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中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

2007-04-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世界轨道交通》记者 浏览次数:

研讨会上,万香琴女士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认为现代物流业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因此大家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还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我们无需质疑的是整个物流业对我们国民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而且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各个行业都很关注物流。特别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今后我们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包括我们的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很多的工商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些非核心的业务他们大都采取外包出去,以此来增强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国今后的物流需求这个市场会变得越来越大,这对我们的物流企业来说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大大小小的包括外资物流公司恐怕已经发展到了几百万家,因为大家都看好了物流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所以物流企业在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
    针对目前中国物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参会的专家学者都纷纷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蓬勃发展的中国现代物流业
    郭立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研究室主任):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非常快,物流需求市场也是在不断扩大,从2005年12月11日起,按照我国入关的承诺,铁路包括对公路运输、货物租赁,一般货物的批发零售及配送,机车运输、股权的比例,整个对外资的限制正在逐步放开,导致我们物流企业竞争的环境非常巨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在逐渐加大。目前,物流企业在国内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模式。从地域范围而言,大型的物流企业大都集中在华东、华北和中南区域经济发达地区,注册资本规模有90%以上的企业注册资本都超过了1000万,有80%的大型物流企业其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5000万。而在营业收入上,有一半的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总收入在2005年超过了5个亿,60%以上的物流企业2005年营业收入超过了2个亿。从物流企业的网络来讲,它的网络都集中在了华东、华北和中南地区,这些地区分布比较广,但西北地区分布的还不是很广泛。80%的企业在华东、华北和中南地区建立的控股和营业网点。相对来说,我国物流企业在国内的网络范围和规模分布还比较广,和国外的网络相比还有些差异。包括目前我们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真正能够走向世界的还是为数非常少。如果从自有车辆、仓库面积,包括整合的社会车辆,我们目前的物流大型企业整体建设水平还算较高。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仓库和车辆,虽说是些整合社会的车辆。另外,我们有90%以上的物流企业,其营业网络布局之间实现了联网,80%以上的物流企业都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一些专业的物流软件企业也都已装备。另外,在人力资源方面,一半以上的大型物流企业的人数都超过了1000人,但整体人员的结构不平衡,高级物流企业管理人员不足。然而,有一些数据还是能够反映物流企业对人员的培训投入非常重视的,而且投入积累也非常大。在服务质量方面,我们评选的企业有80%以上都通过了质量认证,其余大部分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质量控制系统。
    王渭(中铁现代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事业二部总经理):中铁现代物流公司组建成立于2002年初,公司大股东是原来铁路的龙头企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当时公司成立的动机是为了整合统一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的一些优质的铁路仓储和其他相关资源。继而进军物流领域,在这样的背景和前提下,我们于2002年成立了中铁现代物流公司。公司成立之后,我们的主要业务联运定位在了两大方面:一个是生活资料的物流联运;二是生产资料的物流联运。四年来,我们在顽强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的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在物流领域里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去年至今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了物流百强企业,去年也被评为了中国首批5A级物流企业,应该说取得这些成果也是来之不易的。
    回首公司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去年到今年,我感觉公司目前在业务经营的角度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调整和变化,第一个大的调整和变化,就是通过这几年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公司已逐渐把业务重点转向了生产资料物流领域。这是公司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逐渐进行的一个战略性的调整和变化。第二,在国家重化工的大发展背景下,我们看到了物流仓储在目前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需求,公司便随之积极地迎合和调整,提出了在物流领域里进行大发展的战略。目前,公司还逐步加大了在生产资料物流领域里的发展力度,并且加大了对市场拓展的力度,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和成果。此外,我们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也进行了调整和变化,即公司现有的物流业务从现有的招标型业务逐渐向运营型业务进行过渡,我们进行的又一个转变。
    葛峰(中铁特货大件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件公司是中铁特货公司下属的一个主要从事大型设备运输的专业化公司,现在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就是大件设备运输,即250~380吨,大件货物由我们公司独家代理:另外一块是由特货公司把250吨以下的小车交由我们来运输。
    我首先把近几年公司的运输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十五”期间,公司在铁道部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单位大力支持下,一共完成大件设备4000车,完成运营收入4.25个亿。特别在2005年装车达到了822车,运输收入达到1.02个亿,首次年营业收入突破了亿元。这两年的运输量经过我们初步估计,还属于比较平缓并有下降的趋势。那么,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的企业,如大型的变压器厂,大型的机械企业如一重、二重,包括衡阳变压器厂等,主要面对的是大型企业。调研表明,2004年我们掌握的货源,大型企业对物流的需求3158车。其中,我们分析了一下,适合铁路运输的有1303车,但实际通过铁路运输的是831车,就是铁路份额达到了63.8%,这是我们2004年的一个情况。2005年货源的数量是3531车,其中适合铁路运输的货源有1555车,实际上完成装车数是822车,只实现了整个装车数的52.9%,而其他的业务就被公路抢占了。
 

           

