅行的部分就是郑重而必要的选择。弗朗索瓦很崇拜百多年前开路的弗朗索瓦,我说,他的中文名叫方苏雅,这条铁路中国人叫它滇越铁路,它在中国境内的北段(昆明-河口)我们曾经走过。弗朗索瓦立刻羡慕起来,“如果没有停掉,下个假期我就要去云南!”接着他断定,喜欢这条铁路的人就会爱上沙帕。

  车长并不和我们同行,他只是来提前说一句,沙帕欢迎你!

  沙帕其实已在视野内了:餐厅红色沙发上是山地民族手工制作的靠垫,而墙上几乎是小型的沙帕主题影展。火车十点钟才开,维多利亚特快各个包厢里的人们聚拢到餐厅,喝上一杯助眠饮料,吃点新鲜水果,再陆续散去。

 

[next]

  夜深了,米轨列车特有的摇摆姿态我们并不陌生,穿过窄窄的走廊,身体要左右撞上几次。枕头下面仿佛藏着小小的打击乐队,路轨上的一切声响渐渐化作适合睡眠的舒适噪音。

  清晨五点半,窗外已是农田、河流和村庄,阮玉贵轻轻扣着车厢门,邀大家到餐车里喝咖啡。不怎么习惯早起,同车的旅伴大多睡眼惺忪,他们是一对德国情侣、一对英国母子带着他们的越南导游、一对在河内碰到过的美国老夫妇、带着孩子结伴旅行的两个澳大利亚家庭。并不是旺季,人不算多。

  6点多到达老街。车站没有变化,但街上变化不小,两年前英姑驾的那种两轮马车不见了,带绿色军帽骑摩托车的人也少了,倒是拉客的汽车多了起来,此起彼伏地重复着一个名字:沙帕。

  吃鹅肝还是越南春卷,这还是个问题

  奔往沙帕的盘山公路上,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车队。清晨的薄雾在山谷间流淌,云压得很低,世界褪去了一部分颜色。维多利亚度假村的司机是个急性子,在山路三弯两转间轻易地成了领头人。

  海拔渐高,开始看到公路上背着背篓穿艳丽民族服饰的山民,山麓的村子里飘出淡淡的炊烟,有简易的茅屋砖房,和层层叠叠的梯田。阳光和着小雨洒在山这边和山那边,躲在雾霭后的沙帕主峰偶尔露出真容,又很快消失不见。环山的云雾流动得很快,它正在山上播雨。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山谷里的一个小城。

  这便是沙帕。

  城里最惹人注目的是大教堂,还是1922年时的样子。其它旧的法式建筑也被重新修复,现在是咖啡馆、餐厅、小酒店。新的房子也是法式,因为历史的血脉,难得有漂亮的比例和出人意料的颜色,大多还是酒店、餐厅、咖啡馆和小商店。这一切以旅游为中心的设施只是壮大了小城的规模、丰富了小城的表情。但以旧教堂为中心的广场的主人还是当地人,有载客的摩托车夫、卖手工艺品的少数民族、卖烤玉米的当地人。他们闲散地分布在各个角落,没有越南其它地方常有的嘈杂。背背篓的村妇还是旧照片里的模样,她们有美丽的头巾和美丽的绑腿,除了兜售商品的时候,她们害羞地躲着镜头。雨淅淅簌簌地下起来,集市前长长的台阶湿透了,却没有人加快脚步。

  “村子?”听我这样讲沙帕,站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门口迎候客人的总经理法国人罗南(Ronan Bianchi)皱了下眉头。出于教养,他并没有反驳我,而是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是村民的生活。”他不知道,未被现代化打破的宁静所在,我都不愿意以城市呼之,城市是汽车尾气、拥挤的人群、精致的食物和妆容,以及永远急匆匆的脚步。

  维多利亚度假村像一个小型的当地文化博物馆,舒适的房间里从墙上的民族乐器、床头的小摆设到洗手间的藤篮,都竭力展示民族风情。餐厅里的餐布是土布做的,精品店里是请来的苗族、布依族婆婆在表演织布,一楼大堂通道里还放了几个真人大小、穿各民族服饰的木头人。法式壁炉里只是缺了火,吧台里最常饮的酒来自法国波尔多,厨房里正在烤口味地道的羊角包。法国殖民地的过去,和沙帕山民的生活,在此都是吸引人的元素。

  Alain(Nguyen Minh Hieu)是在法国旅居12年的越南主厨,他曾在几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工作过。罗南先生说他做的鹅肝是最棒的,但Alain说他做的春卷除了放在漂亮的容器里、有了法餐精致的卖相,还保持着祖母家传的味道。吃鹅肝还是越南春卷,在这里真是个问题。即使在街上,你也常有同样的为难,是吃外国人开的西餐厅,还是吃挤满本地人的越南餐馆?不过有一样东西一定不要错过,那是维多利亚度假村自酿的越南米酒,38度,新米做的,闻起来和喝起来都有新鲜的米香,非常非常诱人。

