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
2008-02-21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 作者:《世界轨道交通》记者 高红斌 浏览次数:为期两天半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于2008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值此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教授。
今年已经112岁的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时叫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以铁路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西南交大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举世瞩目,西南交通大学在其中应该如何作为?与陈春阳教授的一席谈话,让人们感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在铁路科技成果、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的参与精神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为期两天半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于2008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值此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教授。今年已经112岁的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时叫山海关铁路官学堂。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以铁路专业为主的高等院校,西南交大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举世瞩目,西南交通大学在其中应该如何作为?与陈春阳教授的一席谈话,让人们感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在铁路科技成果、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的参与精神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西南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声誉的名校,曾培养出我国铁路建设”第一人“詹天佑、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竺可桢、华裔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林同炎等一大批杰出人才。还有43位享誉国内外的两院院士,多名省部级领导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这些人成为交大人心目中的英雄,激励更多的学子走到轨道交通建设的第一线……
百年育才 满园桃李芬芳
西南交通大学自1896年诞生以来,始终秉承“以路报国”的坚定信念。在百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同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西南交大的发展史,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西南交大人,既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铁路发展的见证者。
西南交通大学从建校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为以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领域输送各类优秀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据陈春阳校长介绍,西南交通大学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我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就曾莅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胡锦涛、江泽民同志亲自接见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给全校师生以极大鼓舞和鞭策。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在教育部、铁道部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评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达到3名;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基地和中心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果达到3项;有3个创新团队进入了国家和部级创新团队行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2007年获得高校唯一的“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高级别奖项;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主持了全路第一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更令学校感到自豪的是,学校在青藏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大提速、高速铁路建设等工作中承担了一系列重要任务,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前进的征途上,学校始终拥有一支博学多闻、敬业爱校、秉承学校优良传统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392人,副教授531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人。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69个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3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全国榜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由此,百年老校——西南交通大学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新局面。
打造高技术平台 适应轨道交通发展新形势
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的智慧与心血。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有力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了服务西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力度。
据陈春阳校长介绍,西南交通大学目前面临着建设创新型国家、铁路大规模建设和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等诸多喜人形势。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西南交大带来了新的机遇。他说,我国已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并制定了未来1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创新型平台建设,大力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作为全国重点大学,我们完全可以立足轨道交通,拓宽服务领域,拓展发展空间,主动积极地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努力跻身于国家创新体系并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
同时,陈校长强调说,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高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在全国铁路科技大会上,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要求各科研院校充分发挥骨干和基础作用,加强铁路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培养铁路自主创新后备人才。作为一所在轨道交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等学府,西南交大办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就应当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中国铁路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中得到体现,经受检验。
发挥生力军作用 实现轨道交通科研创新不断突破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西南交大的产学研相结合优势和轨道交通行业特色明显。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一批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和科技创新团队,他们在铁路应用技术研究和铁路工程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保证中国铁路的安全、高效、快捷运行提供了科技支撑。
首先,学校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科技研究基地。学校建有我国交通系统唯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和交通系统唯一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5个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这些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为中国铁路技术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起到了重大基础性作用。
在铁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实验台”,主持了多项面向铁路重大需求的高级别科研项目,形成了若干铁路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如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卫华为首席科学家的“高速列车安全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项目,是我国铁路领域第一个“973计划”项目;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仲荣为学术带头人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创新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是高校机械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创新群体;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翟婉明为学术带头人的“现代轨道车辆及其相关技术”创新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学校已经掌握了铁路建设和运输的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铁路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装备或技术产品。钱清泉院士主持开发的“DWY多微机远动监控系统”高技术产品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在电气化铁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世行贷款国际招标项目中连续10余次击败国外强劲对手,开创了高校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先河;翟婉明教授主持的“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振动理论、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获得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我国工程领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和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学校自主研发了铁路客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并已投入运营。
