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博览史话 > 内容

崔福起要建个人铁路档案馆

2008-09-01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王辉 李春玲
本文摘要:“一名退休铁路工人利用10年时间,先后收集了上万份有关铁路的藏品。其中不仅包含中国铁路的‘八大之最’,还有天津铁路的第一张时刻表。”偶然从网上看到这条消息,直觉告诉记者,这
 


图为崔福起向记者展示他的藏品   王辉  摄

     “一名退休铁路工人利用10年时间,先后收集了上万份有关铁路的藏品。其中不仅包含中国铁路的‘八大之最’,还有天津铁路的第一张时刻表。”偶然从网上看到这条消息,直觉告诉记者,这位老人肯定是铁路收藏界的名人。果不其然,跟记者熟识的收藏名家一打听,这位名叫崔福起的老人是原天津铁路分局的退休职工,在铁路收藏圈内小有名气。
   
    在天津市北辰区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64岁的崔福起首先向记者讲起了他40多年的铁路情缘。由于父亲是天津车辆段的职工,他从小就接触到了火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蒸汽机车车型五花八门,有日本产的,美国产的,还有我国自行生产的人民型、建设型蒸汽机车等等,那些庞然大物深深吸引着他。中学毕业后,崔福起没能考入天津机务段,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当上了火车司机,他别提多羡慕了。1964年,崔福起进入了天津铁路建筑段,虽然这里的工作只是维修铁路站段用房,但身上的铁路路服同样让他感觉很自豪。
   
    由于热爱文艺,1981年,崔福起调入天津铁路分局工会文化宫搞起了宣传工作。从小就喜欢音乐、美术的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铁路文化,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主题。在完成天津铁路分局的各项宣传任务、组织大型活动、进行摄影报道的同时,崔福起开始思索如何开拓新的领域开展群众宣传工作,把铁路文化向基层普及。
   
    1984年,由崔福起发起成立了天津铁路职工集邮协会。通过这个协会,他结识了许多铁路系统的集邮爱好者,大家一起搞集邮展览、发行邮品,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充实。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崔福起在单位领导的鼓励下,开始设计发行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纪念封、纪念片以及纪念戳。至今,崔福起已经设计了130多种铁路题材的邮品。今天,那些饱含着艰辛与热情的创作原稿仍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看得出,这些是他毕生的心血。
   
    2000年前后,崔福起已经初步有了通过铁路文物展现铁路历史的想法。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逛旧货市场,天津的文庙、第三文化宫以及鞍山道邮票市场等地经常出现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主要集中在那些能反映早期中国铁路历史的物件上。提起他收藏到的第一件宝贝,崔福起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枚民国年间的京奉铁路管理局公函封,它是早期中国铁路的见证物,不可多得。无奈当时卖家开价太高,几经讨价未果,崔福起只得与对方约定,下周带足钱再来取。回家后,同样身为铁路职工的妻子十分理解和支持他,最终,他又跑了一趟,将“宝贝”买了回来。
   
    记者走进崔福起的书房,迎面就看到书柜内摆满了各种铁路文献资料。其中一本开放式邮册是崔福起的得意之作。在这本册子的封面,记者看到了“百年天津铁路”几个字。2006年,这本邮集还在“纪念天津开办邮政130周年暨天津市第八届集邮展览”上获得三等奖。
   
    崔福起说,天津铁路在中国铁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创造了许多“中国铁路之最”。比如: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就设立在如今的望海楼附近,当时的名称为“中国铁路公司”;中国最早的机务段也设在天津,当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火车都需要送到天津来修理;铁路设立的第一所小学在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市河北区中心小学;最早的一所铁路中学也设立在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市扶轮中学;全国唯一的铁路主题公园北宁公园,更是全国闻名;第一位为毛主席开专列的火车司机孟昭勤也是天津铁路机务段的司机。此外,天津站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商埠火车站;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台“龙号”机车是唐山机车厂生产的,在当时也属于天津铁路部门。这些就是崔福起为天津铁路列出的“八大之最”。
   
    当然,这本邮集带给记者的震撼远不仅此。邮集目录条理清晰,包括天津铁路之最、天津铁路机构沿革、客货运输、站段建设等10项内容,藏品按时间顺序分成大的版块,让人很直观地领略到天津铁路的百年变迁。其中有很多藏品都让记者惊叹不已: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唐山站明信片、1888年的天津站明信片、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的京奉铁路时刻表、日本侵华的罪证———《天津铁路局报》、1946年的扶轮中学学生成绩表、平津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郭洪涛和副局长刘建章共同签署的任命状等。
   
    许多人搞铁路收藏只是源于单纯的喜欢,并不懂得铁路史,也没有明确的收藏方向,所以藏品很杂,很难理出头绪。崔福起却不然,入行铁路40年、搞了大半辈子宣传工作的他对自己的藏品有着明确的定位,胸中也有着成熟的想法。他要用这些藏品讲述铁路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老人说,现在自己手中这上万份藏品是他用了足足10年才逐渐收集起来的。从这些藏品上不仅可以看到中国铁路的变化,还可以看到铁路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升级。他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下一步集中精力收集更多的藏品,要建起个人铁路档案馆。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崔福起要建个人铁路档案馆