 郭立新

 王渭

 葛峰

 邵佐龙

 洪雁

 何世伟

  

[next]

邵佐龙(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借助铁道部内部的政策和上市的指标,实现了企业上市。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是国内铁路第一家上市公司。在2004年的时候,随着铁道部投融资改革的进程,部党组当时确定了五家中国铁路股改试点单位,铁龙被列入了这五家之一。在此之后,经部领导研究决定,确定了公司未来的一些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那么,到2004年底,铁道部将铁龙公司的股权,从沈阳铁路局无偿划转给了我们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同时,确定了铁龙公司未来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集装箱物流。在2005年底的时候,中铁集装箱公司将他的优质资产——特种集装箱业务及资产全部注入了铁龙公司。那么,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我们公司正式进入了铁路集装箱的物流和业务领域,目前铁龙公司主要经营三大块业务,第一是铁路客运业务;第二是铁路货运及零散物流业务;第三块就是我们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特种集装箱的物流业务。目前,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22个亿,特种箱资产在刚刚进入收购的时候只有4个亿,今年底就应该能达到5到6个亿的规模,我们在进入一年之后发展还是非常快的。特种箱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针对一些铁路的特殊运输需求,我们这种特种箱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区别于普通集装箱和普通货物运输的,同时它又和普通集装箱以及普通货物有一定的兼容性。特种箱现在主要有4种类型:木材箱是专门运输原木的;汽车箱是运输小汽车的;干散货箱是为运输需求很特殊或一些干散货物所配发的;另外一种就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罐子箱。这种箱子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就已经接近2万个箱子,在运量方面去年是完成了33万个TEU,占中国整个铁路集装箱运量的13.5%,今年底估计我们可以达到40万个TEU,基本上占到中国铁路集装箱的14%左右,比例较去年有所提高。

透析中国铁路现代物流业发展
    洪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经济管理咨询部副部长、研究员):2006年8月我对深圳港及广州地区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及物流市场作了一次调研。了解到,目前广东省是我国集装箱运输量最大的省份之一。2005年全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TEU,而经铁路运送至港口出口的份额不足千分之一。
    导致这样情况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广东省外贸集装箱的生成地有关。广东省外贸集装箱的生成地绝大部分在珠三角地区,内陆地区生成量只占很少一部分,在这样的腹地范围铁路没有竞争优势。其次与广东省公路、水运比较发达有关。广东省的公路基础设施较好,公路通车总里程、公路密度,以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级公路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广东省港口众多、内河水运比较便捷,有广州、深圳、珠海、湛江等枢纽港,珠江内河水系便利通达的水运格局。从表面上看,在这样的运输范围(300公里内)、有这么发达的公路和水运、且市场化程度又较高,完全不符合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优势,铁路份额少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通过对港口、运输及物流公司、以及相关生产厂家的调研,我们发现也听到了需要铁路的呼声,同时也感受到铁路在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及现代物流中存在的差距。
    葛峰:铁路运输对公司发展是多方面的因素。第一,目前铁路桥隧的通过能力对我们的制约就非常大,还有桥隧加固的费用也太高,一要就是五六十万,致使我们无法和客户报价;第二,铁路运输的送达速度,铁路目前和公路相比还有很多欠缺。第三,”门到门”运输现在也是铁路一个很大的问题。以前我们主要是在代理250吨以上货物时有优势。因为厂家到厂家服务现在已成为铁路的弊端。最后,铁路的周期性,比如春运、暑运、”五一”、”十一”的黄金周等,一般来说按照咱们有关规定是不允许大件运输上路的。但这段时间往往是生产厂家的节点,因为要放假了,货物要集中发运,但往往我们货装上却走不了,这也涉及到了时间问题。还有的情况就是不敢装,导致公路车辆大量往外跑,所以我们希望今后各大铁路局能够大力支持一下,因为这段时间空缺比较大。
    何世伟(北京交通大学运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铁路作为5种方式里面非常重要的骨干运输方式,那么在物流发展如此快的情况下,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都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现在来看发展还是不太够的。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需要更多企业与学术界、政府一起从各个层面来研讨这个问题,共同探讨铁路物流的未来发展之路。近几年,我们北京交通大学和铁道部一起也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但现在还是感觉到很不够,而且越来越发现铁路适应并服务于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所以,在今天我就稍稍谈一些我在工作中的感受,第一,铁路物流如何发展需要正确定位,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多的相关政策。第二,中国铁路现代物流企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我们的铁路企业基本上是运输服务企业,近年来,通过积极尝试开展更多的物流服务,在增强物流服务能力或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方面进步很快,例如三大专业运输公司以及铁路局下属的一些多经、外经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是我们的调研表明,铁路物流企业和国外的一些物流企业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也需要我们在物流节点(园区、基地等)、物流网络(包括物理网络与列车产品软网络)、物流信息建设与整合等方面重点来培育和关注。第三,铁路要继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韩伯领

 董叶青

 万香琴

 贾国平

 于新安

[next]

