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车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007-04-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本文摘要:铁道部从2005年7月开始,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运输装备制造与多元经营四大领域,倡导投融资改革。但由于国家铁路改革未涉及到一系列配套改革,企业投资回报无法保证,虽然处
铁道部从2005年7月开始,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运输装备制造与多元经营四大领域,倡导投融资改革。但由于国家铁路改革未涉及到一系列配套改革,企业投资回报无法保证,虽然处于垄断行业的铁路对非公资本“开了一道口子”,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另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铁路里程仅占世界铁路总里程6%,人均铁路长度不到一支烟长!中国现有铁路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工作量。以2003年为例,中国铁路每公里要承运3326万吨货物,是法国的7.9倍、德国的7.8倍、美国的2.7倍。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运输密度均居世界第一。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位运行,铁路运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明显短板。由此,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中国铁路亟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国内铁路的营运里程将由现在的7.3万公里发展到10万公里,其中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按照《规划》的目标测算,到2020年,铁路基建总投资额大约为2万亿元人民币,即每年需要的资金都在1000亿元以上。中国现有的7.3万公里铁路中,有两万多公里修建于解放前,另外两万多公里则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至今都发挥着主干线的作用。其中,京哈、陇海和京广、京沪的部分路段等均属铁路干线。
而铁道部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基本保持在5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而且所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两组数据的结论表明,如果要达到国家要求,除了国家投资外,我国每年还将从其它渠道“募集”约500亿元的资金缺口。投资太少,直接导致铁路运力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世界机车车辆行业发展起源
火车依靠装有动力机械的机车(俗称火车头)牵引一节节车厢,在铁路上行进。火车是现代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运送旅客外,火车还是长途运送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负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此外,在大型的煤矿、工厂里,也利用火车完成内部的运输任务。
火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出现的火车是在1814年由英国人斯蒂芬森制造的。到1825年,他制造的“动力”1号机车创造了当时陆行驶的最高速度,每小时24千米。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火车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欧洲各国及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人类从此进入了铁路时代。火车和铁路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更快的进行长途旅行,可以更容易的从很远的的方得到所需的物资并把产品运送到远方去销售,这些都大大推动了生产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火车发展的初期,火车的动力主要由机车上的蒸汽机提供,机车上必须携带蒸汽机工作所需要的煤和水,这样的机车称为蒸汽机车。第一台蒸汽机车是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803年制造的(图2),但不能确定这台机车是否运行过。现在人们公认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蒸汽机车之父”,他设计的“旅行”号在1825年通车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上载重53.7吨,以每小时15英里(合24公里)的速度运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火车已不再使用笨重、效率较低的蒸汽机,而采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产生动力,这样的机车分别称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内燃机车有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两种,都是自身携带燃料,用内燃机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牵引火车前进。电力机车则是靠沿铁轨建造的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用电动机产生动力,具有控制方便、速度快、污染小的优点。电力机车除了能在的面上行驶外,一些城市中修建的的下铁路也都是电力机车牵引。
铁路是专为火车行驶修建的。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枕木可以把火车经过产生的压力均匀的传到的面。铁轨的横断面是“工”字型,这样既有足够的强度,又节省了材料。火车的转向也是由铁轨引导的。
二、中国机车车辆行业发展初期及其历程
中国铁路早期的发展史即是列强瓜分中国铁路权益的历史。英、法、俄、美、日、比、德、意、葡等国以试办、承建、贷款等方式掠夺我国的路权,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一来,中国铁路不但制式五花八门,机车车辆的车型也十分繁杂,人称“万国机车博物馆”。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是1881年在唐山制造的。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铁路建设者为创建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三、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铁路车辆制造行业发展历史悠久,1880年,唐山胥各庄机修厂成立。次年,制造出“龙号”蒸汽机车。建国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机车车辆工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00年,中国的机车车辆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垄断的局面有所改变,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后,分立重组为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从而被推向市场,这样就将形成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竞争性格局。
入世后国际知名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或以政府贷款为优惠条件,或以租赁经营为手段,或以合资合作为跳板,将联手把产品、资金、技术推入国内市场,这对中国的机车车辆工业势必将带来严峻的挑战。
中国目前可以自己设计、生产、维修各种机车,并在1988年结束了制造蒸汽机车的历史,进入以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牵引火车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的火车已主要由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火车运行速度也大大提高。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速度最高能达到每小时500多千米,而且还将继续提高。尽管今天汽车和航空运输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火车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在我国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进步,三次历史性的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19万km,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其中复线铁路2.38万km,电气化铁路1.83万km,均居亚洲第一.我国铁路以7万多km线路完成换算周转量2万亿km,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输强度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国家.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为铁路运载设备提供了必要的零件和支持,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未来10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的时期从2000年起,10年内要完成内燃,电力机车的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过渡,要从准高速发展到高速."先锋号"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之星"先后创造了292km/h和321.5km/h的时速记录,同时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时速330km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和接触网系统的研究.