人民铁道报

 


图为崔福起向记者展示他的藏品   王辉  摄

     “一名退休铁路工人利用10年时间,先后收集了上万份有关铁路的藏品。其中不仅包含中国铁路的‘八大之最’,还有天津铁路的第一张时刻表。”偶然从网上看到这条消息,直觉告诉记者,这位老人肯定是铁路收藏界的名人。果不其然,跟记者熟识的收藏名家一打听,这位名叫崔福起的老人是原天津铁路分局的退休职工,在铁路收藏圈内小有名气。
   
    在天津市北辰区一座普通的居民楼里,64岁的崔福起首先向记者讲起了他40多年的铁路情缘。由于父亲是天津车辆段的职工,他从小就接触到了火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蒸汽机车车型五花八门,有日本产的,美国产的,还有我国自行生产的人民型、建设型蒸汽机车等等,那些庞然大物深深吸引着他。中学毕业后,崔福起没能考入天津机务段,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当上了火车司机,他别提多羡慕了。1964年,崔福起进入了天津铁路建筑段,虽然这里的工作只是维修铁路站段用房,但身上的铁路路服同样让他感觉很自豪。
   
    由于热爱文艺,1981年,崔福起调入天津铁路分局工会文化宫搞起了宣传工作。从小就喜欢音乐、美术的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铁路文化,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主题。在完成天津铁路分局的各项宣传任务、组织大型活动、进行摄影报道的同时,崔福起开始思索如何开拓新的领域开展群众宣传工作,把铁路文化向基层普及。
   
    1984年,由崔福起发起成立了天津铁路职工集邮协会。通过这个协会,他结识了许多铁路系统的集邮爱好者,大家一起搞集邮展览、发行邮品,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充实。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崔福起在单位领导的鼓励下,开始设计发行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纪念封、纪念片以及纪念戳。至今,崔福起已经设计了130多种铁路题材的邮品。今天,那些饱含着艰辛与热情的创作原稿仍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着。看得出,这些是他毕生的心血。
   
    2000年前后,崔福起已经初步有了通过铁路文物展现铁路历史的想法。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逛旧货市场,天津的文庙、第三文化宫以及鞍山道邮票市场等地经常出现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主要集中在那些能反映早期中国铁路历史的物件上。提起他收藏到的第一件宝贝,崔福起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枚民国年间的京奉铁路管理局公函封,它是早期中国铁路的见证物,不可多得。无奈当时卖家开价太高,几经讨价未果,崔福起只得与对方约定,下周带足钱再来取。回家后,同样身为铁路职工的妻子十分理解和支持他,最终,他又跑了一趟,将“宝贝”买了回来。
   
    记者走进崔福起的书房,迎面就看到书柜内摆满了各种铁路文献资料。其中一本开放式邮册是崔福起的得意之作。在这本册子的封面,记者看到了“百年天津铁路”几个字。2006年,这本邮集还在“纪念天津开办邮政130周年暨天津市第八届集邮展览”上获得三等奖。
   
    崔福起说,天津铁路在中国铁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创造了许多“中国铁路之最”。比如: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就设立在如今的望海楼附近,当时的名称为“中国铁路公司”;中国最早的机务段也设在天津,当时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火车都需要送到天津来修理;铁路设立的第一所小学在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市河北区中心小学;最早的一所铁路中学也设立在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市扶轮中学;全国唯一的铁路主题公园北宁公园,更是全国闻名;第一位为毛主席开专列的火车司机孟昭勤也是天津铁路机务段的司机。此外,天津站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商埠火车站;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台“龙号”机车是唐山机车厂生产的,在当时也属于天津铁路部门。这些就是崔福起为天津铁路列出的“八大之最”。
   
    当然,这本邮集带给记者的震撼远不仅此。邮集目录条理清晰,包括天津铁路之最、天津铁路机构沿革、客货运输、站段建设等10项内容,藏品按时间顺序分成大的版块,让人很直观地领略到天津铁路的百年变迁。其中有很多藏品都让记者惊叹不已: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唐山站明信片、1888年的天津站明信片、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的京奉铁路时刻表、日本侵华的罪证———《天津铁路局报》、1946年的扶轮中学学生成绩表、平津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郭洪涛和副局长刘建章共同签署的任命状等。
   
    许多人搞铁路收藏只是源于单纯的喜欢,并不懂得铁路史,也没有明确的收藏方向,所以藏品很杂,很难理出头绪。崔福起却不然,入行铁路40年、搞了大半辈子宣传工作的他对自己的藏品有着明确的定位,胸中也有着成熟的想法。他要用这些藏品讲述铁路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铁路。老人说,现在自己手中这上万份藏品是他用了足足10年才逐渐收集起来的。从这些藏品上不仅可以看到中国铁路的变化,还可以看到铁路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升级。他还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下一步集中精力收集更多的藏品,要建起个人铁路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