韩伯领(铁道部运输局专业运输处处长):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物流链的重要环节,其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地位重要,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铁路为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运力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内涵扩大再生产取得显著成绩,客货运量不断攀升,运输效率屡创新高,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顺利实施,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开始,我国铁路各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以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4%的运输量,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利用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全国铁路日均装车继2003年突破10万辆,2004年突破11万辆,2005年突破了12万辆,今年以来又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其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铁路部门通过积极推进“两整合,一建设”,实施大客户战略并为大客户提供手续简便的优质运输服务;推进集装箱运输集中办理,规划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和行邮运输基地、小汽车运输基地等;开发行邮专列、行包快运专列、货运五定班列、集装箱快运直达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小汽车专列等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的快捷运输产品;在全路推行集装箱运输“一口价”,同时,允许各铁路局根据市场变化、竞争需要和运输成本,实行灵活的运价下浮政策;尊重用户意愿,调整货物办理作业流程,简化手续方便客户,并开办货运信息服务项目,不断完善物流服务功能等,深化运输组织方式改革,优化产品结构,规范货运收费管理,推进规模化和集约化运输,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培育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市场主体。2003年底,铁路组建了中铁集装箱运输、中铁特货运输、中铁行包快递三大专业公司,明确三大公司是具有承运权的铁路专业运输企业,并提供相应的仓储、装卸、包装、配送、信息等物流服务。三大专业公司的组建和运作,是铁路加快市场化步伐、发展现代物流的重大举措。经过三年的努力,其在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在现代物流市场中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四,加强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大力促进了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步伐。为加快实现现代物流一体化进程,铁路部门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投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国内外有关企业联合成立了物流公司,共同建设、经营集装箱物流中心;与船公司、货代公司、物流企业和港务局等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大力开展铁海集装箱多式联运等;通过实施有效合作,合作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谋发展,合作共赢,不断完善了社会物流网络和服务功能。
    董叶青(《世界轨道交通》总主编世界轨道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铁路自身的优势在"运输"。而"运输"正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活动,物流成本在运输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随着中国铁路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铁路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现代物流业正是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有挖掘潜力的"第三利润源"。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愈加重要和紧迫。铁路企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步伐既有现阶段即时效应,也有长远战略意义,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展望中国现代物流业
    韩伯领:近年来铁路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今我国铁路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尚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铁路网总量偏少、运能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目前铁路装车只能满足3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二是物流服务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物流服务功能不尽完善。三是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下步,我们将继续全面深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融入现代物流产业,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业和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为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快速扩充铁路运输能力。加快实施铁路中长期路网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努力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关于促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为促进铁路现代物流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加快建设18个集装箱物流中心,研究铁路物流发展规划;推进铁路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铁路将在明年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并进一步优化货运产品结构,努力打造市场需要、社会欢迎的货运新产品,大力提高货运服务质量。
    四是继续推进物流企业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和社会物流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完善社会物流网络和服务功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共同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现代物流环境,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万香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由于我们铁路物流企业本身和其他物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多差距,特别是在经营理念上,还有我们的体制、服务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从2005年以后,我们的整个物流产业完全都要对外开放了,这就会造成大批国外的物流公司走进来,如果我们和国外物流公司比较,我们的差距恐怕就更大了。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供应性的或者物流环节上的提供服务,或者为企业做一体化的物流发展方案,而是发展到对供应管理的全部服务,因此物流企业要参与到工商企业的发展规划、采购、生产制造甚至到销售服务的全过程服务,从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来说,我们铁路物流企业现在尽管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和未来的发展需求相比,和国外物流企业竞争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如何利用好现有这个好的基础,把我们铁路物流企业做的更大、更强、更好,特别一定要做优。另外,铁路更应该谈我们的品牌,如果能够做到像宅急送等这样的品牌和这样有影响力的话,那我们铁路物流企业才是真正步入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就应该在这方面做得更大、更强、更优,应该说我们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做好。
    贾国平(中国铁道学会学术交流处处长):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科技人员服务,这些都是我们中国铁道学会工作的重点,截至到这次,是我参加《世界轨道交通》”特别策划”的第三次,举办了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研讨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探讨交流的形式,非常宽松,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我们非常支持《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举办特别策划的小型论坛会,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和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做到有效沟通,还可以为我国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提出好的见解和思路。
    于新安(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轨道交通近些年的发展令我很受鼓舞,现在中国铁路发展的这么快,和我在中国铁道学会就职时还不太一样,那时候中国铁路更封闭、更保守、更落后。三大公司也没有,数据化系统也没有,可是现在我接触到外面以后,我觉得给了我很多信息。现代物流的范围这么广阔,它不仅仅是运输,还包括一些仓储、为厂商服务、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系统、包括为旅客的全程服务系统,虽然那时已提出了,但当时这个条件还不太具备,90年代我们的铁路还没有这么大的需求。

结束语:
经过认真的研讨和充分的交流,与会领导专家和学者在传统货运与现代物流的主要区别,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难点和应对措施及发展前景等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