  Shong把一根幸运绳系在我脚踝上,另一条系在朱海手腕上,她霸道地插着腰,你们不要忘记我!然后以手掩嘴,竟然有点害羞……

  维多利亚特快和度假村里的照片都出自罗南先生之手。初见沙帕时,他计划呆5天,却住了15天,这次旅行把他彻底留在越南。现在有工作之便,除了尽忠职守把酒店搞好,罗南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和山民交朋友上,今年他计划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影集。“我不是艺术家,只是他们太动人。”

 

[next]

  Alain的眼睛一闪:“这里一日四季,早上是春季,常常雾雨濛濛,午后是夏季,阳光热烈,下午是秋季,凉风习习,晚上是冬季,冷冷清清。——爱这里才住在这里。”

  早在我把沙帕叫村子的时候,罗南就决定为我们安排一次真正的村子之旅,他甚至请了两个神秘的朋友来陪伴我们:黑苗女孩Shong和Lan,一个11岁,一个15岁,两个加起来还不够我的年纪。她们会的英文单词不多,但发音好听也很流利。旅行刚开始时,她们还腼腆地藏着我送的巧克力糖,渐渐熟了,她们开始吃,嘴巴没停过。“请你一定要吃!”我从Lan摊开的掌心里拈了一颗,她快活地笑起来,抢过我的包,Shong则给我编草做的花环,到最后,一到平地就拉我的手、揽我的腰,和我一起纵声大笑。

  前一天的雨让路很滑,我穿着拖鞋不时要摔倒,为了避免我飞下山去,向导大力握着我的手,我成了一件危险的行李。即使如此,我还是两次摔在泥里。

  看路和看风景很难两不耽误,当有时间坐在山间休息时,才看到漫山遍野的深深浅浅的绿色,呼吸着乡村最鲜美的草香,听着溪水汇成小瀑布跌落的声音,看成串的背包客跌跌撞撞行来,竟然十分开心。几乎没有人身上没有泥巴的痕迹,也许我对跌倒怕得太厉害,而疏忽了失去平衡的乐趣。虽然这样想,但有些山路是不容倒下的。它只有一人宽,如果掉下去就是几十米下的玉米地。

  Shong和Lan是当地的形象大使。她们不时地解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带我们去看当地人住的木屋和使用的织布机。遇到有人因为拍照找我们要钱,她们就很义愤,觉得同族那些英语流利但一味只想赚钱的人多么市侩。

  罗南是对的,这么多人靠旅游讨生活,这里的人还很淳朴,虽然他们会推销他们的产品和微笑。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每一件都是土布制作,手工缝制,绝没有化纤面料。Shong和Lan跟我讨论着,一定要20岁以后生小孩,那时候她们才足够高壮,可以应付得了背孩子上山劳作。她们从没想过离开。

  分手时刻,Shong把一根幸运绳系在我脚踝上,另一条系在朱海手腕上,她霸道地插着腰,你们不要忘记我!然后以手掩嘴,竟然有点害羞……

  欧洲人长途奔袭而来,未曾被尘世污染的山民的生活,是每一个都市厌倦症病人的强心剂。有些更有野心的人,他们还想征服未被现代化污染的自然,于是背上背囊,向沙帕的主峰进发,经验老道的登山者也要花三天。去过的人说,你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装备,只需要忍耐原始和寂静。

  傍晚,一个穿黑色长衣的佬族男子,长发打成辫子,站在维多利亚餐厅屋顶吹笛子。罗南说,他几乎聋了,他只是凭感觉把调子吹得悠扬。男子微闭着眼睛,陶醉在寂静之中。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越南的铁路还是米轨

中华铁道网

沙帕(Sapa)的傍晚,一个穿黑色长衣的佬族男子,把长发打成辫子,站在维多利亚餐厅屋顶吹笛子。罗南说,他几乎聋了,他只是凭感觉把调子吹得悠扬。男子微闭着眼睛,陶醉在寂静之中

  八点半,河内的夜晚,风是暖的。

  在火车站入口处穿对襟褂子的年轻小伙,看到我手里的维多利亚特快车票就迎上来。他是阮玉贵,在河内的东方大学修过中文。他热情地招呼早到的客人,同时拉着好几件行李箱,带我们穿过铁道。