随着中国加入WTO,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机车车辆装备的需求将快速增加.目前我国的机车转向架制造能力是1300台/年,数量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出口量尚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性能,制造工艺,质量及品种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机车车辆配件工业在行业结构方面未臻合理,全行业的元器件,部件,组件专业化分工不够细.因此,工艺落后,精度不高,制造水平低,良好的设计难以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只有推进专业化,才能广泛,迅速地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形成各种生产原配件的专业化厂商,为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企业提供招标择优采购的平台.此外,"产学研"结合是我国机车车辆配件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现时的知识经济时代,唯有通过三者的结合才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求得整个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位运行,铁路运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明显短板。由此,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中国铁路亟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国内铁路的营运里程将由现在的7.3万公里发展到10万公里,其中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按照《规划》的目标测算,到2020年,铁路基建总投资额大约为2万亿元人民币,即每年需要的资金都在1000亿元以上。中国现有的7.3万公里铁路中,有两万多公里修建于解放前,另外两万多公里则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至今都发挥着主干线的作用。其中,京哈、陇海和京广、京沪的部分路段等均属铁路干线。
而铁道部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基本保持在5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而且所占GDP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两组数据的结论表明,如果要达到国家要求,除了国家投资外,我国每年还将从其它渠道“募集”约500亿元的资金缺口。投资太少,直接导致铁路运力不足,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世界机车车辆行业发展起源
火车依靠装有动力机械的机车(俗称火车头)牵引一节节车厢,在铁路上行进。火车是现代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运送旅客外,火车还是长途运送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具有负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此外,在大型的煤矿、工厂里,也利用火车完成内部的运输任务。
火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出现的火车是在1814年由英国人斯蒂芬森制造的。到1825年,他制造的“动力”1号机车创造了当时陆行驶的最高速度,每小时24千米。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中,火车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欧洲各国及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铁路,人类从此进入了铁路时代。火车和铁路的出现使人们可以更快的进行长途旅行,可以更容易的从很远的的方得到所需的物资并把产品运送到远方去销售,这些都大大推动了生产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火车发展的初期,火车的动力主要由机车上的蒸汽机提供,机车上必须携带蒸汽机工作所需要的煤和水,这样的机车称为蒸汽机车。第一台蒸汽机车是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803年制造的(图2),但不能确定这台机车是否运行过。现在人们公认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蒸汽机车之父”,他设计的“旅行”号在1825年通车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上载重53.7吨,以每小时15英里(合24公里)的速度运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火车已不再使用笨重、效率较低的蒸汽机,而采用内燃机或电动机产生动力,这样的机车分别称为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内燃机车有柴油机车和燃气轮机车两种,都是自身携带燃料,用内燃机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牵引火车前进。电力机车则是靠沿铁轨建造的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用电动机产生动力,具有控制方便、速度快、污染小的优点。电力机车除了能在的面上行驶外,一些城市中修建的的下铁路也都是电力机车牵引。
铁路是专为火车行驶修建的。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枕木可以把火车经过产生的压力均匀的传到的面。铁轨的横断面是“工”字型,这样既有足够的强度,又节省了材料。火车的转向也是由铁轨引导的。
二、中国机车车辆行业发展初期及其历程
中国铁路早期的发展史即是列强瓜分中国铁路权益的历史。英、法、俄、美、日、比、德、意、葡等国以试办、承建、贷款等方式掠夺我国的路权,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一来,中国铁路不但制式五花八门,机车车辆的车型也十分繁杂,人称“万国机车博物馆”。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是1881年在唐山制造的。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铁路建设者为创建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三、我国铁路机车车辆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铁路车辆制造行业发展历史悠久,1880年,唐山胥各庄机修厂成立。次年,制造出“龙号”蒸汽机车。建国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机车车辆工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2000年,中国的机车车辆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垄断的局面有所改变,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后,分立重组为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从而被推向市场,这样就将形成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竞争性格局。
入世后国际知名的机车车辆制造企业或以政府贷款为优惠条件,或以租赁经营为手段,或以合资合作为跳板,将联手把产品、资金、技术推入国内市场,这对中国的机车车辆工业势必将带来严峻的挑战。
中国目前可以自己设计、生产、维修各种机车,并在1988年结束了制造蒸汽机车的历史,进入以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牵引火车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的火车已主要由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火车运行速度也大大提高。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速度最高能达到每小时500多千米,而且还将继续提高。尽管今天汽车和航空运输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火车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在我国五大交通运输方式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进步,三次历史性的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19万km,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其中复线铁路2.38万km,电气化铁路1.83万km,均居亚洲第一.我国铁路以7万多km线路完成换算周转量2万亿km,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输强度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国家.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为铁路运载设备提供了必要的零件和支持,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未来10年,我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业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的时期从2000年起,10年内要完成内燃,电力机车的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过渡,要从准高速发展到高速."先锋号"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之星"先后创造了292km/h和321.5km/h的时速记录,同时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时速330km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和接触网系统的研究.
随着中国加入WTO,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铁路运输对机车车辆装备的需求将快速增加.目前我国的机车转向架制造能力是1300台/年,数量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出口量尚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性能,制造工艺,质量及品种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机车车辆配件工业在行业结构方面未臻合理,全行业的元器件,部件,组件专业化分工不够细.因此,工艺落后,精度不高,制造水平低,良好的设计难以在产品中体现出来.
只有推进专业化,才能广泛,迅速地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形成各种生产原配件的专业化厂商,为机车车辆配件制造企业提供招标择优采购的平台.此外,"产学研"结合是我国机车车辆配件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在现时的知识经济时代,唯有通过三者的结合才能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求得整个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 上一篇:“数字列车”领跑铁路产业发展信息化
- 下一篇:首钢铁路用钢开发生产前景广阔
相关文章
- 首钢铁路用钢开发生产前景广阔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