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博览史话 > 内容

抗美援朝修建的一个小站

2008-08-29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张百智
本文摘要:在辽宁省宽甸县鸭绿江边的上河口村,有一个特殊的火车站———上河口站,它是我国境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成的一个小站。小站为木制结构,墙体双层木板,中间夹有防寒材料,外墙涂有黑
 


2000年在凤上线运营过的小型轨道车
 
如今被桃花簇拥着、宛如世外桃源的上河口站;

    在辽宁省宽甸县鸭绿江边的上河口村,有一个特殊的火车站———上河口站,它是我国境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成的一个小站。小站为木制结构,墙体双层木板,中间夹有防寒材料,外墙涂有黑色防腐材料,冬暖夏凉。不足30平方米的站舍功能齐全,分为行车室、售票室、候车室、军代表室等。黑墙、白瓦,斑驳陆离的站舍,一条老铁路线从站舍前通过,站舍前便是碧绿的鸭绿江,对岸是朝鲜清水镇,异国风情尽收眼底……战时的一个小站,历史让它存在了半个多世纪。
    今天的上河口站没有站台,只是静卧在江边的一所老房子。如果不是那条铁路线,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车站。车站为战争而建,谱写了铁路职工在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中的英雄史诗。上河口站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2003年8月,上河口站被列为沈阳铁路局100多个被拆除的中间站之一,但最后车站站舍被保留了下来,故事也延续了。
    上河口站建于1950年11月,是凤上线(凤凰城至上河口)的终点站,它使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与朝鲜清水站相接,曾是鸭绿江畔的第二个口岸站(第一口岸站为丹东站)。凤上线是为修建鸭绿江水丰电站而建。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铁路部门抢修凤上线灌水至上河口间75.6公里铁路,使之与朝鲜平北线接轨,并在鸭绿江边的上河口村修建了这个车站。上河口站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但按正规车站布局设计,行车室、候车室等一应俱全。站内有三条线路,一个站台,职工14人。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上河口、集安(吉林省)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参战。为了满足战时军事运输需要,中朝边境除丹东站外,又增加了过轨站。1950年11月,凤上线的灌水至上河口间铁路建成;1950年12月修建第一条便线,从沙河镇站接轨,经沙河口过鸭绿江,到朝鲜的新义州站;1951年1月修建第二条便线,从金山湾站接轨,经楼房、马家堡、下尖子过鸭绿江,到朝鲜的五里木站。战争结束后,便线及站舍被拆除,只有凤上线和上河口站保留了下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的主要通道是丹东、上河口和集安。因此,美国动用其空军大部力量,自始至终拼命封锁鸭绿江沿线的“钢铁运输线”。战争开始时,上河口站作为秘密通道,将志愿军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志愿军伤员从这里转运国内治疗,大批空车从这里接运回国内。
    后来,上河口站暴露了,成为美军轰炸的重点目标。1951年4月7日,丹东鸭绿江铁路大桥被炸坏,中断行车,上河口站承担了战争运输重担,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争结束后,1956年上河口站停止通车,站舍由铁路职工看守。在上河口站,笔者见到了站舍看守人杨云州老人,他是上河口村唯一健在的铁路职工,他能诠释小站的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杨云州刚好20岁。他作为上河口村支前民工参加修建了上河口站,由于表现突出,被铁路工务部门录用,成为全村最早的铁路职工之一。他还参加了战时的铁路抢修,尽职尽责。他是1985年入住车站的,当时鸭绿江修建太平湾水电站,他家老宅需要动迁。领导照顾他,让他在上河口站自住自修,这一住就是20多个寒暑。他从搬进车站后,精心管理这个特殊的家园,在四周种上了各种蔬菜,还在站舍前后种植了30多棵艳红桃。春天来临时,桃花盛开,白瓦黑墙的小站被桃花簇拥着,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往事并不如烟。人们总要把抗美援朝战争和上河口站连在一起。它成为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剧外景地,电影《烽火列车》、电视剧《铁血大动脉》等剧组都曾到上河口站拍摄外景。在人们心目中,上河口站是一座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丰碑。
    上河口站于2000年开通过一阵子,是当时凤上铁道公司自行开行的几节“招手停”小型轨道车。如今,小站依旧,门前的铁路仍连着由部队看守着的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废弃的铁路线上长满了杂草,一直伸向鸭绿江边,在向人们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抗美援朝修建的一个小站