  所谓豪华的维多利亚特快是在河内通往老街的普通快车后加挂几节车厢,和其它车厢隔开,车窗也被细细的铁丝网封着,车厢装饰简单但气氛热烈:木制的包厢隔断、洁白的床单、深绿的窗帘,茶几上摆着菊花插的花篮,洗漱用具装在手工缝制的色彩鲜艳的小袋子里。我想它的豪华在于整洁,有舒服的床,冷气开得很足,有干净的比普通列车宽大的洗手间,有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他们微笑、永不怠慢——在越南乘过其它列车以后,你就知道,这些多么可贵。

  壮实的车长弗朗索瓦并不和我们同行,他只是在火车启动前,对每个人说一声“沙帕欢迎你”

  29岁的法裔加拿大人弗朗索瓦,先一本正经地背完了乘车注意事项,比如不可吸烟、不可中途下车、不要打开车窗、有一切需要请找服务员等等。然后,我觉得他暗自松了口气,露出调皮、随意的本性。越南的铁路还是米轨,都是法国人100多年前建的,所以车厢窄矮,这有点不舒服,但弗朗索瓦宣称,要到一个未被现代化沾染的宁静山村去,这火车旅行的部分就是郑重而必要的选择。弗朗索瓦很崇拜百多年前开路的弗朗索瓦,我说,他的中文名叫方苏雅,这条铁路中国人叫它滇越铁路,它在中国境内的北段(昆明-河口)我们曾经走过。弗朗索瓦立刻羡慕起来,“如果没有停掉,下个假期我就要去云南!”接着他断定,喜欢这条铁路的人就会爱上沙帕。

  车长并不和我们同行,他只是来提前说一句,沙帕欢迎你!

  沙帕其实已在视野内了:餐厅红色沙发上是山地民族手工制作的靠垫,而墙上几乎是小型的沙帕主题影展。火车十点钟才开,维多利亚特快各个包厢里的人们聚拢到餐厅,喝上一杯助眠饮料,吃点新鲜水果,再陆续散去。

 

[next]

  夜深了,米轨列车特有的摇摆姿态我们并不陌生,穿过窄窄的走廊,身体要左右撞上几次。枕头下面仿佛藏着小小的打击乐队,路轨上的一切声响渐渐化作适合睡眠的舒适噪音。

  清晨五点半,窗外已是农田、河流和村庄,阮玉贵轻轻扣着车厢门,邀大家到餐车里喝咖啡。不怎么习惯早起,同车的旅伴大多睡眼惺忪,他们是一对德国情侣、一对英国母子带着他们的越南导游、一对在河内碰到过的美国老夫妇、带着孩子结伴旅行的两个澳大利亚家庭。并不是旺季,人不算多。

  6点多到达老街。车站没有变化,但街上变化不小,两年前英姑驾的那种两轮马车不见了,带绿色军帽骑摩托车的人也少了,倒是拉客的汽车多了起来,此起彼伏地重复着一个名字:沙帕。

  吃鹅肝还是越南春卷,这还是个问题

  奔往沙帕的盘山公路上,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车队。清晨的薄雾在山谷间流淌,云压得很低,世界褪去了一部分颜色。维多利亚度假村的司机是个急性子,在山路三弯两转间轻易地成了领头人。

  海拔渐高,开始看到公路上背着背篓穿艳丽民族服饰的山民,山麓的村子里飘出淡淡的炊烟,有简易的茅屋砖房,和层层叠叠的梯田。阳光和着小雨洒在山这边和山那边,躲在雾霭后的沙帕主峰偶尔露出真容,又很快消失不见。环山的云雾流动得很快,它正在山上播雨。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山谷里的一个小城。

  这便是沙帕。

  城里最惹人注目的是大教堂,还是1922年时的样子。其它旧的法式建筑也被重新修复,现在是咖啡馆、餐厅、小酒店。新的房子也是法式,因为历史的血脉,难得有漂亮的比例和出人意料的颜色,大多还是酒店、餐厅、咖啡馆和小商店。这一切以旅游为中心的设施只是壮大了小城的规模、丰富了小城的表情。但以旧教堂为中心的广场的主人还是当地人,有载客的摩托车夫、卖手工艺品的少数民族、卖烤玉米的当地人。他们闲散地分布在各个角落,没有越南其它地方常有的嘈杂。背背篓的村妇还是旧照片里的模样,她们有美丽的头巾和美丽的绑腿,除了兜售商品的时候,她们害羞地躲着镜头。雨淅淅簌簌地下起来,集市前长长的台阶湿透了,却没有人加快脚步。

  “村子?”听我这样讲沙帕,站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门口迎候客人的总经理法国人罗南(Ronan Bianchi)皱了下眉头。出于教养,他并没有反驳我,而是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是村民的生活。”他不知道,未被现代化打破的宁静所在,我都不愿意以城市呼之,城市是汽车尾气、拥挤的人群、精致的食物和妆容,以及永远急匆匆的脚步。

