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和巴士的市场竞争机制
2009-03-10 来源:联合早报网 作者:未知新加坡很流行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投资者,不应轻信天下有保本包赚的美事,就不会发生雷曼兄弟迷你债券事件。作为企业,也不应要求包赚。但似乎新加坡地铁和巴士公司是个例外。
年复一年的车资调整中,消费者一再听到的是:我有股东,我要赚钱,要年年有盈利,否则股东不答应。新加坡有股东的公司多的是,能理直气壮地对顾客提出这种要求的公司恐怕屈指可数。原因显然是由于公共交通业者有垄断的优势地位,这类行业的初期设施与设备投资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门槛很高,使其极易形成行业垄断。多少年来,对公众在报上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投诉,业者的回应往往很公式化。结果,问题依旧。因为,如果公司发放车资调整通知就能保证年年盈利,那么投资于改进服务,加强顾客忠诚度,就显得多余了,还可能被股东视为浪费和不负责任的开支。
然而如果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下,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无不是以服务,满足顾客要求为目标;以提高,创新产品性能,品质,提高管理,效率为手段。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每家公司赚钱,更不用说年年都有盈利,因为竞争者往往可能会做得更好、更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消费电子市场,各家公司不断推出各种全新的产品,性能大幅提升,价格不升反而大幅下降。激烈的竞争让消费电子业成为当今全球发展最快、最具创新力的产业,也让许多企业快速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司。消费者随时可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其实据我对新加坡服务业的观察,在一些需要初期大笔基础设施、设备投资的行业,在进入竞争模式稳定、注重于日常运作精细管理,常年逐步优化的时期后,许多新加坡公司都取得稳步成长,一些企业甚至早已跻身世界级行列,例如新航、港务集团。尤其是电信业,在开放后,新加坡几乎人手一机,顾客满意度也颇高。可见,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是对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都有利的。
本地地铁巴士服务许多年来除了调整车资和易通卡外,实在令人想不起还有任何显著改进之处,而易通卡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业者,顾客还须付出按金买卡。我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国外一些城市,北京、台北的公共交通的服务、设施体现的创意常令我耳目一新。反观本地公共交通服务素质之所以几乎止步不前,应是行业缺乏竞争而又以盈利为大前提的结果吧。
公共交通服务业者这种理直气壮地要包赚心态,实有违政府提倡的自由市场之原则,导致其提高服务之意愿薄弱。希望公共交通理事会每年拿出一份令人信服的评估报告,对新加坡地铁和巴士服务的竞争力做全面的、客观的评估,公布于众,评估过程可以参照、及引进其他国家、城市的成功经验。评估报告应提出建议使政府制定完善游戏规则,让公共交通成为一充分竞争的行业。让广大国人拥有低廉、舒适、便利、快捷的公共交通,是建设优雅社会的一重要部分,更是提高国家形象,竞争力,生产力的的重要保证。
- 上一篇:日本:火车的樱花之旅
- 下一篇:白俄罗斯铁路部门对钾肥运输实行优惠费率