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城市上空的“叮当”之声

2007-10-11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在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咖啡时光》里,第一个镜头就是日本东京城里的有轨电车稳稳地开动着,“叮叮当当”地响着。后来,女主角的父亲站在车站里等着女儿的出现,接她回家;男主角与

在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咖啡时光》里,第一个镜头就是日本东京城里的有轨电车稳稳地开动着,“叮叮当当”地响着。后来,女主角的父亲站在车站里等着女儿的出现,接她回家;男主角与女主角在两辆有轨电车里平行地错过,又在另一站台里会合。
                               
    在电影《欲望号街车》中,有轨电车是一种城市生活的象征,它意味着城市生活正有韵律地行驶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有轨电车的轨道,就像一个城市的隐形脉络。
               
    在盛行无轨电车的中国,有轨电车相对是较为少见的。其实,在民国时期,中国很多大城市,像北京、上海也有过有轨电车。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有轨电车陆续被无轨电车或巴士替代,剩下的,能为人们记住且风光的,大概只有大连的有轨电车了。大连这个城市,除了海,它留给游客最张扬的记忆便是有轨电车了。有轨电车带着贵族的气质,缓慢而悠闲。在站前九州饭店旁踏上一辆有轨电车,手拉着有轨电车特有的吊环,在一片“叮当,叮当”的行进声中,轻易地就把自己带回了旧日时光。
               
     广州也曾拥有过自己的有轨电车建设计划,就是在现代汽车车轮行驶过的地方,也曾有过钢轨的痕迹。1928年10月13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上就有轨电车铺轨一文载:“自太平南路经一德路、泰康路直达永汉南路之一段,已完全铺妥,由永汉南路至万福路,万福桥附近之一段,亦已铺成……”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广州的有轨电车计划最终只落了个“有轨无车”的结局。
               
     1912年,广州兴筑马路。因拆城墙、开马路需用大笔经费,市政当局遂招商承办行驶车,许以专利。华侨集资200万银元创办了广州电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车公司),承筑市内有轨电车。轨道计划环城而行,行车路线以广卫路上的省长公署为中心,向外伸展10公里为限,专利期为20年。电车公司成立后,铺设了一段轨道,因向外国订购的车辆设备未能及时运到,加上市政当局要借款40万银元作为拆城筑路费用等原因,未能实现有轨电车的建设计划。

    电车公司无轨可用,只好改装无轨电车运行于广九站至太平路间。但改装后的车厢大且笨重,加上路面不平,频发事故,最终被迫停业。
               
     1927年,当时的广东省政府责令电车公司铺轨行车。电车公司不愿再掏钱,勉强铺了广九站至德西路间的一段轨道,便停滞不前了。1928年,电车公司继续招股集资,用于铺轨。1931年,电车公司因股本筹集不足而解体。私营电车公司解散之后,直到1935年7月,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才批准官办有轨电车计划。
               
    从1937年3月到1938年5月,当有轨电车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广州被日军占领,有轨电车工程被迫终止。所购的设备,除一些四散到粤北山区外,其余都在英国、香港存仓。直到1960年9月30日第一线7000米路段通车,广州才进入电车时代,但这已是无轨电车时代了。
               

[next]

     1897年,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罗马通车。1890年到1920年,有轨电车在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起来。美国城市史学家桑姆·沃纳曾说:“19世纪中期之前的世界城市都是步行者的城市,而有轨电车的出现开始终结这种步行者时代。”
               
    民国时期的广州,虽然时局动荡,然而却仍是与世界流行同步的。估计当时的市民看到这一段段在自家门口的轨道,就如同现代人看到地铁从自家门口经过一样,必是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告别横冲直撞的公共汽车了。然而一切终究是空欢喜,政府与电车公司之间的矛盾,让眼巴巴的市民的希望最终成了泡影。而当时的北京市民比广州市民幸运得多了,北京的有轨电车于1924年12月17日开通。因为司机脚下有一个脚蹬的铃铛,所以老北京人给它取了个外号———“当当车”。
               
    有人说,有轨电车是城市遗产的一部分。而在今天的城市中,它除了带来历史的沧桑与凝重,还带来了因复古风而起的时尚。当下,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不小的有轨电车复兴热潮。在罗马街头,一辆红色的有轨电车缓缓行驶着,老式的单节有轨电车依然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消失了50多年的有轨电车即将重现伦敦街头;无独有偶,二战后在法国逐渐消失的有轨电车,现在亦出现回潮现象……
               
    有轨电车很容易让人想起现代社会的地铁。就如广州的地铁,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漆黑的地下快速穿行。在黑暗与灯光的反复交替中,地铁列车像一头巨大的地下猛兽。如今,我们无法奢望在广州车满为患的道路上出现一条电车轨道,只能寄希望于乘坐地铁穿过那一段露天轨道时,阳光从车窗玻璃外洒进来,照在人身上,找到一点在城市中穿行的有轨电车的感觉。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城市上空的“叮当”之声