  维多利亚度假村像一个小型的当地文化博物馆,舒适的房间里从墙上的民族乐器、床头的小摆设到洗手间的藤篮,都竭力展示民族风情。餐厅里的餐布是土布做的,精品店里是请来的苗族、布依族婆婆在表演织布,一楼大堂通道里还放了几个真人大小、穿各民族服饰的木头人。法式壁炉里只是缺了火,吧台里最常饮的酒来自法国波尔多,厨房里正在烤口味地道的羊角包。法国殖民地的过去,和沙帕山民的生活,在此都是吸引人的元素。

  Alain(Nguyen Minh Hieu)是在法国旅居12年的越南主厨,他曾在几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工作过。罗南先生说他做的鹅肝是最棒的,但Alain说他做的春卷除了放在漂亮的容器里、有了法餐精致的卖相,还保持着祖母家传的味道。吃鹅肝还是越南春卷,在这里真是个问题。即使在街上,你也常有同样的为难,是吃外国人开的西餐厅,还是吃挤满本地人的越南餐馆?不过有一样东西一定不要错过,那是维多利亚度假村自酿的越南米酒,38度,新米做的,闻起来和喝起来都有新鲜的米香,非常非常诱人。

  Shong把一根幸运绳系在我脚踝上,另一条系在朱海手腕上,她霸道地插着腰,你们不要忘记我!然后以手掩嘴,竟然有点害羞……

  维多利亚特快和度假村里的照片都出自罗南先生之手。初见沙帕时,他计划呆5天,却住了15天,这次旅行把他彻底留在越南。现在有工作之便,除了尽忠职守把酒店搞好,罗南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和山民交朋友上,今年他计划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影集。“我不是艺术家,只是他们太动人。”

 

[next]

  Alain的眼睛一闪:“这里一日四季,早上是春季,常常雾雨濛濛,午后是夏季,阳光热烈,下午是秋季,凉风习习,晚上是冬季,冷冷清清。——爱这里才住在这里。”

  早在我把沙帕叫村子的时候,罗南就决定为我们安排一次真正的村子之旅,他甚至请了两个神秘的朋友来陪伴我们:黑苗女孩Shong和Lan,一个11岁,一个15岁,两个加起来还不够我的年纪。她们会的英文单词不多,但发音好听也很流利。旅行刚开始时,她们还腼腆地藏着我送的巧克力糖,渐渐熟了,她们开始吃,嘴巴没停过。“请你一定要吃!”我从Lan摊开的掌心里拈了一颗,她快活地笑起来,抢过我的包,Shong则给我编草做的花环,到最后,一到平地就拉我的手、揽我的腰,和我一起纵声大笑。

  前一天的雨让路很滑,我穿着拖鞋不时要摔倒,为了避免我飞下山去,向导大力握着我的手,我成了一件危险的行李。即使如此,我还是两次摔在泥里。

  看路和看风景很难两不耽误,当有时间坐在山间休息时,才看到漫山遍野的深深浅浅的绿色,呼吸着乡村最鲜美的草香,听着溪水汇成小瀑布跌落的声音,看成串的背包客跌跌撞撞行来,竟然十分开心。几乎没有人身上没有泥巴的痕迹,也许我对跌倒怕得太厉害,而疏忽了失去平衡的乐趣。虽然这样想,但有些山路是不容倒下的。它只有一人宽,如果掉下去就是几十米下的玉米地。

  Shong和Lan是当地的形象大使。她们不时地解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带我们去看当地人住的木屋和使用的织布机。遇到有人因为拍照找我们要钱,她们就很义愤,觉得同族那些英语流利但一味只想赚钱的人多么市侩。

  罗南是对的,这么多人靠旅游讨生活,这里的人还很淳朴,虽然他们会推销他们的产品和微笑。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每一件都是土布制作,手工缝制,绝没有化纤面料。Shong和Lan跟我讨论着,一定要20岁以后生小孩,那时候她们才足够高壮,可以应付得了背孩子上山劳作。她们从没想过离开。

  分手时刻,Shong把一根幸运绳系在我脚踝上,另一条系在朱海手腕上,她霸道地插着腰,你们不要忘记我!然后以手掩嘴,竟然有点害羞……

  欧洲人长途奔袭而来,未曾被尘世污染的山民的生活,是每一个都市厌倦症病人的强心剂。有些更有野心的人,他们还想征服未被现代化污染的自然,于是背上背囊,向沙帕的主峰进发,经验老道的登山者也要花三天。去过的人说,你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装备,只需要忍耐原始和寂静。

  傍晚,一个穿黑色长衣的佬族男子,长发打成辫子,站在维多利亚餐厅屋顶吹笛子。罗南说,他几乎聋了,他只是凭感觉把调子吹得悠扬。男子微闭着眼睛,陶醉在寂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