其次,学校积极主动参与铁路建设的各项重大工程项目和各种综合技术实验,为加快实现我国铁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了学校在铁路大发展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铁路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和运营安全技术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铁路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成渝铁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宝成铁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成昆铁路(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及工程难度最大的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当时的亚洲第一大桥)、北京地铁(我国最早的地下铁路)、杭州湾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动力车转向架、首列双层铁路客车、首列万吨货运列车、全国铁路运行图铺画的成功,都铭刻着西南交大人的创造和贡献,为中国铁路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同时,学校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铁路创新能力。如参与的“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修建大能力南昆铁路干线成套技术”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学校还主动参与无砟轨道的设计方法与结构型式等综合技术实验,探索铁路前沿技术,积极参与客运专线标准体系、无砟轨道设计与制造技术标准等制定。目前,学校正全力组织力量,围绕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铁路事业的大发展,无疑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学校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在服务和谐铁路建设中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促进学校自身又好又快发展。
着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突出轨道交通行业特色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轨道交通特色。西南交大认识到,坚持并强化这一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学校正处于从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变的历史新起点,西南交大集中全校师生员工智慧,确立了把西南交通大学建设成“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发展方针,制定了“特色、人才、成果、创新、质量”五大强校战略,提出了指导学校中长期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步骤。为了保证上述发展战略的实现,学校将大力实施“学科整合与优化工程”等九大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将进一步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和谐铁路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服务铁路运输事业的保障能力,为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建设轨道交通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业绩。据陈春阳校长介绍,学校将大力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轨道交通优势学科整合工程”。科学制定轨道交通优势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推进学科结构调整,着力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强轨道交通领域相关学科的建设,使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
二是“科研创新工程”。适应铁路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全面参与建立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成套技术体系、铁路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技术体系、铁路既有线提速成套技术体系、重载运输成套技术、铁路信息系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等重大课题。我们要着力增强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铁路基础和应用研究,充分发挥好铁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我们要举全校之力,争取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中有大成果、大作为。
三是“教学质量工程”。按照国家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
四是“师资培育工程”。按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改善机构,发挥作用”的思路,创新师资管理机制、提高师资综合素质、营造优良环境氛围,着力培育一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是“开放与国际化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开放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全面深化与铁道部的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根据铁路大发展的需要,西南交通大学将继续从三个“依托”来抓好人才培养。
第一,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为铁路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承担起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学校拥有国内实力最强、二级学科最全、轨道交通特色最明显、发展前景最广阔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了一批铁路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999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总共7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就有4位出自西南交通大学。同时,学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优势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学科,也是因为他们具有鲜明的轨道交通特色。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狠抓“人才工程”,已拥有一支为铁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人才队伍。其杰出代表有两院院士沈志云、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以及张卫华、翟婉明、周仲荣等多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在专家学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学校为中国铁路高端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铁道部和铁路相关行业中,有400余位现任司局级及以上科技和管理干部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他们在铁路大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科技中坚作用和管理主导作用。
第二,依托学校现代轨道交通特色的专业体系,成为直接面向铁路、服务铁路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根据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服务于铁路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不断开设新的学科专业,形成了以桥梁、隧道、铁道工程、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交通运输等为主干的、特色鲜明的轨道交通运输优势学科本科、研究生专业。
学校以基础教学为根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把实践教学融入国家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上手快,后劲足”的专业人才,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刻苦钻研、敬业奉献,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如学校与铁道部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从优秀本科生中直接选拔培养动车组司机,采用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前三年采用大类培养,后一年与企业共同制定特殊培养计划)培养客运专线急需的科技人才。近年来,相关专业毕业生到铁路相关行业工作的比例近30%。
第三,依托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立足科技前沿,对铁路行业人员进行分类分层培养,成为面向铁路行业的重要的继续教育基地。如铁道部2005年在学校设立“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对全国铁路司机、动车组司机等进行培训,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全国铁路司机培训基地。为提高培训教师业务素质水平,学校专门派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现场考察;为培训动车组司机,学校专门组织编写出了近百万字的动车组技术培训教材,成为全国第一本动车组技术的正式培训教材。目前,学校已举行13期动车组司机培训班,培训动车组司机1176人。
同时,学校还为各铁路局,铁路分局开办了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铁路领导干部综合知识培训班、铁路技术骨干培训班等;分别为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开办了铁路机车车辆新技术高级研修班等。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受到送培单位的一致好评,为铁路大提速作出了贡献。
采访的最后,陈校长对西南交通大学的未来给予了自己的展望,他说,西南交通大学将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办学方针,认真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正在筹建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创新平台和支撑平台,积极推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建设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 上一篇:迟宝璋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总经理
- 下一篇:俞开洋 福建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相关文章
- 王俊峰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8-06-17
- 俞开洋 福建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2008-05-07
- 迟宝璋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公司总经理200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