中华铁道网

在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咖啡时光》里,第一个镜头就是日本东京城里的有轨电车稳稳地开动着,“叮叮当当”地响着。后来,女主角的父亲站在车站里等着女儿的出现,接她回家;男主角与女主角在两辆有轨电车里平行地错过,又在另一站台里会合。
                               
    在电影《欲望号街车》中,有轨电车是一种城市生活的象征,它意味着城市生活正有韵律地行驶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有轨电车的轨道,就像一个城市的隐形脉络。
               
    在盛行无轨电车的中国,有轨电车相对是较为少见的。其实,在民国时期,中国很多大城市,像北京、上海也有过有轨电车。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有轨电车陆续被无轨电车或巴士替代,剩下的,能为人们记住且风光的,大概只有大连的有轨电车了。大连这个城市,除了海,它留给游客最张扬的记忆便是有轨电车了。有轨电车带着贵族的气质,缓慢而悠闲。在站前九州饭店旁踏上一辆有轨电车,手拉着有轨电车特有的吊环,在一片“叮当,叮当”的行进声中,轻易地就把自己带回了旧日时光。
               
     广州也曾拥有过自己的有轨电车建设计划,就是在现代汽车车轮行驶过的地方,也曾有过钢轨的痕迹。1928年10月13日的《广州民国日报》上就有轨电车铺轨一文载:“自太平南路经一德路、泰康路直达永汉南路之一段,已完全铺妥,由永汉南路至万福路,万福桥附近之一段,亦已铺成……”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广州的有轨电车计划最终只落了个“有轨无车”的结局。
               
     1912年,广州兴筑马路。因拆城墙、开马路需用大笔经费,市政当局遂招商承办行驶车,许以专利。华侨集资200万银元创办了广州电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车公司),承筑市内有轨电车。轨道计划环城而行,行车路线以广卫路上的省长公署为中心,向外伸展10公里为限,专利期为20年。电车公司成立后,铺设了一段轨道,因向外国订购的车辆设备未能及时运到,加上市政当局要借款40万银元作为拆城筑路费用等原因,未能实现有轨电车的建设计划。

    电车公司无轨可用,只好改装无轨电车运行于广九站至太平路间。但改装后的车厢大且笨重,加上路面不平,频发事故,最终被迫停业。
               
     1927年,当时的广东省政府责令电车公司铺轨行车。电车公司不愿再掏钱,勉强铺了广九站至德西路间的一段轨道,便停滞不前了。1928年,电车公司继续招股集资,用于铺轨。1931年,电车公司因股本筹集不足而解体。私营电车公司解散之后,直到1935年7月,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才批准官办有轨电车计划。
               
    从1937年3月到1938年5月,当有轨电车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广州被日军占领,有轨电车工程被迫终止。所购的设备,除一些四散到粤北山区外,其余都在英国、香港存仓。直到1960年9月30日第一线7000米路段通车,广州才进入电车时代,但这已是无轨电车时代了。
               

[next]

     1897年,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在罗马通车。1890年到1920年,有轨电车在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起来。美国城市史学家桑姆·沃纳曾说:“19世纪中期之前的世界城市都是步行者的城市,而有轨电车的出现开始终结这种步行者时代。”
               
    民国时期的广州,虽然时局动荡,然而却仍是与世界流行同步的。估计当时的市民看到这一段段在自家门口的轨道,就如同现代人看到地铁从自家门口经过一样,必是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告别横冲直撞的公共汽车了。然而一切终究是空欢喜,政府与电车公司之间的矛盾,让眼巴巴的市民的希望最终成了泡影。而当时的北京市民比广州市民幸运得多了,北京的有轨电车于1924年12月17日开通。因为司机脚下有一个脚蹬的铃铛,所以老北京人给它取了个外号———“当当车”。
               
    有人说,有轨电车是城市遗产的一部分。而在今天的城市中,它除了带来历史的沧桑与凝重,还带来了因复古风而起的时尚。当下,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一股不小的有轨电车复兴热潮。在罗马街头,一辆红色的有轨电车缓缓行驶着,老式的单节有轨电车依然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消失了50多年的有轨电车即将重现伦敦街头;无独有偶,二战后在法国逐渐消失的有轨电车,现在亦出现回潮现象……
               
    有轨电车很容易让人想起现代社会的地铁。就如广州的地铁,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漆黑的地下快速穿行。在黑暗与灯光的反复交替中,地铁列车像一头巨大的地下猛兽。如今,我们无法奢望在广州车满为患的道路上出现一条电车轨道,只能寄希望于乘坐地铁穿过那一段露天轨道时,阳光从车窗玻璃外洒进来,照在人身上,找到一点在城市中穿行的有轨电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