人民铁道报

 


2000年在凤上线运营过的小型轨道车
 
如今被桃花簇拥着、宛如世外桃源的上河口站;

    在辽宁省宽甸县鸭绿江边的上河口村,有一个特殊的火车站———上河口站,它是我国境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成的一个小站。小站为木制结构,墙体双层木板,中间夹有防寒材料,外墙涂有黑色防腐材料,冬暖夏凉。不足30平方米的站舍功能齐全,分为行车室、售票室、候车室、军代表室等。黑墙、白瓦,斑驳陆离的站舍,一条老铁路线从站舍前通过,站舍前便是碧绿的鸭绿江,对岸是朝鲜清水镇,异国风情尽收眼底……战时的一个小站,历史让它存在了半个多世纪。
    今天的上河口站没有站台,只是静卧在江边的一所老房子。如果不是那条铁路线,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车站。车站为战争而建,谱写了铁路职工在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中的英雄史诗。上河口站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2003年8月,上河口站被列为沈阳铁路局100多个被拆除的中间站之一,但最后车站站舍被保留了下来,故事也延续了。
    上河口站建于1950年11月,是凤上线(凤凰城至上河口)的终点站,它使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与朝鲜清水站相接,曾是鸭绿江畔的第二个口岸站(第一口岸站为丹东站)。凤上线是为修建鸭绿江水丰电站而建。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铁路部门抢修凤上线灌水至上河口间75.6公里铁路,使之与朝鲜平北线接轨,并在鸭绿江边的上河口村修建了这个车站。上河口站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但按正规车站布局设计,行车室、候车室等一应俱全。站内有三条线路,一个站台,职工14人。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上河口、集安(吉林省)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参战。为了满足战时军事运输需要,中朝边境除丹东站外,又增加了过轨站。1950年11月,凤上线的灌水至上河口间铁路建成;1950年12月修建第一条便线,从沙河镇站接轨,经沙河口过鸭绿江,到朝鲜的新义州站;1951年1月修建第二条便线,从金山湾站接轨,经楼房、马家堡、下尖子过鸭绿江,到朝鲜的五里木站。战争结束后,便线及站舍被拆除,只有凤上线和上河口站保留了下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的主要通道是丹东、上河口和集安。因此,美国动用其空军大部力量,自始至终拼命封锁鸭绿江沿线的“钢铁运输线”。战争开始时,上河口站作为秘密通道,将志愿军和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志愿军伤员从这里转运国内治疗,大批空车从这里接运回国内。
    后来,上河口站暴露了,成为美军轰炸的重点目标。1951年4月7日,丹东鸭绿江铁路大桥被炸坏,中断行车,上河口站承担了战争运输重担,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争结束后,1956年上河口站停止通车,站舍由铁路职工看守。在上河口站,笔者见到了站舍看守人杨云州老人,他是上河口村唯一健在的铁路职工,他能诠释小站的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杨云州刚好20岁。他作为上河口村支前民工参加修建了上河口站,由于表现突出,被铁路工务部门录用,成为全村最早的铁路职工之一。他还参加了战时的铁路抢修,尽职尽责。他是1985年入住车站的,当时鸭绿江修建太平湾水电站,他家老宅需要动迁。领导照顾他,让他在上河口站自住自修,这一住就是20多个寒暑。他从搬进车站后,精心管理这个特殊的家园,在四周种上了各种蔬菜,还在站舍前后种植了30多棵艳红桃。春天来临时,桃花盛开,白瓦黑墙的小站被桃花簇拥着,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往事并不如烟。人们总要把抗美援朝战争和上河口站连在一起。它成为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剧外景地,电影《烽火列车》、电视剧《铁血大动脉》等剧组都曾到上河口站拍摄外景。在人们心目中,上河口站是一座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丰碑。
    上河口站于2000年开通过一阵子,是当时凤上铁道公司自行开行的几节“招手停”小型轨道车。如今,小站依旧,门前的铁路仍连着由部队看守着的上河口鸭绿江铁路大桥。废弃的铁路线上长满了杂草,一直伸向鸭绿江边,在向人们诉说那段血与火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